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民歌《茉莉花》與北方地區演唱差異探析

2021-01-28 07:26
大眾文藝 2020年20期
關鍵詞:北方地區音色民歌

(鹽城師范學院,江蘇鹽城 224000)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在這個五十七個民族共同組成的大家庭當中,人民和諧共處,攜手推進中華民族發展的同時,造就了璀璨的文化體系。其中民歌作為勞動人民在生產和生活中創造的、百姓口口相傳的藝術形式,在我國廣泛流傳。[1]各地受自身地理環境、語言特點、文化傳統等因素的影響,基于不同的藝術加工處理,形成了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其在江蘇和北方地區的演唱風格上有著明顯的差別,帶給人不一樣的聽覺享受,迎合了現代人個性化的審美需求,并由此得以悠久傳揚下去。

一、江蘇民歌《茉莉花》與北方地區演唱差異

民歌《茉莉花》在全國分布非常廣泛:江、浙、冀、魯、豫、晉、陜、甘等幾乎每個省份都有,在曲調和唱詞上它們同根同族,又都各自具有明顯差異性。[2]這主要是由于民歌《茉莉花》受歷史因素的影響,其在口口相傳的發展中,在植入了不同民族人民的審美情趣之后,呈現出了差異化的風格特點。江蘇民歌《茉莉花》與北方地區演唱上的差異客觀存在,并重點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具體相關論述如下:

(一)江蘇民歌《茉莉花》的演唱風格

1.韻律

作為典型的江南小調,江蘇民歌《茉莉花》并非如“山歌”那般可以自由伸縮,而是在節拍規律的“制約”下,呈現出了一定的規整性,整體為民族徵調式,采用4/4拍,曲式結構為一段體。且篇幅不長,歌曲多采用十六分音符××××、前八后十六 ×××、前十六后八 ×××、切分節奏××××、附點八分音符×.×等較為復雜的節奏。[3]這使得整個發聲過程更加連貫。與此同時,相較于其他民歌體裁,江蘇民歌《茉莉花》還具有豐富多樣的形態變化,在其第一樂句結構中共包含了四個小節,開頭節奏各不相同,但又統一控制在整首歌的規律之下,旋律級進,均勻分布,以此保證了演唱時并不會因節奏變化而雜亂無章,帶給受眾以新穎、親切的聽覺享受。另外,江蘇民歌《茉莉花》突出了曲折、回返的級進特征,稍帶動感的分拍與連貫抒情的合拍變化組合,使得演唱時所表現出的情感更加細膩且富有層次感。

2.音色

江蘇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是富庶的魚米之鄉,溫潤的環境、發達的經濟使得本土居民呈現出了婉約秀麗、細膩柔媚的性格特點,在民歌演唱中聲腔的運用與北方地區截然相反,刻畫出了一道道含蓄神情的系線條。在民歌領域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銅鑼不出鄉,各是各的腔”。在演唱江蘇民歌《茉莉花》時,始終強調以微笑伴之,舌頭、下巴等呈放松狀態,從而在鼻腔和咽腔產生共鳴之音,兩小節一換氣,從而保持平穩的發聲,將每字每句都能清晰地表達出來,并基于級進的律動,達成聲音演唱上的統一,使得情感自然、流暢、輕松地流出。同時,由于曲調歌詞的特征,使得江蘇民歌《茉莉花》演唱時塑造了一種甜美、干凈的音色,聲音柔潤,與江南水鄉典型的恬靜清麗風格印象高度呼應。

3.語言

江蘇民歌《茉莉花》有著極為強烈的民族化風情,謳歌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情與向往之情,內容健康淳樸,形象描述了人們真、善、美的價值取向,搭配上規整而富有變化的曲調律動,刻畫了一幅唯美的“畫卷”,牽動著受眾的心靈觸感。由此可以看出,江蘇民歌《茉莉花》竭力修飾了一種優美、婉轉的情感,演唱時強調咬文吐字與歌曲的旋律一致,如此來強化情緒,意境的塑造尤其重要。因此,江蘇民歌《茉莉花》演唱時要求吐字清晰,講求“字正腔圓”,通過第一樂句中的“好”、第二樂句中的“香”、第三樂句中的“采”等關鍵字的突出,擔當著整首歌曲“骨架”的作用,將柔、美、俏等情緒帶入進去,實現了濃郁情感的迸發,更容易帶動受眾的共鳴感受。

(二)北方地區《茉莉花》的演唱風格

1.韻律

北方地區《茉莉花》演唱亦有著自身獨屬的風格特色,通過組合式的節奏型,從長短相合的規整型節奏到大切分式的拖腔,突破了原有的規律限制,使得音樂得以舒展和開闊,整個演唱過程塑造了輕盈活潑的節奏印象,重音著落在切分音上,表達了純真、柔美的情感。對比之下,北方地區與江蘇在演唱《茉莉花》時,旋律節奏基本趨同,尤其是前兩句的變化重復相似,只是落音有所差別,但是前者在后者的風格基礎上進行了延伸處理,有著較為明顯的律動起伏變化,多以跳進為主,容易帶給人明快、嘹亮的聽覺感受,音樂風格短促而活潑,與北方地區人民粗獷、奔放的性格極其接近。尤其以河北南皮《茉莉花》為代表,悠長的曲調、從容的節奏和動聽的旋律,加之附著上了一定的說唱風格,演唱呈現出了輕盈跳動的特點。

2.音色

基于跌宕起伏的曲調變化,北方地區演唱《茉莉花》時表現出了透亮、高亢、清脆的音色特點,且富有沖突性,刻畫了本地人好爽淳樸、熱情開朗的硬線條。綜合來看,北方地區演唱《茉莉花》時,受其他藝術形式的影響,附著上了一定的說唱趣味,長于潤腔技巧,基于基本唱腔植入了美化、裝飾、潤色等元素,用字行腔、以聲潤腔,要求發聲圓潤通暢,以此來保證行腔的平穩連續性。與此同時,北方地區《茉莉花》還在每句中設有加腔,因而演唱時附帶有戲曲的效果,講求抑揚頓挫的發聲,在明顯的強弱變化中使得情感脈絡的發展更加清晰,且聲音自然、有力,在保證咬字清晰的基礎上,達成了統一的音色,聲音各更加悠揚,與行腔的完美配合,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少女多情、俏麗的性格。

3.語言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在人們經久不息的勞作當中,創造出了許許多多的民間歌舞藝術,并對北方地區演唱《茉莉花》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相比與江蘇民歌《茉莉花》,北方地區演唱時更加強調按字行腔,整體節奏分布較為零散,與人們的語言風格有莫大關系。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大運河的開通極具現實意義,加速了南北文化滲透,北方地區演唱《茉莉花》亦可窺探到江蘇民歌的影子,因而在粗獷的風格背后,映射出了一定細膩、柔美的情感,唱詞編制上出現了很多襯詞,以此來加強語氣,如哎、那個、怎么等,與動聽的旋律搭配,使得情感的滲入更加自然、表達更加強烈,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北方地區演唱《茉莉花》,竭力表現出了一種潑辣、開朗、豪放的情感,強調吐字清晰且快速、自如。

(三)兩者差異總結

雖然江蘇民歌《茉莉花》與北方地區《茉莉花》均改編于《鮮花調》,以花為主題,喻情其中,表達了對男女純真愛情的向往,但作為典型的民歌小調,呈現出了風格迥異的演唱特點。江蘇民歌《茉莉花》曲調平穩而婉轉流動,在演唱上多為一字多音,詞與曲搭配勻稱。[4]學者王娜娜曾就此做出到了較為深刻的解讀,民歌手往往采用吳語演唱這首歌曲,其風格細膩優雅,聽起來感到新穎親切,生動地刻畫了古代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很有藝術感染力。[5]而北方地區演唱《茉莉花》時,節奏疏散、自由,在剛柔并進的旋律中,呈現出了一種明快、爽朗的藝術風格,其中還夾雜著一些細膩、柔和的情感,具有詼諧幽默的趣味,給人留下了樸素大方的印象。同時,綜上分析,江蘇民歌《茉莉花》與北方地區演唱差異還體現在對裝飾音、臨變音的運用上,前者的滑音、變化音相對較少,而后者由于語言風格的關系,較多地運用了裝飾音,且關聯到大量的襯詞。另外,在速度韻律上,江蘇民歌《茉莉花》以中速、勻速為主,而北方地區演唱時則呈現出了漸慢到回原速的變化,對情感脈絡的刻畫方式有所差別。除卻上述這些,江蘇民歌《茉莉花》還尤其擅長于本音阻聲和異音上滑的運腔處理,而北方地區演唱《茉莉花》時則恰恰相反,多采用了異音下滑的阻聲式運腔方式。正是基于江蘇民歌《茉莉花》與北方地區演唱上的諸多差異,帶給人不一樣的審美情感,映射了不同民族的性格特點,呈現出了別樣的民歌“芬芳”。

二、江蘇民歌《茉莉花》與北方地區演唱差異影響因素

我國幅員遼闊,各個地區均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沉淀,差異化的地理氣候,影響著人們行事風格迥異,繼而形成了不一樣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審美情趣等。另一個維度上講,不同的地理環境條件下,古代時期的南北經濟發展差異客觀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對外交互程度,最終造就了江蘇民歌《茉莉花》與北方地區演唱上的諸多差異。同時,生活在不同區域下的民族,其語言特點亦是大相徑庭。如上分析所述,咬文吐字是南北地區民歌《茉莉花》演唱時所著力強調的,直接關聯到其情感抒發效果。以江浙方言為代表的南方小調,江蘇民歌《茉莉花》演唱時,音色婉輕柔,有著較強的歌唱性。而北方地區人的性格爽朗、樸實、豪放、音色渾厚而扎實,在演唱《茉莉花》上線條硬朗,咬字的聲調更是棱角分明,顯示出了語言特點所造成的影響。除卻上述這些,文化傳統差異亦是造成江蘇民歌《茉莉花》與北方地區演唱差異的重要影響因素,兩者所擅長的藝術處理方式不盡相同,展現出了差異化的態度和認知。正是基于江蘇民歌《茉莉花》與北方地方演唱的差異,才為之附著上了靈氣,蘊藏著極強的生命力,迎合了不同民族人的審美個性需求,是其得以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本。

三、結語

綜上所述,受地理環境、語言特點、文化傳統等因素的影響,江蘇民歌《茉莉花》與北方地區演唱有著明顯的差別,并體現在韻律、音色、語言等諸多方面,迎合了不同地區人民的審美個性需求,體現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謳歌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對其傳承與發展是這個時代必須要肩負的責任。同時,作為典型民歌的代表,《茉莉花》之所以長盛不衰,足以顯示其獨特的魅力,其中有很多藝術處理方式值得借鑒,以促進我國文化藝術的再發展。

猜你喜歡
北方地區音色民歌
南閘民歌 留住鄉愁
北方地區湖泊河蟹養殖技術探討
計算機音樂編曲中音色的復合應用
上廁所為何稱“解手”
計算機音樂編曲中音色的復合應用
北方大豆種植技術
穿花衣 唱民歌
北方地區荷花蟲害防治技術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衛
音·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