?

兒童繪本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及其啟蒙教育策略研究

2021-01-16 16:29姚兆月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繪本兒童傳統

姚兆月,張 嬌

(喀什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新疆 喀什 844000)

引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培養幼兒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自信的精神食糧。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兒童時期接觸和感知到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浸潤到人們的內心,凝聚成人們認知和思考的習慣,外化成行為和思考的模式[1]。著名教育家洛克提出“白板說”,他認為,兒童一出生時是懵懂的,內心就像一塊白板,一切觀念和經驗都來自于后天的教育。此時兒童的大腦像是一張白紙,幼兒教師在上面描繪什么樣的內容,將來幼兒就會變成什么樣的人。繪本是兒童認識文學和感受文化的有效路徑,應該作為我們考察的重要對象[2]。原創繪本中的傳統文化不僅可以促進兒童的社會化發展,還可以具有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作用。

一、兒童繪本中的傳統文化內容

中華民族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在其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孕育了豐富的傳統文化,我們的生活習慣和精神文化都體現在傳統文化活動中,而且傳統文化活動中包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由于幼兒年齡較小,心智還不成熟,需要充分地挖掘、提煉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并將其應用到幼兒教育中。經過對兒童繪本的查詢與閱讀,發現兒童繪本中的傳統文化元素主要有傳統節日、神話傳說、中國地域文化等。

(一)傳統節日與民間民俗

傳統節日與民間民俗蘊藏著深厚的精神文化,是我國鄉村為求得風調雨順而禮拜神明,祈望辟邪納吉、崇宗敬祖并睦鄰友好等思想觀念的集中反映[3]。例如,中國人民最重視的節日——春節,在春節時會有很多有趣的活動,主要有辭舊迎新、祈望吉年、迎春接福等,這些活動都體現了民族信仰和精神文化。如,王早早創編的繪本《辭舊迎新過大年——春節》。

(二)歷史人物和名勝古跡

兒童繪本中的歷史人物和名勝古跡主要以生動有趣的漫畫表現形式還原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和建筑,符合孩子興趣需要與認知習慣,有助于孩子輕松了解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更有助于培養孩子對中華文化歷史的興趣。例如,繪本《十面埋伏》選取的是秦朝滅亡之后西漢建立之前項軍覆亡的一段歷史故事,繪本中將老謀深算的劉邦、勇猛善戰的項羽刻畫得惟妙惟肖。

(三)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

民間故事是勞動人民以散文形式創作的口頭文學作品并傳播至今,主要類別有神話傳說、傳奇故事、生活故事等。這些故事貼近人們的生活,情節夸張、充滿幻想且富有哲理,也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思維、道德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民間故事繼承了中華民族優秀的精神基因,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基礎,其經久不衰的文化烙印在中國人民的心靈深處[4],例如繪本《安的種子》《百鳥朝鳳》。

(四)中國地域文化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育一方文化。在中國,由于地域環境、民俗習慣、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所以各地形成了各具本土特色的地域文化。中國地域文化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瑰寶,也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繪本《小郵遞員》描述新疆當地的文化和西域風情,繪本中新疆的特產烤馕、哈密瓜、巴旦木,庫爾勒的香梨,標志性的建筑、服裝,以及人們的友善等都刻畫得淋漓盡致。繪本《盤中餐》以云南的梯田為背景,以二十四節氣為線索,記錄了哈尼族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傳統的水稻栽培方法和農耕文明。

二、兒童繪本中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

(一)童謠

童謠的語言精練,具有歡快的童趣,匯聚著母語的精華,承載著母語的精髓,蘊藏著民族的傳統文化,是孺子的精神食糧,是兒童認識理解社會、愛家愛國的重要方法[5]。童謠對兒童的聽覺靈敏度、動作節奏感、語言表達方式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啟蒙教育價值。例如,《一園青菜成了精》就以北方民謠為背景。

(二)剪紙

剪紙一般是以紅色的紙為原材料,以鉸剪為工具進行裁剪的藝術。剪紙藝術作為一種鏤空技術,不僅能給人帶來視覺上的享受,還可以營造節日的歡樂氛圍,同時寄托了人們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期盼。例如繪本《老鼠嫁女》,就采用順滑、精細的線條描述出老鼠生動活潑的動態和神情[6]。

(三)皮影戲和京劇

皮影戲屬于一種民間戲曲,表演的人物造型是由獸皮或者紙板鏤刻出來的,然后用燈光照射。對于皮影戲的操控也需要較高的技術,一邊操縱人物,一邊用民間曲調講述故事,還配有各種樂器??偟膩碚f,皮影戲是集雕刻、文學、樂曲、舞臺、表演于一體的綜合性民間藝術[7]。皮影戲和京劇都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結合傳統民間故事,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也可以滿足兒童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元宵節》在素材的選擇上不僅考慮到具有傳統特色的皮影,還有民間藝術剪紙[8]。京劇被視為中國的國粹,是中國和世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例如繪本《迷戲》。

(四)中國畫和書法

中國畫是具有靈性的藝術,中國畫不僅能夠浸潤兒童心靈,還能增強兒童的審美能力。水墨畫是繪本創作常用的表現形式,它能很好地體現中華文化的特點。繪本《小雨后》就采用水墨畫中的淡水墨表現手法,并靈活運用了留白藝術,刻畫出雨后空氣清新的安逸場景[9]。

(五)布藝

布藝是指布上的藝術,主要有繡花、桃花、貼花等。傳統文化中包括各種各樣的民間藝術,這些民間藝術集智慧、技術、美觀于一體。例如,繪本《玉蘭奶奶的草帽》采用了布藝拼貼和繪畫相結合的手法,新奇有趣。

三、兒童繪本中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啟蒙教育價值

(一)有助于啟迪幼兒心智,促進幼兒優秀道德品質的形成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富含豐富的精神智慧、道德理念、教育思想等,能夠給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知識,也可以為學校德育提供經驗?!盵10]幼兒時期是大腦迅速發展的時期,幼兒時期的兒童生性好奇,喜歡探索,對整個自然和人類社會充滿了求知的欲望。兒童在閱讀繪本時不僅獲得了一些知識和經驗,還潛移默化地受到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例如,繪本《安的種子》中所體現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及理念是在代代相傳中不斷繼承發展而來的,能夠反映出中華民族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不管是對個體發展來說,還是就民族發展而言,對兒童的身心全面和諧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教育價值[11]。

在中國家庭中父母常教給孩子的一首古詩是《憫農》,這首古詩表現了農民的辛勤勞作,也告誡人們要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節約糧食。但是對于現在大多數孩子來說,他們遠離農村田野,生活在繁華的城市,他們想要的東西用金錢可以買得到,所以這些孩子很難真正體會到耕耘的辛苦。繪本《盤中餐》中把農民種植稻谷的情景圖文并茂地展現出來,比單純的說教更有教育價值。同時,還展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如二十四節氣、水稻的種植方式、農耕器具等,這些都有助于幼兒勤儉節約、吃苦耐勞、勇于創新等優秀道德品質的形成。

(二)有利于兒童語言發展,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幼兒時期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語言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通過模仿習得的。繪本被稱為畫出來的書,以精美的圖畫為主,并配有精練的文字,內容風趣,符合孩子們的語言習慣。在國際上繪本被公認為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有研究證明孩子在閱讀感興趣的繪本時,能夠高度集中注意力。兒童繪本中的語言優美規范,能給幼兒良好的語言熏陶。幼兒可以在閱讀繪本時學到豐富的詞匯、語法和表達方式來組織自己的語言,使口語變得流利、靈巧和規范。語言與思維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兒童繪本使幼兒語言得到豐富的同時,思維能力也不斷提高。兒童繪本中的傳統文化展現出生動形象的圖畫、豐富的色彩、有趣的故事情節,都可以幫助幼兒在頭腦中形成鮮活的意象,從而促進兒童形象思維的發展。兒童繪本中的童謠、詩歌、謎語有助于幼兒分析、判斷能力的形成,幫助發展幼兒抽象邏輯思維。在繪本閱讀時,教師加以引導,可以增強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隨著語言的積累,孩子會對繪本中的故事、謎語有所理解,即能夠提高對事物間各種關系的敏感度和邏輯推理能力。對于兒童來說,教師要引導他們學會借助繪本中的圖畫閱讀。孩子們在對繪本中的圖畫進行解讀時,也是在對圖畫中的故事進行邏輯推理。

(三)有利于豐富兒童情感,熏陶高尚的審美意識

兒童繪本中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情感內容,能使幼兒在閱讀繪本中經歷諸如親情、友情等不同的情感體驗,從而豐富他們的情感感受。例如,繪本《團圓》中將民族文化、現代生活情懷以及兒童的心理情感巧妙地結合起來,以小姑娘毛毛為主人公向我們描述了家庭和睦的溫馨場景,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從小姑娘對爸爸感到陌生再到對爸爸產生期待這種矛盾的情感波動,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家庭和睦的團圓情懷。繪本中的故事情節自然樸素,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多余的情緒,情感表達濃郁卻又恰到好處。在中國有很多留守兒童,爸爸在外努力打拼,只有短暫的相處時間,繪本能夠幫助兒童與父母建立起信任,讓兒童感受到愛的撫慰。審美是人類的一種高級情感,對兒童進行早期的美育,能夠培養兒童的道德意識。兒童繪本中的傳統文化形式豐富多樣,其豐富的美感和傳統的藝術感染力使幼兒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傳統文化教育不是將古老陳舊的故事照搬給兒童,而是通過改編再創作的方式將兒童不熟悉的寓言故事、民族文化等展現出來,同時融匯中國傳統的水墨畫,具有豐富的美育價值。

四、基于兒童繪本的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策略

(一)加強教師對兒童繪本中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的理解

此前我們閱讀的繪本主要來自于西方,這些引進的繪本充分體現了西方的兒童觀、教育觀以及西方的地域特色,與我國兒童的生活相差甚遠,不易于理解,過多引入國外繪本不利于我國兒童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同時也會造成我國兒童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隨著我國繪本市場的發展,大量原創繪本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市場上的原創繪本種類繁多,但繪本的質量也存在著參差不齊的現象,所以教師要對繪本有很好的認識,尤其是兒童原創繪本的發展,提高了教師對兒童原創繪本的鑒賞能力,這樣才能在眾多繪本中篩選出適合兒童身心發展的繪本。教師可以先通過學術網站多閱讀原創繪本,幼兒園可以請專家給教師們做講座,然后園所內教師之間進行繪本研討,提煉素材,以此來提高教師對兒童繪本中啟蒙教育的認識,增強教師的專業素養。

(二)豐富兒童繪本的教育方法,增強傳統文化教育的效果

兒童繪本中蘊藏著大量的傳統文化元素,并且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表現出來,例如皮影、剪紙、中國畫等,若能將這些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與多元的教學方式結合起來,能夠幫助兒童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在兒童繪本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講讀法、預測法、代入法、提問法等來輔助幼兒閱讀繪本。古德曼在《談閱讀》中指出閱讀不是辨認字詞,而是在閱讀的過程中猜測、推論。繪本具有可預測性,這種可預測性不僅能夠促進兒童閱讀能力的提高,還會促進兒童邏輯思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我們常常用預測法來引導幼兒猜測故事的發展。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理解,也可以將兩種方法相結合,如將讀法和預測法相結合。有些繪本還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皮影戲、京劇表演等動靜結合的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兒童對繪本的閱讀興趣,還可以幫助兒童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內在精神。

(三)加強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的環境創設

以兒童繪本為載體對兒童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起不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兒童繪本主要是通過講述故事,讓兒童欣賞圖片,理解感受故事中傳統文化,這樣的教學活動歷時較短,所涉及的領域單一,教育效果較差。因此,要想達到長期的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需要教師營造一個長期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相結合的氛圍。從精神環境來看,教師可以精心設計相關環境來加強傳統文化教育,例如,在重大節日時布置教室、走廊等,及時更新環境,兒童在一日生活中都會耳濡目染。從物質環境來看,教師可以設計傳統文化活動區,如剪紙坊、布藝坊、戲曲臺等等。以動靜結合、視聽結合的方式為兒童營造出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使兒童全面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熏陶。

結束語

兒童繪本中傳統文化元素蘊藏著無窮的智慧,有助于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豐富兒童傳統文化知識,培養幼兒的文化自信,兒童繪本中的傳統文化與兒童的生活環境相聯系,以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融入到兒童的生活中。通過閱讀繪本,兒童不僅可以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精神,還會將閱讀繪本時看到的、感受到的民族藝術文化保存在腦海里,這樣就可以將民族藝術文化傳承下來[12]。兒童繪本中蘊藏著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充分挖掘繪本中傳統文化元素并以繪本為載體建構兒童傳統文化認同,能夠有效促進兒童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激發兒童對傳統文化的熱愛[13]。作為教師有責任將歷史悠久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揚下去,幫助兒童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在文化多元的今天,兒童繪本中的傳統文化元素有助于增強幼兒的民族認同感,培養兒童的文化自信心。

猜你喜歡
繪本兒童傳統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繪本
繪本
繪本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留守兒童
繪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