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慢性丙型肝炎的感染途徑與臨床相關性因素

2021-02-26 06:16曹鷗婕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1年3期
關鍵詞:丙肝丙型肝炎感染率

曹鷗婕

(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 感染科,云南 曲靖)

0 引言

慢性丙型肝炎是感染丙肝病毒(HCV)所致,丙肝毒是一種小RNA 病毒,分類為黃病毒科肝病毒屬,由于肝臟的巨大代償能力,大部分人感染丙肝病毒后沒有任何癥狀,對人類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長期得不到治療造成患者肝功能受損,發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1]。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丙型肝炎的感染途徑以輸入血漿、血蛋白等血制品為主,也存在母嬰傳播、性行為傳播等途徑[2]。本次研究通過收集我院2017 年4 月至2018 年4 月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50 例為研究對象,對其感染途徑進行不同性別、年齡段調查統計,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7 年4 月至2018 年4 月收治的慢性丙型性肝炎患者350 例為研究對象,男性180 例,女性170 例,年齡18~70 歲,平均(48.14±16.43)歲。其中PTHC 患者190 例(有輸全血、血漿、凝血因子、血蛋白等),SHC 患者(無輸血史,但有拔牙、注射、疫苗接種史)160 例。

1.2 方法

(1)采用自行問卷調查方法,內容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感染途徑(經血液或血液制品傳播、性行為傳播、母嬰傳播),由專職人員現場填寫。

(2)采用酶聯免疫法檢測抗HCV,試劑采購自意大利DiaSorin 公司,芬蘭MK3 型酶標儀測定,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HCV RNA,試劑購自華美生物工程公司,英國TECANE PCR 擴增儀[3]。

1.3 觀察指標

(1)詳細記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感染途徑,進行分析和比較。

(2)記錄兩組患者免疫指標陽性率,抗體滴度>1:100 為陽性。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分析,計數資料經χ2檢驗,以(%)表示,計量數據經t檢驗,以(±s)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感染途徑的感染情況比較

慢性病性肝炎感染途徑與性別無關,與年齡、輸血及血制品有關,見表1。

表1 丙型肝炎不同感染途徑的感染情況(n, %)

2.2 不同年齡段之間的感染途徑比較

350 例明星丙型肝炎患者中,患者年齡主要以40~60 歲為主,共計220 例,輸血及血制品感染者,年齡主要集中在60 歲以上和40~60 歲,分別占到50.00% 和24.36%;年齡在20~40 歲和<20 歲比重偏低,分別占到20.00%和5.64%,不同年齡段之間的感染途徑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4.073,P=0.000)。

2.3 SHC 患者和PTHC 患者病毒及免疫指標陽性率比較

PTHC 組患者抗HCV-IgM 陽性率、HCV RNA 和自身抗體檢出率明顯高于SHC 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SHC 患者和PTHC 患者病毒及免疫指標陽性率比較[n(%)]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的巨大轉變,造成了糖尿病、肝炎、代謝綜合征等發病率的不斷上升,引發了人們對于上述疾病的重視,丙型肝炎主要經針刺、吸毒或輸血等傳播,根據數據統計,丙型肝炎呈全球流行,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影響[4]。調查結果顯示,慢性丙型肝炎傳播途徑主要仍以輸血和血制品使用為主,輸血后丙肝病毒的感染率與獻血員的HCV 攜帶狀態有關,HCV 經血制品傳播也屢見不鮮,大量文獻表明經常暴露血液者,如婦產科、外科醫生、手術者,胸外手術體態循環者以及腫瘤患者,均易感染丙型肝炎,靜脈毒癮者也是HCV 感染的高危人群[5]。研究表明,性接觸與丙型肝炎感染存在必然聯系,特別是性病門診就醫者、吸毒者、同性性行為者、性工作者等,丙型肝炎性傳播風險高于一般人群[6]。母嬰傳播可分為產前感染、分娩時感染傳播和產后傳播,后者主要是哺乳傳播,乳汁中可檢出HCVRNA,哺乳可以傳播HCV。因此在日常生活過程中,做好防御準備工作有效降低HCV 感染率,嚴格打擊和取締非法采供血行為,對人民群眾做好知識健康教育工作,告知需要輸血者應采用正規血液中心供應的血液和血制品;懷孕前夫妻雙方做一次丙肝病毒標準物檢查,盡可能降低母嬰傳播的危險性,以及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不隨便文身、文眉,嚴格消毒餐具等舉措,有效減少慢性丙型肝炎病癥的發生。

閔志軍等[7]研究發現不同感染途徑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臨床特點有顯著差異,散發性丙型肝炎的主要特點為臨床無明顯癥狀,發病較為隱秘,大多數是在患者感覺肝功能異常后,進行體檢時才發現。臨床上檢測丙型肝炎的方法有丙肝病毒定量、肝功能檢查、丙肝病毒抗體(抗HCV)等檢測方式,此次檢測方式采用酶聯免疫法檢測抗HCV,研究結果顯示SHC 患者抗HCV-IgM 陽性率及HCV RNA 的陽性率明顯低于PTHC 組,PTHC 患者自身抗體檢出率高于SHC 患者,這可能與感染途徑存在必然的聯系,經過檢查發現,較為隱秘的感染途徑,患者接觸的含有丙型肝炎病毒量較少,產生的抗體也較少,肝功能損害較輕;PTHC 發展為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患者輸送血制品含量過大,病毒量過大,從而導致免疫系統紊亂,進化為肝硬化[8]。本研究顯示:年齡在>60歲和40~60 歲的輸血感染率較高,低年齡段由于輸送血制品引起的丙肝發病率普遍較低。

綜上所述,HCV 不同的感染路徑可出現不同的臨床表現,臨床醫生要注意患者感染路徑,仔細評估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爭取患者的早日康復,同時相關醫院也應當做好加強對非輸血管途徑的管理工作,有利于我國HCV 感染率的進一步下降。

猜你喜歡
丙肝丙型肝炎感染率
圍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基于全科醫生丙肝認知現狀探索基層丙肝消除策略
英國:55歲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門螺桿菌感染狀況分析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關性
健康女性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狀況研究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體檢測陽性對照品的研制及應用
阜陽地區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病學特征研究
78%的國人不知它是一種可治愈的疾病
丙型肝炎的危害和防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