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生物課堂綻放“生活之花”

2021-03-01 06:56鄭紀美李椿
新高考·教師版 2021年1期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活化策略

鄭紀美 李椿

摘要 生活化教學是一項基于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一種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高中生物是一門與生活關聯極為密切的學科。將生活化的教學策略運用于高中生物課堂,通過挖掘學生熟悉的生活因子,拉近學生與生物學科的情感。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注重情境切入、生活體驗、開啟實驗創新,運用手工制作等策略創設有效課堂,不但可以延伸和拓展課堂教學空間,又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本文就生活化教學理念實施的途徑和策略進行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 高中生物 生活化 策略

高中生物《課標》提出了“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的基本理念,倡導教師在教學中將生物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醫療保健、環境保護和經濟活動等內容適度結合,指導學生在現實生活背景中學習生物學,進而能運用生物學原理和方法參與公眾事務的討論或作出相關的個人決策?;谶@樣一個大背景,生活化課堂就應運而生了!

關于“生活化課堂”,專家們的定義林林總總。筆者認為:生活化課堂就是指老師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捕捉生活中的學科知識,挖掘學科知識的生活內涵;將抽象的教學建立在學生豐富而又生動有趣的生活經驗之上,從而激發學生作為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去獲得有活力的學科知識。生活化課堂一改陳舊、生硬、傳統的說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獨特魅力吸引著學生,體現了“在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的教育理念,使學生的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如何打造生活化課堂?本文嘗試就生活化教學實施途徑和策略進行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1.情境創設源于生活場景

教學情境指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為了落實教學目標而設定的適合于學習主體并作用于學習主體,能夠產生一定情感反應,使其主動積極建構具有學習背景、景象和學習活動條件的學習環境。

情境創設的最直接方法就是聯系實際生活,將學生的真實生活引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所學的知識是從哪里來,又會往哪里去,切身感受生物知識的真實力量。因此,這就對老師的教學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應將聯系生活實際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用心去創建充滿生活氣息的生物課堂。

1.1課首情境導入——激疑引趣

陶行知主張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論精辟地指明: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生活是學習的源泉,教學就是要學會利用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新知識的導入。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已經形成了對周圍現象和社會熱點的獨特看法,所以當教師充分利用學生所熟悉或者感興趣的事物去創設情境時,自然會一石激起千層浪,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又可使知識點化難為易。例如,全球范圍爆發和傳播的甲型流感為講解免疫調節提供了最佳的情境材料,最近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引起了人們的恐慌,H7N9該病毒為新型重配病毒尚不會人人傳染,只可能通過寵物和活禽傳染,它是禽流感的一種亞型,我們正在親歷與它斗爭的過程,這會成為非典第二嗎?同學們認知到病毒沒有細胞結構,那它是怎樣生活和繁殖的呢?“流感”這個名詞對學生來說是很熟悉,但其中的病因病理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清楚的。這樣通過對新聞熱點與教學內容的結合剖析,不但使學生更加關心全球社會時事,還能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1.2呈現生活實例——搭建“支架”

“支架式教學”主要通過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支持,來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建構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在學生已有的發展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提供類似于建筑工地上的“腳手架”一樣的幫助與支持,引導學生通過逐步地攀爬“支架”來完成學習任務,實現主動建構知識的目的。教師可以用生活實例支撐知識點的講解。例如,在講解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時,就可以以豆芽的萌發過程為“腳手架”,開啟支架式教學。教師將黃豆泡發制作豆芽的過程以圖片或者微視頻的方式展現出來,引導學生理解在萌發的過程中涉及細胞的有絲分裂、細胞分化、衰老、凋亡等一系列知識點,讓學生通過這個生活化的例子近距離地感受微觀世界的神奇變化。

1.3創設問題情境——生成問題

教師要做有心人,經常收集一些與生活有關的教學資料,在備課時認真分析教材,挖掘能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奇妙感的生活問題,創設生活情境,將問題巧妙地設計到生活情境中,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講到人體激素調節時創設問題情境:治療某些疾病時要使用激素類藥物,雖然激素類藥物對治療某些疾病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過多或長期使用又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對平時吃的水果、蔬菜或肉類,因為擔心里面含有激素而使這些食物在人們心目中大打折扣,那么激素到底是什么?它與我們的身體健康又有何聯系?這些學生熟悉而未曾深究的問題,都可以大大增加探究活動的著力點,使探究活動更順利地開展!

再如學習酶的知識時,老師也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一些問題情境展開教學。比如“同學們,我們小時候在吃飯時常常把油漬濺到衣服上,可是媽媽一用洗衣粉就能將它洗干凈。你們還記得媽媽那時候用的是什么洗衣粉么?為什么這個洗衣粉可以洗掉油漬呢?”這樣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將課本中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吸引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

2.內化升華借力生活體驗

學習是將知識由外向內轉移和傳遞,學生的日常生活體驗是一種珍貴的教學資源,教師善于發現并加以挖掘和利用這些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應用生物學知識,對學生關注生活,培養科學創新思維能力有著積極意義。

在進行“應激性反射”的相關內容教學時,教師可基于學生實際來開展教學。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班級中某位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便突然點出該名學生姓名,當該生聽見教師點名后,條件反射性地看向教師,并立即站起,此時,教師便可結合該生的這一系列動作向同學們介紹到,當被點名同學聽到自己的名字后所作出的一系列反應便是“應激性反應”的具體體現,其中點名是“刺激”學生的方式,而學生抬頭與起立便是所謂的條件反射,至于學生所經歷的整個過程,便是所謂的應激性。當晦澀難懂的知識實際發生在學生身邊時,學生立刻心領神會。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以生活化的方式開展高中生物教學,不僅有助于深化學生的理解與記憶,且對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也能起到良好的刺激作用。

再如學完“植物生長素的發現”一節后,布置學生“根據本節所學過的有關原理,設計一個塑造造型獨特的盆景的方案,并依照方案在家里進行操作,適當的時候將盆景展示給老師和同學!”這樣將生物課堂延伸到了生活之中,讓學生學會應用生物學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3.概念形成依賴生活經驗

概念形成是一種歸納推理,是學生掌握核心概念的重要方法,它是指學生通過大量接觸事例從而獲得同類事物或現象的共同特征,并通過肯定或否定的例子來加以證實的過程。對于生物學概念的形成,我們生活的實例俯拾皆是,關鍵是我們教師要有一雙慧眼去捕捉它!

譬如,在學習“細胞的吸水和失水”一節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在課前創設如下情境:“我們去菜市場買菜時,常常會看到菜農往青菜上噴水,或者是將菜放到水里泡一泡,原本已經蔫了的青菜又變得很挺了,大家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鮮活的生活場景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學生,讓學生展開積極的討論,從而使得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然后這時老師再自然而然地導入新課,很大程度上拉近學生與新知識的距離,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和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4.教學內容聯系生活實踐

要想切實做到高中生物教學生活化,教師除了需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聯系學生實際生活外,尚需深入了解學生的成長經歷以及學生所熟悉的各項事物,如此引進高中生物教學,才能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逐步促使學生養成自我探索與自主動手的良好學習習慣。如針對“果醋、腐乳、葡萄酒”的制作實驗,可以鼓勵學生試一試自己的動手能力,或嘗試用蘋果、梨等水果,或用隨手可得的酒瓶、可樂瓶等不同的實驗材料與用具制作果酒或果醋!而且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過程需要有一定的微生物學知識背景,如此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微生物的奧妙,也能深刻體會到環境對控制微生物生長的重要性。與此同時,當學生通過自主動手完成相關實驗后,學生的動手過程還將逐步轉化為學生的成長經歷,進而給學生的日后生活提供幫助。

高中生物所涉及的內容,實際上正是學生身處的現實世界。然而,國內大多數高中生物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偏向于向學生介紹解題的方法,忽略了對學生實際情況的分析,當學生遇到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需要運用高中生物的相關知識時,往往會顯得無從下手。對此,作為高中生物教師,要想切實改變這樣的教學現狀,就要將高中生物的教學過程簡單理解為對生活過程的還原,由此既能確保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關聯,又能促使學生深入了解高中生物的本質意義,繼而提升學生對高中生物知識重要性的認知。尤其是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適當地引進一些生活化的實例,重視生物實驗的開展效果,切實解決生物實踐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促進高中生物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緊密結合。

例如,當進行“新陳代謝”的相關內容教學時,為使學生切實掌握并理解“三類營養物質新陳代謝的轉化”問題,教師可以引進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如部分人群,即便每天進食較少,但仍會發胖,而部分人群,即便食量很大卻很瘦。又如,為什么人在感覺饑餓時,即便不進食,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饑餓感反而會越來越不明顯?

基于以上部分,對學生實際生活的問題,教師可以將其引進高中生物課堂,讓學生來甄別各類虛假廣告、學習養生之道。如此既有利于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又能切實促進學生將課堂所學轉化為實踐應用,進而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5.生物科技反哺現實生活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要求學生“能用科學的觀點、知識、思路和方法,面對或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問題”。教育的終極目標是“發展學生”,在倡導“以人為本”和“能力本位”的今天,“教育為學生的現在和未來的生活服務”的價值更加凸顯!生物科技如何反哺我們的現實生活?無疑,生命課堂是重要的橋梁和紐帶!

生命科學美化我們的生活,例如,在“光合作用”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知光合作用給農作物生產帶來的收益,讓學生引導農民提高農作物增產,提升農作物生產品質!

生命科學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倡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并能運用生物學的原理和方法參與公眾事務的討論或作出相關的個人決策!例如,在講述“細胞膜的成分”時出示腫瘤醫院相關檢驗報告單,說明癌細胞的惡性增殖和轉移與癌細胞膜成分的改變有關;在“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問題探討中,提示學生在進行常規體檢時,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項檢查,以了解肝功能、腎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這些醫療保健方面的知識都與我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在教學中可潛移默化地讓學生了解一些保健知識,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并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實踐證明,將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引進高中生物課堂,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只要我們的課堂始終開啟“生活——課堂——生活”的循環模式,將生活元素融入生物課堂,讓課堂教學提升生活質量,我們的生物課堂一定會綻放出絢麗的生命之花,我們的生活世界也一定會迸發出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歡
高中生物生活化策略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學指導策略
“則”與“擇”:指向生活化學習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實施的原則與選擇
生活化美術教學的課程設置及實踐應用
試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綠色生物實驗
高中生物解題教學中應用化學知識的可行性研究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