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探究

2021-01-21 18:00孟東輝
文學天地 2021年12期
關鍵詞:審美意識初中歷史教學有效途徑

孟東輝

摘要:歷史課是初中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核心課程。伴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推進,學校開始由重視應試教育轉向重視學生素質教育。歷史教學中審美意識的培養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本文對歷史教師培養學生審美意識的有效途徑進行了探討與分析,以提高學生的歷史審美意識。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審美意識;有效途徑

在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滲透審美意識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作為新時代下的教師,應善于改變傳統落后的教學理念,積極創新優化歷史教學模式,注重發揮學生在歷史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其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中,為更順利地發展學生的審美意識打好基礎。

一、發展學生歷史審美意識的必要性

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要在各學科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包括對學生的審美意識教育。它的提出對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完善具有積極意義。歷史學科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具有天然優勢,要求歷史教師要全面認識到培養學生審美意識的重要性,并通過各種有效途徑積極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促進學生良好審美意識的養成,進而改善學生探究美、欣賞美的能力。

二、如何發展學生的歷史審美意識

1.挖掘歷史教材資源,為學生滲透審美意識教育

歷史是一門充滿文化素養、人文知識更加廣泛的學科,其自身的知識結構中還包含著培養審美意識的方法。另外,初中歷史課程具有豐富的知識體系,包括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初中教科書中的歷史知識涵蓋了培養學生審美意識的多種方法,對學生的審美意識有積極的借鑒作用,充分融合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為大眾展現出了一種最樸素的自然美。打開歷史教科書,可以看到許多精美直觀的文藝插畫,給學生一種美的享受。插畫包括最著名的歷史人物,以及各個時代和國家經典人物的功績。要充分發揮這些人物的表率作用,激發其深層的審美意識,引導學生積極地去感受和認識這些模范人物所承載的傳統美德和高尚情操,進一步賦予他們更大的能量,使學生全面體驗到榜樣的力量與影響。此外,歷史教師要做好課前備課工作,了解課本知識,善于運用教材中的人文知識,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2.教師應發揮積極領導作用

首先我們可以明白,人的學習過程是漫長而復雜的,需要一步一步地來,用自己的一生去進行學習,俗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參與融入生活,不斷充實知識庫,建立良好的學習審美能力。對初學生而言,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傳授課堂知識,指導學生學習占有較大的比重。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審美學習能力,就要發揮歷史教師的作用,讓教師起到模范作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主動與學生互動,把學生不懂或者難懂的問題及時的反饋給出來,讓老師正確引導,以身作則。利用這樣的典范效應,使學生在不自覺中受到了審美和價值觀教育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欲望,進一步優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為此,教師應注重在歷史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教師應注重自身模范的作用,給學生們樹立起一個審美能力與價值觀表現良好的教師形象。首先,在歷史教學課堂上,教師應注重自身的儀容儀表,給學生樹立一個完美形象;第二個方面要注意的 是,教師在教學或者是課下的時候注重自己的言談舉止,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利用生活中發現的趣事來展開,這樣一來不僅喚起了學生的學習欲望,還能促使其積極參與學習中,還有利于發展他們的審美能力。最后,初中學歷史教師必須保持比較幽默風趣的性格,與學生交往要和藹可親,用自己的行為感染學生,與學生建立起比 較良好的溝通橋梁,同時也要注意培養中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他們的良好品德和高尚人格。

3.運用多元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審美意識

初中學歷史教學階段,學生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對新鮮有趣的事物有高度的探索心理。然而,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有些教師的歷史教學過程比較單一和枯燥乏味,沒有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融入生動和有趣的事物,無法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在基礎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參差不齊,教師必須對這些方法和手段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目的是合理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開展歷史教學,讓學生感受到歷史教學的內在美。比如,教師在講授《辛亥革命》時,可采用多媒體信息化教學的方式進行知識內容的傳授,利用計算機或電視設備播放1911革命的背景故事和人物,吸引學生的注意和洞察力。另外,通過這種比較立體,直觀地視頻介紹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1911革命的起因和結局,并培養辨別是非的能力,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分辨事物的對錯、美丑、善惡的能力, 因而加強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播放完與學生相關的視頻后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既能培養學生表達觀點的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結束語:在新時期教育改革背景下,提高學生的歷史審美意識具有重要意義。將審美意識教育引進初中歷史教學中,可以調動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更能發揮學生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歷史文化,提升歷史教學效果。在此基礎上,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思想,探索更多新型有效的教學方式,加強對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屈楊楊.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途徑分析[J].科 技創新導報,2016(29)

[2]張風林,吳霞.淺論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考試周刊, 2016(30)

[3]俞海燕.加強中學歷史教學中的人文教育[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 學版,2011(S1)

猜你喜歡
審美意識初中歷史教學有效途徑
初中歷史探究式學習的教學途徑
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情感的培養策略
談高中美術教學滲透健康審美意識之優化策略
世紀末的贊歌——比亞茲萊插畫藝術風格分析
淺論日本文學中的“物哀”傾向
于堅文學作品中的審美意識價值體現
企業紀檢監察部門與時俱進推動效能監察工作的有效途徑探究
國際法務會計應用現狀研究
新經濟形勢下加強企業管理的有效途徑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