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罢n程思政”特色化推進路徑研究

2021-01-21 03:30彭麗楊文齊
文學天地 2021年12期
關鍵詞:特色化課程思政高校

彭麗 楊文齊

摘要:高?!罢n程思政”教學改革在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目前還處于發展期,在推進路徑方面還存在一些實際問題需要探索研究。在概念內涵分析、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堅持問題導向,探究推進高?!罢n程思政”特色化的著力點,使高?!罢n程思政”推進路徑研究更趨系統化和科學化,深化高?!罢n程思政”特色化的研究和探索。

關鍵詞:高校;課程思政;特色化

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針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因此高校在完善思政教育體系時,要堅持繼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創新教育教學方法與途徑,增強各大院校中馬克思主義學院與其他學院的粘性作用,同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對各學科專業教育的影響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科教育的引導作用,真正做到“政治性”引領“專業性”的原則。

一、“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關系辨析

(一)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高?!八颊n程”從正面指導,給予青年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意識,而“課程思政”則從專業課程的實際應用中入手,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以大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存在于每一個階段的教學之中。由此可見“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都肩負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同時也都具備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功能。

(二)實現方式的系統性和分散性區別

從實現方式上看,“思政課程”更加強調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進行系統性、全面性的學習,“思政課程”全面覆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因此它具有系統性的特點。而“課程思政”的落腳點在于“課程”,即以課程為中心,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具象化的與課程內容相融合。由于“課程思政”的具體內容根據各個課程或學科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它具有分散性的特點。

二、“課程思政”建設的邏輯透視

(一)網絡時代知識建構的自主性,課堂價值引領更加重要

1.學生獲取知識渠道多樣化,教師傳授知識的重要性變低

目前網絡教育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拓寬,其自由性、共享性及選擇性廣受青睞。大學生不再是簡單的意識形態教育的接受者,而成為信息和知識的生產者和傳播者,主體性不斷增強,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從單向灌輸走向雙向互動,從而使長期以來可望而不可即的“因材施教”成為現實。在教學課堂中,教師由教學中心逐漸轉變為大學生學習知識的指導者和協助者。加之一些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落后,意識形態教學的時效性不強,較難得到新時代具有新思想的大學生們的認同,教師傳授知識的功能弱化。

2.課堂發揮價值引領功能不斷弱化

祖國的建設與發展寄希望于青年,青年的未來承載著祖國的未來。青年大學生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青年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至關重要。文化是意識形態的基礎和載體,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最為直接、最有效、接觸最多的方式就是課堂。信息時代新媒體迅速發展,信息化與全球化的趨勢明顯,大學生的主體性顯著增強。社會思潮多樣化,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和信息量增加。然而大學生的價值觀未完全成熟,龐大而良莠不齊的信息沖擊部分大學生價值觀,容易導致他們價值觀扭曲。而教師的指引對青年大學生的正確價值觀樹立有重要作用,需要教師用正確方式引領青年大學生,學生與教師相互配合,充分發揮課堂的價值引領作用。

(二)“技術奴役”下的人性消解,教育需要回歸人本主義

1.“技術奴役”人性消解

人類作為技術系統的研發者、創建者與操控者,人類與技術系統的建構運行及各個環節都難以分割,因而不得不忍受技術的奴役,當代人被迫陷入技術體系的建構與運行中。技術化社會中技術就是霸權,科學就是地位,這樣的價值思維逐漸滲入人類社會,蔓延至人類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在這樣的思維模式下,人性的情感不斷消解,也影響著下一代青年大學生的科學思維。教師應及時向大學生傳播正向思想,實現“技術霸權”向“以人為本”的轉化,引導大學生不斷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回歸人性的溫度。

2.教育使命回歸:增強大學生現實關懷和獨立思考能力

在全球化和數據化時代,我國正處于復雜且迅速發展階段,價值觀念受到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的沖擊,多元社會思潮并存。在技術奴役下,人性消解的趨勢越發明顯。人文關懷的本質是關注人的生存和發展,表現了對人的尊嚴的肯定,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有著積極作用。培養青年大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是教育應有的責任,亦是教師與學校的重要責任。教師應在有限的課堂中,作為一名引導者、合作者與促進者,恰當引導,幫助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并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回歸教育的重要使命。

三、高?!罢n程思政”推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剖析

(一)“課程思政”存在“形式大于內容,結構大于功能”現象

1.“課程思政”停留在口號,落實落細不夠

課程思政的屬性決定著高校在課程思政開展過程中,必定存在著諸多問題。很多高校在開展課程思政過程中,只注重于理論知識體系的傳授,存在著形式大于內容,結構大于功能的問題。且一些教師對課程思政的本質內涵認識存在偏差,未將課程思政的理論知識升華為實際的課堂內容,使得課程思政的內容脫離實際生活,從而導致理論與實踐相脫節,迫使高校的“課程思政”環節流于形式,停于口號,并不能很好地完成課程思政的教育目的。在課程思政推進過程中不注重講究教育方式與教學方法,缺乏系統化理論化的傳授,使得課程思政脫離學生生活,對于“課程思政”的理解,停留于形式表面,很難發揮其所具有的教育功能與社會價值。

2.“課程思政”中的課程育人功能發揮不夠

課程知識的傳授與育人功能的實現是一項極其復雜的教育工程,且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教書育人的價值功能的實現更加困難。而“課程思政”要求在課程教學之中結合思想政治課程理論進行教學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教育能力與先進的教學經驗?!罢n程思政”的實施與落實,最終要通過教師這一關鍵主體來有效發揮作用。而這也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每一位任課教師對“課程思政”的推進予以重視,最終有效形成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協同育人機制。但在目前的一些高校之中,教師在教書育人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局限,一些教師只能熟練掌握自己的專業知識,完成本學科專業知識的傳授與教學過程,不能很好地完成“課程思政”的融合要求,較難形成協同教育效應。

(二)對“課程思政”的科學內涵缺乏正確的認識

1.存在“專業課變思政課”、“政治泛化”質疑

在新時代背景下國家更加注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強調“課程思政”要貫穿于高校的教育體系之中。但目前部分高校存在著部分學科任課教師無法正確認識“課程思政”的科學內涵,缺乏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課程思政”的最終實施效果。部分高校的任課教師通常只具備專業知識能力,無法有效結合思想政治課程進行“課程思政”教學,較難有效地發揮各類課程協同思政課程的育人功效。

2.“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簡單疊加

“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是貫穿于高校課程教育體系之中的新型教學方法?!八颊n程”是高校必須開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作為高校學生的必修課程,思想政治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徑,也是進行課程德育的主要渠道。課程思政是貫徹落實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型教學理念,是各類課程知識內容與思想政治理論的有機結合,也是一種教育發展多元化的必然趨勢。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高校要想實現特色社會主義課程的建設,推動德智體美諸課程的統一發展,必須高度認識到“思政課程”的核心地位,不能錯置“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位置,更不能將兩者混為“一”談,更不能進行簡單疊加。

四、推進高?!罢n程思政”特色化的著力點

(一)深化“三維融合”教學模式改革是實現高?!罢n程思政”特色化的關鍵環節

教學模式改革是近年來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面向,也是教育改革的關鍵環節。全面理解“課程思政”內涵和核心要義的基礎上,創新“課程思政”推進策略,需著力改革“課程思政”理念下的教學模式,積極構建課程與思政融合、課堂教學與實踐融合、校園文化與網絡文化融合“三維融合”教學模式,推動德育工作內化,重塑大學生認知行為。

1.課程與思政相融合,實現求知、立德相統一

“課程思政”不是課程和思政簡單相加,而是二者互融互通,要依據不同課程的知識特點和專業發展特點,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傳授知識的同時,塑造大學生價值觀。比如在創新創業類課程中,要在創新創業案例和理論知識教育中,注重挖掘創新精神、創新意識等品格的思政元素,使學生掌握創新創業基本理論的同時激發敢于創新、勇于創新、愿意創新的斗志,在這個過程中,實現“教”與“育”的統一,求知與立德的統一。學科不同、專業不同、課程不同具體的教學目標不盡相同,“課程思政”應與之保持同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思政元素融入和“課程思政”特色化。

2.課堂教學與實踐相融合,實現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課程思政”作為一種課程觀,不僅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也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是宏觀指導性和微觀操作性的統一?!罢n程思政”的核心要義在于育人,這是“課程思政”的目的和宗旨。課程是“課程思政”實施的關鍵載體,發揮課程的主渠道作用對推進“課程思政”至關重要,但課程并不是“課程思政”的全部內容。推進“課程思政”特色化需要創新教學模式,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統一,將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融合,這是“育人”的內在要求,也是道德內化的基本規律。

(二)加快“課程思政”體制改革是高?!罢n程思政”特色化基礎條件

1.完善“課程思政”管理體制,形成聯動保障機制

完善高?!罢n程思政”管理體制,明確高?!罢n程思政”建設的管理機構、職權分配,以凸顯“課程思政”建設重點,有效發揮育人合力。一方面,明確“課程思政”建設部門職責。高校教務部門主要負責學校的教學工作,發揮著統籌協調、協調督辦的功能,教務部門除了開展常規的工作之外,應將“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列為重點工作。另一方面,明確“課程思政”建設的主體責任?!罢n程思政”建設需宏觀上的頂層設計,也需要微觀層面的操作落實,高校的決策層、領導層和執行層在其中發揮著不同的功能作用。高校的決策層要注重“課程思政”的規劃設計,領導層要加強管理反饋,執行層在實際操作中要有責任意識,嚴格落實。

總結

“課程思政”特色化研究是一個系統工程,在發揮高校、教師等主體功能的同時,也需注重激發學生的主體性,提升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意識。堅持協同育人理念,促進學生將社會道德轉化為個體道德,提升“課程思政”育人成效。

參考文獻

[1]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81.

[2]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1).

[3]高放.馬克思恩格斯要論精選[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

彭麗,1983年,女,漢,河南駐馬店人,博士研究生,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楊文齊,2002年,女,漢,河南信陽人,本科,教育管理、管理學

作者簡介:彭麗,(1983年-),女,河南駐馬店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楊文齊(2002年-),男,河南省信陽市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管理學.

基金項目: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罢n程思政”特色化推進路徑研究》,項目編號(SDJG-2019-YB40)

猜你喜歡
特色化課程思政高校
國家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建設名單公布陜西3所高校上榜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高職院校特色化課程體系建設路徑探索
班級文化建設要注重“三化”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的特色化之路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