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全育人”視閾下高校校內實踐平臺構建的探索

2021-02-18 01:16王苓力何宗蔓趙梓涵李欣儀倪嘉敏
科學與生活 2021年30期
關鍵詞:三全育人人才培養高校

王苓力 何宗蔓 趙梓涵 李欣儀 倪嘉敏

摘要: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飛速發展,高校實踐育人板塊受到重視。學術界關于實踐育人的途徑與內容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多,重點不同,但集中于革新人才培養模式。國內關于實踐基地的研究大多數集中于雙創基地與平臺,對大學生理論實踐基地的研究屈指可數,鑒于此,本文基于“三全育人”背景,探索出了一套高校創新人才培訓的新模式。

關鍵詞:三全育人 高校 人才培養 自我培育

近年來,國家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方針持續向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和更深層度推進。2019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做出戰略部署,其中提出要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訓,深化產教融合的主要目標。據相關數據顯示,高校實踐育人平臺的搭建作為實踐育人發展的基礎和依托,仍是各大高校人才培養中最為薄弱的一環。

本文在“三全育人”視閾下,利用高校閑置空間打造“第三空間”暨高校校內“協同創新育人”實踐平臺,解決現階段高校缺乏實踐育人平臺和人才培養的問題,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思維和實踐能力,并通過實踐實現“自我培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為高等院校落實“三全育人”,實現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提供指導意義。同時帶領各高校學生進行高質量創新創業,為大學生實現創新創業想法變現提供有效支撐,為提高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一、搭建高校實踐育人平臺的必要性

2012年1月10日,教育部等七部門提出《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對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等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高校需要積極推動高校實踐育人平臺的建設工作。2017年2月27日,《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了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簡稱“三全育人”)的要求,意見指出各高校應在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等各個方面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

據統計,截止2020年6月30日,全國高等院校共計3005所。2017年底,教育部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國資委、共青團中央等部門建立協作機制,分三批建設起了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共114個,僅占全國高等院校的3.79%。

由此可知,高校實踐育人平臺的搭建作為實踐育人發展的基礎和依托,仍是各大高校人才培養中最為薄弱的一環。

二、高校育人實踐平臺的研究現狀和主要問題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截止2020年十二月,中國知網上關于“實踐基地”的研究文獻數量接近一萬篇,在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中也僅能找到一千篇期刊文獻,其中大部分文章都與大學生雙創有著緊密地聯系,缺少對大學生校內實踐鍛煉基地地深入研究。由此可見,國內關于大學生實踐基地的建設仍有不少研究空間。

在中國知網搜索到的研究中,以胡桃、沈莉為代表的學者認為,高校在實踐教育中,可采用在企業設立學生創新實踐基地與校企共建創新實踐基地等方式。如阿里巴巴和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合作建立了電子商務實踐基地,讓學生把理論結合到實踐中去,也為企業培養和輸送了人才。以喻淑蘭為代表的學者基于深化高校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認為高校應加強校內實踐基地建設。而以劉長宏、李曉輝、李剛、岳慶榮、任永功為代表的學者則認為實踐基地在人才培養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主要問題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問題。創信平臺讓學生參與實踐,實現勞動育人;創新創業課程落后于市場發展,學生在實踐中自發與市場接軌,加深對市場廣度和深度的了解,達到實踐育人;校園文化建設不足,通過平臺對校園文化進行輸出,加強校園文化精神建設,實現文化育人。

一方面線上線下結合不夠緊密,實踐平臺應發揮線下平臺優勢,根據項目機構的劃分幫助學生找準定位,發揮其長,讓學生靈活運用創新創業理論知識,同時發揮線上平臺優勢,跨越專業阻隔,進行學科融合,促進創新創業項目協同發展;另一方面學校治理體制不能適應時代發展,平臺能在創新創業實踐過程中幫助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積累治理經驗。

三、構建高校育人實踐平臺

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利用校園閑置公共區域,依托“第三空間”構建大學生的實踐平臺,扶持學生可行想法變現,再反哺校園文化建設及社會公益。以搜集資料、實體實踐等為主要步驟,以幫助學校實現人才培養作出貢獻為目標,運用案例分析法、文獻調查法、問卷調查法等對高校育人實踐平臺進行基礎和全面的研究。

(一) “實踐平臺”問卷設計

本文對本省5所高校的學生進行抽樣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000份,其中包括我校的800多份問卷,問卷采用李克特五點式量表,調查對象為接受過創新創業教育的本科生,調查的內容主要集中于創新創業實踐項目、校內實踐平臺建設情況和實踐環境支持情況等。

(二)“實踐平臺”實體實踐項目分析

目前,“創信空間”已有實體經營項目落地運營。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第二教學樓咖啡廳自2019年4月建立以來,是完全由學生自主經營管理,為學校師生提供交流、學習工作、團建會議等需求的場所。除此之外,咖啡廳構建集設計、研發、銷售一體的文化創意咖啡館,店內包裝設計融入成信大校園元素并且設計特色校園文化相關文創周邊產品。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中的“創信空間”是一個由咖啡廳作為想法資源整合、團隊招募的平臺,聯合學校優秀雙創團隊和有實踐想法學生,拓展其他實體項目空間和業務,開設校園超市、打造雙創展會長廊、勞動實踐基地,將四者整合形成閉環的綜合性實踐平臺。在服務于師生中得到鍛煉,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三自功能。

(三) “實踐平臺”體系的構建——“創信空間”

“創信空間”是為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并反哺校園,在學校閑置公共空間,由校方提供一定起步資金支持學生搭建的綜合性實踐基地,是集創新創業培養、實踐育人、文化育人、勞動育人為一體的“三全育人”高校校內學生綜合能力自主培養的平臺。

該平臺是以“學習+服務”、“愛心+勞動”為特色的實踐育人舉措,立足專業實踐、公益服務和校園文化建設三個領域,力圖打造學生在學習區和生活區之間的“第三空間”。在校內組建學生團隊,利用學生專業知識,開設迎合師生需求的自主經營業務,達到實踐育人目的并拓展其他服務性公益性業務。將創新創業向專業化、精細化方向升級,進一步實現優化校內創新創業環境;平臺中的場所作為面向全校學生的想法碰撞和變現平臺的實踐基地,也可作為學生專業實習的場所,利于促進高校人才培育計劃中創新創業和專業實訓內容的發展;搭建與“互聯網+”結合的線上“創信空間”,為校內學生提供想法碰撞和合作的交流平臺和創新創業咨詢服務中心,并通過線上平臺近一步擴大線下實踐項目影響力,使院系、校區之間創意想法無障礙交流合作,彌補線下效率低、范圍窄的缺點。

該平臺通過自主經營業務滿足大學生創新實踐需求,并提供勤工儉學崗位。將部分盈余發展公益和支持經費。以“勤工儉學”補助和“愛心基金”兩大板塊發揮其公益價值,力圖為校內雙創項目資金匱乏、貧困生、校園流浪貓狗、校園美化等問題做出貢獻。從而實現自我造血后反哺校園,突破校園實踐項目資金限制項目數瓶頸。到達大學生進行自我鍛煉提高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反哺社會的積極意義。

本文研發“雙循環”平臺。在項目開發前期,重心在校內實體經營即內循環。隨著項目的成熟,經營規模擴大、資金良性運轉、“創信”輻射范圍漸廣,轉變為以外循環為主體,著力打通全國乃至全世界大學生分享交流、組團、想法落地的各個環節,發揮大學生思維活躍想法新奇的優勢。內外雙循環相互作用,通過發揮外部循環的創新潛力,使內外兩部分更好地聯通。利用內部外部兩種創新力量,形成一個不需要校方過多投入的獨立性完備系統,實現良性可持續的自我發展、自主發展,確保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如圖1所示。

(四)技術路線

四、構建高校育人實踐平臺現實意義

(一)內部團隊建設,自內而外實現“實踐育人”

1.綜合能力的培養

實體經營中,學生能將統計學、市場營銷學、人力資源管理、客戶關系維護、財務管理、會計學等多種理論課程結合。根據當前形勢和發展環境變化,對目標客戶進行調研,挖掘客戶已有需求和潛在需求。關注行業風向標,分析競爭對手并提出應對策略,讓學生與市場接軌。在此過程中有助于鍛煉學生分析與解決能力,培養學生市場洞察力,加深學生對市場廣度和深度的了解。

2.創新意識的培養

在實踐過程中,運用設計思維,研發設計新產品并進行營銷策劃等一系列鏈式環節。主動學習該行業相關知識擴寬知識面,在實踐中汲取經驗,加深對相關理論課程的理解,從而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性。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和多方位合作,團隊作戰更能快速實現創新目標,而多層次多方位%合作就需要有開放意識和合作精神,共享開放的創業基地建設也就成為基地建設的必然選擇。

3.內部團隊的培養

“創信空間”平臺主要下設三個團隊,分別負責線上、線下平臺的運營以及對外聯絡。每個團隊又細分為各個部門,使分工明確化、精細化,從而保證“創信空間”平臺的基本運營。下面是創信空間的內部組織架構圖

(二)“文化育人”,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是“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文化育人是各高校重要教育目標之一。發揮實體平臺影響力和傳染力,通過“創信空間”平臺的文化輸出達到培育人才的目的。具體方面表現:

1.產學研用結合,創信平臺下的實體項目與高校合作,實體經營戰略措施可以作為“新鮮”課堂案例,為相關課程提供技術支持,使教學不局限于書本,幫助學生把握最新理論與技術知識,達到培養新時代新人目的。

2.創信平臺下實體項目具有新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品牌文化理念,實體項目不斷發展經營,品牌文化影響著范圍內每一個大學生,加持項目中具有普遍性和獨創性的文創產品,承載高校特色校園精神,用潛移默化的方式促進大學生進步發展。

(三)發揮主人翁意識,解決校園痛點問題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生群體中不乏關心校園及社會問題并想貢獻自己力量的人。針對這種現實情況,“創信”發揮大學生主人翁意識,如創立扶持資金、解決流浪貓狗問題、扶持貧困生、利用公益反哺校園等助力校園治理。通過自主經營業務創造商業價值,利用盈余發展公益,以團隊形式解決個人力量弱小的困境。堅持公益資助育人的理念,致力于實現“三全育人”的目標,用公益反哺校園,實現效益更大化。

結語:在三全育人的大背景下,高校要深刻認識構建育人實踐平臺的重要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育綜合性人才。本文通過調研發現,目前大學校園內由學校提供、學生自主經營的創新創業實體平臺顯著稀缺,且高校培養計劃中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領域仍然存在空白。針對這一問題,通過利用校園閑置公共區域,構建“創信空間”育人實踐平臺,實現“實踐育人”、“勞動育人”、“文化育人”的三全育人目標,助力高校實踐育人。

參考文獻

[1]李楠、張寒.我國學生參與大學治理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高教學刊,2017(3)

[2]張洪.學生參與大學治理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31(15)

[3]李杰輝、鄭雙陽.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基地建設探索與實踐[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9,10(1)

[4]蔡國良,陳平.雙創教育中實戰項目制教學的應用探索[J]高教學刊,2020(31)

[5]李文婷.基于協同培養的雙創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產業創新研究,2020年10(上)

[6]索菲.淺談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建設[J]教育現代化,2019,6(73):25-26

[7]國務院,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R].國發〔2018〕32號,2018

[8]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R],中發[2017]31號,2017

猜你喜歡
三全育人人才培養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高職推進“三全育人”工作制約因素淺論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專業優良學風途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