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2021-02-12 00:24陳燕
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上旬 2021年11期
關鍵詞:琵琶行琵琶白居易

陳燕

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收錄了白居易的經典作品《琵琶行》,要求學生“重點欣賞詩中音樂描寫的精妙”,探討《琵琶行》是如何“把抽象無形的音樂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的,并“寫一則800字左右的文學短評”。

部分學生由于沒有系統地學習過音樂方面的知識,對古典樂器和樂曲的了解并不深入。對此,他們感到有些茫然,在學習的時候不得要領,不能領會其中的妙處。教師要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也有一定的難度。

因此,筆者鼓勵學生將這首《琵琶行》放在白居易74年的漫漫人生當中去考量、體悟,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培養審美能力。

在語文課上,筆者為他們布置了這樣一些任務:

1.略讀周桂峰的《白居易傳》、王拾遺的《白居易傳》。

2.精讀《舊唐書》《新唐書》《唐才子傳》中有關白居易的內容。

3.上網查閱與音樂相關的知識,品讀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韓愈的《聽穎師彈琴》、李白的《聽蜀僧濬彈 琴》等詩篇,并展示學習成果。

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需達成以下目標:

1.知人論世

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要做到“知人論世”,了解白居易其人,如此才能更好地品讀他的作品。

白居易自幼勤學苦讀,29歲(800年)進士及第,32歲(803 年)授校書郎,35 歲(806 年)為盩厔尉,36 歲 (807年)授翰林學士,開始受到皇帝的重用。在官場上,他屢進忠言,可謂意氣風發;在文壇上,他直面社會弊端,先后寫出了《秦中吟》10首、《新樂府》50首,提出了“歌詩合為事而作”的文學主張。然而,就在他覺得自己可以大展宏圖的時候,他來到了人生的低谷:40歲(811年),他因母親去世而離職“丁憂”(中國封建社會傳統的道德禮儀制度,朝廷官員在位期間,如若父母去世,則無論此人擔任何官何職,必須辭官回到祖籍,為父母守制二十七個月)。43歲(814年)才回到長安,授太子左贊善大夫(隸屬東宮,共5個人,負責對太子諷喻規諫,不準過問朝廷之事)。此時他空懷兼濟天下的理想,卻處于無事可做的窘境。

元和十年(815 年)六月的一天,主張平叛藩鎮的宰相武元衡在上朝的路上被一群賊人殺死,并被取了顱骨。賊人的氣焰如此囂張,無疑是在挑戰皇權,但朝廷上下竟然無人采取任何行動。

白居易不顧自己隸屬東宮“不準過問朝廷”的戒律,義憤填膺,熱血沸騰,很快撰成《為宰相被害事 請急捕賊狀》,將其上呈朝廷。這本是維護朝廷與國法尊嚴的正義之舉,卻被當政者斥為“越職言事”。五天之后,皇帝才下詔捕賊,而白居易卻因越職言事被罷職外放。

原本,白居易是被貶為了江州刺史,但有人上書諫阻,向皇帝進讒言,說白居易不宜治理州郡。實際上便追回詔書,把白居易降級貶為江州司馬。司馬雖是府州上佐之一,名義上能“以紀綱眾務,通判列曹”,其實沒有實權,只是個可有可無的閑職。就這樣,有政治才干又急于興利除弊的白居易再也沒有了參政的權利,被迫退出了政治舞臺。閑職阻隔了有志之士施展才華,任閑職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精神上的摧殘?!熬右桌垡灾阴喸鈹P,乃放縱詩酒”,這時候道家的虛無、佛家的寂滅為政治上失意的他帶來了心靈上的慰藉。他好像一下子就改變了先前積極進取的狀態,開始寄情山水,逃避現實。偶遇琵琶女之后,那根被他深深埋藏在內心的弦被輕輕撥動,情感的閘門不經意間被琵琶女的彈奏打開?!柏M無市駿者,盡是凡人目”,他回想起自己所遭遇的一切,“滿腔遷謫之感,借商婦以發之,有同病相憐之意焉”。作為一個有著特殊生活經歷、獨特人生感悟和有貌有才的女藝人,她與詩人有著極其相似的遭遇??梢哉f,她是淪落天涯、無力回天的詩人的藝術的化身?!拔魹榫┞迓暼A客,今作江州潦倒翁”道出了白居易與琵琶女同命相憐的原因。

“年長色衰為人棄”的她以聲傳情,“壯心徒許國,薄命不如人”的他以情繪聲。

“事物牽于外,情感于內,隨感遇而形于嘆詠”。白居易有著極強的藝術感知能力,他能敏銳地感知琵琶曲中的“無限事”以及琵琶女的“不得志”。

1946 年,民國才女林徽因曾在致費慰梅的信中說:“在這個多事之秋突然相聚,又使大家滿懷感激和興奮。直到此時我才明白,當那些缺少旅行工具的唐宋時代詩人們在遭貶謫的路上,突然在什么小客?;蛐〈谢蚰程幱珊蜕锌畲膹R里和朋友不期而遇的那種歡樂,他們又會怎樣地在長談中推心置腹?”

誠如斯言,白居易與琵琶女是通過音樂推心置腹的。

知人論世,學生也就不難理解曾是朝廷官員的白居易為什么會與琵琶女共情,也不難理解出身貧寒、為人耿直、為官剛正、屢遭貶謫的韓愈為何在聽到穎師的琴聲時會“濕衣淚滂滂”。

2.識人論樂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白居易為什么能聽懂琵琶女的曲子?

唐朝繁榮、發達、開放,既是詩歌藝術的國度,也是音樂藝術的國度。尤其是經過唐玄宗這位“梨園祖師”的推動,音樂藝術在唐代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流風所及,中唐社會雖處于快速衰敗的過程中,但上流社會中的人依然熱愛音樂。正是在這樣濃厚的藝術氛圍里,音樂也漸漸走進了詩歌,如韓愈的《聽穎師彈琴》、李賀的《李憑箜篌引》、白居易的《琵琶行》。

曾擔任翰林學士的白居易自然有著諸多接觸樂官、聆聽宮廷樂曲的機會,甚至還可能有幸參加宮廷盛宴,傾聽各種類型的音樂。他“幼聰慧絕人,襟懷宏放”,能“觀舞聽歌知樂意”,在音樂方面有著極高的天賦,能聽、能奏、能創作(如創作了《霓裳羽衣舞歌》),著有上百篇與音樂相關的詩篇,并有系統的音樂美學思想。

琵琶女從“轉軸撥弦”、調弦校音開始,“弦弦掩抑”,情隨聲出,繼而“續續彈”“錯雜彈”,傾訴悲情, “聲暫歇”,暫作蓄勢,到最后“曲終”,留下陣陣余音。整個過程,節奏由慢到快,音響從低到高,旋律有張有弛,曲調有強有弱,曲子時有時無……這些細枝末節,白居易均能對其了然于胸。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單就琵琶而言,白居易就創作了《聽琵琶妓彈略略》《送春》《聽琵琶》《聽曹剛琵琶兼示重蓮》等詩篇,從不同的角度寫出了演奏者的高超技藝。他懂得“曲為心聲”的道理,能看見琵琶女內心的塊壘,“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于是情動辭發,竭盡所能,把自己所體會到的情感傳遞出來。學生通過體驗與感悟、欣賞與評價,能有效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

白居易說“樂者本于聲,聲者發于情”,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他用飽含真情的筆墨來描寫琵琶曲之美,使整首詩極具表現力。

在品讀的過程中,學生發現詩人是這樣寫琵琶曲的:

1.化抽象為具體

音樂是一種比較抽象的藝術。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有自己表情達意的方式。比如,舞蹈是通過肢體動作、面部表情,繪畫是通過線條、色彩、構圖,文學是通過字、詞、句、篇來表情達意的?!胺惨糁?,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而詩人的高明之處則在于能夠運用語言文字將自己聽到的樂曲呈現出來,讓人如聞其聲,獲得獨特的藝術享受。

白居易擅長以聲摹聲,以形摹聲,化抽象為具體。具體表現為在寫大弦時以“嘈嘈”摹聲,以“急雨”作比,寫出了大弦的渾厚;在寫小弦時以“切切”摹狀, 以“私語”為喻,寫出了小弦的輕柔。突然而至的漫天暴雨不一會兒便變為了柔情綿綿的溫溫耳語,對比鮮明,非常形象?!板e雜彈”時“大珠小珠落玉盤”,詩人以“大珠”“小珠”“落玉盤”摹聲,珠落玉盤,聲音清脆圓潤,給人以愉悅之感?!伴g關”之聲流利婉轉,詩人將其比作“鶯語”,聲音如黃鶯在花下婉轉啼叫,輕快清脆,給人以驚喜?!坝难省敝舯诌烊?,詩人將其比作“泉 流”,聲音如泉流在冰下難以流通,幽咽凝絕。曲子時緩時急,變化得宜,有時候如銀瓶乍破,泉水迸射,有時候如鐵騎飛馳,刀槍齊鳴……白居易用妙筆記錄下了琵琶女演奏出的曲子,將轉瞬即逝的聽覺藝術變成了永恒的視覺藝術。

2.烘云托月

柴可夫斯基說:“只有從藝術家靈魂深處傾瀉出來的音樂,而又被靈魂所感動的音樂,才能感動聽眾,占有聽眾?!薄安晦o為君彈”的琵琶女從靈魂深處傾瀉出來的音樂為“文辭富艷”的白居易所感受、理解、表 現,遂有了這首千古絕唱《琵琶行》。

在創作的過程中,詩人適時地使用了烘云托月的藝術手法。烘云托月,出自王實甫的《西廂記》,即從側面加以點染以烘托所描繪的事物。在《琵琶行》中,琵琶女一曲彈奏完畢,“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扒臒o言”寫的是月夜無聲的“靜”,這樣寫恰恰從側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藝的高超,一曲過后,四周寂“靜”無聲,而人心“動”蕩。這就如同中國山水畫中的“留白”,有“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這堂語文研讀課成為了音樂鑒賞課。在這樣的閱讀活動中,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他們自主地閱讀、探究、鑒賞,既積累了豐富的課外知識,拓寬了閱讀的視野,又提升了審美鑒賞能力,并在此過程中逐步掌握了表現美、創造美的方法。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市第二中學)

猜你喜歡
琵琶行琵琶白居易
我和我的琵琶
呂楠作品
朋友
夜雪
從《琵琶行》淺談知音情結
“琵琶”和“枇杷”
吳緒經水墨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