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國企改革及轉型升級的探索與實踐

2021-02-09 03:08孫鵬
中國民商 2021年1期
關鍵詞:國有企業改革轉型升級

孫鵬

摘 要:長時間以來,國有企業依靠資金壟斷優勢和行業準入壁壘以及規模效益得到了良好發展,不過從國有企業實際運營現狀來看,存在著路徑依賴和產業依賴,參與市場競爭力水平不高,大多數國有企業雖然實施了轉型升級,可是具體的效果不高。本文重點論述了國有企業改革和轉型升級情況。

關鍵詞:國有企業改革;轉型升級;探索和實踐

在經濟體系改革的背景下,國有企業改革進程逐漸加快,雖然改革的落實從整體上提升了國有企業活力,增強了國有企業競爭實力,制定了健全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不過面對于周圍復雜的環境和國有企業改革現象來講,依舊缺少豐富的經驗,面臨著嚴峻的改革難度。所以,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工作的過程中,必須全面了解和探究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完善措施,以此實現轉型升級目標。

一、國有企業轉型升級現狀

我們都知道,依靠資源壟斷優勢和行業準入壁壘,國有企業在以往粗放式經營模式下借助投資驅動來提升經濟效益。從產業鏈角度進行分析,大多數企業依舊位于微笑曲線的低端,過于重視制造而忽視研發設計以及服務等環節的探究,同時經營效率不高,特別是伴隨著傳統市場需求的增加,產品過?,F象普遍存在。在這一背景下,我國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使經濟結構從高速度發展轉變為高質量發展,市場對產品品質十分重視,同時提出了極高的需求,為國有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提出了嚴峻挑戰。面對于此種現象,對國有企業進行轉型升級是很有必要的。

二、國有企業改革轉型升級的原因

(一)國有企業效率不高

對于國有企業來講,除了是提升國民經濟水平的主要支撐之外,同時還是我國財政收入的一項基本來源,有利于增強競爭實力。但是從國有企業運營現狀來看,整體效益不高,發展現象和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以及占據的社會經濟資源不相符,國有企業改革期間存在著諸多難點,導致掌握的資源沒有被合理應用,后期發生了資產過度流失和經營受損現象。

(二)出資人和管理者利益不一樣

對于國有企業出資人和所有者而言,企業利潤是以投資收益形式為主,投資行為的效用最大化可以精簡為利潤最大化,經營人員僅僅是資產經營者,經營者收入和企業盈利不是一樣的,企業利潤化并不代表著經營者效用的最大化?;诖?,當經理人員追求利潤最大化動力不充足的時候,自身掌握的權利可能對所有者利益造成威脅。當沒有加大經營者監督力度的時候,可能會采取拓展企業規模方式增強自身水平,或者是增加非生產性開支達到個人享受的目的。

(三)國有資產流失較多

國有企業改革為國有企業良好運行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不過因為企業操作不規范性,因此使得國有資產過度流失,產生該現象的主要原因表現在以下幾點:其一,低估國有企業資產,或者是在沒有評估的情況下便低價入股,最為常見的一種方式是對有形資產部分依照原值等價折合入股,比如,對土地、房產等不動產按照原購入價進行評估,不計入市場升值部分中。其二,按照比例把公有資產送給個人,在分配紅利期間,國家股和集體股以及個人股同股不同利。其三,對于改制以后企業出現的虧損現象,主要是由改制之前的單位負擔。

三、深化國企改革及轉型升級的策略

(一)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策略,增強國有企業創新實力

加大對創新驅動發展策略的重視力度,明確提出,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決定了我國未來發展,這就要求政府部門將創新驅動發展策略當成主要的戰略任務。國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同時也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國有企業在資金、技術以及人才等方面占據著重要的優勢,將創新驅動當成企業發展的核心思想,加大研發力度,注重創新性人才的培養力度。

其一,借助新技術實施相關工作,提升創新能力,將人才的創新作用體現出來。

其二,制定健全的科技創新評價標準和激勵體系,國有企業需要積極參與到市場競爭以及創新發展環節中,注重企業創新精神的培養,構建良好的文化環境,激發創新意識,形成完善的激勵體系。

(二)實施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增強國企改革的規范性

在實施國有企業改革工作的過程中,必須掌握多方面要點。第一,明確基本方向,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當成一項重要的前提,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設計和規劃,加快改革進程。第二,找尋問題,以國有企業改革突出問題為主,分清主次,確定改革的關鍵點,提升資金利用率,確保資產安全性。第三,落實選人和用人體系,對于有著平臺性質的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新設企業高級管理人員來講,必須進行市場化的招聘,選取和企業要求相符合的專業性人才。第四,創建完善的激勵約束體系,從一定程度上解決收入差距大和激勵體系不完善的現象,激發企業經營人員和員工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落實約束體系,嚴格執行審計制度和項目投資審批制度。第五,對混合所有制經濟進行嚴格規范。當前階段,應當正確了解到混合所有制屬于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形式,因此必須加強對其重視程度,增強經營的規范性。在存量和增量方面,將增產增量放在第一位,吸引其他投資者增值擴股實施改革,以此達到增值增量的目的。在雙向選擇方面,需要支持國有企業透支民企以及外資企業,形成良好局面,將產權交易集團平臺作用發揮出來,構建規范性的平臺。第六,健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系,解決監管不到位和監督管理方式不合理的現象,捋順國資委以及出資企業之間的監管關系,依照頒布的監管和獎懲清單等明確國資委和國有企業之間的權責邊界,監管和報備清單范圍之內的,國資委必須全面進行監督,依照要求上報,監管和報備清單范圍之外的,國資委應當尊重企業經營自主權,激發企業活力。第七,對監督管理體系和方式加以改進,始終落實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基本職責,做好資本管理工作,增強監督管理的針對性,完善監管方式,做好事中和事后監督管理。

(三)加強風險預防控制力度

國有企業在風險防范方面產生了一定的效果,基于此,需要制定完善的風險防控體系,從根本上控制風險的形成。加強對投資決策風險的預防。從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的監督控制力度,遵循科研報告誰來寫、誰來審以及誰來批原則,制定決策流程。做到事中審核,項目的資金應用、利潤體現等都必須在事中進行動態性監督,通過資金控制系統強化監督。并且事后懲處,實施項目評價和問責制,獎勵表現良好的人員,對于出現虧損的行為嚴格追責。

(四)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國企轉型升級

在社會經濟發展期間,經濟發展新常態是一項基本的概括。從多方面對新常態趨勢變化進行了簡單的概括,明確提出了經濟正朝著形態高級、分工復雜以及結構合理環節改變,經濟發展逐漸進入了新常態,從高速增長轉為了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模式從規模速度型變成了質量效率節約型,并且結構也從增量擴能變成了調整存量。對新常態有著正確的認識,引領新常態是目前經濟發展的關鍵。對此,需要將國企改革發展工作放在第一位,明確定位,掌握好經濟發展新常態為國企改革帶來的良好機遇和要求,積極創新,以此加快國企轉型升級進程。

其一,對產業結構加以調整。目前,戰略性新型產業比重處于較低的狀態,大多數企業發展期間,存在著產業集中程度不高和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等現象,核心競爭力不強等問題,這些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和經濟發展新常態中提出的要求不相符,所以必須找尋調整國有經濟布局結構的要點。

其二,整合國有企業內部資源,緊抓機遇,主動參與。

四、結語

以上所述,正是由于改革的深入推進,才讓國有企業的發展進入了新的軌道、邁上了新的臺階,而經營狀況的好轉、效益的提升,也讓國有企業在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形成了良性互動的局面。

參考文獻:

[1]許波.深化國企改革及轉型升級的探索與實踐[J].云南冶金,2020,49(04):1-7.

[2]本刊編輯部.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為轉型綜改提供強力支撐[J].支部建設,2020(14):1.

[3]李國華.深化國企改革加快創新驅動全力推動中國郵政轉型升級[J].中國郵政,2015(10):1.

猜你喜歡
國有企業改革轉型升級
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路徑研究
鄉村傳統財會工作轉型升級的思考
關于支持小微企業轉型升級路徑的思考
發展混合所有制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房地產開發模式轉型升級路徑
國企改革深耕期公司治理機制的主動性設置與調整
淺談國有企業改革
國有企業改革中財務管理問題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