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思教材再出發,巧借活動話習作

2021-01-20 04:33楊梁軍
教育界·下旬 2021年12期
關鍵詞:教材小學語文活動

【摘要】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習作不是枯燥地模仿,而是有技巧可循的。對教材本身進行教學探索,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挖掘、有效擴展和創造性運用,在此基礎上依托具有生活性、參與性、趣味性的教學活動進行習作練習,能夠為學生在習作技巧、習作思路、習作興趣等方面帶來更大的提升。

【關鍵詞】習作素養;小學語文;教材;活動

作者簡介:楊梁軍(1979.08-),女,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藉口中心小學,中小學一級教師,獲藉口鎮黨委及藉口學區獎勵。

小學語文具有很強的工具性和實用性。這要求教師幫助學生在生活中實現對語文知識進行有效和靈活的運用,甚至將語文學科納入生活本身??偟膩碚f,語文學科在生活中的運用主要體現在語言表達方面,作為生活、學習、日常交流的工具。語言的使用包括較為隨意的口語表達和較為規范的書面表達,其中尤以書面表達最為關鍵。從更深入的角度來看,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系,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在此認知基礎上,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明確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實用性特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習作教學。另外,習作不僅考查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而且對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文學素養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有所考查??梢哉f,習作能力直接和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相掛鉤。

眾所周知,習作不只需要有感而發,還需要有理有據。這一觀念啟發了小學階段的習作教學工作。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進行創作。陶行知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學家,他的很多教育理論歷久彌新,散發著真理的光芒,對現代教育活動有很多啟示。尤其是他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能夠為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提供很大的幫助?!耙陨顬橹行摹钡牧曌鹘虒W,能夠幫助學生從生活實際中發現習作素材,從實踐活動中獲取習作靈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習作素養。習作是對語言進行更高層次的運用,學生若想做到“下筆如有神”,就必須首先打好學科基礎,而基礎知識的來源主要為課本。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不少教師開始回歸教材,深挖教材,幫助學生在牢固的教材知識地基上建造出更穩固的知識大廈。

一、深思教材再出發

語文教材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基礎,一切語文能力的發展助力都能夠能從教材中找到來源,習作技能也不例外。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深讀教材,以教材為根開出習作之花?;诖?,教師便不能僅僅從提供基礎知識的角度理解教材,應該帶領學生換一種眼光利用教材,發現其中更具創造性的內容。

(一)對課文內容的深讀挖掘

小學教育歷來為社會各界所重視,小學教材中課文的選材往往經過了細致科學的挑選,無論是文言經典還是大家名篇,都已經經過了歷史的檢驗。所以,小學語文教材的每一篇課文都值得學生和教師反復閱讀和鉆研。在具體的教學中,有部分教師側重于字詞教學,引導學生記憶課文中的優美句子;有部分教師側重于帶領學生賞析課文內容所傳達的情感。這些教學路徑固然沒有錯,但只是開展了較為淺層的教學。實際上,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思考文章的行文結構,通過行文結構復原作者的寫作思路,讓學生在深度閱讀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析作者的謀篇布局。這不失為一條有效的習作教學思路,它能夠增強學生對一篇佳作的整體感受,讓學生從文章結構邏輯的角度出發探索習作的思維邏輯,能夠為提高學生的習作素養提供更多的幫助。

例如,人教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中的課文《燕子》是一篇十分典型的描寫事物(動物)的文章,文章的語言簡潔而生動,描寫細致而形象。學生在學習優美的用詞之外,也可以學習文章的習作思路和結構。因此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深讀文章,思考這樣的問題:“作者從哪些方面或哪些角度對燕子進行了描寫?作者希望通過這樣的描寫表達對燕子的什么情感?如果讓你來動筆寫寫自己在生活中見到的燕子,自己的習作思路是什么呢?”這些問題和教材內容緊密結合,是對課文內容的深度剖析;同時教師也可以適當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樣的課文內容剖析將對提高學生的習作素養有很大幫助。

(二)對課文內容的有效擴展

小學語文課文往往因為選材和編輯的限制,篇幅較為短小,但是這并不影響它們具有深刻的教學意義和多層次的教學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課文內容作為教學的“引子”而存在,這要求教師以課文內容為出發點進行課堂教學的有效擴展。換句話說,要想讓有限的課文發揮出無限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打開教學視野,多層次地運用課文內容。在習作教學中更是如此,習作的靈感是以思考和想象力為基礎的,而習作的“下筆如有神”是以素材的積累和習作的練習為基礎的。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教師就要對學生的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兩手抓。在教學活動中,課本內容就是一個很好的跳板,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思考、延伸,并將課文內容在與生活的結合中內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在此基礎上,內容“單薄”的課文便帶來了多層次的教學效果,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習作素養。

例如,《詠柳》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教材中一首深刻而簡潔的小詩,也許在學習這首詩之前,學生從來沒有對身邊的柳樹進行過深刻細致的觀察和描寫。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豐富學生的習作素材,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學習該詩后獨立地描寫生活中遇到的一種植物。以柳樹為例,學生可以描寫柳樹整體的姿態,也可以細致地描寫一根柳條或幾片柳葉,還可以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一棵小柳樹的生長過程。這樣一來,由課文內容所擴展出的延伸教學便在學生的習作能力培養中發揮出積極的作用,不僅加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運用,而且幫助學生內化了課文知識,從培養習作習慣、積累習作素材、拓展習作思路等多個方面提高了學生的習作素養。此外,這樣的教學方式符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化教學”理念,教學意義更加深刻。

(三)對課文材料的創新性運用

要想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而長期和穩固的習作興趣絕對不是一日累積出來的,需要將鼓勵學生習作滲透到平時的教學活動之中。在筆者看來,教師在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嘗試對某些看似平常的素材進行創新性運用,讓學生基于對課文的理解,沉浸在有趣的生活化情境中,積極自主地進行習作。這樣的教學方式同樣是對陶行知先生“生活化教學”理念的踐行,它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寓于日常教學活動及生活當中,幫助學生完成從“積累”到“習作”的過渡,實現“生活化”習作。

例如,在《盤古開天地》這篇課文中就存在著大量的留白,文章中寫盤古的眼睛變成了太陽和月亮,盤古的血液變成了江流等。在教授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對課文材料進行創新性運用。比如教師可以問學生:“盤古身體的其他部分會變成什么呢?”這樣的問題能夠很快地激發起學生的興趣,調動起學生的表達欲望。教師也可以設計討論環節,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與生活提出個性化的見解,并讓學生們相互補充。在學生發言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把自己想到的內容按照課文的行文邏輯寫下來。這樣一來,既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又提高了學生建構文章的能力。

二、巧借活動話習作

其實,教育部門在編寫教材時十分強調教材的生活性,這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不謀而合。從教材出發的習作練習,就已經在無意識中帶領學生從生活和實際活動中獲取了習作經驗。但是,習作教學作為單獨的教學模塊,還需要在有意識的教學活動下進行,教師可以從各種類型的活動出發,巧借活動話習作。

(一)口語交際活動中的習作練習

前文已經有過論述,語言的使用既包括口語表達,也包括書面表達??谡Z表達能力能夠在口語交際活動中鍛煉,而書面表達能力需要在習作練習中鍛煉。教師在口語交際活動中滲透習作練習,能夠幫學生突破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的界限,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這種教學活動和生活有關,也和學習實踐有著密切的聯系,能幫助學生增強學習興趣,提高習作能力。

生活是習作素材的重要來源,而勞動是生活中一個永恒的主題。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勞動,在學習中也常常有勞動主題的習作題目。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一次以勞動為主題的口語交際活動。教師先帶領學生學習勞動楷模的事跡,然后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感想,或者聊一聊自己的一次勞動經歷,或者分享一些勞動經驗,或者在小組中討論本組的勞動宣言……這些口語交際活動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幫助學生有意識地從生活中獲取素材??谡Z交際活動結束之后,教師讓學生以自己在口語交際活動中表達的內容為基礎建構文章。學生在口語表達的基礎上行文往往會使文章更有邏輯、更加流暢,學生經此在無形中就提高了習作能力。

(二)課外實踐活動中的習作練習

小學生天性好動,具有較強的活力和想象力,而活力和想象力是構成習作素養很重要的部分。課堂往往束縛不了學生,單調的課堂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帶領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俗話說得好:“實踐出真知?!睆慕滩闹蝎@得的知識有其來源形式上的局限性,而從實際中獲得的知識往往更加直觀形象。學生從課外實踐活動中直接得到的觀察和思考,能夠極大提升他們的習作素養積累。

比如,課文《荷花》出自文學大師葉圣陶之手,文章語言細膩,描寫巧妙,能夠讓學生在閱讀后萌發對荷花的喜愛。但是,文字的表達力畢竟有限,如果有實踐活動的支撐,教學效果會更有厚度。比如,教師可以組織一場郊游活動,活動的地點選在本地有荷花池的公園。在這樣的場景中,學生能夠近距離地觀賞荷花,在和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產生屬于自己的觀察。在這樣的觀察之后,學生就有了切身的經驗,可以用自己的話來描寫心目中的荷葉與荷花。這樣的實踐活動能夠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記錄能力,豐富學生的習作素材,對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很有幫助。

(三)劇情表演活動的習作教學

隨著新教育理念的逐漸普及,生本課堂開始為廣大教師所了解和接受。其實,不僅在講解課文時可以采用生本課堂策略,在習作教學時也可以嘗試把課堂 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當然,這要求教師具有較為成熟的教學技巧,既能夠使教學目標不偏離主題,又能夠吸引學生參與其中并表達自我。組織劇情表演活動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可供借鑒的教學形式,雖然舞臺上能看到的只是學生對自我的表達和對舞臺的掌控,但在劇情理解之外,學生需要對劇本有深刻的理解,對臺詞有精細的打磨,這些都對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有很大的助推。

例如,《守株待兔》是小學語文教材中非常經典的一篇課文,但課文是文言文的形式,內容也較少。要想讓學生從這篇課文中獲取更多知識并鍛煉習作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文設計情景劇開展表演活動。在學生已經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先帶領學生擴展課文內容,幫助他們通過適當的聯想和補充來把課文改編為劇本。之后,教師從學生獨立創作的“劇本”素材中挑選出優秀的內容并組合為范本,帶領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在課本劇表演階段,教師要引導小演員自主地設計臺詞,發揮想象力創造舞臺文本。這樣的活動具備新奇感,又不失教學性,對習作教學很有幫助。

(四)游戲性習作教學活動

完成習作不僅需要興趣,而且需要學生以想象力為基礎發散思維。據調查,學生在壓抑沉悶的環境下往往會被限制思維擴展和想象力發揮,這樣的習作條件不利于文本創作?!扒山杌顒釉捔曌鳌?,意味著做活動時既需要體現出活動的教學性,又不能失去活動的趣味性,不然就偏離了開展活動性教學的初衷?;诖?,教師可以開展游戲性習作教學活動,帶領學生在充滿趣味的游戲中感受輕松、愉悅的習作氛圍。這樣的環境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散。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猜字謎”“猜燈謎”等游戲性活動,讓學生在優美舒緩的音樂中體會游戲過程,在輕松的氛圍中思考。如果學生沒有答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謎底中的某一個字詞或傳統文化意象來進行主題創作——可以是造句,分享相關的一段經歷,講一講該傳統文化背后的故事等。教師可以把這一創作要求作為課后作業布置給學生,讓學生以日記或作文的形式呈現出來,從而達到作文訓練的目的。游戲性活動中的作文教學,能大大減少學生在習作訓練中所感受到的枯燥和畏懼,使學生勇于下筆,樂于下筆。

總而言之,習作素養和習作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成長有重要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具備良好的習作素養不僅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很有幫助,而且能夠促使學生建立學習自信,進而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在具體的習作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擴展思路,挖掘教材內容,釋放教學活動的魅力,增強學生習作訓練的趣味性、靈活性和實效性。教師要以陶行知的“生活化教學”理念為指導,從中汲取教學靈感,讓習作教學更有成效。

【參考文獻】

王亞楠.小學語文活動型習作教學研究[J].學周刊,2021(04):55-56.

潘維青.談小學語文作文如何寫出真情實感[J].小學生(下旬刊),2021(01):67.

王銀女.小學語文作文訓練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J].小學生(下旬刊),2021(01):103.

猜你喜歡
教材小學語文活動
“六小”活動
“活動隨手拍”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行動不便者,也要多活動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三八節,省婦聯推出十大系列活動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