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教育模式的建構研究

2021-01-16 16:29劉映含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心理素質建構心理健康

劉映含

(湖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湖南 常德 415000)

引言

青年學生的發展作為我國教育領域的培育目標,是國家和社會共同關注的主題。受到外界環境和教育理念的影響,學生在各個階段發展的情況有所不同,為實現立德樹人的培育目標,心理教育需要發揮其作用,通過構建全新的心理教育模式,加強對學生心理的引導,確保學生具有良好的品質和道德素養,為社會和國家的發展作出有益的貢獻。

一、心理教育模式在我國教育領域的建構現狀與重要性分析

(一)建構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社會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科學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協同發展,對社會生產和人們的生活方式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也對社會中最為活躍的群體大學生心理和思想帶來較大的沖擊。雖然在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高校提升了對心理教育的重視程度,并在教學上獲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存在諸多問題,影響心理教育最終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心理教育在我國教育領域的發展主要依靠三種模式,分別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理咨詢、心理治療,而大部分高等院校將心理教育簡單理解為心理輔導和糾正,并普遍將其視作為一門課程對學生展開引導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心理知識的講解傳授,學生依據教師的講解完成學習任務[1]。這種過于單一的教學模式降低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缺少對學生積極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培育,使其課程的實施和開展嚴重背離了心理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對于非心理教育專業的學生而言,這種教學模式的缺陷更加凸顯,因為教學內容大部分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在缺少教師針對性輔導和講解的情況下,學生很難在心理和思想上獲得認同,心理存在的困惑和障礙在短時間內得不到疏解,導致心理教育失去原本的價值和意義。另外,除教育教學領域外,我國心理咨詢和輔導機構的發展還停留在起步階段,所面對的心理教育對象也主要為存在明顯心理問題的群體,忽視對大部分學生心理的健康引導,難以發揮輔導機構的教育作用。

(二)建構的重要性

學生作為我國未來的希望,其心理健康程度和思想觀念,不僅影響我國人才培育的質量,還關系到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因此心理教育模式的構建具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首先,心理教育是當代青年學生適應社會變化的需要。網絡時代的到來加快了信息傳遞和獲取的速度,學生在網絡空間中的交際日益廣泛,接收到的信息內容也日益增多。但由于網絡空間缺少統一的管理標準,導致網絡中還存在一些不良的信息,會對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念產生不利的影響[2]。面對學生心理出現的變化,利用有效的心理疏導,可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和出現的價值偏差,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其次,心理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全方位高素質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社會和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不再集中于專業能力上,而是更加重視人才的綜合素養,心理健康作為心理素養的一部分,只有具有良好的心態和高尚的人格,才能發揮其專業優勢,為企業和社會創造有益的價值[3]。最后,全方位實施心理教育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心理教育在預防心理問題和培養學生正確人生態度上具有積極作用。當代學生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容易出現焦慮、不安、自我懷疑的情緒,嚴重者會受到負面情緒影響而出現抑郁和心理失常的狀況。針對這類問題,開設緩解學生心理壓力的教育課程,可以保障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完成學業,逐步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質和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二、心理教育模式的演變歷程探索

(一)從醫學角度探索心理教育模式

心理教育模式在發展的不同時期所經歷的演變過程,是教育事業自身不斷變革的產物,也是人自身內涵發展的必然選擇,反映著人們對心理教育需求上的變化。分析和回顧我國心理教育近20年的發展歷程,發現我國心理教育模式和思路不斷發生變化,并逐漸趨于穩定和完善[4]。大體而言,演變歷程可細化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醫學向教育事業的轉變、單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轉變、被動向主動的轉變。目前,心理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教育領域的重要內容。在心理教育發展之初,關于人們心理健康的研究工作以引導和治療為主,其工作的性質主要為醫學心理學,所面對的主體為患有心理疾病的特殊群體,采用醫學診斷和治療的方法,使存在心理疾病的個體得以康復,使其適應社會的發展和變化。早期出現的心理教育相較于心理分析,更加重視對個體生理軀體表現的觀察和干預,其教育的主要責任也落到醫學者身上,使得早期心理教育呈現出明顯的醫學特征。

(二)從社會角度探索心理教育模式

現代社會的全面發展,不僅只是幫助部分存在心理問題的人解除困擾,更多的正常群體也需要心理上的引導,他們需要專業的手段來解決其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使其生活更加完美。以往心理教育呈現出的醫學性特征,使其教育內容和方法過于關注醫治的結果,利用快捷的方式解決個體存在的問題,忽視對個體心理需要的了解,這種教育和引導方式很難解決人們存在的根本問題。面對這種弊端,西方學者馬斯洛提出人本主義心理教育,提出培養人們健康理念和人格的重要性,促使心理教育得到快速的變革和發展。在教育領域運用社會心理學理念開設教育課程,通過討論和交際的方式,使學生建立相互配合和信任的關系,幫助其了解自身存在的問題,改變自身原有的行為習慣和交往方式,提升學生處理問題的實際能力,促進學生在社會環境下的成長和發展[5]。這種教育方式貫穿學生學習和生活始終,突破以往心理教育重視預防和普及的弊端,實現心理教育現代化發展。

(三)從生理與心理的角度探索心理教育模式

從生理與心理的角度探索心理教育模式的演變,可清晰地發現心理教育模式的構建,是以提高人們心理素質,促進人們積極適應和主動發展為目標,通過對個體已有心理素質水平和發展需要的詳細分析,從心理、生理、社會等三方面調動其教育協調作用。從而構建出以指導人們學會學習、學會交往、學會生活、學會做人,以及能夠促進個體智能、創造性和社會性發展為基本內容的有效性教育體系。從該角度演變而成的心理教育模式,其著眼點并非放在對患有生理、心理等疾病患者的針對治療,也并不停留在事后的處理與調試上。而是為促進人們身心健康成長、發展,以及促進人們自我實現,對人的心理過程與生理狀態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來獲得更全面的生理、心理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是我國教育領域一直倡導的心理教育整合模式。

三、心理教育模式的有效建構對策研究

(一)確定心理教育模式建構目標

心理教育模式的有效建構,必須擁有明確的教育目標,了解心理教育模式建構的客觀要求,依據人的心理素質發展趨勢,從個體要求與社會要求兩方面出發,來完成心理教育模式的建構,這樣才能確保心理教育模式建構目標符合學生個性發展需求。因為就學生個體而言,其自身無論是全面發展、建功立業,還是努力生活、幸福生活等奮斗目標,都要依賴于健全的心理素質和人格,而健全的心理素質與人格,則剛好是實現其學業成功與完美人生的基礎和條件,是促使其成為優秀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關鍵因素。因此,心理教育模式的建構,必須要首先明確其教育目標,落實人才素質結構提出的三大標準,即積極的進取、開拓精神;適應當前的市場變化與競爭等能力;善于學習,且適應科技領域的綜合變化等。然后再依據人的心理素質個體要求與社會要求,進一步確定心理教育模式建構的目標。另外,心理教育模式建構目標的確定,還應參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心理健康方面常會發生的狀況,積極采取針對性解決對策,及時矯治與糾正學生心理問題與障礙。在此過程中,可通過構建保障性心理教育目標,預防學生心理障礙問題的發生,矯治已形成的心理問題與心理障礙,構建發展性心理教育目標,開發學生心理潛能,形成和發展學生健全的心理素質,為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發揮心理教育模式建構的作用奠定堅實基礎。

(二)合理選擇心理教育模式內容

合理選擇心理教育模式的建構內容,首先可通過深入了解學生心理素質的結構內容與特征,明確認識到學生的心理素質結構,屬于一個多維、多層次的復合體,具有多層次性、綜合性與復雜性特征。所以在選擇心理教育模式的建構內容時,要充分分析學生的心理素質結構內容及特征,并清晰地認識到,凡是心理素質結構中存在的相關內容,從原則上來講都可算得上是心理教育模式建構內容。其次,由于各年齡階段、年級階段的學生,個性差異情況與身心發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的特點都具有明顯的差異情況,而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問題與心理發展任務也都有所不同。所以在心理教育模式的建構內容選擇上,更應注重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特點,以及不同個性的學生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與成長中可能會出現的階段性特殊心理問題,這樣才能確保心理教育模式的內容建構符合學生心理素質發展需求。此外,還應著重考慮社會現實與未來社會發展對我國優秀社會主義接班人心理素質發展所提出的客觀要求,然后再針對其客觀要求,積極建構心理教育內容體系,即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教育、人際交往心理教育、健全人格教育、升學與擇業輔導教育、青春期心理教育、任性教育等。通過建構以上心理教育模式的具體內容,有效消除學生在日常生活與成長中可能會發生的煩惱、膽怯、多疑、焦慮及恐懼等心理失常狀況,確保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三)組合心理教育模式建構途徑

組合心理教育模式的建構,首先可通過開設有關學生心理教育的課程,或開展相關學術性講座活動,通過開設有別于專業學科的課程,即學生主動參與和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以心理訓練、專題討論、競賽體驗及角色扮演等途徑,落實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可采用學科滲透式教育法,深入了解各個學科與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關聯性與銜接點,抓住該銜接點有意識地進行心理教育,比如開展學生學習心理輔導;挖掘各學科心理教育價值,滲透青春期心理教育內容;改革傳統教學組織形式與方法,采用全新的心理教育模式,培養學生創新型思維能力與探索精神;通過創設與心理教育息息相關的心理教育情境,設置“學習障礙”訓練學生勇于突破困難的精神。此外,還應注重理論聯系實踐,以創新理論構建心理教育途徑的同時,注重心理教育模式實踐體系的建設,比如可組織學生開展“夏令營”“冬令營”等實踐教育活動,帶領學生到社會中親身體驗,培養其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與適應環境能力,進一步為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四)安排心理教育過程運作方式

首先,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教育總目標,深入調查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現狀,然后結合調查結果來確定階段性心理教育模式的運作方式,并根據其具體教育目標與運作方式擬訂心理教育計劃。其次,對各個途徑的心理教育力量進行有效整合,集中心理教育力量,并通過細分各個途徑的心理教育力量的具體任務和責任,確保其能夠有效發揮真正的作用,保證心理教育模式順利實施。在此基礎上,以多樣化的心理教育運作方式,幫助學生了解自身心理發展存在的問題,以及所承擔的心理發展任務,幫助學生清晰地認識自己,進一步調動其參與心理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可通過實施情境、組織討論、辯論、操作表演、咨詢輔導、啟發思考、線上咨詢等心理教育運作方式,落實實質性教育環節,協同線上與線下教育方式,聯合開展心理教育,并借助網絡平臺與信息技術,打破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良好師生關系,促使學生能夠在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第一時間,主動尋求教師的幫助。這樣便于提高心理教育的效率和實效性,確保在問題發生的第一時間進行有效解決。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復雜的社會環境下,青年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養和品質,應對社會環境帶來的各種挑戰,才能在競爭中獲得發展機會,為社會和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雖然在全面實施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國心理教育事業獲得一定的發展,但隨著學生心理問題的日益復雜化,心理教育必須轉變思路和方法,通過主動了解學生心理變化規律和需求,整合心理教育課程、網絡輔導、心理培訓機構等,利用全新的心理輔導和教育方式,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問題,構建新時期背景下全新的心理教育模式,實現心理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猜你喜歡
心理素質建構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作論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建構游戲玩不夠
緊抓十進制 建構數的認知體系——以《億以內數的認識》例談
激發學習興趣,培育心理素質
論新聞記者的心理素質與寫作思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