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教學量感可視化教學探索

2021-03-11 23:17陳秀梅
天府數學 2021年12期
關鍵詞:教學探索小學教學

陳秀梅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入,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式已然不能滿足現代化教育的需求,新的教學要求也隨之而來,各種各樣的新的教學模式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有目的有影響的改變了我國教育的現狀。小學數學因為作為學生的啟蒙學科,受到了特別的關注。尤其長度單位、重量單位、體積單位的內容在小學各個年級的都有體現,它在生活中涉及到了很多方面,所以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量感的培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在以往的教學當中,教師并沒有將量感培養作為小學教學的一個重點,這就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因此如何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增強對小學生量感的培養成為了丞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小學教學量感可視化教學展開討論。

關鍵詞:小學教學;量感培養;長度單位;教學探索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年齡的增長與經驗逐漸豐富的同時,能夠接受的知識量也在逐漸的攀升。在長度單位、體積單位等量度內容的教學中。因為內容過于的抽象化,學生不僅要理解記憶,還要深層次的將它應用到生活當中。這就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量,對長度、體積和重量有著敏感的認知。也要求學生有相應的生活經驗,對每一個物品的屬性能夠正確的估計。在小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法是一種通過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營造適合的氛圍,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的一種策略。

一、小學長度單位的教學現狀分析

度量單位在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小學教學當中要非常重視度量單位的教學。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夠滿足這一要求,存在著許多問題。首先,傳統的教學與實際生活存在著脫節的情況,生活中方方面面都要用到度量單位。所以學生對度量單位的應用能力是不能忽視的。目前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考試能力,沒有結合實際生活對學生進行與之相關的教學,導致了學生只對度量單位名稱有印象卻不了解具體表達量的多少。由于教材脫離了實際,且內容枯燥,不僅大大地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甚至使部分學生產生了厭煩的心理,這種情況對量感的非常不利。其次,在小學課堂中經常以教師為課堂中心。大部分的教師覺得學生的接受能力較差,因此通過反復的作業訓練來達到教學目標,這就讓學生喪失了課堂的主體地位。師生間就缺乏了一定的互動,教師也就不能夠根據學生真正的反饋來掌握學生的真實接受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課堂氛圍死板,而且教學效率也非常低下。因此要一改傳統的教學理念。以全新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的量感能力。

二、在可視化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量感學習需求

1.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的量感學習興趣

我國長久以來實行的都是應試教育,其帶來的影響就是小學教師并沒有重視學生的量感培養。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為了學生有一個較高的學習成績,在課堂當中講解的都是解題的技巧,只把學生較高考試成績作為教學目標。這樣的方式極大的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利用互聯網“+”等多媒體手段,能夠快速的營造適合的教學氛圍,使教學更加的直觀具體,這樣也更便于學生的理解和學習。

例如,在學習體積與容積時,教師可以播放《兩只鼴鼠》時,通過觀看動畫視頻,瘦鼴鼠背大背簍,胖鼴鼠背小背簍,引起學生們的興趣,通過讓學生觀察兩只鼴鼠、背簍及背簍能呈放東西的大小,再利用多媒體進行課程導入,不僅可以讓學生產生好奇地心理去學習,還能將體積和容積聯系起來。教師一步一步的去培養學生的量感,為學生在生活中的探索打下基礎。

2.創設學習情境,促進兒童的量感學習思考

知識的最終來源都是生活,而學習的知識也將應用于生活。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中,教師要仔細的分析現階段學生的接受能力,營造與生活相關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學習氛圍,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當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噸”這個重量單位的時候,首先教師要認識到“噸”這個單位雖然在生活中有普遍的應用,但是小學的學生們對其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認知。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從以前學過的千克、克等單位,慢慢地將學生引入到這節課要學習的單位中。教師可以展示一些河馬、犀牛、長頸鹿、鯨魚等重量級動物的圖片,通過讓學生猜他們的體重來對學生進行引入式的教學?;谶@些動物重量大的原因,所以用千克來作為計量單位就不容易表達。借由圖片將“噸”這一計量單位引入,開始相關課程的教學,讓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噸”這一重量單位。教師不能盲目地把重量單位講授給學生,要充分的考慮學生的認知情況。不能直接超出學生日常的認知,要通過合適的案例,逐步地對學生進行引導。

3.聯合實際創設運用情境,激發學生的量感學習潛能

學生初步的建立了量感的概念以后,就是可以聯系實際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將自己的量感應用到生活當中,從而激發學生們的熱情。

例如,在教學“克”這一重量單位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認識到“克”的實際意義,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大米、雞蛋、蘋果等東西。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提供的材料和重量不等。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手中的物品組合估量出500克來。學生們在實踐的過程當中,通過慢慢地總結方法完成任務。如果有困難,教師可以適時的進行指導和幫助。這樣學生們在進行估量的過程中,不但得到了樂趣,而且對重量單位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還能享受到自己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三、在可視化的活動中豐富學生的量感學習體驗

1.涉及教學實驗,提升學生的量感學習深度

在培養學生的量感時,教師可以通過設置相關的數學實驗,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從實驗中感受相關“量”的意義。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就是因為注重于成績,與學生的互動性不高,因此不能提高教學的效率。所以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數學實驗,讓學生根據自己現有的量感去體驗不同量度的認知。

例如,學生在學習了“厘米”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估計一條長8cm的繩子。在實驗最初,教師先讓學生用別的方法進行測量。比如通過一根手指的長度來衡量,根據不同學生手大小來告知大約的長度,就是通過慢慢地引導來培養學生的量感。讓學生在自己動手的情況下,對相關的數學量加深印象。

2.細化數學引導,精準學生的量感內涵定位

在學習小學數學時,教師要異常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有機聯系。通過與生活聯系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量感的形成,就是要經常性的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認知方式。教師要結合學生現有的生活認知,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形成量感。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品的對比和探究進一步精確學生的量感認知。

例如,在進行面積單位的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裁剪一個2平方厘米的長方形紙片,認知一下它有多大。讓學生與自己的手指比一比,看看哪一根手指更接近于2平方厘米。在不斷的對比和思考過程中,逐漸加深學生們對面積單位的了解。

四、理論與實踐結合培養學生量感的方式探究

1.完善數學推理,充實兒童的量感學習推理

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標準之一。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猜想然后去驗證的方法促進學生量感的形成。在小學數學的教材當中,有許多案例都可以作為量感實驗。教師要積極地鼓勵學生去觀察和實踐,通過實踐去了解現象并總結規律。

例如,在面積單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實物觀感的角度出發。教師多準備一些不同大小的正方體,通過不同面的拼湊,讓學生比較并猜測某一個面的邊長。完成印象引入后,教師讓學生推導更大的面積單位,從而形成初步的度量推理能力。

2.由學到用的實踐,完善學生的數學素養

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不僅僅要教給學生相關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量感,更要注重學生利用量感去解決生活中問題能力的培養。量感本身就是一種抽象感覺,只有通過社會實踐,才能讓學生將其轉化為可視化的利用工具。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認真研究課堂的教學內容,找到與生活相關的結合點,讓學生在生活中能夠運用到量感,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將數學學習應用到有機的生活當中,是其價值所在。但是因為種種條件的限制,許多的教學活動都不能夠與生活實際產生關聯。所以數學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設計出與生活相關的教學方案,充分落實實踐教學。

例如,在教學認識體積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估算自己的拳頭有多少立方厘米。再給學生一個燒杯,讓學生將拳頭放進燒杯里。根據燒杯的標尺,再估算自己拳頭的大小。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既體驗到體積和容積的關系,也能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明白在生活中可以利用身邊現有的資源來解決問題。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重視學生量感可是換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了解數學知識中的幾何特性,建立幾何意識和頭腦,學生在學習時應對幾何問題進行了解和學習,對于提升學生未來的數學幾何意識和幾何解析能力都是非常有幫助的。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愛好對學生進行興趣化教學,完善學生的幾何學習意識和能力,在課堂上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數學思維的養成。

參考文獻:

[1]周志健.落實關鍵能力的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策略的分析[J].華人時刊(校長),2021(08):64-65.

[2]王子源,王召艷.新時代背景下初中家校共育新探索[J].青春期健康,2021,19(16):24-25.

1668500783364

猜你喜歡
教學探索小學教學
小學英語“課堂游戲”模式芻議
游戲教學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國際商務會計人才培養的實驗教學探索與實踐
高職國際交流與合作背景下的劍橋商務英語教學探索
淺論小學課堂激勵性評價遵循的原則
基于素質教育視角下的民族高校邏輯學教學探索與實踐
高中數學課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綜合實驗的教學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