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音樂學科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2021-02-20 11:28謝珊珊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12期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音樂課程思政

謝珊珊

摘 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堅持以“德育為先、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對學生實施課程思政進行德育教育,首先要提升教師思政綜合素質與實施音樂課程思政能力,小學音樂德育教育核心在于完善學生良好品格和綜合素質,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愛國主義教育,要做好音樂課程德育教學設計,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關鍵詞:小學音樂;立德樹人;德育教育;課程思政

通過義務教育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把立德樹人作為全民義務教育的首要任務,課程思政是實施立德樹人的主要渠道。所謂立德,即樹立德業;所謂樹人,即培養人才。立德樹人就是指先樹立德業,才能培養人才,德育為先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樹立“德育為先、以生為本”音樂課程教育理念

小學音樂教育是培養學生藝術欣賞力、促進學生心智全面發展的重要推力。教師首先要教導學生立德為先,再依據小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心智發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

在曲目教學方面,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曲目有多種演唱形式和歡快的曲調,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德育貫穿于音樂教學過程中,主要能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欣賞水平,增強學生的歌唱能力,同時讓學生以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面對生活,以健康的道德觀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從小樹立愛黨愛國思想。

二、提升音樂教師思政綜合素質與實施音樂課程思政能力

教師是課程思政的實施者,首先要全面提升教師實施課程思政的意識和能力,承擔育人責任。時刻理解和準確把握通過音樂課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學的特點,掌握分類推進音樂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路與方法,提升課程思政體系建設能力;拓展音樂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教學實踐、教學評價等環節的建設,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進一步提高立德樹人成效。音樂教師的專業水平對其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起著決定性作用。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在有效利用教材的基礎上,將自身專業素養充分展現,這種素養不僅體現在對音樂的鑒賞力和表現力上,還體現在對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了解上,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心理發展和興趣愛好要具備充分的了解。通過專業理念和專業能力的學習,引導學員熟悉教育規律、掌握教育方法,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音樂專業水平、增強育人本領,成為讓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四有好老師。

三、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

首先以“四史”教育為引領,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四個自信”,進一步明確使命擔當,自覺承擔立德樹人的任務。教師要加強對政策法規的學習,準確了解和把握教育改革發展趨勢,不斷提高法治素養和前瞻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過文化藝術、身心健康和模范榜樣教育,增強教師為黨育人認同感和工作投入度。

根據小學音樂的教育教學特點,從兩個方面去落實“立德”與“樹人”。一是注重在教學中,對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三觀”培養;二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音樂教學過程注重對學生的品格完善,比如在教授四、五年級的學生演唱《我和我的祖國》的時候,學生隨著優美的旋律,唱著贊美祖國的深情歌詞,激發出他們的民族的自豪感。有的學生邊唱,眼眶邊泛出了淚花。加上教師在旁圍繞愛國主義逐層深入,將愛國主義思想的種子撒播在學生的心田,使之逐漸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而在教授歌曲《彩色的中國》的時候,碧綠的平原,金黃的沙漠,長長的長江,彎彎的黃河……學生哼唱著歌曲歌詞,除了為祖國的大好河山自豪感嘆之外,更對自古屬于祖國的寶島臺灣增加了解和思考,在學生沉浸在優美的歌曲旋律的時候,教師以歌詞為引點,適當地給學生講述愛國主義音樂故事: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16世紀中葉以后,臺灣被西方列強爭奪,甚至淪為殖民地??墒侵腥A民族之氣節,必不能容忍國家領土被占領,于是,一個又一個民族英雄站了出來,企圖驅除韃虜,復我臺灣,而在這一群人中最為出名的就是著名將領鄭成功,率領兩萬五將士和數百艘戰艦,歷經數次激戰,收復了臺灣。無論是誰企圖分裂我們的國家,我們都要與他們抗爭到底,這是我們的祖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尊重并保護自己的祖國,雖然我們只是普普通通的中國人,但也能夠傾盡我們的所有力量去保護我們的祖國。在激昂的故事講述中,學生目光堅毅握緊拳頭,由此激起愛國之情。

學唱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時,筆者先讓學生了解這首經典歌曲為什么能夠傳誦至今,不僅因為旋律優美,還在于意境之美。歌曲的每一段開頭用弱拍的后半拍起,形象地描述了少年兒童無憂無慮泛舟北海那迫不及待的快樂心情。歌詞“水中魚兒望著我們”用了擬人的手法,表達了少年兒童對幸福生活感到無比愉悅的真切感受,充滿了童趣。第三小節提出了一個問題,“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表達了少先隊員對黨、祖國、人民表達了真摯的感激之情。歌曲后段,用舒展優美的旋律,抒發了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黨、熱愛祖國的真摯感情,將感恩和愛黨愛國的德育因素傳遞至學生心里。

四、小學音樂課程德育教學設計

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素質方面,也就是將德育滲透到“樹人”。具體實施首先是從備課入手,挖掘素材中的德育因素,爭取每一課都有德育教育的側重點。比如教材里《小貓釣魚》《咱們從小講禮貌》《賣報歌》這些歌曲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挖掘、發現、理清其中的德育內涵和深刻哲理,然后認真設計好教學的各個環節,要把德育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制定切實可靠的教學常規,培養學生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從進入教室課堂開始,學生向老師問好,站姿、坐姿和歌唱的姿態,都要使用規范的動作?;A練習通過發聲練習、節奏訓練來培養學生和諧的聲音。作為德育手段之一的音樂教育,教師要緊緊抓住旋律、節拍、音色、和聲等音樂要素塑造的形象,引導學生進入歌曲意境。比如學唱《隊歌》時,除了讓學生了解歌曲的意義、背景和作者之外。還要通過講解歌曲里的樂理休止符,唱不怕困難、不怕犧牲,來凸顯頑強不屈的民族氣勢,培養學生勇敢無畏的精神。在歌曲后面,連續遞進的“前進前進,前進進”,更增強學生的時代責任感。學唱《國歌》時,要抓住歌曲中號角式的呼喊、再三強調的“前進”。后半拍起唱的急切吶喊。學生在演唱時以堅定、激昂的情緒,情景交融,將德育教育自然滲透歌曲中。教師首先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黨的領導,愛國,敬業,培養個人高尚的情操,以豐富的音樂專業技藝,嚴謹的教學態度,生動的語言,動聽的歌聲,優美悅耳的琴聲來影響學生,潛移默化,耳濡目染。

在各種音樂組合表現形式中,合唱以多重的聲部形式表現出磅礴的氣勢,和諧統一的和聲效果歌頌祖國壯麗的河山,唱出炎黃子孫的豪情萬丈。最近掀起的全國范圍各種紅歌合唱中,學生在嘹亮的歌聲中將對祖國對黨的深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學生在舞蹈表演中以曼妙的舞姿表達美好的情感。器樂學習訓練中,教師也會傳達出怎么用或輕或重、或柔或剛的力度表現各種歌曲的含意,這其中有歌頌祖國的、歌頌英雄的、尊老愛幼的、互相幫助的,整個過程就是不斷進行德育教育、陶冶情操的過程。音樂教育實施課程思政,以“立德樹人”為引領,讓學生從小形成為黨育人的理念。

五、結束語

音樂能培養學生的藝術思維,有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音樂教育對學生成長很重要。學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音樂技能和素養以外,還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音樂作為一門藝術類學科,學好該門學科不但能打好音樂基本功,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和審美能力,更凸顯其在德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羅瓊.音樂教學中的德育[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04).

[2]周丹.小學語文綠色教育的實施[J].語文課內外,2018(36).

[3]洪佳磊.關于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途徑創新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01).

[4]鄭薇.寓德育于美育中的藝術[J].青春歲月,2012(16).

猜你喜歡
立德樹人小學音樂課程思政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開啟學生智慧,構建快樂課堂
如何走出小學音樂教學的困境
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