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構主義視域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命教育探索

2021-03-10 00:48葉繼生
教育界·中旬 2021年12期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命教育建構主義

【摘要】初中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關鍵期,如何教育、引導他們健康成長,是一個重大課題。當下,生命教育顯得越來越重要和迫切,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滲透生命教育已成為必要的責任和擔當。本文從建構主義以人為本的視域,重點論述了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開展生命教育的意義,并結合實際,提出了開展生命教育的原則、內容、途徑、方法和注意點。

【關鍵詞】建構主義;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命教育

作者簡介:葉繼生,(1973.9—),男,江蘇省泰興市實驗初中,高級教師。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全球范圍內被廣泛應用,成為諸多教育理論中的主流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以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教育理論,最早提出的是瑞士的心理學家皮亞杰,他從兒童心理成熟和認知發展的角度研究學習過程,皮亞杰認為,個體知識的獲取,是人的內部心理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在“穩定—不穩定—重新穩定”中尋求一種平衡,從而促進人的認知得到豐富和提高。

建構主義倡導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者是主動建構知識的,而不是被動接受灌輸的。人的學習究其本質,就是把感知到的外在現象,通過思索、加工、領悟,重新生成新感知的過程。其中,決定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點,是學習者的動機和需要。

建構主義認為,教師是學習過程的輔助角色,應該把學習者視為學習過程的中心,“促進每個學生的主動發展”是教育的最終目標。尊重學習者的人格,把學習者視為有獨特個性的人,由于每個人的出生、成長環境、身體狀況、愛好等不一樣,也就構成了每個學習者內心世界的不一樣,面對他們不一樣的心理個性,教師要客觀評估這種個性,培育每個學習者的獨特性,就是要“把學習者當作人”?;谝陨线@些觀點,當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開展生命教育刻不容緩。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開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是短暫的、獨特的、不可逆的,來之不易而又不可替代。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就是人的生命,就是讓人的生命更精彩、更有意義、更有存在價值。讓教育回歸生命的本真,對學習者和教育者乃至整個社會都具有十分深刻的意義?!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都有明確的規定,教育要培育學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和“珍愛生命”的核心素養。

現代社會環境復雜多樣,過度物質化的傾向嚴重存在。初中生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辨別是非的能力欠缺,自我控制力和自我保護的能力較弱,很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甚至迷失方向、誤入歧途。目前,初中生自殺、自殘現象屢有發生,確實令人心痛。臺灣地區和日本都非常重視生命教育,將生命教育視為教育的重中之重,成立了“生命教育委員會”,采取了強有力的措施,積極推進生命教育。

目前,我國中小學教育存在嚴重的弊端,分數依然是課堂的主心骨,一切教育圍繞分數轉,轉來轉去,就越來越忽視生命教育。學生學習效率低下,不斷機械重復書本知識,學業負擔過重。在現有的教育評價機制下,教師壓力也很大,整天出題,批改作業,再出題,再批改,身心疲憊,許多教師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道德與法治課內容抽象,學生興趣不高,課程工具作用很突出,與教育高質量發展方向背道而馳??梢?,目前我國教育大環境非常缺失生命教育。

二、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引領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開展生命教育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開展生命教育的原則

知行統一的原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對學習者傳授知識,進行生命教育引領的同時,也要引導他們走進生活,體驗生活,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凹埳系脕斫K覺淺,終知此事要躬行”,讓他們在“行”中體驗情感,在親歷中感悟;這樣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不僅能內化于心,更能外化于行,讓他們用“知”指導實踐行為。切忌空洞乏味的說教,切忌脫離實際的灌輸。

愛和民主的原則。通過愛和民主教育感染學習者,能有效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和自信心。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用心關愛學生的生活,用愛溫暖學生的內心,用民主張揚學生的個性,讓師生交往成為充滿愛的共長歷程。

主體性原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再也不能堅持以教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也不能一味強調單純以學生為主的教育。要建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和諧、互助的師生關系,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創造條件讓學習者展示自我,讓他們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建構,最終成為學習的主人?;钣蒙磉叞駱?,注重情感體驗。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開展生命教育的內容

學會生活。就是要引導學習者理解生活的真諦,珍惜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懂得與別人共享生活的美好,樹立正確的生存觀、生活觀,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防范的能力。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從創業、創新的角度,倡導全新的生活理念,讓學習者不斷地創造生活、享受生活。

學會堅強。生活中,難免遇到阻礙、失意、失敗,面對挫折,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感受,產生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人對挫折的認識和態度不一樣。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幫助學習者調整心態,培養面對困難的勇氣,激發自身的潛能,在生活的路上越挫越勇。同時,也要指導他們學會借助外力解決困難。

學會做人。人一生有兩件事,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人更重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教育學生學會做一個尊重他人的人;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做一個自強不息的人;做一個守規則、懂禮儀的人;做一個心胸開闊、善于合作的人。作為教育者,要做好學生的表率,身正為范,潛移默化。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開展生命教育的途徑

課堂教學。課堂,是實施生命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習者在“民主”“關愛”中思考生命的意義,在“對話”“體驗”中感悟生命的存在,在“創新”“合作”中開發生命的潛力。

專題教育。真實而且富有震撼力的專題教育活動,會加快學習者生命的思考和步伐。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針對實際問題,從心理發展規律出發,不斷探索專題教育的活動形式和活動內容,例如心理健康教育、性心理教育、預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等。分階段、多形式;抓契機、重實效;重情境、多體驗。

綜合實踐。實踐出真知,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習者的直接經驗,聯系當下生活實際,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課程樣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精心組織各種綜合活動,多層面、多途徑地開展生命教育,引導學習者在活動中挖掘生命潛能,促進學習者認知、道德、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協調發展。

(四)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開展生命教育的方法

第一,“四結合”的教學法。

所謂“四結合”的教學法,就是采用“創設情境—問題導學—思維碰撞—反饋評價”四步教學環節實施教學。例如,我上“人生難免有挫折”一課,以下是課堂實錄:首先播放視頻資料,再現生活中的“不如意”。教師提問:同學們有這些經歷嗎?你有哪些困惑?然后進行小組討論,代表發言。師:大家幫助出主意、想辦法。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出謀劃策。師:這個組對這個問題解決得很好,鼓勵一下。師:你知道歷史人物中,有哪些類似的例子?你有哪些收獲?請分享……

以上的道德與法治課堂,采用的正是“四結合”的教學法。首先運用圖像、聲音、動畫等生動再現生活場景,激發學習者的學習熱情;然后引導學習者發現生活中的難解問題;接著組織學習者聯系自身實際,深度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與同伴合作探究,產生共鳴;最后是反饋評價,再設問題,讓學習者獨立思考,找到最佳解決問題的辦法。

采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時空互動等形式,讓每個人的智慧在碰撞中生成并共享。學習的過程,不僅是個體知識建構的過程,而且是集體心理構建的過程,學生們在自主、協作、和諧中豐富情感,提高能力。這種多向作用的過程,推促學習者新舊經驗的沖突,由此引發認知結構的重組和生發,通過不斷對生活問題的探究與思考,使整個課堂形成一個動態的、自然的、有機的生活樣本,這對學習者構建一個全新的自我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第二,活動參與法。

活動參與法符合知行統一的原則,就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精心組織各種活動,比如情景劇表演、角色體驗、辯論、志愿者活動、社區調查、勞動實踐等,為學習者提供“行”的形式,讓他們積極參與其中,在參與中去思考、去探究、去體驗、去感悟。

例如,《生命可以永恒嗎》這一課,要引導學習者在理解生命有時盡的自然規律基礎上,審視個人生命與人類生命的關系,理解生命有接續,培養作為個體生命的“我”在人類生命接續中的使命感,這有一定的難度。要突破難點,可以啟發學生收集袁隆平院士用一生的奮斗讓“中國人端牢了自己的飯碗”,為中國的糧食安全做出杰出貢獻的豐功偉績的課外閱讀材料,然后在秋收季節組織學習者到學校包干區收割水稻,他們在水稻收割的過程中體驗到勞作之苦,體會到豐收之樂,記牢袁老的叮囑“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感悟到種子的力量。袁隆平雖然帶著夢的“種子”去了遠方,但留下了糧食的種子,留下了奮斗的“種子”,從而引導學習者繼承袁隆平的種子精神,思考在人類生命的接續中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個位置,為家庭、為祖國乃至為整個人類擔當一份使命。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睂W習者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主動探究獲得體驗感悟,充分認識到人類生命的接續不僅是身體生命的接續,也是精神生命的傳承與延續,從而增強生命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樣的教學效果是空洞乏味的說教和單純的理論灌輸無法比擬的。

第三,案例分析法。

所謂“案例分析法”,顧名思義就是用真實的案例開展生命教育。

例如,在教學《共筑生命家園》這一課時,展示浙江余村變遷的真實案例,用“灰色記憶—綠色轉變—華麗蝶變—今天行動—村規民約”呈現余村過去、現在、未來的發展道路,設置以下幾個環環相扣的問題 :(1)找出余村走過的兩條不同的致富道路,并比較兩條道路的不同。(2)余村“村強、民富、景美、人和”的華麗蝶變,讓村民獲得了哪些效益?(3)余村今天的行動,說明了什么?(4)對于余村的“村規民約”你怎么看?學習者通過觀看鄉村的改變,分析討論余村的發展之路,理解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這則案例一方面讓學習者真實感受余村從“礦之殤到美之富的華麗轉身”的綠色發展道路,另一方面激發他們深刻感悟到人類面對生活困難的勇氣、堅強,體會到了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在內心逐漸形成生態文明意識,在日常生活細節中真正滲透綠色發展理念。引導學習者認識生命、敬畏生命、熱愛生命,增強對建設美麗中國、走綠色發展道路的態度認同,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開展生命教育的注意點

要敬畏生命。人的生命演化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三十多億年前生命起源,幾百萬年前人類產生?!盾髯印分醒裕骸八鹩袣舛鵁o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北脑凇墩勆防镎f過,生命像東流的一江春水。宇宙是個大生命,課堂上的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生命,是一個嚴肅的課題,是脆弱的、不可逆的。羅蘭說過,人生不售來回票,一旦動身,絕無復返。生命的時光,一去不復返。在人類生命的接續中,教育者要深入地研究生命,對生命有一種敬畏的情懷,謹言慎行,切實擔當起教書育人的使命。

要守護生命。生命是可貴的,守護生命,才能體驗生命的豐富多彩,追求生命的存在價值。生命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生命的存在首先是物質的存在,要教育學生關愛自己的身體健康,不能因為挫折和不幸,做出過激的反應甚至傷害自己的身體;面對自然災害或者人為災難,要增強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學會自護自救的方法和技巧。同時,生命的存在,不僅僅是物質的存在,更是生命信仰、價值、意義的體現,這就是生命的人文性所在,要引導學習者守護精神家園,追求真善美,綻放生命的精彩。

要創造生命。人為什么活著,這是生命的追問。探尋生命的價值,是人類生命的源動力。個體的生命是獨特的,生命的價值是具體的。生命的價值需要不斷地發現和創造。生命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在生活中學習、實踐、探索,一點點地滋養生命,才會讓生命慢慢充盈起來。生命拒絕冷漠,需要以一顆心去溫暖另一顆心,在關愛自己的同時,更要關愛他人和周圍的世界。與偉人相比,更多的人是平凡的,但只要用善良、奮斗、堅強、責任踐行自己的生命,平凡的生命也一樣是偉大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生命教育的意義越來越重大。尤其是初中階段,生命教育亟待加強。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對初中生開展生命教育,既是對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改進,又順應了初中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

【參考文獻】

[1]徐曉鵬.建構主義視角下合作化研討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及影響因素[J].經濟師,2020(12).

[2]李理.生命教育校本教材開發探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1(1).

[3]王進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21(1).

猜你喜歡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命教育建構主義
旁批:建構主義視域下的語文助讀抓手——以統編初中教材為例
借鑒建構主義思想培養財會專業人才
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
例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作業的創新設計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運用情感教學的思考
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
多媒體技術在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中的應用
建構主義視角下的翻譯標準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開展團體心理輔導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