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智慧科技館的科學傳播新模式研究
——以福建省科技館為例

2021-01-21 09:27張文婷
科技傳播 2020年24期
關鍵詞:展館科技館科普

張文婷

1 智慧科技館的基本內涵

1.1 智慧科技館的定義

關于智慧科技館的定義,目前國內外尚無統一完整的概念,大致說來,智慧科技館不同于以往的傳統科技館,在科技館的運作過程中,更多地加入了信息技術和科技含量,新觀念、新技術的支持,讓科技館的科普資源得到優化共享,更注重與參觀者的交互,游客的感官體驗更為豐富和多元。從狹義上說,智慧科技館是指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虛擬現實、光通信等一系列先進信息技術手段和專業展覽展示技術,為進行全面感知與全面認知而建設的科普展覽、教育、活動場所[1]。

1.2 智慧科技館的主要特征

從智慧科技館的主要特征上看,主要有五大特征,一是智慧感知的特點。在智慧科技館建設中,基于用戶的感覺過程和知覺過程,通過射頻識別裝置、感應器等傳感設備,這一新興技術的應用,可以激活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達到什么樣的目的?比如可以獲知觀眾的興趣、習慣,為提供個性化、智能化做好準備。二是智慧管理的特點。智慧科技館中的管理工作更為自動化和智能化,人工智能在智慧科技館的應用,在相應的智慧管理平臺進行統一管理和調度,對提高科技館的管理水平十分有益。三是智慧服務的特點。智慧服務是智慧科技館的重要特點之一,智慧科技館全方位科學體驗服務的應用,使人性化服務、精準化服務、個性化服務成為可能,頗受游客青睞。四是智慧展覽的特點。智慧科技館對游客展示的科學相關內容,其展覽資源可以進行個性化篩選,用更加直觀化、具象化。五是智慧共享的特點。智慧共享在智慧科技館中的應用,從信息資源共享和體驗方面,打通了不同人群、不同場館、不同區域之間的界限,使科技館的信息分享和溝通交流更為便捷[2]。

1.3 智慧科技館的建設意義

從智慧科技館的建設意義上看,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有利于豐富科技館教育感官體驗。智慧科技館將實體場館的展覽和互聯網活動連接起來,拓展了科技館的功能,游客在參觀的過程中,可以全方位多角度了解科學過程和動向,感官體驗得到了較好地優化。

二是有利于科技館的人性化服務。將智慧化建設理念融入到科技館建設之中,游客憑借自身的智能移動終端設備,可以靈活選擇自己需要了解的科學知識,滿足不同受眾的科普需求,體現了科技館人性化服務的特點。

三是有利于提高科學傳播效率。智慧科技館在科學傳播的效率和質量上有了很大進步,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滲透在科技館建設之中,突破了傳統科技館時間和地理位置限制的局限性,游客利用互聯網線上學習了解科學知識,科普知識傳播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有助于科技館的可持續發展[3]。

2 傳統科技館在科學傳播上存在的弊端

傳統科技館在科學傳播上還存在諸多弊端,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科技館管理較為分散。管理和服務不夠集中和統一,各部門管理較為分散,效率不高,科學傳播知識有限。

二是科普教育方式較為單一。在科學傳播方面,科普教育多為宣教,通過宣傳教育的形式,推廣科學知識,較為枯燥,科學傳播的效果不理想。

三是科技館服務較為粗放。傳統科技館在服務方式上不夠精細,服務內容和服務目標不夠具體,科技館服務在服務對象方面,多采取統一的服務方式,缺乏有針對性的服務,個性化、人性化、精細化服務等內容不能體現,亟待完善。

四是科技館互動交流瓶頸。傳統科技館對游客和科技館的互動方面缺乏考慮,忽視了與游客的互動,僅為單方面的科學傳播,游客的體驗感有待提升。

3 基于智慧科技館的科學傳播新模式應用策略

3.1 智慧管理,建設統一管理和服務平臺

3.1.1 建設統一管理的數據中心

智慧科技館的科學傳播新模式應用,在智慧管理方面,應建立在統一管理的數據中心之上。所謂統一管理的數據中心,是指將科技館的管理內容進行統籌規劃,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起統一管理的數據中心,提高智慧科技館的數據集成化,使智慧科技館的內部數據信息成為有機整體,構建相關的數據庫。在具體做法上,如福建省科技館通過建立基于實例化的部署架構,提供設備接入、設備管理、監控運維、數據流轉、數據管理、處理分析等物聯網構建能力。在平臺的設計上遵循開放性原則,確定平臺內數據傳輸各種技術標準,使得多個應用系統數據能夠互聯互通,為智慧科技館的建設提供有效可靠的支撐平臺[4]。

3.1.2 打造統一的綜合服務平臺

打造統一的綜合服務平臺是智慧科技館科學傳播的有效舉措。智慧科技館的建設,對于技術上的要求較高,統一的綜合服務平臺,將科技館的相關信息技術和各要素進行統一管理,在服務方面加強技術支持,建立起信息傳播媒介和咨詢渠道,可以為科技館游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在具體做法上,福建省科技館應用混合私有云模式自建機房,本館內部機房通過專線與云服務商數據中心連接,并通過軟硬件定義云服務環境,實現館內部機房與云服務商數據中心的互聯互通,借助云平臺強大的運算處理能力,實現數據中心的彈性、可拓展,有效提升流量高峰時段的使用體驗。

3.2 科普教育,參與式、體驗式普及科學

3.2.1 智慧科技館參與式教育

在科普教育方面,智慧科技館的科學傳播新模式應用參與式教育的地位和意義凸顯。在科技館的發展建設中,當前游客已不滿足被動式的參觀瀏覽體驗,智慧科技館基于這一現實,從游客對科普知識的主動性學習的理念出發,采取參與式的教育方式,較好地契合了游客的心理,參與式普及科學的新型科普教育樣式在智慧科技館中得到了體現和應用[5]。在具體做法上,智慧科技館將游客參與科普信息創作和傳播的意愿得到了滿足,創作出自發的協同機制,便于游客深度參與,游客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科學知識,而是主動發揮主觀能動性探索科學知識,科普教育從專業化逐漸轉變為大眾化,將自己對科普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更為深化。例如,福建省科技館積極打造“線上科技館”,通過搭建線上直播平臺,針對公眾在日常生活中感興趣的科普熱點話題邀請專家進行在線講解,舉辦30多場“微講壇”,受眾人數7萬多人;推出“空中課堂”科學教育專欄,牽頭聯合全省科技館開展科普繪畫作品征集,聯合全國科技館開展“科學實驗挑戰賽”“科普知識線上有獎競答活動”等科普線上活動,掀起科學教育活動熱潮。特別是在疫情背景下,嘗試更多的舉辦線上科普節目,如與福建電視臺共同承辦的《守護生命 科學抗疫》節目,于黃金時段在福建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并在央視網、微博、今日頭條等平臺同步播出,內容被人民日報、學習強國、中新社、人民網、新華網、科普中國、福建電視臺、福建日報、百度、騰訊等10多家主流媒體轉載報道,總視頻觀看量達50多萬,提升了線上館的訪問熱度。

3.2.2 智慧科技館體驗式教育

在科普教育方面,體驗式教育的方式也創造性地發展了科普教育方式,在智慧科技館科學傳播新模式中,體驗式科普教育脫離傳統灌輸式的科普教育模式,更加注重游客在科技館中的體驗和感受,所體驗的內容既有科學知識又有科學精神,并承載著科技館所展示的科學奧秘,不同年齡段、不同學歷的受眾群體在體驗科技展品的過程中,個性化的體驗感受得到了滿足,也是體驗式教育在智慧科技館的特點之一,也因此受到廣大游客的認可[5]。在具體做法上,智慧科技館應對抽象的科普知識進行再創作,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數字技術、全息投影、人工智能等,將科普知識變得生動形象,便于游客理解和認知。例如福建省科技館推出的“大國重器”展品,利用AR增強現實技術呈現中國目前最尖端的武器裝備。設計上,充分發揮SLAM-AR在空間上的交互特性,強調縱向空間的調度,例如殲20的各種飛行動作,火箭的發射升空等,既介紹了它們的外觀,又對它們的戰斗/工作狀態進行了演示。從外形到工況、到應用場景,從沉穩到熱血,畫面既精美又壯觀,內容多視角呈現“國之重器”的威武英姿,不僅很好地展示了我強國領先的軍事國防裝備;也讓游客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享受了一場愛國教育盛宴。

3.3 智慧服務,精準化、個性化展館服務

3.3.1 精準化展館服務

精準化展館服務對智慧科技館的科學傳播新模式的應用至關重要。在智慧科技館建設中,綜合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科技館的展館服務也得到了升級,為了給科技館游客提供更為精準的展館服務,應了解游客對展館展品的瀏覽特點和需要,如福建省科技館展品互動管理系統主要目的是實現科技館內展品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及與觀眾之間互動信息的大數據展示呈現。通過AI人工智能輔助決策系統,提供海量數據,完善的報表功能和個性化定制服務,通過收集游客的到館體驗和參觀數據,對游客喜愛的科普項目和科普活動進行分析,對游客駐足較長時間的展品進行收集,后臺系統分析游客感興趣的展廳及展品,了解游客感興趣的科學知識,并重點推送相關信息,通過精準化展館服務,智能為游客進行科普知識推進,從而為科技館游客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讓智慧科技館更為豐富、更為深入地實現“智慧服務”,提升科普工作的實效。

3.3.2 個性化展館服務

個性化展館服務在智慧科技館的科學傳播新模式的應用,體現出游客個性化的特點,在智慧科技館建設中,應充分考慮不同群體觀眾的興趣,聚集多種資源,如文字、數字、圖像、視頻、音頻、三維影像等,科技館與公眾之間的雙向信息互聯,有針對性地對游客進行服務,因人而異做好對科技館游客的服務,如福建省科技館自助導覽小程序,針對每個展品分別制作了二維碼。游客通過識別二維碼進入展品的詳細介紹界面,可對科技館展品進行綜合了解,并根據個人興趣選擇喜歡的學科進行瀏覽,可同時獲取語音講解進行深入了解,再與現場展品進行互動體驗,如此線上線下結合,達到了很好的科普教育效果,大大地激發學生科學興趣、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3.4 共建共享,建立數據云交換共享機制

互聯網的開放性和共享性為智慧科技館建設助力,智慧科技館的科學傳播新模式,還應建立數據云交換共享機制,實現開放、共享、全民參與的科技館傳播。大數據技術成為智慧場館的核心支撐技術之一,在數據云交換共享機制的建立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將科技館相關數據的交換、比對、處理在云平臺實現,通過對產品與服務的調整與優化,滿足不同類型游客的需求,這樣人們在參觀、游覽科技館的同時,通過手機等移動端對科技館內容進行分享和傳播[6]。其中,共建共享的智慧服務,應包括科技館到館預約、智能登記、智能導覽、實時定位、在線瀏覽和智能推送等,如福建省科技館通過網站與微信平臺開展的科普講座、茉莉花科學夢的各項活動、VR展區參觀體驗以及4D電影的觀看的預約,通過登錄預約報名界面,點擊查看對應日期的活動進行預約報名操作;并設置科學能量獎勵機制,極大地激發了游客參與科技館各項活動的興趣,進而實現智慧科技館的現代化管理。

4 結語

總之,智慧科技館建設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建設智慧科技館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在信息技術革新背景下,智慧科技館建設勢在必行,應從智慧管理,建設統一管理和服務平臺,即建設統一管理的數據中心和打造統一的綜合服務平臺;科普教育,參與式、體驗式普及科學,即智慧科技館參與式教育和智慧科技館體驗式教育;智慧服務,精準化、個性化展館服務,即精準化展館服務和個性化展館服務;共建共享,建立數據云交換共享機制等方面,積極應用云計算、移動互聯以及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使之助力智慧科技館的創新發展,只有這樣,才能豐富科普場館科學傳播手段,不斷提高智慧科技館建設水平,促進科技館的信息化建設。

猜你喜歡
展館科技館科普
科技館一日游
我在四川科技館
科普達人養成記
災難來臨,我不怕——科技館一日游
參觀誠毅科技館
科普連連看
科普連連看
微科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