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宮崎駿影視動畫作品的藝術特色分析

2021-01-28 10:40王楊
錦繡·下旬刊 2021年6期
關鍵詞:宮崎駿風格

王楊

摘要:1922年,法國影評家埃利·福爾滿含感情的預言:“終有一天動畫片會具有縱深感,造型高超,色彩有層次……會有德拉克洛瓦的心靈、魯本斯的魅力、戈雅的激情、米開朗基羅的活力。一種視覺交響樂,較之最偉大的音樂家創作的有聲交響樂更為令人激動?!卑耸旰?,世界動畫界最接近埃利·福爾夢想的,首推宮崎駿。日本是典型的動漫強國,其動漫發展的模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而不失創新和吸引力。而宮崎駿可以說是日本動畫界的一個傳奇,可以說沒有他的話日本的動畫事業會大大的遜色。他是第一位將動畫上升到人文精神高度的思想者,同時也是日本三代動畫家中,承前啟后的精神支柱人物。宮崎駿導演的動畫作品總能觸動不同年齡段觀眾內心的柔軟之處。他的故事中所傳達的情懷,他的主角所追尋的答案,他的作品中所布置的場景……總是讓人止不住一起跟隨一起探尋一起向往。從80年代以來,宮崎駿導演的動畫作品已經成為日本人民引以為傲的民族文化象征,他將動畫作品提升到了人文藝術的高度,他也因此被譽為“國民動畫家”。本文接下來就宮崎駿影視動畫作品的藝術特色進行分析。

關鍵詞:宮崎駿;動畫作品;主題特色;風格;視聽效果

一、宮崎駿影視動畫作品的主題特色

(一)生態人文主義的深刻體現

從《風之谷》到《幽靈公主》,生態意識和人文精神幾乎已經滲透入宮崎駿的每一部作品中。宮崎駿受日本人的生態觀念和個人成長經歷影響,在其動畫電影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生態人文主義。在他一系列動畫作品中,深入演繹了人與自然的關系,通過夸張的造型和奇異的構思,形象化的表現了當代社會中人們對生態問題的困惑與關懷。宮崎駿的動畫作品多以關注環保、戰爭、成長、真愛等為主題,將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作為主線展開敘述。在宮崎駿的動畫作品中,生態意識貫穿始終,但宮崎駿并不是一味地批判現代工業文明,盲目地崇尚回歸自然,而是抱著一種矛盾求和的心態。因為對于人類來說,工業意味著生存,如果完全放棄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就會導致人類文明的停滯不前。這些人與自然的矛盾在《風之谷》與《幽靈公主》中體現得尤為突出。所以,在宮崎駿的眾多作品中,既有對人類工業文明高度發達的幻想,又有人類過度開發自然帶來惡果的真實寫照。他既不反對人類利用環境求得生存,也不贊成人類只顧自身利益盲目開發,他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這種和諧正是基于人的生存發展和環境保護而衍生出來的生態人文主義。

(二)女性主義的完美詮釋

在宮崎駿一系列的動畫作品中,主人公多為女性角色。其影片中的女主角既有女性的柔美與溫和,又有在面對困難與危險時的堅毅和勇敢,這些人物的成功塑造成為影片中美好與希望的化身。在《風之谷》中,世界已在人類文明發展到巔峰之后毀于一旦,整個世界都是一片腐海,空氣也嚴重被污濁,人類與自然處于重重矛盾之中。女主人公娜烏西卡是個有靈性的女孩,美麗善良,勇敢,善于飛行,還懂得與王蟲交流,是宮崎駿動畫作品中被認為最完美的女主人公。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影片中長相怪異丑陋的王蟲,黑色堅硬的外殼,發怒時紅色的眼睛……但是娜烏西卡卻一直在竭盡全力保護他們,最后險些付出自己的生命。影片中,娜烏西卡多次化解了王蟲的憤怒,平息了即將發生的斗爭,使王蟲重新回到了腐海。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片腐海在不斷地凈化著污濁的空氣,聰明的娜烏西卡發現了這個秘密并竭力阻止野心勃勃的多魯美奇亞人不擇手段地毀滅腐海。人類的無知最終激起“王蟲”群的憤怒,娜烏西卡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攻擊,解救了小“王蟲”,化解了“王蟲”群的憤怒進攻。故事的結局是在朝陽中,娜烏西卡站在由“王蟲”群的觸須所構成的金色草原上快樂起舞,印證了一個藍衣人降臨在金色草原上給人們帶來新的希望的古老傳說?!讹L之谷》是沉重的,沒有綠原和藍天,整個影片被灰暗和戰火籠罩,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娜烏西卡的精神才顯得尤為寶貴。繼《風之谷》之后,在宮崎駿創作的眾多女主人公中,其中以少女居多,最常見的是沒有受到世俗侵擾,純真善良的少女形象。她們具有敏銳好奇的眼睛和純潔細膩的心靈,能夠發現自然界中被人們忽視甚至無視的神奇與力量;她們珍惜生命,即使面對看似對人類構成巨大威脅的自然生靈,也努力去愛惜和保護,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她們雖都是少女,卻背負著沉重的使命,不受世俗的侵擾,聽從本真的心靈呼喚,在面臨困難甚至是災難時,用回歸自然的方式去拯救,在單純的價值觀中折射出最深的智慧。在《天空之城》中,女主人公希達面對人們為爭奪天空之城的財富、貪圖享受其繁華以及由此展開的殘酷殺戮,最終在同伴的幫助下用自己的力量毀滅了天空之城和拉普達文明。作品深刻反映了對工業文明的懷疑和對大地與自然的回歸。主人公希達作為拉普達人,用她的善良、直覺和本能阻止了人類為追求繁華物質文明而展開的斗爭和互相殘殺,引導人們回歸到自然、平靜和幸福的生活中。在《幽靈公主》中,女主人公珊為了保護森林以及森林中的神靈,身為人類的她卻與人類勢不兩立。影片中珊為了阻止幻姬毀滅森林而只身前往行刺,因寡不敵眾受傷后被阿席達卡所救。最終在白狼神和阿席達卡的幫助下,歸還了被人類奪走的山獸神的頭顱,森林重新恢復了生機。拯救了森林后,珊對人類破壞森林的罪行仍無法釋懷,她選擇回到了森林中,阿席達卡尊重珊的選擇(此處兩人的對話反映出人類與自然的矛盾仍不能解決),選擇以后住在達達拉(鐵工廠),會騎著羚角馬來看珊,兩人在一片盎然的綠色山野中微笑別過?!队撵`公主》是宮崎駿動畫作品中鮮見的非大團圓結局,卻帶給人們以更多的反省和深思,只有堅持生態人文主義,在維持生存的同時保護環境,人類和自然才能一同活下去。宮崎駿通過這些動畫作品對生態人文主義和女性主義的主題進行了完美的詮釋。在“宮崎駿世界”里,少女是純潔美好的象征,透過一雙真摯善良的雙眸帶領著觀影者跟隨導演一起感受影片中女性的成長歷程,去體會生活中的真善美。影片將貼合故事情節的深刻主題通過少女們感性細膩的瞳孔淋漓盡致的展現在觀影者的面前。

二、宮崎駿影視動畫的風格特色

(一)浪漫主義風格的深刻體現

不論是早期《龍貓》、《天空之城》、《幽靈公主》,或是《哈爾的移動城堡》、《懸崖上的金魚姬》、《借東西的小人艾麗婭提》等較后期的作品,宮崎駿的主題都有著明顯的浪漫主義風格,并且有著浪漫主義者對于現實的憂傷。這點可以從宮崎駿動畫作品的色調和顏色搭配看出,不論是《風之谷》中浪漫的金色麥田,或是《天空之城》壯麗下透露出的滄桑古樸,還是《千與千尋》中熙熙攘攘的妖怪小店,都有著明顯的鮮艷和浪漫主義風格。宮崎駿喜歡描述環境、戰爭、感情等等,他的浪漫主義風格使得影片的結局總是帶著希望,即使在《風之谷》中女主角娜烏西卡為了阻止王蟲而死亡,最后也得到了重生。但是現實中的各種陰暗,如人與人的勾心斗角,環境的破壞,戰爭的血腥,人心的險惡等等,使得宮崎駿在描述了一個美好的世界后總是會將我們領入絕望,或是在講述了一個絕望的世界后帶我們領略這個世界曾經的美好。比如《天空之城》曾經的美好,《借東西的小人艾麗婭提》中鄉間田園的悠閑與愜意,但是作為一個浪漫主義者,宮崎駿始終相信人性的美好,始終相信世界會走向美好的一面,始終堅持人性的善終會替代人性的惡。所以在宮崎駿的動畫作品中,結局都是充滿了希望與美好,這樣富有浪漫主義風格的主題是人們普遍能接受的。

(二)獨特的人物塑造——形象平實、性格豐滿的主要人物

縱觀宮崎駿導演的一系列動畫作品中,無論是主人公還是配角,其形象都被塑造的栩栩如生,更是有許多動畫角色被創作出更多夸張、離奇、虛幻的形象。正如宮崎駿所說:“每個人都應該用自己的話語來表達真實的自己,我要用動畫里的人物講訴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宮崎駿對于角色的設計,總能在最平實的形象上迎合觀眾的口味,追根到底還是宮崎駿能夠直剖人性的貪婪自私,同時又并存善良可愛的矛盾本性,使得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具有人性化。不同于西方動畫角色喜歡性格外露、喜形于色的形象特征,宮崎駿的動畫作品中其主要人物形象都比較普通,甚至可以說是千篇一律:人物多是十至十幾歲的少男少女形象,外形上無過多區別。如《千與千尋》中的千尋,《龍貓》中的小姐妹,《天空之城》中的希達,《幽靈公主》和《哈爾的移動城堡》中的珊和蘇菲,宮崎駿通過高超的創造力賦予角色鮮明的個性與不同的性格特征,使二維構圖的人物形象也充滿了生命力。宮崎駿在談到創作千尋的人物形象時曾說:“我刻意刻畫出一個普通的鄰家小女孩,就是為了讓每個十幾歲的女孩都能從千尋的身上看到自身的影子,而千尋也不過只是一個在上小學的普通女孩,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由此可見,宮崎駿將少女形象作為自己動畫作品中的主人公,并以平實、性格豐滿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不僅體現了宮崎駿反對傳統觀念的態度,更是滿足了不同年齡段觀眾的口味。同時,其動畫作品中主人公洋溢的那種人性的真善美,也深受人們喜愛。

三、宮崎駿影視動畫作品的視聽效果特色

(一)音樂與影像的完美契合

宮崎駿導演的動畫作品一直是日本動畫電影的代表,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一致好評和反響。其作品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不僅僅是依靠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同時動畫電影的配樂也是不可忽視的,音樂一直在宮崎駿的動畫作品中具有重要的藝術魅力,通過音樂與唯美或宏大的畫面相結合,突出表現了作品的主題思想和作者個人的內心世界。久石讓是日本著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他的音樂作品旋律優美、歌詞清晰明了,在日本音樂界具有很大的影響力。1984年宮崎駿和久石讓兩人相識,在動畫配樂上達到了極大的默契,一直合作至今。在久石讓為其配樂的《天空之城》中,當希達和巴魯駕著飛機駛入云層看到天空之城后,一座絕美無比的城堡出現在眼前,而早已荒廢許久的城堡顯得荒涼死寂,只剩下一個尚存些許能量的機器人,默默地守護著生命之樹,它摘下一朵小花遞給希達,而其他的機器人早已石化,身上生長出許多灌木。其背景音樂《空から降ってきた少女》悠揚綿長的旋律直擊人的內心,與天空之城的宏大場景完美結合,使人們仿佛已置身于天空之城,那柔和凄美的旋律娓娓道來,帶領人們領略天空之城曾經的繁華和歷經的滄桑。在《千與千尋》中,久石讓的配樂《あの夏へ》一響起,仿佛那個夏天又來臨,千尋坐在后座,望向窗外,同以往的小伙伴告別,同過去告別,帶領觀眾一起進入那個奇特的童話世界。當白龍第一次出場,背景樂逐漸響起,是有些陰郁而急促的鋼琴獨奏,揭示出這個少年孤獨憂郁的個性。但當白龍將千尋叫出去,并將寫有她名字的卡片給她時,輕松、清新的鋼琴曲漸漸響起,體現出了這個少年心中的善良和美好。不得不提的是片尾曲是由木村弓創作并親自演唱的日本傳統民謠風格的主題歌《いつも何度でも》。這首配樂對比影片其他配樂似乎反差太大,但在人生跌倒之后重新找回自我的命題下,二者又達到了和諧的共鳴,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不同的配樂對于不同人物出場和場景變換總能達到暗示人物性格特征和引人入勝的效果,這一點在宮崎駿眾多的動畫作品中可謂是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色彩運用的多元化

在電影創作中,色彩是造型語言中最具有情感特征以及藝術感染力的元素之一,它能引發作者和觀眾之間的心靈溝通,反映出作品的情感基調。在宮崎駿的動畫作品中,所有的風景都被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力,天空、海水、風車、森林、螢火蟲……其色彩呈現多為簡約淡雅、清新自然的風格,總能給人一種溫馨的感覺。每次看宮崎駿的動畫作品,都會感嘆影片的風景是如此美麗,那些屋子、街道是如此溫暖令人向往。宮崎駿的動畫作品的色彩鮮明,冷暖色調的靈活應用增加了畫面的美感。在宮崎駿的動畫作品中,多次出現大海、藍天的場景,給人一種廣闊自由的感覺,這些場景都運用了高飽和度的藍色。建筑物多采用暖色調,紅色的屋檐,使畫面充滿了陽光、溫暖的感覺。此外,在宮崎駿的動畫作品中,植物也是一大主題單元,綠油油的原野,以藤蔓綠葉裝飾建筑的墻面,同時森林、花園、草地也是綠色常用的場景,使觀眾切身感受到影片中的自然之美。宮崎駿巧妙的運用色彩調控畫面,通過不同的色調來展現不同的場景、不同類型的人物,以此營造出不同意境的畫面。色彩的變化將視覺、心理、精神的感受合理的結合在一起,不僅能滿足情節的需要,更能突顯主題,展現日本特有的民族色彩。宮崎駿的動畫作品就像一本本童話書,在一場場視聽盛宴中帶領我們天馬行空的遨游其中,讓我們身臨其境的感受片中蘊含的發人深思的哲理。他的作品不僅融合了東西方的文化,還用貼近生活的細節感動觀眾,把唯美的畫面和靈動的音樂完美結合,這些巧妙的構思無不為作品添磚加瓦,使作品更具吸引力。

四、結語

宮崎駿以動畫電影的形式表現人類最真摯的情感和社會關注的話題,動畫作品不僅題材多樣,手法細膩、寓意深遠、富含奇思妙想的創意。還在于作者善于將反思的文化精神注入到動畫作品中,他將夢想、環保、成長、真愛這些重大命題融入動畫故事之中,賦予了作品極其深沉厚重的思想主題。宮崎駿的作品大多主題宏大、境界高遠、結構繁雜、畫風細膩,深刻探論人與自然的關系,給觀眾帶來的是具有相當濃郁的東方色彩的唯美影像和一種東方人的思考模式。宮崎駿的作品可以說是代表了日本的動畫電影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取得的巔峰成就。

參考文獻

[1]楊曉林.動畫大師宮崎駿[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2][日]山口康男.日本動畫全史[M].北京:中國科學出版社,2008.

[3]薛燕平.世界動畫電影大師[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4]佟婷.動畫藝術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

(福建藝術職業學院?福建?莆田?351100)

猜你喜歡
宮崎駿風格
嘿,我就是圓滾滾
每一件小事都又煩又重要
宮崎駿動漫
非“舞”之舞
淺談日本浮世繪設計藝術風格
電影視聽藝術中的影像色彩表達
解讀木刻版畫在動畫中的運用
日媒曝宮崎駿因罹患心臟病退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