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轉課堂視域下的高中通用技術教學設計與實踐探究

2021-01-25 16:10林柳嫻
科學大眾·教師版 2021年1期
關鍵詞:實施建議通用技術翻轉課堂

林柳嫻

摘 要:為進一步提高通用技術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技術素養和創造能力,本文探究了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主要特征和目前在通用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情況。作者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和通用技術學科特點,對實施翻轉課堂模式進行了教學設計和實踐,提出了翻轉課堂在通用技術教學中的適用情況及實施建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合理設計翻轉課堂教學過程,對提高通用技術課程教學效率、促進高中技術學科的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翻轉課堂; 通用技術; 適用情況; 實施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3.6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003-002

一、“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及主要特征

“翻轉課堂”理念起源于歐美,意在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教師將學習的決定權轉移給學生。課堂上,教師不再長時間地講授信息,學生獲取信息在課后由學生自主規劃完成,獲取信息的途徑可以是視頻講座、播客、書籍等更多靈活的方式;課堂內時間則更多用于學生主動基于項目進行學習,共同研究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該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課前學習以及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充分的準備和引導,包括為學生準備相應的學習資源、在課堂中敏感地意識到多數學生的困惑、及時幫助學生形成解決方案。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從傳統教學中的“課堂管理者和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習的組織者、策劃者和引導者”[1]。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翻轉課堂實現了三個方面的“翻轉”,具體如下:

(一)教學過程的翻轉

傳統的教學過程主要包括教師的課堂講授和學生的課后鞏固兩個階段。其中,課堂講授是核心環節,由教師講授知識內容,解析重點難點,學生根據課堂講授內容在課后進行鞏固加強。翻轉課堂則將知識講授環節置于課前進行,主要由學生自主規劃學習,獲取儲備知識并提出問題,課堂上主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現場討論、交流和解決問題。

(二)師生角色的翻轉

以翻轉課堂為模式進行的教學,師生互動更為頻繁和深入。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先前的自主學習,已經獲取了一般性的知識性內容,師生課堂上的互動過程由原來的“我講你聽”、“我說你記”轉變為“你問我答”、“你做我評”。教師能更大程度上地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因材施教、答疑解惑。

(三)教學手段的翻轉

傳統的教學模式由教師主導課堂。課堂的精彩程度、所傳授的知識豐富程度取決于教師本人的視野和水平。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不再局限于課堂、教師和教材,而是以視頻講座、播客、書籍等更為靈活的方式。這些多樣化的教學素材內容豐富,趣味性較強,且反映前沿發展動態,符合學生的接受習慣和求知心理,有利于學生個性化學習。

二、目前通用技術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采用“翻轉課堂”模式進行教學,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通用技術教學現實操作層面照搬“翻轉課堂”模式,實施效果有限,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學生自主投入學習的程度不易把握

翻轉課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學生學習的質量與學生課后的投入程度有關。而中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學習習慣存在不穩定因素,且通用技術學科在學生認知中常被列為“非主要科目”。前期的教學實踐表明,部分學生會把自由的網絡資源使用權用于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因此,過多期待學生投入相應的自主學習時間是不切實際的。

(二)學生對知識的系統化構建程度有限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知識的獲取主要依賴于學生自主涉獵知識信息,而知識信息常常來源于零碎的網絡資源。通用技術網絡學習資源較為寬泛而缺乏系統性,且網絡教學資源存在良莠不齊的問題。再加上學生對知識的系統化構建水平參差不齊。因而,與傳統教學的集中式教學相比,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對知識的把握缺乏整體性、條理性和系統性。

(三)教師課堂組織管理能力受傳統教學慣性制約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課堂的時間要求教師協助、引導學生主動完成基于項目式的學習,通過設置情景、引導學生討論和分析來保證學習效果。這要求教師具有更高的課堂組織管理能力。教師必須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準備先前學習資料,必須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程度和學習能力,必須設計內容更為豐富、層次更為鮮明、細節更為完善的教學過程,必須具備處理課堂突發狀況的能力。而傳統的教學慣性使當下教師在實施翻轉課堂時難以達到預期效果[2]。

三、翻轉課堂在通用技術教學設計與實踐中的應用——以《發現與明確問題》一課為案例

(一)通用技術實施翻轉課堂的必要性分析

通用技術課程的基本目標是“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技術課程要求立足于學生的實踐獲得豐富的體驗,進而獲得對技術思想方法的領悟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然而,目前的通用技術課堂教學存在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技能操作不足、知識灌輸、學生個性化的技術學習被忽略等問題。翻轉課堂在培養學生技術素養、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豐富學生的技術學習體驗等方面有較大可作為空間。

(二)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以《發現與明確問題》為例

《發現與明確問題》是《技術與設計1》模塊中的一個組成單元,要求學生初步掌握發現問題的一般途徑和方法,能判斷問題是否明確和是否具備進一步研究的價值。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和嘗試、探索發現問題的基本方法,增強學生的探究欲望,增強主動發現問題的意識,提升發現問題的能力。傳統教學模式通過案例分析、提出問題、總結歸納的方法雖然能夠幫助學生領悟問題發現和明確的一般方法,但學生缺乏親身體驗的經歷,自主發現問題并判斷問題價值的意識不夠突出,對發現問題的一般途徑和方法的理解浮于表面,在“提高學生運用技術原理分析和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方面效果不盡如人意。

為保障學生自主學習效果,本課例采用“課內翻轉”模式,即把學生自主學習環節安排在課堂內,學習的時間和進度由教師掌控。

1.自主學習環節。為使學生理清并拓寬發現問題的思路,教師收集并剪輯了自主學習資料:選取了《牙膏定量擠出裝置》《交警的散熱馬甲》《自制小板凳的思考》三個視頻素材,分別從生活中必然會碰到的、別人給出的、設計者自己主動發現的三個方面闡述了問題的來源,在課堂開始之初的10min播放該視頻,并設置問題,請學生分析視頻中的問題發現者是通過哪些途徑發現的問題。通過自主學習和問題思考,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歸納出發現問題的三個途徑:觀察日常生活、收集和分析信息、技術研究和技術試驗。

上述自主學習的過程在課堂內完成,學習資料貼近學生生活,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帶著問題對視頻內容進行學習,對知識點的理解較為深刻,節奏把握適當。

2.課中活動環節。

(1)探究活動前期準備。在自主學習階段,學生已經對問題的來源和發現問題的一般途徑有了初步感知。此時教師再補充一些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案例幫助學生拓寬思路,例如教室內燈的開關或是風扇的開關指向不明確問題、長時間外出手機電量不足問題、鼠標線太長歸置不便問題等。再以探究活動進一步推動課堂進度:以小組為單位,同學之間相互提問題,組內挑選出認為有價值的1-2個問題在班內交流展示。

(2)探究活動輔助設置。為進一步幫助學生多提問題,提好問題,教師應給出合適的問題參考范圍,例如:你在刷牙時發現的問題;你在使用剪刀時發現的問題;你在使用雨傘時發現的問題;你在教室掃地時發現的問題;你在使用電腦時發現的問題;你在上體育課時發現的問題等;或是給出參考問題,例如:眼鏡戴久了會下滑,并在鼻梁上留下紅印;午睡時課桌不夠高,感覺不舒服;盲人倒茶時看不見何時倒滿等。

自主學習環節和案例補充階段,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愿推動得較為強烈;在教師給出的參考范圍和參考問題的輔助下,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基本都能提出生活中發現的問題。小組交流展示環節中,學生基本能夠遴選組內認為有價值的問題進行展示。上述活動難點在于學生是否能提好問題,能否判斷所提問題是否明確,能否判斷所提問題是否有價值。

(3)深化活動效果。為進一步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明確性和價值性進行判斷,教師應在評價學生小組所提問題時,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判斷問題是否明確和是否有價值”的依據。為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上述判斷依據的理解,教師需課前準備合適的問題,訓練學生運用判斷依據對這些問題的明確性和價值性進行判斷。訓練結束之后,請學生對自己所提問題進行價值性判斷并規范其表述方式。

3.知識系統化建構環節。教師對小組探究成果進行評價,并對知識要點進行歸納總結,鼓勵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養成發現問題的習慣,并學會對問題的明確性和價值性進行判斷,為后續制定問題解決方案奠定基礎。

四、翻轉課堂在通用技術教學中的適用情況及實施建議

翻轉課堂提供了一個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有效方案,但并非所有教學內容都適合通過翻轉課堂的方式完成傳授與內化。

(一)翻轉課堂在通用技術教學中的適用情況

1.適合深度思維的教學內容。注重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評估能力等高階思維的水平的課堂適合進行翻轉。例如,要求能夠把復雜的知識整體分解為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間聯系、要求能夠把各部分知識之間進行重新整合從而形成新的模式或結構、要求培養學生進行價值判斷的能力等。

2.側重操作技能培養的教學內容。技能的真正掌握需要以程序性知識作為指導并加以實際操作訓練。而以課堂翻轉的模式能夠實現操作技能規范和操作訓練的綜合。自主學習環節可以圍繞程序性知識進行準備;課中的活動圍繞技能的操作訓練開展。

3.側重過程體驗和方法掌握的教學內容。側重過程體驗和方法掌握的通用技術課堂可以基于問題的解決、項目的開展來進行翻轉課堂的實施。自主學習環節可以圍繞任務的引導,相關知識和原理來準備;課中的活動圍繞項目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教師為學生的項目研究、問題解決提供資源支撐。

(二)翻轉課堂在通用技術教學中的實施建議

1.精簡教學流程,運用“課內翻轉”。將自主學習環節轉移到課內可以較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節奏和學習程度,同時也能利用好課堂內時間充分激發學生興趣,無需占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從幾次教學實踐對比中可以看出,在同等時間投入的情況下,“課內翻轉”教學效果較好,教學效率較高。

2.立足生活情景,合理開發自主學習資源。當前互聯網資源豐富,技術類自主學習資源平臺和種類繁多,但多寬泛而缺乏系統性。教師應立足于真實生活情景,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和學習心理設計出學生感興趣的課前任務引導,整合相關概念、原理、規則、背景資料等制作自主學習資源,自主學習資源應能起到激發靈感、獲得知識脈絡、明確學習方向的作用。

3.突破傳統教學慣性,加強課堂組織設計。課堂的翻轉并非教師完全放任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課堂進程的靈活多變要求教師具有強大的課堂駕馭能力。相對于傳統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模式,翻轉課堂模式要求教師對課堂活動進程有更為精準的設計,教師和學生的互動要縝密其深入地貫穿在教學組織設計中。首先,教師要積極跟進學生的學習進程,根據學生學習效果及時在課堂活動中兼顧知識講授和答疑解惑;其次,要盡可能關注全體學生,避免把課堂變成少數同學的學習分享會;另外,還需靈活把握課堂節奏,掌控全局,注重整體教學效果,以解決問題為目的,避免把課堂變為不切實際的討論會。為更好地駕馭課堂,教師還需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以便應對課堂突發狀況時能游刃有余。

五、結語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通用技術教學中的運用有利于培養學生技術素養、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豐富學生技術學習體驗等,但全盤照搬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實施效果是有限的。因此,應有選擇性地吸收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內涵精髓,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教學方式的改進,把握好通用技術學科特點,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合理設計翻轉課堂教學過程,提高通用技術課程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鮑宇,李希妍,趙玉鈞,張愛娟,張艷群.翻轉課堂教學個性化改進方法及其實證研究[J/OL]電化教育研究,2020(01)

[2]陳心,叢敏.學科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的通用技術試驗教學[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05):139-141

猜你喜歡
實施建議通用技術翻轉課堂
關于計算機專業軟件方向課程改革及實施的建議
探討通用技術有效教學的實踐
通用技術課堂中開展技術試驗的實踐和思考
翻轉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翻轉模式在“液壓與氣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翻轉課堂在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實現高中地理三維目標的幾點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