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與能源類稿件易錯點分析

2021-01-21 09:27
科技傳播 2020年24期
關鍵詞:斜體物理量科技期刊

張 蕾

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的主要載體,是學術交流傳播的主要方式,對推動科技進步、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而科技期刊實現標準化規范化是保證科學性、提高可讀性和適應國際交流的需要[1],是衡量科技期刊整體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1991年6月,國家科委和新聞出版署聯合頒發的《科學技術期刊管理辦法》就明確提出:“科學技術期刊應當實施有關國際標準、國標準和法定計量單位,使期刊的編輯出版工作標準化、規范化?!盵2]

環境與能源是一個交叉學科,稿件涉及眾多專業方向,包括水污染控制、環境微生物學、大氣污染控制、空調制冷、內燃機、新能源開發等。作為以實驗為主的學科,此類稿件通常實驗多、數據量大,所涉及到的物理量和單位也非常多。在稿件的編輯加工實踐過程中,筆者發現環境與能源類稿件內存在一些作者撰寫過程中出錯幾率較高的問題,現將幾處常見的易錯點進行歸納與總結,以供相關作者和編輯同行參考。

1 物理量“濃度”的誤用

物理量是現象、物體或物質可以定性區別和定量確定的一種屬性[3]。每個物理量都有其各自特定的名稱,不能混淆??萍计诳诿枋鑫锢砹康臅r候,必須采用其規范名稱。參照量和單位的有關標準,“濃度”又稱“物質的量濃度”,是混合物中某成分的物質的量與混合物的體積之比[4],單位為mol/L。在編輯加工過程中可以發現,雖然《量和單位》的國家標準已公布實施了近30年,但在環境與能源類稿件中,“濃度”這個物理量被錯用的現象依然非常普遍,經常與“質量分數(%)” “體積分數(%)”“質量濃度(mg/L)”等物理量混淆。

在來稿中,最常見誤用的是用“濃度”來指代“質量濃度”。例如,“要想保證干渠水質符合Ⅱ類水標準,則要求總干渠水中SO42-、NH3-N、NO3-N這3種污染物的濃度分別不超過221.676 8mg/L、0.067 9mg/L、9.083 2mg/L”,“比紫外吸收值為單位濃度DOC(mg/L)的單位紫外吸收值(m),即UV254/DOC”。由所給出的單位mg/L可以判斷出,在這兩句中出現的“濃度”均應改為“質量濃度”。

其次,稿件中用“濃度”來表示“體積分數”、“質量分數”的現象也比比皆是。例如,“用濃度為50%的硫酸溶液模擬腐蝕液,從而進行加速腐蝕實驗”,在這里,“濃度”實際應為“質量分數”,須改為“用質量分數為50%的硫酸溶液模擬腐蝕液”。這些錯誤通??梢愿鶕舷挛幕蛞揽繉I知識來判斷修改,但如果遇到不能簡單判斷出到底應改為“體積分數”還是“質量分數”的,則需要編輯與作者進行溝通才能確定,不能靠猜測隨意更改。

2 物理量符號使用中的問題

2.1 量符號字母大小寫錯誤

在對溫度進行描述時,稿件中可以經??吹筋愃啤癟為120℃”、“t為70K”的表述方式,這是因為作者在用到溫度的物理量符號時,沒有注意區分字母“T”和“t”,在國家標準中,明確規定“T”為熱力學溫度的量符號,“t”為攝氏溫度的量符號。正確的表達方式應改為“t為120℃”、“T為70K”。此外,類似容易混淆的還有濃度符號是“c”,不是“C”;質量符號是“m”,不是“M”;速度符號是“v”,而“V”是體積的量符號;壓力符號是“p”,而“P”是功率的符號;等等。在用量符號表示物理量時,不能混淆同一拉丁字母的大寫和小寫,有時大、小寫還分別代表了兩個不同的物理量,錯誤使用會讓讀者產生誤解。這些作者寫作中容易忽視的錯誤,在編輯過程中要格外加以注意。

2.2 多字母量符號使用不規范

在國家標準中規定,物理量的符號通常為單個拉丁字母或希臘字母,并且要用斜體表示。而 對于標準中沒有明確給出規定的物理量符號,特別是作者自己規定的物理量符號,首先應推薦作者采用單字母加下標的量符號形式。但在環境與能源稿件中,確實存在很多業內通用的由英文單詞縮寫組成的多字母量符號,如化學需氧量COD、性能系數COP、能效比EER、水力停留時間HRT等。如果此時還堅持讓作者將其改為單字母的量符號,反而不利于文章內容的表達和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應建議作者采用多字母正體書寫的形式,如果將其排版為斜體COD、COP、EER、HRT,有讓讀者誤解為多個物理量乘積的可能,導致對公式或符號的錯誤理解。

2.3 用物質名稱替代物理量

很多時候,在編輯加工稿件過程中會發現用物質名稱或化學分子式符號替代量符號的現象,如“NH3-N為1mg/L”,這也是一種不規范的寫法。通常編輯可以根據上下文所給出的單位把物理量補充完整,如上例中由單位“mg/L”,可知應改為“ρ(NH3-N)為1mg/L”或用文字表達為“NH3-N質量濃度為1mg/L”。但特別需要注意,也是特別容易出錯的情況是無法根據上下文判斷出到底是哪種物理量時,編輯一定要與作者逐一溝通確認后再進行修改。例如,文中出現的“H2:O2=1:2”,就首先要和作者確認清楚這里是什么物理量的比值。如確定是體積比,需要改為“V(H2):V(O2)=1:2”,而如果是質量比,則需要改為“m(H2):m(O2)=1:2”。不僅是在正文的表達敘述中,相對比較隱蔽的圖中標目、圖注和表頭中出現的同類問題也要注意發現和修改。

2.4 量符號下標的正斜體使用不規范

在科技論文中經常會出現字母加下標的物理量符號表達方式,可以將同一字母量符號用不同下標加以區分。作者在寫作時一般會注意到物理量符號要用斜體表示,而對量符號下標的正斜體往往使用得比較隨意和混亂。對量符號的下標,建議編輯遵循如下規則:

1)當下標亦為量符號,或者為代表變動性數字的字母、坐標軸及點線面符號時,下標用斜體表示。如在“比定壓熱熔cp”表述中,下標“p”為物理量壓力的量符號,應為斜體;在“時間ti(ti=1,2,3)”表述中,下標代表變動數字的“i”應為斜體;在“速度在x方向上的分量vx”表述中,下標代表坐標軸的“x”應為斜體。

2)當下標為數字、英文單詞首字母或英文單詞縮寫等表示名稱的形式時,下標要用正體表示。如“溫度t2”表述中,下標的數字“2”應為正體;在“內、外壓力pi和po”表述中,下標的字母“i”和“o”分別為表示內、外的英文單詞in和out的首字母,應為正體;在“最大質量mmax”表述中,下標“max”為表示最大的英文單詞maxmium的縮寫,應為正體。

3)當同一物理量的下標中既含有表示名稱或數字的符號,又含有表示變量的符號時,則需對下標符號加以區分,分別按上述標準書寫其正斜體,如“xt+1”。

3 單位符號使用中的問題

3.1 沿用已廢棄的非法定單位符號

在科技期刊中,要求強制使用的是國家標準中對單位及其符號的規定[5],該規定是以國際單位制(SI)中的單位為基礎的。但在環境與能源稿件中,作者還是經常會沿用一些行業內或實驗室內慣用,但實際上在國家標準中早已經明確廢棄的非法定單位符號,如濃度用“M”表示,長度用“?”表示,壓強用“mmHg”和“Bar”表示等。在編輯中遇到這種情況,須對其進行相應的替換和換算,改用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符號,分別將“M”改為“mol/L”,“?”改為“10-10m”,“mmHg”換算為“133Pa”,“Bar”換算為“100Kpa”等。

還有一種單位符號使用錯誤的情況,有些作者習慣使用英文單詞或其縮寫作單位。如用“rotations per minute”的縮寫“rpm”表示轉速單位,按國家標準應該將其改為“r/min”;用“hour”“second”“year”的縮寫“hr”“sec”“yr”表示時間單位,按國家標準應依次改為“h”“s”“a”;用“parts per million”的縮寫“ppm”作為質量分數或體積分數的單位符號,應改為“10-6”。又如在文中出現“試驗期間藍綠藻密度為838~1 028cells/mL”,英文單詞cells也不能用作單位符號,要去掉,改為“試驗期間藍綠藻密度為838~1 028/mL”。

3.2 對單位符號進行修飾

單位符號使用不規范的問題還包括在國家標準單位符號中加入了非法定單位符號進行修飾。

一類情況是在單位符號中混有英文單詞及其縮寫。如“曲軸轉角為30°CA”,這句話中單位符號“°”后面的“CA”實際上就是曲軸轉角(crank angle)的英文縮寫,不應該出現在單位符號中,應將其直接刪除,改為“曲軸轉角為30°”即可。

另一類更普遍的現象是單位符號中混有物質名稱。例如,“HRT從8h縮短到1.5h時,相應的TN容積負荷從0.328kgN/(m3?d)升高到1.697kgN/(m3?d)”,由文中敘述已明確可知物理量為總氮(TN)的容積負荷,故應直接刪除“N”,改為“HRT從8h縮短到1.5h時,相應的TN容積負荷從0.328 kg/(m3?d)升高到1.697kg/(m3?d)”,修改后的語句既符合國家標準,也不會因刪除而產生歧義。又如“降解速率為5.6gNH4+-N/(m3·d)”,應改為“NH4+-N的降解速率為5.6g/(m3·d)”。此外,在編輯加工稿件過程中,還會遇到更復雜一些的情況,例如“最大比NO3--N還原速率和比NO2--N積累速率分別為1.28和0.79gN/(gVSS·h)”,因句中已說明所計算的物質為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中的N,故單位中的“N”可以直接刪除,而單位符號中插入的“VSS”(揮發性懸浮固體)在刪除的同時,還要看稿件上下文中是否已對實驗方法和計算方法進行說明,如沒有則需要請作者進行補充,才能使文章的表達更為科學嚴謹。

4 微生物拉丁文學名的寫法不規范

環境與能源類稿件在實驗及分析中還時常會涉及到微生物學方面的內容。微生物的拉丁文學名的書寫規則為,屬以下(包括屬和亞屬在內)用斜體,屬名首字母大寫,種名首字母小寫,如“Escherichia coli”。屬名如在文中重復出現,可縮寫,如“E.coli”。屬以上的門、綱、目、科的拉丁文學名都用正體,名稱首字母大寫。

一些作者對微生物拉丁文學名的規范寫法掌握得不到位,則會出現拉丁名大小寫、正斜體的書寫錯誤。例如稿件中出現的如下表述,“Bacteroidetes門下的Flavbacteriia和Sphingobacteriia綱的豐度在O-F/F模式富集豐度高于O/A-F/F模式”,以及“在水廠曝氣池篩選出好氧反硝化菌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Pseudomonas putida,對模擬廢水的總氮去除率達到80%”,這兩個例子中微生物拉丁名的書寫都出現了錯誤。根據微生物拉丁學名書寫規則,門和綱為正體,屬和種為斜體。應分別改為“Bacteroidetes門下的Flavbacteriia和Sphingobacteriia綱的豐度在O-F/F模式富集豐度高于O/A-F/F模式”和“在水廠曝氣池篩選出好氧反硝化菌株Pseudomonasaeruginosa和Pseudomonasputida,對模擬廢水的總氮去除率達到80%”。

在稿件中,有時還經常會遇到屬名后加“sp.”或“spp.”,這分別是拉丁文“種”(species)的縮寫單數(sp.)和復數(spp.)形式,表示該屬下未定種的一個種或幾個種。此時,“sp.”或“spp.”要用正體書寫,如“硝化菌WGX13為芽孢桿菌屬(Bacillus sp.)”。

對于科技期刊編輯們來說,很多人本身并沒有微生物學專業的背景,如果稿件上下文中沒有明確說明,編輯也很難確定稿件中出現的非常見微生物拉丁文學名的分類等級,此時就需要進行逐一查證后再確定其正斜體。

5 化學式中數字排版錯誤

環境與能源稿件中還經常出現化學式的錯誤?;瘜W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數字表示1個分子中該元素的原子個數,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則表示該元素離子所帶電荷數。作者寫作或排版時的疏忽,會造成化學式中數字上下標誤用的錯誤。例如,“高負荷時,N2的稀釋作用是改善內燃機燃油消耗的最好方法”,其中“N2”中的“2”應改為下標形式“N2”。特別要注意的是,正文中出現的化學式錯誤比較容易被發現,而在參考文獻部分,作者在統一格式和復制粘貼過程往往會造成化學式中的數字沒有使用正確的上標或下標形式。而且,根據筆者實踐經驗發現,這種問題出現的機率更大,需要編輯逐一細心地核對。

6 結束語

標準化和規范化是衡量科技期刊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項,科技期刊在傳播先進的科學理論和具有創新意義的科研成果、保證刊發稿件學術水平的同時,還要注重稿件內容的科學性、嚴謹性以及規范性。在這其中,科技期刊編輯對稿件的規范化加工對提升稿件質量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萍计诳庉嬕袊乐數膶W風,要克服傳統習慣的束縛和影響,充分認識到科技論文標準化的重要性,自覺地強化標準化意識,嚴格遵守科技期刊的國家標準和規范。另一方面,編輯也要不斷加強對期刊作者隊伍進行科技論文撰寫標準化的宣傳,對有些還不理解的作者進行耐心地講解,指導其論文撰寫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從而提高科技期刊的科學性、規范性,促進我國科技期刊整體質量的提升。

猜你喜歡
斜體物理量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類
科技期刊的分類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類
巧用求差法判斷電路中物理量大小
《海南醫學》斜體的使用說明(一)
電場中六個常見物理量的大小比較
誰、啥、怎樣、為什么——對幾個物理量的分析與綜合
論文中外文字母使用斜體的常用場合
作者書寫統計學名詞及符號須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