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東民俗舞蹈的時代屬性探析

2021-03-08 04:35龐國太王瑞穎
文化學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花傘河東民俗

龐國太 王瑞穎

河東,即黃河以東的地帶,位于今天山西省的西南部地區,有著“中華歷史的主要發源地”和 “華夏文明的搖籃”之稱。在歲月長河的綿延流淌中,河東地區的歷史文化不斷發展演變,無數絢麗多彩的河東民俗舞蹈也隨之孕育而生。激情萬丈的萬榮“花鼓”、歡樂祥和的蒲州“花傘”、靈活多變的西石“花鞭”等舞蹈,無不彰顯著河東大地的淳樸民風與河東百姓的樂天性格。

一、河東民俗舞蹈的文化形成

河東民俗舞蹈是根植于河東地區人民群眾生活中最廣泛、最深入的一種民間舞蹈類型。在歲時節令的民間社火中、在鄉間村頭的盛大集會里,隨處可見當地民俗舞蹈的身影。它是由河東民俗文化生活直接演變發展的產物,也是河東人民內心情感的真實寄托,更是河東地區精神風貌的完整傳遞。河東民俗舞蹈文化的形成與其自身的地域環境和人文風貌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系。

(一)復雜多樣的地域環境

位于黃土高原的河東大地是以盆地地形為主,東依中條山,北靠韓信嶺,西與陜西為鄰,南與河南接壤,交通相對閉塞,地貌結構復雜多樣,千溝萬壑,總體呈現南高北低,東陡西緩之勢。其傍山地帶水源豐富,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干旱少雨。

在這樣獨特的地域環境影響下,河東人民逐漸形成了鮮明的性格特征。高山環伺造成的交通閉塞,導致河東本土居民信息封閉,思想傳統,形成了憨厚老實、不善變通的性格特點;靠天吃飯、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使得當地居民與黃土地有著無法言說的深厚情感,形成了熱愛家鄉、勤勞質樸的良好品質;受黃土高原風沙侵襲的影響,河東兒女凝煉出了堅毅剛強、粗獷豪邁的性格特征。

(二)歷史悠久的人文風貌

山西省最南端的運城地區,亦稱“晉南”,古稱“河東”?!昂訓|”者以雄居大河之東而得名,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芮城西侯度遺址的發現,證明了早在180萬年以前,河東地區就是中國原始人類的聚居地,是生活在中國土地上最早的居民,并且已經開始使用火和工具。因此,西侯度人被稱贊為中國人類的始祖。據《殷周制度論》記載:“堯都平陽,舜都蒲板,禹都安邑?!笨梢姾訓|地區是堯舜禹時期的中心都城。五帝時期的先民們也聚居過河東一帶。如:夏縣的嫘祖養蠶、稷山的后稷教民稼穡、平陸的傅說版筑、聞喜的董夫豢龍等。種種史料奠定了上古時期河東地區政治、經濟的中心地位??梢?,中華民族發祥于河東地區,中華文明之根也誕生于河東大地。

河東地區復雜多樣的地域環境與歷史悠久的人文風貌造就了其獨特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受黃河水哺育的河東人民的生活習慣、民風民俗、思維方式、性格特征以及人文歷史,無不印刻著只屬于河東人的文化烙印,對黃土的眷戀、對黃河的熱愛,形成了濃郁的鄉土氣息,歷經時代的發展與演變,終于孕育出了系著土風升華的河東民俗舞蹈。

二、 河東民俗舞蹈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河東民俗舞蹈的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鼓舞、秧歌舞、燈舞、綜合類樂舞(高蹺、獅舞、龍舞、旱船、背棍、抬閣)等。以運城為主要研究區域,則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萬榮的花鼓、蒲州的花傘、西石的花鞭,它們都以自身獨特的藝術魅力在當地舞蹈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過程中作出了突出貢獻。但是,隨著時代的更迭演變,河東民俗舞蹈逐漸陷入了艱難求生的境地。

(一)內容陳舊

民俗舞蹈來源于百姓的生產生活,具有強烈的自娛性和群眾性,在一代代傳承人的精心呵護下得以流傳下來,伴有濃郁的原生態鄉土氣息,是未經藝術加工與美化的傳統民俗文化。因此,傳承下的舞蹈內容多是單一的動作形態或簡單的步伐動律,適合在社火中列隊走場演出。每年當地民俗活動中上演的河東民俗舞蹈由于無人創新,因此舞蹈節目也多是固定劇目的連番上演,或是新瓶裝舊酒式的演繹。

(二)觀眾稀缺

舞蹈是一門表演藝術,觀眾是舞蹈藝術得以生存與發展的支柱。在當代舞蹈藝術發展浪潮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喜歡現代舞與流行舞文化,河東民俗舞蹈的傳統內容與形式已經跟不上當代社會的審美要求,導致河東地區傳統的民俗舞蹈文化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觀眾呈現嚴重的下滑趨勢。

(三)演員匱乏

隨著城市化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從農村前往城市生活,生活的忙碌讓大家無暇顧及傳統民俗舞蹈的傳承發展,導致了民俗舞蹈演員的逐漸匱乏。另外,由于觀眾稀缺、經費不足等種種原因造成當地從事民俗舞蹈演出的行業人員為了生存不得不改行謀生,這也是河東民俗舞蹈缺乏演員與傳承人的關鍵原因。

(四)面臨失傳

由于河東民俗舞蹈演員與觀眾都在逐年減少,愿意認真踏實地學習傳統藝術的人更是屈指可數,隨著傳承人年齡的不斷增長,河東民俗舞蹈將出現傳無可傳的現象,即將面臨著傳承人斷代的危機。

三、 河東民俗舞蹈的時代屬性

造成河東民俗舞蹈諸多發展困境的根本原因就是當前的河東民俗舞蹈缺乏創新,已經無法滿足人民日益提高的藝術欣賞需求。舞蹈來源于生活,舞蹈文化發展的本質就是人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河東民俗舞蹈在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需要聆聽時代的聲音,把握河東民俗舞蹈的發展脈搏,探尋出當代社會賦予河東民俗舞蹈的時代屬性與文化內涵。

(一)舞蹈風格的獨特性

舞蹈風格的獨特性是一切民俗舞蹈傳承與發展的必然要求,它是區別于其他民俗舞蹈的標志性符號,也是當地舞蹈文化璀璨光芒的直接映射,河東民俗舞蹈的獨特性也存在于它悠久的民俗舞蹈文化當中。常言道:“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河東大地地域遼闊,民俗舞蹈種類繁多,以運城為主要研究區域來說,萬榮的花鼓、蒲州的花傘、西石的花鞭等河東民俗舞蹈都綻放著只屬于它們的獨特藝術魅力。

晉南的鼓舞藝術因其恢宏的氣勢與高超的技藝而盛名遠揚。其中,萬榮“花鼓”是晉南最具代表性的鼓舞之一。被譽為“花鼓之鄉”的萬榮,憑借低鼓、高鼓、多鼓三種表現形式,完成了花鼓中的諸多高難度技巧,形成了上身豪放灑脫,下身扎實沉穩的動作特點。尤其是在多鼓的表演過程中,舞者身上最多可系十多個鼓,動作更是復雜刺激,極具感染力。剛勁有力的陣陣鼓聲配合左旋右轉的靈動舞姿,讓萬榮花鼓實現力與美的完美結合,一招一式盡顯河東兒女豪放率真、淳樸熱情的地域文化特色。

蒲州“花傘”,即蒲州傘秧歌,又稱“亮寶”。相傳在唐朝時期,蒲州的家家戶戶都要在年節或祭祀時向神明亮出自家的珍寶表示誠意,以祈求得到上蒼庇佑。他們將珠寶、金銀等物件搭配上鈴鐺、吊穗、小鏡子等裝飾,全部分散粘在各個竹條上端,再將這些竹條分成三部分扎在一根長約六尺的竹竿上,共扎三層,竹條因懸掛重物受力而向下彎曲呈傘狀,十分花哨好看,當地居民故稱其為“花傘”?;▊阄杞k麗多彩的道具配合上俏麗優美的舞姿讓人眼前一亮,高超、驚奇的舞姿給觀者帶來美好新鮮的視覺享受,極具蒲州地域文化特色?;▊愕姆沁z傳承人胡曼老師說:“花傘就是亮寶,亮寶就是花傘?!边@樣簡單而直接,質樸又深入的描述,讓人頓悟到蒲州花傘的精神文化內核就是亮寶承載的民俗文化本身。

西石“花鞭”,又稱“霸王鞭”,是產生于垣曲縣西石村的一種民俗特色舞蹈?;ū尥ǔR灾窀突蚰静闹瞥?,用紅黃或紅金顏色將其繪制成色彩鮮亮均勻的花棍,在鞭身中間留孔嵌入銅錢,鞭子兩頭留有彩穗?;ū薜莫毺匦栽谟趯⒏叱募妓嚺c壯觀的列隊場面相融合。在舞者表演時,會用花鞭有序擊打身體的肩、臂、腋窩、背、膝、腿、腳等各個部位,伴隨著鮮明的鼓點節奏與矯健的舞姿動作,花鞭繞身,彩穗飛舞,讓人眼花繚亂,鞭內的銅錢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與器樂遙相呼應,形成熱烈歡快的藝術風格。

(二)舞蹈韻味的極致性

舞蹈韻味是通過肢體動作的塑造與韻律的配合詮釋舞者的精神世界與內心感受,從而凝結而成的一種神采風韻。對舞蹈韻味的極致追求,是民族民間舞蹈得以在當代社會更好地傳承與發展的法寶。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山西省歌舞劇院創作的山西民俗系列歌舞《黃河三部曲》一經首演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當時被譽為“開創了全國民族風情舞蹈的先河”,“黃河派”舞蹈藝術也自此誕生?!饵S河三部曲》的三個篇章《黃河一方土》《黃河兒女情》《黃河水長流》均以黃河岸邊百姓們的生產生活為主題,在說媒、洞房、娶親等一幅幅由人民真實生活場景構成的民俗舞蹈畫面中產生了神奇的化學反應,營造出如夢如幻的黃河意境,流露出純真動人的鄉土情懷,激蕩著觀眾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饵S河三部曲》之所以會得到大家的喜愛,是因為其用夸張生動的肢體語言傳遞著黃河岸邊悠久的民俗文化,訴說著山西古老的歷史文明,演繹著黃河兒女堅毅如石的性格與酸爽如醋的性情。

經典的山西民間舞蹈《醋之韻》展現的是一群提著醋罐罐的山西少女們在品嘗家鄉陳醋時的醉人畫面。醋姑娘手里的醋陣陣飄香,香醉了黃河,香醉了太行。它通過夸張的“腆腮”“聳肩”“頂胯”等舞姿與生動的“羞”“酸”“憨”等表情,將醋的“酸”“香”“醇”表達到了極致。帶有濃濃山西風韻的《醋之韻》屢獲大獎,運用極致的舞姿、體態、動律展現了骨子里透著酸味的山西姑娘們享受著醋帶給她們的快樂,帶給她們的希望。舞蹈中無處不彰顯著山西女子對醋的熱愛,既表達了山西人民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人生態度,也傳遞了山西的醋文化,凝煉出只屬于山西的舞蹈文化符號。

通過對山西民俗系列歌舞《黃河三部曲》與山西民間舞蹈《醋之韻》的觀察與分析可以發現,它們對舞蹈韻味極致性表達的追求,是通過典型的服裝道具、巧妙的舞蹈構思、夸張的肢體語言以及現代化的舞美設計等多種手段來塑造,而這些手段使用的首要準則,就是能夠將地方性的舞蹈風情韻味體現到極致,舞蹈呈現的最終目的還是將觀眾目光聚焦到對地域民俗文化的詮釋中去。

可見,要想讓河東民俗舞蹈在當代社會繼續得以良好的傳承與發展,必須堅守河東民俗舞蹈本土的舞蹈韻味,并將其蘊含的舞蹈思想與地域文化通過舞蹈的藝術形式表達到極致;通過對河東民俗文化的精髓進行原汁原味的傳承與吸收,才能使其滲透到舞蹈表演的每個動律、體態、表情乃至舉手投足之間,才能夠將河東民俗舞蹈化作一種無形的文化符號,瞬間帶領觀眾進入河東民俗文化的審美意境,讓觀者不僅僅有對河東民俗舞蹈表演的視覺享受,還有對河東地域精神的敬畏與對河東民俗文化的贊賞。這,便是河東民俗舞蹈的文化內涵。

(三) 舞蹈文化的創新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強調:“新時代呼喚著杰出的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文藝創作、學術創新擁有無比廣闊的空間,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p>

在河東民俗舞蹈傳承與發展的時代進程中,由于流行舞蹈和現代舞蹈的文化沖擊還有其自身存在的缺乏創新、面臨失傳的現象,讓河東民俗舞蹈時刻面臨著被時代淘汰的嚴峻考驗。探其根本原因,是河東民俗舞蹈文化自身沒有順應時代滾滾向前的發展潮流所致。河東民俗舞蹈文化來源于實踐生活,同時也引導著河東人民的實踐生活。倘若在時代的浪潮中仍選擇故步自封、一成不變,陳舊的舞蹈文化會反過來局限河東人民的當代生活實踐。

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富有強大生命力的象征,對河東民俗舞蹈的文化創新是其富有生機與活力的保證,能夠促進河東地區舞蹈文化的繁榮,加快河東民俗舞蹈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進程。習近平總書記講:“希望大家承擔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時代課題,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巨變,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边@就是我們作為藝術從業者應該去完成的時代使命。因此,在河東民俗舞蹈傳承與發展的時代進程中,對其舞蹈文化的創新勢在必行。

四、結語

河東民俗舞蹈是河東人民社會實踐生活的現實縮影與真實寫照。復雜多樣的地域環境與歷史悠久的人文風貌形成了獨一無二的河東民俗舞蹈文化,隨著不同時期人民生產生活方式的巨大改變,河東民俗舞蹈的傳承與發展也需要適應時代不斷前進的步伐,不斷嘗試、不斷創新,在正確認識自身的藝術特征及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堅定不移地發揚本土民俗文化的同時,豐富自身的時代屬性,讓其舞蹈風格的獨特性、舞蹈韻味的極致性、舞蹈文化的創新性,三者融會貫通,使河東民俗舞蹈在各式各樣精彩紛呈的民俗舞蹈文化中永葆生命活力。

猜你喜歡
花傘河東民俗
冬季民俗節
雨天的歌
慶豐收 感黨恩 農之源 韻河東
新黃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國博開展“河東之光”,展出酒務頭遺址出土文物
民俗節
漂亮的花傘
河東美呔呔
河東民歌現狀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