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混合計算的有效教學策略分析

2021-01-18 23:33冷利
科學與生活 2021年31期
關鍵詞: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冷利

摘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中,混合計算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掌握計算法則和規律尤為重要?;旌嫌嬎闶切W數學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的混合計算能力將對未來發展造成直接影響。但從教學實踐來看,部分小學生對混合計算缺乏學習興趣,加之一些教師采用較為單一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的混合計算思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對教學實踐存在的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切實提高小學數學混合計算教學質量,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夯實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混合計算;教學策略

從小學數學教育的角度來看,良好的混合計算能力和是學生實現終身發展必備的技能,學生要想在生活中靈活地處理和解決數學相關問題,就必須掌握混合計算法則。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只關注學生的計算結果,以計算的準確性評價學生的混合計算能力,忽視了學生的計算過程。同時,一些教師要求學生硬性背誦混合計算法則,缺乏實際應用環節,這種較為應試的教學方法無法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注重分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提高混合計算教學的有效性,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一、小學數學混合計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較為固化

在提高小學生混合計算能力的過程中,可以基于培養學生的計算習慣和思維能力來達到預期效果,滿足學生全面發展需求。然而,由于部分教師長時間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無法快速實現教學改革,仍然習慣于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注重混合計算公式和法則的傳授,教學活動相對枯燥乏味,導致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1]。另外,混合計算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確定計算的先后順序,以靈活解決實際問題。但一些教師認為“題海戰術”是快速提高學生混合計算能力的最有效方法,為學生布置大量的練習題,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會抑制學生的思維發展,無法達到預期成效,而且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積極性。

(二)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在小學生看來混合計算需要完成大量的練習,面對枯燥的數字和符號許多學生難以提升學習興趣,對計算過程缺乏嚴謹性,計算的準確性會受到很大影響。同時,一些學生在混合計算過程中只是硬性套用公式,沒有思考簡便算法,計算過程不僅繁瑣,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而且極易出現錯誤[2]。此外,部分學生在實踐環節缺乏參與積極性,直接抄襲其他同學計算結果,嚴重影響了混合計算能力的發展。

(三)計算習慣有待養成

在混合計算過程中,學生需要秉持嚴謹的態度,仔細審題、理清題干,合理應用混合運算法則,因此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尤為重要。但是,部分學生在混合計算中存在審題不嚴謹、計算粗心、不驗算等問題,雖然教師會強調計算規范性,但由于學生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很難保證計算的準確性[3]。例如,看錯數字和符號,將“6”看成“8”,將“+”看成“÷”等等,書寫潦草更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在遇到較難的計算時,需要學生借助草稿紙尋找計算思路,然而大多數小學生只是進行粗略的計算,加之書寫缺乏條理性,無法充分發揮草稿紙的作用。同時,大部分學生缺乏驗算習慣,往往對自己的計算能力非常自信,以至于計算結果未進行檢驗。此外,在信息化時代,高科技電子產品已經進入到了學生的生活中。一些學生開始依賴電子產品進行混合計算,嚴重影響了計算能力的發展。

二、小學數學混合計算有效教學策略

(一)創新教學模式,激發計算興趣

興趣可以使學生產生持續的學習動機,但教學方法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直接影響。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和綜合能力,制定有效的混合計算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融入信息技術,通過視頻、動畫等展示功能,生動地講解混合計算相關知識。同時,教師還可以設計互動性探究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競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混合計算教學活動[4]。

例如,在講解“混合運算”的過程中,本課程的目標是幫助學生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通過實際問題鍛煉學生的脫式計算能力。在本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開展“摘蘋果”的趣味性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先通過加法計算出蘋果總數,再用減法計算出摘掉的蘋果數,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可以設計“數字大轉盤”游戲,轉盤每次旋轉后,學生需要根據指針兩端對應的數字完成混合計算。在此過程中,可以引入小組競賽機制,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愉快的氛圍中鍛煉混合計算能力,而且能夠發展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合作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結合實際生活,活用計算方法

小學生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能夠通過新鮮事物快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小學生也存在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的問題,為了提高混合計算教學的有效性,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分析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制定教學方案。具體而言,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設計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小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巧用混合計算方法,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5]。此外,通過生活化元素的引入,既能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進而利用所學的混合計算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有效地發展學生的計算能力。

例如,在混合計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一個超市購物的生活場景,為學生提供各種道具,并引導學生扮演收銀員和購物者,由收銀員計算顧客購買商品的金額,購物者通過驗算檢驗收銀員計算的是否正確。如“小明購買了一瓶可樂、兩個白紙本和兩把三角板,一瓶可樂2.8元,一個白紙本1.8元,一把三角板3.5元,收銀員需要計算出小明應付的金額,同時小明應驗證收銀員計算結果的正確與否?!币源祟愅?,學生在生活化情境中互動進行混合計算練習,進而鞏固所學知識,增強混合計算能力。

(三)明確運算順序,培養計算習慣

在小學數學混合計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明確運算順序,考慮所用的計算法則,并判斷能否存在簡便計算方法。同時,教師應規范學生的書寫格式,引導學生注重細節,合理應用草稿紙,通過驗算提高計算的準確性[6]。此外,教師可以適當地進行拓展性訓練,使學生充分掌握混合計算的順序,達到學以致用成效。

例如,同級運算17+69-21、36÷2×4;不同級運算26×3+7、26+3×7;含括號運算15×(20-7)、(67-22)÷9等等,引導學生遵循混合計算順序,有效提升學生的技術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混合計算能力的提高需要循序漸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滿足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同時,教師應注意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計算習慣的培養,為學生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屹,王玨,謝玲,等.小學數學PBL+CT教學促進學生計算思維培養的研究——以"怎樣圍面積最大"為例[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39(8):70-82.

[2]雷軍明.淺析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J].學周刊,2021(2):37-38.

[3]田進.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與提高[J].學周刊,2021(4):95-96.

[4]游曉梅.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20):46-47.

[5]黃燕玉.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策略探究[J].讀與寫,2021,18(11):171.

[6]沈思藝.基于核心素養教育下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活動[J].新課程,2021(20):40.

猜你喜歡
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識字寫字結合教學策略探析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三項教學策略
基于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作文教學策略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