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情懷育人:扎根鄉村40年的行知教育實驗

2021-03-11 06:02成尚榮
未來教育家 2021年10期
關鍵詞:行知扎根陶行知

成尚榮/文

楊瑞清和他的團隊,在南京浦口區,40 年來以陶行知為榜樣,扎根鄉村,辦好鄉村學校。40年中有幾個重要的時間節點:1981年,辦起第一個實驗班——行知班;1985年,學校更名,成為江蘇省第一所“行知小學”;1994年,建起了行知基地,是江蘇省第一個社會實踐基地;2007年,行知小學成為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漢語教學推廣基地……一個個時間節點,留下了無數個足跡,一個個足跡鋪展了一條行知教育實驗路。楊瑞清和他的團隊被稱為“行知路上后來人”,他們的教育改革被稱為“扎根鄉村40年的行知教育實驗”,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鄉村教育一件有影響的、值得書寫的事。

在行知學校里,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一尊陶行知塑像——他高大,帶著孩子們,邁開大步,堅定地向前,目光里閃爍著理想的光芒,內心燃燒著真教育、新生活的火焰;幾個大字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在藍天里飛揚:“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碧招兄兄哔F的靈魂,行知校園里,到處是孩子們的笑聲、讀書聲,還有歌聲,清脆而快樂的童聲形成了長長的聲波,聲波里是新時代兒童快樂成長的景象。學校里還保留著當年的一片小樹林,一棵棵樹茁壯成長,向著天空“歌唱”。這一生動的情境告訴我們:陶行知永遠在我們身邊,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他思想先進、學識豐厚,又有情系勞苦大眾的大情懷。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充溢真摯情懷的學術理論。正是這樣的大情懷,讓他“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陶行知是“真心良師”“大國良師”,是人民教育家,是大先生。而40年來始終堅定走在行知路上的楊瑞清們,千學萬學學的正是這樣的大情懷、真情懷、深情懷。所以,“扎根鄉村40年的行知教育實驗”的實質是以大情懷構建的育人體系,大情懷育人是這一教育實驗的核心關切與根本追求。

大情懷育人,構建更高水平的育人體系,內涵十分豐厚,是一個解釋性極強的命題;而這一命題已轉化為楊瑞清和他的團隊40年真實而豐富的實踐,因而這又是一個實踐性極強的話題。

首先,扎根鄉村40年,大情懷育人體系的構建是一種大愛,大愛是大情懷育人的核心。陶行知是有大愛的教育家,“愛滿天下”正是他對大愛的生動而深刻的詮釋。楊瑞清團隊緊緊把握 “愛滿天下”這一血脈,并用行動來傳承、踐行。他們努力像陶行知那樣,把愛獻給鄉村教育、鄉村的孩子。業內專家們評價,他們貴在對鄉村、對鄉村孩子“不歧視”?!安黄缫暋?,深蘊著公平、公正、正義的理念和思想,是愛的基本體現,又是很難達到的高要求。他們就是以此為起點,做到“不傷害孩子” “不要落下一個孩子”。楊瑞清常說這樣一句話:“如果老師從來沒有把孩子當作好孩子,他怎么可能成為好孩子?”為此,他將教育的本質定位為“愛”,并有“教育愛”的表述,而“教育愛”集中體現在“教師愛”上,進而培養“自愛,會愛,能愛”的孩子。以愛為核心的情懷深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土壤里,是中華文化的本色與底色——倫理道德里綻放出的最絢麗、最燦爛的花朵。大情懷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是楊瑞清團隊踐行的大德。因此,大情懷育人是以德育人,是落實立德樹人的動力機制和實現方式。

其次,扎根鄉村40年,大情懷育人體系構建的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大情懷育人的靈魂。陶行知充滿著教育的理想,改造鄉村教育,用教育改變鄉村。陶行知說:“我們深信教育是國家萬年根本大計?!薄暗怯酶F辦法辦窮教育還是不成的,我們必須用窮辦法去辦出好的教育來?!币驗?,“教育就是力的表現”。他把整顆心捧給鄉村:“我們深信鄉村學校應當做改造鄉村生活的中心?!薄拔覀兊男率姑?,是要征集一百萬個同志,創設一百萬所學校,改造一百萬個鄉村?!彼€以“至誠之意”邀請大家“為中國一百萬個鄉村改造一個新生命”。這是堅定的理想,堅定的理想成為信念,而堅定的信念轉化為一種使命。楊瑞清懷揣著陶行知帶給他的理想,在40年中鍛造成不可動搖、不彎折的信念,走向鄉村、辦好鄉村教育成為從他心中生長起來的使命。他又把這一使命傳遞給他的伙伴,他們組成了一支扎根鄉村的教育改革實驗隊伍。40年,累計有三千多名農家子弟享受了良好的鄉村教育,從1994年到2021年的27年中,有50多萬人次在這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40年,走出了鄉村義務教育現代化之路,開創了城鄉研學教育的生動局面,打開了對外開放教育的窗口。不難理解,理想、信念是一種價值觀,在價值觀的澆灌下,孕育了創新之果。楊瑞清和他的團隊心中跳躍著的理想、信念、使命之火照亮了鄉村教育之路。這種大情懷是一種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大情懷育人,其實質是價值育人。

再次,扎根鄉村40年,大情懷育人體系的構建是一種精神,行知精神是大情懷育人的支柱。陶行知本身就是一種精神,是力量的象征,是精神力量的源泉。 “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稟賦。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彼纸忉屃诉@一大事是“丈夫志在探新地”。他認為人的一舉一動應當“最有精神的地位”,“更需奮斗”,而“精神不是靠錢買的,精神是在我們身上的”。這種精神將會鍛造“長城人格”,長城人格是集體人格、集體精神。楊瑞清和他的團隊在40年鄉村教育改革實驗中發揚了艱苦奮斗的精神,“扎根40年”本身就是精神的深刻寫照?!霸?,意味著把教育之根扎在鄉村大地上,扎在中國大地上,孕育希望的田野。扎根以“行”為主語、以“知”為支撐,陶行知修改了王陽明的觀點:“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敝鲝垺敖虒W做合一”,而“教學做合一”則是生活法,以生活為中心,即以做為中心,“教一切、學一切都要以‘做’為基礎”。楊瑞清堅持知行合一,說到底是注重實踐,以“做”為中心,就是以實踐為原則,引導學生在真實、豐富、復雜的生活情境中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創造。楊瑞清的團隊以大情懷育人正是踐行的實踐育人的思想和原則,把育人之根深深扎在豐沃的生活土壤里,在實踐中創造新人。

扎根鄉村40年的行知教育實驗,以大情懷育人,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并創造性地進行時代轉化和實踐轉化,完全可以說,構建的是一個完整的育人體系。

最后,扎根鄉村40年,大情懷育人體系的構建是審美過程,審美品格是大情懷育人的境界。中華傳統文化以情為本體,情感是審美的基礎和紐帶,情感帶來“情緒的沸騰”,而“情緒的沸騰”則是審美的表征與動力。同時,美是道德的象征,道德則是審美的基石。建立在大情懷基礎上的行知教育實驗,抑或說大情懷育人體系,孕育的是審美品格,讓學生在學習中有真切的審美愉悅,彰顯的是中國美學精神。陶行知不僅是教育家,也是教育詩人,他一首首通俗易懂的詩表達的是他對美的追求。他倡導“美術精神”,闡釋“自然化的人生美術,人生化的自然美術”的審美人生觀。鄉村是美的,兒童是美的,教育也應是美的。楊瑞清和他的團隊扎根鄉村40年,建構行知文化,傳播鄉村文明,建設鄉村倫理,并以此為紐帶,改革鄉村教育,探索鄉村師生生命成長的規律和特點,探索人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關系。大情懷育人創造的正是一種美好的教育。大情懷育人,以美育人,顯現出審美的氣象。

扎根鄉村40年的行知教育實驗,以大情懷育人,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并創造性地進行時代轉化和實踐轉化,完全可以說,構建的是一個完整的育人體系。

猜你喜歡
行知扎根陶行知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豐碩
我們的100期紀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錄
“行知”引領:前行在傳統文化教育的路上
親力親為行知課堂 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一輩子扎根在農村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實踐“行知”教育思想 開展“節約型”科技活動
扎根故土 帶頭致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