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探析

2021-01-28 10:40魯偉
錦繡·下旬刊 2021年6期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農業生產新農村建設

魯偉

摘要:農業經濟管理是新農村建設中的關鍵部分。我國不斷加大“三農”投入,對農村經濟發展起到顯著促進作用。在新農村建設環境下,仍存在經濟管理方面的問題阻礙了農業經濟高速發展。為此,本文通過分析農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性提出優化策略,以進一步優化農村農業產業結構,為農業經濟穩定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管理;農業生產

我國農產品在市場上體現出供求平衡、供應種類齊全等特點,產品的產量、質量有保障,發展態勢良好。新農村建設環境下,做好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可以保障農業生產,增強其抵御風險的能力,提高農民收入水平等。為此,優化農業經濟管理方法,深入剖析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對滿足農村經濟發展需求、規范農業經濟管理體系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新農村建設環境下優化農業經濟管理的必要性

農業經濟管理是對農業生產過程中生產、交換、消費、分配等經濟活動進行一系列計劃、組織、控制、激勵等活動,以達到預期目的[1]。

一方面,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受到城市與農村資源配置不平均、政策扶持力度的影響。為保障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需要拓寬農村融資渠道,通過有效措施轉變生產關系,進而提高生產效率,發展社會經濟。

另一方面,市場主導模式中,政府宏觀調控應發揮作用,通過設計科學農業經濟管理方案、嚴控生產環節、發揮各部門監督管理職能、全面落實獎懲制度,最大程度激發各生產要素活性,依照市場發展規律調整農業生產,促使農業生產力穩步提升,大力提高生產效率,有助于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創新,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同時,可解決農村產業結構單一的問題,促使農業經濟多元化發展,最終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2新農村建設環境下優化農業經濟管理的有效策略

目前,我國基層農業生產模式依舊以小農生產模式為主,難以滿足農業現代化發展與建設需求。同時,農業金融體系發展相對滯后,且在農業生產中設備投入與技術投入力度不夠,缺少足夠資金支持,不利于農村經濟發展。為此需要針對性解決上述問題,確保新農村建設工作順利開展。

2.1促進農業規?;l展

小農生產模式仍舊存在,不符合現代農業發展與建設需求。盡管我國近年來不斷加大農村投入,提出鄉村振興目標等,取得優異成果,但仍與現代化城市建設有一定差距。突出表現為城市虹吸效益,農村青壯年和主要勞動力流失,農村剩余農民受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影響,接受農業生產新技術、新設備的能力和意愿不強,阻礙農業經濟發展。同時,部分地區龍頭企業未能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離標準化、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存在一定差距,尚未形成完善的產業風險和利益共擔的合作機制,對上游農戶利益輸送能力有待提升。

基于分析新農村未來發展方向,需要提出與新農村建設發展目標一致方案,從現代化角度審視農業經濟發展模式暴露的問題并加以解決。結合我國農業實際情況,借鑒發達國家農業生產與發展模式,大力推動農業規?;l展,可有效緩解城市虹吸問題,提高抗風險能力。與此同時,政府出臺相應政策鼓勵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帶頭作用,推進集約化、規?;a。針對土地問題,優化調整土地經營權流轉制度細節,引導農戶依法、規范進行土地流轉,使有限的土地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拉動地方農業經濟發展。

2.2優化農村產業結構

農村產業機構相較單一,多以種植業為主,從事農產品加工的企業也存在規模較小、設備技術更新滯后等缺陷,這些中小企業缺乏高科技支撐,只能對農產品進行粗加工,未能形成完整的農產品生產鏈,無法發揮農產品的資源價值與附加值。

一方面,為促進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有必要基于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和新農村建設需求,優化調整農村地區產業結構,發展以種植為主,旅游業、農產品深加工業等產業為輔的產業結構模式,共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這就要求政府與相關部門要全面落實惠農政策,為提高農業經濟效益與競爭力提供堅實保障。

另一方面,重視構建產銷聯合機制,政府相關部門應采用科學的管理模式實現農業生產模式的優化,深入挖掘具有本地農產品的特色與內在價值,實行農產品深加工,促進構建規范、完整、長效產業價值鏈,指導特色農產品生產與銷售。鼓勵當地企業與特色農業項目合作,真正實現兩者的共同發展,有利于健全農業經濟管理體系。

2.3重視農村金融體系建設

我國農業正處于重要轉變期,即由傳統勞動力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轉變,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必然會被取代,農業現代化發展是必然方向[2]。在此過程中,農村金融體系不完善是阻礙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現為個人及農村中小型企業較難獲得資金支持,貸款限制條件較多等。需要全面落實惠農政策,農村金融機構為農民個體和中小企業提供便利,促進農村金融機構發展,避免農村資金大部分向城市轉移。應優化金融資源配置,貼近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目標,加大農村金融供給。在新農村建設大環境下,建設農村金融體系,需要堅守鄉村振興與普惠金融目標,加大扶貧信貸投入,做到精準脫貧,鼓勵并支持發展綠色金融,防范金融風險。這也對基層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政治素養有更高要求。應重視組建一支專業化管理隊伍,全面落實惠農政策,根據實際情況提出科學、規范的經濟管理方案并實施。

2.4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

政府應適當加大對農業生產技術、先進農機設備等的投入,發展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重視農業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同時,充分借助互聯網優勢,基于完善相關硬件設施,幫助農民拓寬信息接收渠道,加快農村農業生產信息流通,以高科技手段指導農業生產,精準獲取市場需求。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人員充分認識到科學技術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借助互聯網力量發展農業產品銷售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完善生產、物流、銷售等全流程,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提高生產經濟效益,促進地區經濟發展。

結論

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需要構建科學、健全的農業經濟管理機制并形成體系,關注農村金融體系建設,發展農業生產技術,借助互聯網優勢等。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發展態度,多角度、多方面優化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愛萍.試論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J].山西農經,2020(15):79-80.

[2]高慶美.創新農業經濟管理理念 提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J].山西農經,2020(12):86-87.

(山東煙臺福山區臧家莊鎮政府財政經管服務中心?山東?煙臺?265304)

猜你喜歡
農業經濟管理農業生產新農村建設
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生產意愿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策探析
勞動力轉移對農業生產的效應分析
淺談農業經濟管理的人才培養模式
新形勢下節水灌溉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研究
關于對徐州市實施大學生村官制度的實踐與思考
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