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傳統手工藝的當代價值與傳承困境

2021-03-13 23:23毛國穎
藝術科技 2021年19期
關鍵詞:傳統手工藝當代價值民間

摘要:民間傳統手工藝是我國民間智慧的體現,經歷了代代相傳,同時與地方文化緊密結合,是中華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載體。民間傳統手工藝既承載著歷史的厚重,又具有當代價值。文章通過對大方縣民間傳統手工藝文化進行分析,探討傳統手工藝的當代價值與傳承困境。

關鍵詞:民間;傳統手工藝;當代價值;傳承困境

中圖分類號:TS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9-0-03

民間傳統手工藝是我國民間智慧的體現,與地方和民族的傳統生計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緊密相連,既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地方文化隗寶。這些手工技藝遺產是中華民族珍貴的“物質文化遺存和精神文化的物化遺存”[1]?!肚f子》中“庖丁解?!薄拌鲬c為鐻”“佝僂承蜩”等寓言呈現了手工技藝的極致境界,“技進乎道”的藝術黃金定律對中國文藝產生了深遠影響[2]。傳統手工藝是促進社會進步的一種重要力量,傳統手工藝人則是這種力量的攜帶者、傳承者,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手藝人以及手工藝的傳承都處于困境中。民間傳統手工藝有著豐富的價值,包括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經濟價值、實用價值等,是民間傳統文化的重要寶藏。民間傳統手工藝發展至今,手工藝人的老齡化以及工匠精神的缺失不僅導致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困難,還使民間文化傳承陷入困境。類似的現象不僅存在于大方縣,還普遍存在于其他各個地區。

1 大方縣傳統手工藝的類別

大方縣位于貴州省西北部,隸屬畢節市,地處畢節地區中部,緊靠烏江支流六沖河北岸,連接大婁山西端。東、南、西三個方向分別靠近金沙縣、黔西市、七星關區,大方縣城距省城貴陽150千米。大方縣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境內居住著漢、彝、苗、白、仡佬等24個民族。大方縣的民族文化資源豐富,各民族文化交相輝映。大方縣城自明崇禎年間開始修建,至今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大方史稱大定,歷史上長期由水西彝族土司控制,又因地處鴨池河以西,又稱水西,直到清朝才被吳三桂平定,擁有上千年的歷史,所以在當地有“百年的皇帝,千年的土司”一說。水西歷史上有一個廣為人知的歷史人物——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奢香夫人統治期間,積極興辦漢學,促進民族團結,維護邊疆統一。深遠的歷史文化、豐富的民族文化以及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互動,使許多傳統手工藝文化得以在大方縣傳承下來。

大方縣的傳統手工藝涉及生產、生活、娛樂、審美等方面,工藝美術品更是集中展現了民族文化。大方縣曾獲得“中國漆器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天麻之鄉”“中國皺椒之鄉”“中國豆制品之鄉”等榮譽稱號。2008年6月,國務院、文化部將大方彝族漆器髹飾技藝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保護名錄;2009年,大方豆制品制作技藝被列入貴州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保護名錄。由此可見,大方縣的傳統手工藝文化頗為豐富。在大方縣內,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類的傳統手工藝就有22項。

1.1 食品制作工藝

民以食為天,飲食是頭等大事,大方人對豆制品頗有研究,大方的豆制品制作技藝十分獨特,其選材精良、取水講究,是歷代的人們不斷積累經驗而得,需選用當地優質大豆,配以當地優質地下水加以制作。相傳,大方的豆制品制作技藝在明朝末年傳入大方,清代大方豆制品曾被列為上貢珍品。據《貴州通志·風土志》記載:“豆豉各州府縣產,以大定(大方)為最佳?!庇纱丝梢姶蠓娇h豆制品的品質之優。直到現在,大方縣的豆干、豆棒、豆豉等都是省內極為出名的地方特產,大方豆干甚至暢銷省外,成為地方名小吃。大方縣的豆制品主要以六龍豆干、沙壩豆干以及小屯豆棒為特色,大方豆干還在2018年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標識。

同樣,作為明朝貢品的天麻制品的制作技藝以及皺椒制品制作技藝均是大方流傳至今的手工技藝。因為較好的口感、獨特的手工藝制作,大方皺椒直到現在仍是中國七大名椒之一。由獨特制作技藝制成的海馬貢茶是貴州十大名茶之一。誕生于明代的糖畫制作技藝在盛行之時傳入了大方縣。這些飲食類產品的制作技藝在滿足人們飲食需求的同時,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也為當地群眾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到目前為止,大方縣流傳最為廣泛的要屬豆制品、天麻制品、辣椒制品,而糖畫則較為少。

1.2 服飾制作工藝

大方縣境內的少數民族,分布最為廣泛的是彝族和苗族,這兩個少數民族的民族文化特點鮮明,服飾也各具特色。例如,彝族刺繡工藝、苗族刺繡工藝、苗族蠟染工藝、喜鵲苗服飾制作工藝等均為大方縣內優秀的民族傳統手工藝。

彝族是最早居住在大方縣內的民族之一,大方彝族刺繡的歷史十分悠久,其技法豐富,工藝復雜、獨特,成品做工精美、色彩艷麗,主要體現在衣服、鞋子、包頭、圍腰等各類飾品上面。苗族的服飾技藝體現在染布以及刺繡當中,苗族蠟染主要為藍底白花和藍底五色花,刺繡的花樣較為豐富,苗族刺繡圖案極富中國傳統的對稱之美。不論是彝族刺繡工藝還是苗族刺繡工藝,都是他們對本民族文化的展演,服裝樣式、圖案都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

1.3 工藝美術類

工藝美術類主要有彝族漆器、根藝制作和貼核桃手工技藝。大方漆器髹飾技藝歷史悠久,屬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早些年就已經馳名中外。傳說在東漢年間,大方彝族人民就以當地優質生漆制作馬靴、箭筒等物品,后又以皮胎制作酒、茶具等漆器,后經過歷代民間手工藝人的鉆研,大方漆器成為一方特色,從以前的生活用品轉變為現在的工藝美術品,更多體現出審美功能。根藝制作主要是以樹根、竹根為原材料進行創作,展現出天然與人工結合的造型藝術,講求“三雕七借”,極具自然美學意味。大方盛產核桃,貼核桃主要是以核桃殼為原料,對木制品進行加工貼制而成。貼核桃展現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核”與“合”諧音,所以人們認為貼核桃是吉祥之物。漆器、根雕、貼核桃都主要用作裝飾。

1.4 生產、生活用品制作技藝

生產、生活用品制作技藝既體現在生產當中,也體現在生活當中,兩者實際上是緊密相連的。一類具有實用性,主要有鑄鐵技藝、砂陶燒制技藝、竹編手工技藝、石刻工藝、彝族建筑工藝等。鑄鐵技藝主要是用于制作生產用具,同時也在生活中較為常見,做飯的炊具也是用鐵較多。這些技藝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在大方流傳已久,由于取材方便,人們使用得也較多,但是傳承的狀況卻并不樂觀。大方縣六龍鎮有一個砂鍋寨,在20年前主要是以制作砂鍋為生,但是現在幾乎不見砂鍋制作人的蹤影。另一類是娛樂性用品,如樂器等的制作,主要有傳統的呸嘟燒制技藝、彝族民間樂器羊皮四胡制作工藝、嗩吶制作工藝、苗族民間樂器蘆笙制作工藝、苗族口弦制作工藝等。

2 傳統手工藝的當代價值

2.1 歷史價值

傳統手工藝具有的歷史價值主要體現在傳統二字上,傳統手工藝的歷史悠久,其內涵既包含了物質方面,又包含了非物質方面。傳統手工藝本身其實就是對區域民族歷史文化的活態傳承。從物質方面來說,傳統手工藝品是特定歷史的載體。例如,大方彝族漆器其實就是大方歷史的重要參與者,通過大方彝族漆器,研究者可以研究大方的歷史。我們所使用的物,其背后承載的歷史其實就是人的歷史。從非物質方面來說,傳統手工藝的起源、演變常常也跟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漆器的髹飾技藝就通過不同朝代的演變才形成了具體的技術規范。傳統手工藝的歷史價值常常通過人來表現,傳統代表了一個傳承的系統,傳承主體的代代相傳就是一個地方的口述歷史。

2.2 實用價值

“用”才是工藝之道的體現,無論哪一種工藝品,其最初的性質都是實實在在的工具。日本民藝學家柳宗悅認為:“真正的創造不是否定傳統,而是應該在肯定傳統的基礎上尋求穩健的發展。當文化、生活、創意融為一體時,人們就能夠體驗和觀賞到民間傳統手工藝的設計革新之美,脫離了生活的傳統手工藝注定是非可持續性的,生活美學與設計創意必然要在這個過程當中結合?!盵3]首先,傳統手工藝必須立足于其生存發展的生態環境。民間傳統手工藝得以廣泛傳播而成為一種傳統文化,其關鍵就在于取材于當地,服務于當地人,不論是食者還是用者,皆是由生態文化的特點決定。其次,出于地域及民族的特性,被需要的東西往往留存得最久。

2.3 文化價值

當前,傳統文化的研究語境通常將文化遺產分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傳統手工藝或者傳統技藝常常被看作非物質文化遺產,因為手工藝是一種技藝,而不是具體的物質。民間傳統手工藝集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于一身,是民族文化與地方文化的集中體現,同時民間傳統手工藝還是各民族文化交融的表現,發展至當代的傳統手工藝不是哪一個民族或者地區的人的單獨努力,而是融合了多民族、多地區的文化,是民間勞動者的智慧結晶,其文化的普遍性以及地方特性是不可代替的。除此之外,地方手工藝品常常也代表區域內的文化認同。

2.4 經濟價值

傳統手工藝是建立在地方生計方式之上的。盡管手工藝品沒有像農作物一樣生長在土地上,但傳統村落的手工藝文化實際上是鄉村生活方式的一種體現和象征[4]。傳統手工藝實際解決的是傳統社會當中的農業剩余勞動力的生計問題。即使在當代,其也是鄉村剩余勞動力謀生的一個選擇。例如,在大方縣考察時,當問及當地人為什么要做豆干生意時,很多人的回答是沒有別的事情做,或者是沒有文化做不了其他事情?,F在,一些人通過發掘傳統手工藝的文化價值,進而將其轉化為一種經濟價值。近年來,大方縣內出現了許多豆干制作工坊,為當地帶來了不少的經濟收益與就業崗位。

3 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困境

3.1 傳統手工藝人群體老齡化

民間傳統手工藝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傳統手工藝人的老齡化,導致傳統手工藝缺乏活力,或面臨失傳。民間傳統手工藝的傳承方式多為口傳心授,學習一門手藝需要花費的時間相對較長,相應的經濟效益卻增長較慢。在當前這個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中,人口流動以及新的生計方式都使年輕人樂于選擇更有效率的賺錢方式。民間傳統手工藝人群體逐漸老齡化,使得傳統手工藝長期無法加入新的力量,不能在當代社會煥發活力。

不論是在大方縣還是在其他的地方,一些承載著地方文化的傳統手工藝因為手工藝人群體的老齡化逐漸走向衰落,老手藝人一方面擁有精湛的技藝,卻無人繼承;另一方面無法與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較好地接軌,都導致民間傳統手工藝無法融入當下的生活當中,有的手工藝甚至因此消失。例如,大方縣六龍鎮的鑄鐵技藝以及熬糖技藝,由于無人繼承,現在已經失去蹤影。

3.2 工匠精神的缺失

民間傳統手工藝的傳承主要在于兩個方面,即群體傳承和精英傳承。群體傳承普遍存在于民間,而精英傳承則需要專門的學習。例如,豆干制作技藝就普遍存在于大方縣,按照當地人的說法就是家家都會做,這其實就是一種傳統;而漆器技藝則需要拜師學藝,并且其中蘊含的美術工藝不是每一個人都會的,這就是精英傳承。

不論哪一種傳承,其實都是在傳承一種工匠精神,就像上了年紀的人常常會懷念以前的豆干,會覺得現在的豆干沒有以前的味道,沒有傳統的健康。而漆器的制作同樣面臨工匠精神的缺失,工業漆和生漆就是爭論的一個方面。標準化制作帶來量的提升,但是缺乏質的監督。

工業化手段的加入是對傳統工藝品的發揚,但也是對傳統手工藝文化的一種挑戰,如何在工業化中傳承傳統文化,保留傳統文化風味,成為當代社會對工匠精神的考問。工匠精神實質上是對傳統手工藝人的個人技藝、道德、文化素質的綜合評價。

3.3 文化傳承困境

在手工藝人群體老齡化的表象下,實質卻是文化傳承的斷代。民間傳統手工藝是地方、民族文化的具體體現,是集物質與非物質文化于一體的社會文化。人口的流動導致許多人背井離鄉,遠離了原本生活的社會,對于本地、本民族的文化缺乏了解,優秀的文化得不到傳承。加上傳統社會生境發生改變,導致民間傳統手工藝傳承面臨巨大的困境。

4 結語

民間傳統手工藝存在于民間、生長于民間,許多傳統手工藝在當代社會仍在發揮其價值,同時許多民間傳統手工藝也面臨著一些困境。就如大方縣,有許多傳統手工藝經歷幾百年得以傳承至今,卻未能得到好的發展,這些傳統手工藝面臨困境的原因各有不同,對傳統手工藝文化的研究仍需要我們努力,當然也離不開社會力量以及政府的關注。民間傳統手工藝具有極其珍貴的價值,其可以作為振興鄉村的一種資源,如大方縣的一些鄉村,因為豆干以及其他豆制品的制作而興旺發展。但如何使民間傳統手工藝文化成為一種可持續的、適應時代的文化力量,仍需要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徐藝乙.手工藝的文化與歷史:與傳統手工藝相關的思考與演講及其他[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6.

[2] 趙罡.傳統手工藝的當代價值[J].中華手工,2018(Z1):42-49.

[3] [日]柳宗悅.工藝文化[M].徐藝乙,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54.

[4] 閆玉,鄢浪.論民族手工藝作為傳統村落振興的文化資源:基于黔東南控拜苗寨文化現象的思考[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8(1):124-132.

作者簡介:毛國穎(1996—),女,貴州遵義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民族學。

3411501908244

猜你喜歡
傳統手工藝當代價值民間
淺談長征精神的當代價值
試論在高?!爱a、學、研”中發展現代傳統手工藝文化
淺析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新形勢下正確認識毛澤東思想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