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網絡中青年“喪文化”的社會學闡釋

2021-03-16 00:35宮敏燕周桃順
新媒體研究 2021年23期
關鍵詞:青年群體新媒體

宮敏燕 周桃順

摘 要 “喪文化”作為青年亞文化新形式,在網絡新媒體助力下發酵和流傳。它是青年群體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的體現,表現為帶有“喪”氣質的集體人格。分析“喪文化”折射的社會心態以及流行之維度,解構青年群體“喪文化”現象,內化主體的反思和批判,外化主流文化的引領,是青年亞文化語境下解讀“喪文化”現象的意義所在。

關鍵詞 喪文化;青年群體;新媒體;主流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21)23-0085-04

基金項目:陜西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首批實踐項目(編號:2021SPWSXM-C-42)。

“喪文化”作為青年文化的一種流行形式,是青年亞文化的體現?!皢省狈从沉饲嗄耆后w面對現實生活的壓力和挫折內心落寞無助的沮喪面貌,長期處于喪魅影的浸染之中,遭受著“喪文化”頹喪腐朽思想的侵蝕,難免影響到青年積極向上獨立人格的培養?!叭藷o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鼻嗄耆后w“喪文化”的社會學闡釋有助于煥發當代青年人朝氣蓬勃的精氣神。

任何文化的流行,都有其生命周期,“喪文化”也是如此。所謂“喪文化”,就是以廣大青年創作和傳播為主體,以國內外大眾傳媒為媒介,“喪”為特有標識,反映青年群體復雜心理和價值取向的一種青年亞文化。浸染在頹廢、毒雞湯式的、冷色幽默等負能量為主的青年亞文化中,無疑會對青年的身心健康和價值取向造成侵蝕。

1.1 喪圖文表情包

喪表情包流行于各類社交軟件,是由喪的圖文或巨喪的無文漫畫做成的表情包。例如,從開始的“葛優躺”“悲傷蛙”“咸魚”到現在題材多樣,文案豐富的“失望透頂喪動漫”“喪到極致的純圖涂鴉”等等,這些圖文傳達的信息非常有限卻承載著青年群體的思緒和觀念?!皢省笔瞧涮赜械娘@著風格,正如霍爾所言,任何一種符號功能的詞、形象和客體,都是種語言符號。喪圖文表情包是青年群體對自我、愛情和殘酷現實訴諸以溫和方式的反抗。小范圍來講,是青年負面情緒宣泄的一種渠道,可使其獲得暫短的解壓,但大范圍的流行傳播,則對社會積極向上的氛圍造成嚴重的影響。

1.2 喪書籍音影作品

太宰治著的《人間失格》主角葉藏一生充滿磨難忐忑,他是那么的壓抑與頹廢;阿爾貝·加繆著的《局外人》透過默爾索這個離經叛道的“局外人”,將孤獨、悲觀、厭世的形象展現的淋漓盡致;伊坂幸太郎著的《死神的精確度》把死亡描述的一點不可怕,甚至可以說,死亡也是很帥的一件事情。此外,還有像“Summertime Sadness”“落陽”等歌曲的歌詞和旋律充斥著體無完膚的創傷以及有追不到曙光的喪情緒氣息。這些書籍、影音作品作者用至簡新奇的構思,鞭撻諷刺的手法,劇透出壓抑垂喪的氛圍,主人公大多都是悲觀、孤僻的怪人,有著細水長流的憂傷,負能又畸形的人生,傳遞的是人格的扭曲和消極的頹廢。很顯然,這種“喪”從來都不是青春的主流,卻無形中俘獲了一些青年人。正如有讀者言:“書沒讀完,就已開始懷疑人生了?!?/p>

1.3 喪消費產品

以“喪”為主題的系列消費產品成為了一種流行風格,“喪營銷”也變成了營銷奇招,迅速走紅。例如,網紅喪茶(Orz CHA),杯身印著“每天一杯小確喪”;日本UCC咖啡的包裝文案有“一切順利就覺得自己都行,遇到麻煩就怪水星逆行”等負能標語;知名白酒江小白的包裝上印有“人生莫過于你看我皆大歡喜,我看你悲慘世界”的格言;淘寶上熱賣的暗黑喪系裙子,以及借勢“葛優癱”同款文案漫畫,宣傳睡衣等產品。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家逐利的本質暴露無遺,他們正是利用青年人生經歷中的不如意或小困境,用“冷幽默”、頹廢的文案觸碰青年心理脆弱的一面,夸大生活中原本的猙獰,以此博得青年深深的共鳴??梢哉f,喪消費產品迎合了青年負面情緒宣泄難以言表的需要。

20世紀戰后美國有“迷茫的一代”,《在路上》《嚎叫》等作品折射出一代青年人精神萎靡以及道德墮落的樣態;21世紀日本《喪女》《來自深淵》等宅腐的動漫和喪到極致的語錄,映射的是日本社會轉型時期,人們對生活的徹底失望,對未來信心的喪失。而在中國,“喪文化”的種種表現形式也折射出青年的社會心態。

2.1 頹廢情緒的集體蔓延

隨著智能數字化終端的進步,人性化的設計使得其已具有了生活本身的屬性。網絡游戲、網絡視頻和網絡直播等娛樂已成為青年群體生活和生命中不可剝離的重要部分。青年群體熱衷于網絡虛擬演繹和享樂主義的感官刺激,造成了精神上的貧瘠,也容易迷失自我產生消極頹廢的不良情緒。比如,近些年,從“宅”—“佛系”—“喪”的延伸蔓延,它不是對正能量主導文化的否定和對抗,而是補充和凸顯其忽視的部分,這種消極頹廢的不良情緒也并不激烈和極端,而是以網絡空間為媒介,通過種種拼貼、同構和戲仿的符號化表演,精心設計出“頹廢無力、悲傷沮喪”的各種圖片,企圖建構出批判的話語模式[ 1 ]。這表達了青年對既定社會的不滿情緒,而且也表達了青年對社會的一種溫和抵抗,這是現代社會較為典型的犬儒主義。正如吉登斯指出的,犬儒主義是一種通過幽默或厭倦塵世的方式來抑制焦慮在情緒上影響的模式[ 2 ]。

2.2 防御性悲觀的廣泛彌散

當下流行的“喪文化”的共性是塑造的形象丑陋又悲觀,這種預設性的審丑設計是青年群體內心喪的摹寫和映射[ 3 ]。戈夫曼的戲劇理論認為,人類會在日常行為中有意識地利用符號進行表演,從而塑造社會化的自我。網絡中,青年在困難挫折面前表現出種種脆弱無助,只好習慣性的自我包裹和封閉,試圖放低自我期望尋求解脫。因此,“屌絲”“矮窮矬”“單身狗”“隱形貧困人口”等熱詞自嘲,正是青年主動污名化以此與社會妥協,防御性悲觀在社會廣泛彌散的表征。美國Norem和Cantor等心理學家認為,防御性悲觀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認知策略,可以通過降低期望來保護自尊,預防真正失敗導致的受挫感[ 4 ]。

2.3 群體幸福感的不斷弱化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絕大多數青年仍然具有發展效能感,相信通過個人努力可以實現夢想,相信通過奮斗與拼搏可以改變個人命運。然而,當快速發展的城市以迅雷之勢日漸擊垮青年的夢想時,他們承受著不可預測的物質財富積累的壓力,再怎么努力也買不起的天價房子,再拼搏也很難支付起的結婚彩禮,對于已經成家的青年而言,孩子教育的高成本、贍養年老父母的責任等每一項都是足以使青年倍感生存的舉步維艱。然而,當部分人可以通過很小的努力獲得高的回報,甚至有的人不勞而獲時,這種負面效應就直接影響了青年群體的幸福感,尤其是貧困世襲、財富壟斷、優質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分配不平衡、社會分層凝固、社會流動緩慢等一系列社會不公現象難以改變時,青年人的相對剝奪感也在加劇?!皩€人而言,整個社會的公平或不公平指數只是一個冰冷的數字,很難讓其產生明顯的觸動,但與他人、他群的收入或生活狀況的比較卻可以生動展示彼此差距的具體維度和程度,從而對其公平感和主觀幸福感產生直接影響”[ 5 ]。

“喪文化”呈現的復雜多樣性折射出青年的社會心態,但是僅僅停留在感性認知的層面是不夠的,還要對其流行的成因進行深入剖析,從特定的社會背景、新技術的作用及青年人心理特質入手,更為深刻和全面把握這一文化現象。

3.1 “喪文化”流行的社會維度

3.1.1 社會思想的多元化

后現代主義思潮是20世紀60年代流行于西方國家的一種社會思潮,它主要對現代文化哲學和精神價值取向進行批判和解構。20世紀80年代后傳入中國,便對青年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作為成長于新時代沒有歷經磨難的青年群體,他們更易于接受新事物,充滿反叛精神、富有創造力、喜歡冷幽默等特征,這正好與后現代主義反叛性、反主體性、去精英化、去中心化、顛覆宏大敘事等內容相契合。后現代主義打破了傳統話語體系,“逐漸變成大眾的日常社會活動方式,后現代精神突破了僵化的思想和獨斷論的禁區?!盵6]這就加劇了對社會主流文化的消解,構建出以“喪”為主題的青年亞文化?!皢省笔乔嗄瓯磉_自我,張揚個性的一種方式,是他們的邊緣意識和反抗情節的體現,也是對傳統價值觀念的顛覆和批判,對多元文化的推崇和重新定義。

3.1.2 社會現實困境化

學業和就業是青年人生必經的兩個不同階段。在中國應試教育的體制環境中,往往以成績高低評定學生的優劣,各種證書考試大多也是圍繞著成績而設計的。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在學習中屢次受到不理想成績的打擊會感到習得性無助,久而久之自我期望值就會降低并對自身價值感產生懷疑,進而產生自卑抑郁的情緒,產生錯誤的人生定位。就業是青年群體面臨的熱點話題,但由于青年對自我考量和認識能力的不足,好高騖遠,所以當遭遇挫折,往往會產生一種無力感和幻滅感,進而引發青年的悲觀、焦慮情緒?!昂孟袷裁炊紒淼眉?,又好像什么都無能為力”“沒有安全感+壓力+焦慮+難過+喪=我”等“喪”情緒的表達,無疑是青年自暴自棄心境的映襯,以此表達自己內心的落寞感。因此,面對社會的強壓力時,青年產生的“心理震蕩”就迅速結繭為我們所見的各種各樣的“喪”。

3.2 “喪文化”流行的傳媒技術維度

3.2.1 社交軟件和短視頻網站是醞釀“喪文化”的沃土

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微信、Facebook為代表的社交軟件以及以抖音、YouTube為代表的短視頻App集社交和創作于一體,成為青年人社交和生活的重要介質,內容和形式上聚焦青年群體的喜好和個性化定制。加上網絡媒體虛擬化和附著性強的特征,人人都可自由創作且不受時空限制。由于網絡準入要求低,監管不完善等缺陷,使得魚龍混雜的信息充斥在網絡空間里,致使“喪文化”在同齡人之間傳播和流行起來,很大程度上給予了青年群體精神寄托。不難發現極具個性化的導向需求是“喪文化”得以存在的前提。

3.2.2 自媒體對青年“喪文化”現象的放大和渲染

自媒體時代的缺點是用戶接受海量信息的真實性和時效性不匹配,會造成信息辨識的錯位,免不了二次渲染和夸大。這種情況下,某些“喪”的無意言論被進行有意識地加工和轉載,在同齡群體間泛濫式流傳,慢慢地像瘟疫一樣的感染到其他人,呈現出普泛化趨勢。例如“小確喪”“閑魚”“躺平”等概念的流行,其強大的驅動力源于青年群體主動參與,其萎靡的內容鐫刻著他們生活或成長經歷中的“喪”。如果說是自我調侃無可厚非,但這種萎靡頹喪的風氣蔓延開來,則對社會主文化產生不可估量的消極影響。

3.3 “喪文化”流行的心理維度

3.3.1 物質富足與精神空虛的失衡

當代“90后”“00后”青年過著比任何時代青年更有尊嚴和底氣的生活,但青年群體“喪”味卻比較濃厚,這不得不讓人深思苦索。其一,經濟富裕,社會奢靡之風盛行,人的欲望會隨之膨脹,許多青年熱衷于追趕潮流,但在欲望心的驅使下背負沉重的煩惱。其二,電子產品的盛行使得青年群體身心感官處于信息爆炸環境中,然而汗牛充棟的信息“到處是水,卻沒有一滴可以喝”,于是沉溺于感覺刺激的聊天、音影或游戲中,以此來填補內心的空虛。然而,短暫的愉悅過后則是生硬的寂寞和惆悵感。由此可見,物質富足與精神空虛的失衡,久而久之使青年喪失了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漫無目的生活則加速了青年精神世界的坍塌。

3.3.2 期望過高與和現實差距的失調

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認為期望過高是指個體的期望推測與實際存在差距或不符的狀態。青年群體往往在職業規劃、生活工作等方面期望值過高,然而現實的無奈則加劇了心理落差,所遇困難挫折成為洪水猛獸,進而用一種退縮、逃避和消極的方式自我保護,以喪言喪語表達心理的失衡。例如“天生我材就是個廢人”“I know I am wasting my life,but I just don't want to stop”等這種帶有沮喪和頹廢情感色彩的話語,映射了青年精神世界的荒蕪,削弱了青年對高尚生活價值的追求,就如同套子里包裹的人,面對壓力只用扁平化的消極方式對待,而不愿改變自己的觀點和態度。

3.3.3 信仰世界和人際關系的危機

青年在享受時代恩惠和機遇的同時,接踵而至的是潛伏性的危機。功利主義、道德解組和信任危機等導致了社會思潮的泛娛樂化和去中心化的盛行,加上社會流動階層固化,人生的選擇就不再是傳統的定項題,而是不確項的多選題,因而青年在眼花繚亂的諸多抉擇中變得困惑和迷惘。此外,青年的精神和情感被過度消費,其所接觸的文學作品,影視節目和音樂游戲等都被粉飾包裝,內容庸俗化和惡俗化隨處可見,真實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人際關系中,媒體網絡也不斷刻意渲染虛情假意,致使青年心理認知與現實認識發生解構與沖突,尤其是雞湯式的煽情話語,轉而就演變為帶有“喪文化”氣息的用語。

“喪文化”是青年集體反雞湯式的自虐和焦慮心理特質的顯現,抑郁、悲觀和頹喪是其青年亞文化精神內核。喪文化解構了主流文化對年輕人奮斗進取、積極向上的價值期許,重構出“積極向喪”的群體價值認同,這就需要對其進行規訓與引導,并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

4.1 家校齊發力,關注青年成才成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人閱歷不廣,容易從自身角度、從理想狀態的角度來認識和理解世界,難免給他們帶來局限性[ 7 ]。這就需要給予青年更多關注,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學校教育是進行思想灌輸和引導的前沿主陣地。首先,教師要適時用透徹的學理剖析青年“喪文化”的緣起及利害,讓他們思想上有客觀正確的認識。其次,思政課需要對青年進行入情入理生動有趣的引導,增強青年生命的質感、強化其生存的技能,使其體驗生活的真諦,讓他們煥發風華正茂的朝氣。家庭是青年心靈棲居的家園和精神慰藉的港灣,父母是其知書達理的首任啟蒙導師。因此,在呵護青年成才成長的同時,更要注重轉變傳統的家教的方式,給青年的人生選擇和思考留足足夠的空間與自由。因此,家校攜手并進,才能讓青年撥開眼前重重迷霧,走出“喪文化”營造的假象安逸圈,讓他們真正健康快樂的成長。

4.2 加強輿論導向,凈化網絡空間

網絡空間是滋生和渲染“喪文化”盛行的溫床,尤其是網絡存在資質準入門檻低、法制監管體制不完善、過于商業化營銷、輿論場價值多元化等諸多弊病。但是,網絡不是法外之地,黨政部門應牢固樹立網絡主流意識形態主導權,推進黨的聲音占領輿論新高地,進一步規范和完善網絡空間,打造天朗氣清的網絡氛圍。高校則應不斷完善網上協同育人模式,攜手青年共同抵抗“喪文化”。通過對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以及現代化的傳播手段,諸如微信、QQ群、自媒體公眾號等多種方式,定期向青年推送積極健康向上的好作品,充分挖掘青年中的優秀典型,并用青年感興趣的話題、用語講好青年故事,多角度展示主流文化,進而不斷豐富青年的精神世界,使其偶爾的“喪”不致于演變為“喪”的生活態度,特別是通過對青年的引導將其拉回到人生的正軌,讓其從“受害者”轉變為“阻斷者”,扼制“喪文化”的二次傳播[ 8 ]。避免他們落入網絡編織的陷阱。

4.3 注重主流價值觀,引領青年亞文化

“喪文化”語義和風格,契合了青年的心理,具有青年亞文化的特質,它為青年創造了更多的動機和需求。尤其是青年與在去中心化、去權威化的自媒體交互中,形成的“趣緣圈”,更是加劇了青年認知上的成見,阻礙了其內在的自我反思及和外在的規訓及引導,這就要求用主流價值觀引領青年亞文化。一方面,正本清源,消解“喪文化”對主流思想和價值觀的沖擊。社會作為青年主流價值觀萌發和輻射的關系網結,在瓦解“喪文化”消極頹喪等情緒和重塑青年群體的價值觀方面,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另一方面,發揮正能量回歸中流砥柱的作用,進而幫助青年擺脫對“喪文化”的依賴,認清自身優勢和短板不足,正確標定自己的人生坐標定位,自覺抵制“惡俗”的網絡喪語,消解其負面魅影。

4.4 樹立理想信念,找準人生坐標

青年群體的理想信念及自我認知是規訓和治理“喪文化”的有效方式。一是堅定理想信念。從價值的角度來說,青年是人生的黃金階段,青年胸懷理想,朝氣蓬勃,青年有智慧有力量,因此更要遠離和抵制“喪文化”的不良影響,堅定人生理想信念,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格局和氣魄,自覺提升思想道德修養,學會與頹廢的生活方式絕緣,合理宣泄不良情緒,努力做勇立時代潮頭的弄潮兒。二是找準人生坐標。從語言的角度來說,青年語言幽默詼諧,性情率真浪漫,憧憬美好的未來,所以更需要多讀書,拓展格局和認識自我,從詩歌中汲取素材,從英雄史詩、名人傳記,勵志音影等作品中獲得養分,以增強受挫忍耐力和強化技能特長,更好地定位自己和讀懂自己,創造出符合時代特點及青年人昂揚向上狀態的詞語用語,進而在服務和奉獻社會中實現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左路平,吳學琴.現代犬儒主義的中國樣態及其應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10):98-102.

[2]安東尼·吉登斯.現代性的后果[M].田禾,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120.

[3]范思平.“喪文化”與審丑[J].創作評譚,2021(1):29-32.

[4]鄧麗群,黃代翠.自尊與防御性悲觀的關系:情緒性的調節效應[J].科技經濟導刊,2016(35):97-98.

[5]王俊秀.社會心態藍皮書: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2016)[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108.

[6]王岳川.后現代主義與中國當代文化[J].中國社會科學,1996(3):175-185.

[7]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2021-10-15].http://www.xinhuanet.com//2019-04/30/c_1124440193.htm.

[8]郝文斌,張鵬飛.網絡“喪文化”影響青年大學生的樣態分析[J].中國青年研究,2020(10):106-111.

3941500589272

猜你喜歡
青年群體新媒體
當代青年群體文化自信的弱化與重構
當下青年群體思想動態的喜與憂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新招數化解新難題:新媒體環境下防止報道差錯路徑探析
基于屌絲文化審視青年群體的社會心理
流行文化境遇中青年價值觀的重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