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主題式科普教育活動的開發策劃
——以中國科技館“科學之夜”活動為例

2021-01-21 09:27
科技傳播 2020年24期
關鍵詞:中國科技館展廳科幻

李 一

隨著我國整體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日俱進,公眾對科學文化的需求也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破請鲳^作為我國科普教育的重要陣地,肩負著提升公眾科學素養的重大責任。在這樣的環境與背景下,我國科普場館教育功能的發揮,既迎來了機遇,又面臨著挑戰,科普工作應探索新模式、新方法,為公眾提供更為豐富的科普服務。中國科技館于2018—2019年,連續兩年在全國科普日期間舉辦了“科學之夜”大型主題式科普教育活動,作為北京主場的夜場活動,該項目整合了全國科技館的科普教育資源,拓展了教育活動方式,打造了屬于中國科技館的品牌教育項目,創造了科普教育活動的新平臺。

1 開展大型主題式科普教育活動的意義

當今世界的科技成果已廣泛應用到社會各個層面,公眾切實感覺到科技的發展為生活帶來的巨大改變??破請鲳^開展一系列大型主題式科普教育活動有助于滿足公眾對前沿科學知識、新時代熱點科學技術的渴求,進而提升公眾科學素養、培養其科學探索的興趣,最終實現推動科技進步的目標。

1.1 豐富科普教育活動類型,增強科普場館教育功能

目前,我國各地科普場館策劃、開發和實施的多種教育活動,很多是基于展廳里的科學展品、不同主題的展覽、科普實驗室等資源,這種類型的活動較為小型,對社會公眾產生的影響力較為有限。與此同時,一些展區的設計邏輯、主旨內容在展廳中并不能一目了然地讓公眾了解到,而在參觀科學場館的過程中,公眾也普遍存在著走馬觀花式的參觀行為,這就造成了一些展品中的科學知識與內涵很難被觀眾接收到的情況。另外,主展廳的更新改造具有一定的周期,公眾對展廳中的內容不易保持新鮮感,對于學生群體甚至成年人,缺乏讓他們反復參觀的動力。因此,科普場館需要與時俱進,豐富教育活動類型,設計方式更為靈活、手段更加新穎、整合多種資源的大型主題式科普教育活動,以此豐富展廳參觀模式,彌補展廳更新周期長帶來的弊端,增強科普場館的教育功能。

1.2 緊跟時代科技熱點,推動科普場館可持續性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科技事業迎來了蓬勃發展的空間,同時科幻文化產業的發展也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苹卯a業的發展與科幻作品的傳播,不僅能夠對全民科學素養的提升有益處,也對全民科學精神的培育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其對中國的科學技術創新和發展有著積極的助力。以此為基礎,中國科技館緊跟社會及時代的熱點,于2018年和2019年開展了“科學之夜”大型主題式科普教育活動,在充分發揮科普場館資源優勢的同時,利用新媒體、互聯網等不同宣傳平臺進行造勢,推動科普場館的可持續性發展。

1.3 引領國內科普場館教育活動提質升級,提高公眾科學素質

科學素養與一個人的思維、行為方式息息相關,提高全民的科學素養對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起著重要作用。中國科技館作為我國唯一的國家級綜合性科普場館,其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存在著天然的優勢,近幾年,中國科技館通過不斷創新科普服務手段,加大了各種類型的科普教育活動開發與策劃的力度,豐富了針對不同領域、不同地區科普教育活動的供給,以此助力全民科學素養的提升?!翱茖W之夜”活動的開展,引領了國內科普場館大型主題式科普教育活動的提質升級,拉近了社會公眾與科學的距離,培養了廣大公眾喜愛科學、感受科學、傳播科學的全新風尚。

2 “科學之夜”大型主題式科普教育活動案例分析

中國科技館經過多年的積累,產生了一些頗具影響力的大型品牌教育活動,“科學之夜”就是其中之一。經過前期策劃、理念創新和在實踐中的不斷摸索,使得“科學之夜”大型主題式科普教育活動順利舉辦,面向公眾普及了不同學科的科學知識與科學精神,實現了科學與藝術、科學與人文的有機結合。

2.1 “科幻”主題為觀眾營造沉浸式體驗氛圍

2018年中國科技館舉辦的第一屆“科學之夜”活動,是該館自開館以來第一次嘗試舉辦夜場活動,在當時取得了非常好的社會反響。第一屆“科學之夜”活動以“科幻”為主題,分為“3D結構投影視覺秀”“科幻主題探秘”“角色扮演主題巡游”“密室逃脫” “科學嘉年華”“真人VR絕地求生”六大板塊,同時邀請科學界與傳播界的嘉賓參與到其中。該活動力求策劃和打造科普場館全新的科普教育活動樣式,通過對不同年齡層的觀眾群體設計出與其認知水平相匹配的活動,配以科幻為主體的環境及場景布置,為觀眾營造出逼真的科幻氛圍。

首屆“科學之夜”活動的最吸引觀眾眼球的是“3D結構投影視覺秀”,這項在國內科普場館首次應用的結構投影技術,利用了中國科技館獨具一格的展廳建筑結構,挑高30m,通過24臺31K流明的投影機在主展廳二層恐龍廣場近3 000平方米的投影墻上,為觀眾呈現了一幅壯麗的科技史畫卷?!?D 結構投影視覺秀”是科學與藝術融匯共生的作品,它能夠帶領觀眾回望科學的歷史,探索科技的未來。

除了觀眾在入場時觀看的“3D結構投影視覺秀”,第一屆“科學之夜”活動打破觀眾傳統的參觀模式,將展廳里的展品、動手制作活動、中國科技館經典的科學表演項目、科學實驗互動等不同內容的活動進行重新編排,用不同主題的科幻原創故事將其串聯,策劃推出了“科幻主題探秘”板塊活動。在營造“沉浸式”體驗氛圍的同時,觀眾還可以通過參與活動收集徽章,兌換到自己喜歡的科幻道具。在主展廳四層挑戰與未來B廳設置了“密室逃脫”項目,為滿足不同年齡層觀眾的需求,該板塊活動分別設置了“親子線”和“玩家線”兩條游戲路線?!翱茖W嘉年華”板塊活動通過黑科技展品互動體驗、非遺文創項目展示等多個小主題的活動展現了科學的發展與傳承。除此之外,觀眾還能在“絕地求生”活動中戴上VR眼鏡和觸感手套,穿上力反饋背心,感受VR人機交互帶來的科技感。

在“科學之夜”活動正式開始前,中國科技館面向全國公眾開展了原創作品征集活動,該活動主要征集具有中國元素的科幻角色,這不僅是對“科學之夜”活動的預熱,也是對培育中國原創科幻作品的一種激勵與積累。在前期的征集活動中,各年齡段的公眾拿起畫筆,設計出他們心中屬于中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幻形象。最終入圍的15個原創中國科幻形象在現場揭曉,小觀眾穿上原創科幻角色的服裝參與到“角色扮演主題巡游”環節,該版塊活動不僅展現了“科學之夜”活動新穎、神奇、好玩的特點,還為中國原創科幻形象的創作與發展增添了一分力量。

2.2 科學、科幻、藝術融匯共生,打造科幻體驗情境

為激發公眾對科學知識、科幻文化的思考,2019年中國科技館第二屆“科學之夜”活動以“科學、科幻、藝術融匯共生”為主題,涵蓋“科學真好看”“科學真好玩”“科學真好聽”“科學畫未來”四大板塊九個活動,結合多元化的教育活動形式,為觀眾和科幻愛好者們繼續打造沉浸式的科幻體驗氛圍。

“科學真好看”板塊包括“禮贊共和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主題燈光秀”“科幻機甲秀”三個活動?!爸黝}燈光秀”以科技與科幻為主題,結合四川自貢花燈的傳統制作工藝和現代科技手段相輔相成的展示形式,通過傳統的花燈制作,展現了我國重大科技成果和多個大國重器,以此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致敬;“科幻機甲秀”將中國傳統建筑文化與機器人科技相結合,在中國科技館西廣場為觀眾展示了由一座城門建筑變形而來的,帶有中國元素,身高10.01m的大型機甲“絲路機甲·起點”。

“科學真好聽”板塊通過“多媒體表演秀”與“科學音樂會”兩個活動向觀眾展示了科學與藝術的交相呼應?!岸嗝襟w表演秀”利用中國科技館西大廳小球陣列展項作為開場表演,五彩斑斕的小球矩陣在高低變化間不斷變換造型,與舞臺上的舞蹈演員相互輝映,從優美的旋律,到動感的電子節拍,配合著燈光、音樂與歌聲,盡顯科學與藝術的融合之美。

“科學真好玩”板塊保留了第一屆“科學之夜”活動的“科幻主題探秘”“角色扮演主題巡游”“科學嘉年華”活動的內容,增加了與觀眾的線上H5互動模式,通過主展廳展品將不同的任務線串聯起來,觀眾在體驗展品的同時,能夠感受到來自未來世界的科幻色彩。此外,“科學畫未來”板塊將一副200平米的科幻涂鴉平鋪在主展廳二層恐龍廣場,觀眾可以肆意涂鴉,在該畫幅上描繪出自己對未來的暢想。

3 大型主題式科普教育活動的開發與策劃

大型主題式科普教育活動的實施離不開前期開發,科普活動策劃需要對主題科普活動市場的需求進行充分調研,整合現有資源,對活動內容和形式進行推陳出新,盡可能拓展合作范圍與渠道,實現公眾的廣泛參與。在此基礎上,撰寫具有可行性的策劃方案,在科普活動實施的過程中,也應不斷地調整原有方案以適應現場的變化。

3.1 廣泛參與調研,教育活動形式推陳出新

根據前期調研結果顯示,目前市場上的“3D結構投影視覺秀”大多注重展現絢麗的視覺效果,經常忽視內容設計。而“科學之夜”的投影秀腳本更加注重科學性,通過技術手段讓科技史變得通俗易懂,使眾更容易接受,這對于中國科技館和整個“3D結構投影視覺秀”市場都是一次嘗試和挑戰。

“科幻主題探秘”活動打破傳統的按展廳主題的參觀模式,重新建構展品故事線,為觀眾原創了多個科幻故事,按五大科幻主題設置出“古代科技”“生物進化”“能源危機”“智能機器”“太空探索”探秘路線,將展品體驗配合動手做活動與科技館經典的科學實驗、科學表演活動進行全新編排,用主題將內容打通,同時,觀眾可以在參與的過程中收集印章、換取徽章,體驗科學的趣味性。

“密室逃脫”板塊活動在主展廳四層太空探索與基因展區進行布景,面向不同年齡段觀眾的需求設計出兩種參與方式,將科普活動與密室逃脫游戲完美結合,打造獨具中國科技館特色的“科學密室”。在設計的此板塊活動的時候,根據中國科技館白天正常開館的要求,將密室內的所有隔板設計為可隨時拆卸的樣式,閉館后再統一進行拼搭。

“多媒體表演秀”利用一進館就能看到的小球陣列展項,重新進行展項分析與設計,在其下方搭建舞臺,半空中能夠升降和改變顏色的小球矩陣配合舞蹈表演,實現了人與多媒體設備的完美配合,展現了科學與藝術融匯共生。

3.2 整合現有資源,實現全國科普場館聯動

首屆“科學之夜”活動面向全國科技館開放征集了工作人員、教育活動實施等實踐崗以及現場觀摩人員,來自寧夏科技館、廣西科技館等25家全國各省市科普場館報名參與。最終有73名工作人員參與到教育活動實施、密室逃脫、角色扮演主題巡游等工作中,10個科學表演項目在活動期間進行展示,同時有57名全國科技館工作人員現場進行了觀摩學習。通過資源的整合與充分利用,“科學之夜”活動不僅進一步提升了我國科技館教育活動水平,還在大型主題式科普教育活動中集中展示了全國科普場館教育活動的最新成果,還加強了科技館從業人員間的交流、學習。

3.3 拓展合作范圍渠道,社會公眾廣泛征集

兩屆“科學之夜”活動拓展了合作范圍與渠道,邀請多家社會科技企業、出版社參與到“科學嘉年華”“真人VR絕地求生”“科幻機甲秀”等活動中,同時還有多個中國傳統非遺項目也參與進來。為擴大活動影響力及社會公眾參與范圍,提高其參與的積極性,在活動開始前,面向社會公眾征集了原創中國科幻形象,組織線上、線下征集活動,投稿作品結合專家意見和網絡投票進行排名,挑選出的原創科幻形象由設計師加工潤色,打造成最終作品,同時設計制作真人服裝,其創作者在活動現場進行了展示。中國科技館開展“科學之夜”大型主題式科普教育活動是一次全新的探索,通過實踐我們發現,在“科學之夜”活動過程中,觀眾主動參與并與展品互動的比例明顯增高,科普教育效果得到提升。這種變化,為科普場館開發、策劃大型主題式教育活動開辟了新的天地,同時也為其自身的成長與發展創造出更為廣泛開闊的進步空間。

猜你喜歡
中國科技館展廳科幻
玉泉小學與中國科技館共育英才
PL-01:科幻飆車黨
中外科學教育館數字化發展對策初探
不斷改變,不斷進步 參觀KEF展廳后隨筆
到達科幻里的未來
BESPOKE ROMANCE展廳
GAB展廳
NORHOR成都展廳
基于設計的研究在探究式學習單開發中的應用——以中國科技館電磁學學習單《奇妙的原電池》為例
如何挑選100本科幻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