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政策下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設計及優化

2021-03-11 00:02溫育權
天府數學 2021年12期
關鍵詞:設計優化小學中高年級數學作業

溫育權

摘 要:小學是數學教學的基礎階段,在雙減政策下,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還要加深知識印象,培養數學核心素養。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涉及了大量的抽象概念知識,學生全面了解掌握較為困難,通過作業設計可以幫助學生及時掌握知識內容,加深印象,提高應用能力。但是目前小學中高年級作業設計存在一定問題,需要在符合作業設計原則的基礎上進行優化。本文針對小學中高年級作業設計原則進行充分分析,結合作業現存問題提出優化策略,減輕學生負擔,提升教學效率。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中高年級;數學作業;設計優化

2021年4月,國家教育部門頒布了關于“雙減政策”的相關文件,要求教學要充分以學生為本,滲透減負增效理念,針對中小學有著明確的作業要求。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要求課堂作業、雙休日作業、寒暑假作業開展“三限”制度,即限量、限份、限時。嚴禁出現機械式作業、重復性作業,要充分布置實踐性、活動性、創新性作業,加強作業的協調管理。在此背景下,數學作業設計優化成為教學重點內容,通過研究能夠充分為數學課程作業設計提供優化方向。

一、小學中高年級數學作業設計優化的原則要求

為了貫徹雙減政策,實現作業設計優化,提升作業的實用性,要充分明確作業設計原則,在此基礎上開展作業優化。作業具體原則要求如下:

1.以學生為本原則

以學生為本原則是作業設置的初衷,也是目標。在設計作業期間,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提升作業的創新性與實踐性為原則,加深知識印象,鞏固知識基礎,增強對學生思維能力、思想水平、學習習慣的培養,從而落實核心素養的強化。在設計期間,不能為學生布置過多、過重作業內容,注重“走心”,而非“走量”,從而提升學生作業興趣,提高作業意愿,讓學生收獲更大學習效果[1]。

2.作業適應性原則

適應性原則在以學生為本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需求開展作業設計。圍繞學生的接受能力與完成能力來設計難度與數量,避免出現作業量過大、作業難度過高,影響學生自信心成長的問題。同時要避免占用學生其他時間,達到有效落實目標即可[2]。

3.尊重差異性原則

新課標對小學教學具有明確的要求,尊重學生差異性、遵循發展規律與特性。作業設計與課堂教學的目標是一致的,所以要符合課標要求,堅持以增強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水平為準,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結合學生特點開展教學,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規律,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強化核心素養[3]。

二、小學中高年級數學作業設計現存問題

(一)作業量過大問題依舊存在

雖然國家在《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的意見》中已經下達了明確的“雙減令”,為中小學教育提出了重要的指導方向,但是目前在小學作業方面仍舊存在作業量過大的問題,并且屢禁不止。且在作業設計中,多為重復性作業,機械類作業,對于學生的學習作用并不強。讓學生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投入在作業中,卻依舊不能收獲良好的學習效果。結合實際情況來看,當前部分數學教學還存在作業量大,學生為了完成作業,出現晚睡的現象。這種問題與雙減思想是相悖的,不能有效落符合作業設計原則要求。

(二)作業設計與原則要求不符

作業設計的原則要求核心是以學生為本,但是目前數學作業設計的水平較低,只有提升學生的能力,才能讓學生完成的作業又快又好。適量的作業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增強知識印象。但是目前部分教師在作業設計方面設計性較差,認為作業可以選擇教材、練習冊中的習題,并不用單獨設計。甚至在作業設計方面不注重啟發作用,僅采用單一的思維模式,讓學生在作業中實現訓練提升。雖然這種作業能夠起到作用,但是在當前教學背景下,教學方式對于學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教學中,不能僅依靠單一的模式讓學生實現核心素養的成長與知識水平的提升。所以教師要重視作業的設計,考慮學生的綜合水平、知識教育,按照學生的特點與作業設計的原則,提升作業的有效性,提高作業質量。

(三)雙減政策思想未全面滲透

雙減政策的主旨在于增加教學效果,減輕學生負擔,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主動性,開展科學性、有計劃的教學[4]。結合實際情況來看,長期處于高難度、數量大的作業環境下,不僅需要面對學業的壓力,還要面對作業的壓力。尤其針對小學中高年級學生來講,相較于低年級的教學方式、教學模式,以及學習的知識,在中高年級都做出了很大的轉變,雖然教學的教師不變、教學方法不變,但是教學的內容變得更加復雜抽象,所以學生由低到高的轉變,也預示著學習難度與壓力的增長,而小學生的心理素質、知識儲備、認知水平等尚不成熟,面對高壓的學習生活有極大可能產生厭學的情緒。在以學生為本的原則要求下,不能因為教學外在因素而影響學生在學習上的積極性,所以需要充分尊重學生。在作業設計期間,要充分明確雙減政策深刻含義,杜絕出現作業超“標”,增加學生負擔的現象,引導鼓勵學生不斷探究學習,從而得到綜合性的提升。

三、雙減政策下小學中高年級數學作業設計優化策略

(一)滲透“減負增效”理念,合理設計題型數量

作業量的問題一直是小學作業設計的關鍵內容,其中還有題型的選擇,以及實踐活動與紙質作業種類的選擇。在作業設計中,要深刻明確定量的基本準則,避免出現過難、超量的現象。結合教學的目標來明確作業量的控制[5]。

同時,不同類型的選擇對學生的鍛煉效果也不同。例如,選擇實踐活動的作業,可以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實踐能力與實用眼光。紙質型作業,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提升做題技巧。操作性作業,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掌握數學規律,從而提升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六年級的《圓》課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發現生活中的10種圓”作業,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圓,既能培養學生的生活化眼光,還能提高數學教學的實用性,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二)滲透設計原則要求,增強作業設計效果

教師的個人意愿決定著學生所面對的作業內容,是作業設計的核心元素。在設計中,教師要具有科學的作業目標,提升設計能力。學??梢詾榻處熖峁┫嚓P的培訓途徑,促進教師深入了解作業的重要性和作用,并掌握設計的重點、要點,遵守設計的事項與原則,提高對作業設計的認知程度[6]。

例如,組織教師參與定期交流互動活動,讓教師在互動中吸取他人教學經驗,了解自身不足,并加以提升。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學習其他教師的教學、作業設計技巧,從而制定出屬于自己的特色作業設計模式。在開展作業設計時,教師要明確作業的深意,通過科學設計讓學生得到有效鍛煉,從而符合作業設計以學生為本、適應性、尊重差異的原則。

(三)創新設計作業評價,滲透雙減政策思想

作業評價是學生在提交作業成果后,教師給予的客觀性評價。在作業評價中,教師要注重客觀性與有效性,采用激勵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減少學生產生厭學的可能性。在學生出現錯誤時,引導學生找尋解題思路。同時,要遵循學生的發育規律,通過開展分層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實現個體鍛煉與整體提升。

例如,根據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數學基礎、思維思想等綜合水平,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為學生留取不同難度的作業。為水平較低的學生設計基礎類習題,夯實基礎知識;中等學生設計水平較高的習題,擴大學生視野,提升認知能力,提高學習主動性,增強教學效果;擴展類的習題可以交給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在保證知識鞏固的基礎上提升學生認知,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得到提升。通過分層作業設計,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實現個人的知識的鞏固,教師要注重引導,激勵學生自信心,幫助個體實現成長與飛躍,從而滿足作業設計的標準,實現整體提升。

結束語:

小學是學生的必學課程,在學生的發展與未來成長方面有著較大的影響。在雙減背景下,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習難度與作業難度有著明顯的提升。在作業設計時,教師要符合以學生為本、適應性及尊重差異性為原則,充分滲透雙減政策理念,科學設計內容,合理安排題型,夯實數學基礎,結合學生的需求、特點、教學內容設計作業,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提升作業的有效性,做到數量的減少與效果的提高,讓學生實現素質、知識、意識的綜合提升。

參考文獻:

[1]李世香.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江西教育,2021(24):42-42.

[2]袁麗麗.淺談新課程理念下如何保障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4):90-91.

[3]孔冬良.基于問題解決的小學數學綜合實踐作業的設計探究[J].文理導航(下旬),2021(9):43.

[4]孫俊.小學數學作業的趣味化設計和個性化評價[J].文理導航(下旬),2021(9):26-27.

[5]施人瑜.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個性化策略[J].文理導航(中旬),2021(9):26-27.

[6]梁勝學.小學數學課內分層作業的設計與思考[J].基礎教育論壇,2021(25):24-25.

1832501186278

猜你喜歡
設計優化小學中高年級數學作業
培養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寫作興趣的實踐與研究
高中數學如何提高學生作業有效性的探索
評語式批改在數學作業中的運用嘗試
淺談小學高年級合唱教學設計優化策略
社區養老模式下戶外活動空間設計探析
談小學中高年級數學的高效率教學行為
提高數學作業質效的幾點嘗試
高校大學生創業服務網站的運營診斷與設計優化
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思維能力培養解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