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的區域教學整體提質
——基于“轉化 · 融合 · 賦能”的教學成果推廣應用

2021-03-16 07:25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
未來教育家 2021年11期
關鍵詞:進校海淀提質

羅 濱/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

林秀艷/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

2021年以來,基礎教育領域有兩個關鍵的熱詞——高質量發展和“雙減”,聽起來有一點矛盾,然而實踐中我們深刻地認識到這兩個詞的目標高度一致,共同指向學校教育質量的提升;工作同向同行,全面提質涉及到七個關鍵:學校管理提質、學校課程提質、課堂教學提質、課后作業提質、考試評價提質、課后服務提質、家庭教育提質?!按蠼虒W”視域下的校內提質是一個不斷改進的過程,以此為前提的“大教研”工作重在探索指向區域教學改進的創新實踐。

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以下簡稱“海淀進?!保皠摻ɑ谡n程標準的區域教學改進體系”成果,被全國10 個省市11 個示范區選為推廣應用成果,涉及地區較多、分布較廣,各地區在研究與實踐基礎、推廣應用需求等方面的差異非常大。一年以來,海淀進校與示范區一路同行,先后10 萬余人次參與系列培訓活動,持續推進成果推廣應用工作。對于海淀教研員和老師來說,參與這項工作是一次再成長的機會,海淀團隊以激情、專業和奉獻投入其中。

現場工作坊

工作回顧

成果推廣應用工作,經歷了前期研究、項目啟動、項目跟進三個階段。

前期研究階段,組建專業的推廣團隊、研制可落地的工作方案,整體規劃、頂層設計三年推廣工作。首先,組建成果推廣工作團隊,成立領導小組、顧問團隊、專家小組、工作小組和成果推廣辦公室,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其次,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和中國教育學會的要求、北京市教育學會的指導,調研示范區推廣需求,研制海淀進校成果推廣工作方案,分“三年四階段”推進“C-G-S”(College-Government-School) 雙主體精準教學行動計劃(見圖1),以多方合作、聯動協作機制有力保障工作順利開展。

項目啟動階段,以研修課程為載體啟動并推進工作。2021 年3 月27-29 日,海淀進校團隊以“轉化·融合·賦能”為主題舉辦了成果推廣應用工作啟動暨培訓會,始于啟動,重在培訓。圍繞示范區需求而設計的4 個單元的結構化課程,5 個主旨報告、4 組專題報告、4 場工作坊研修、1 次案例分享和1 次集中展示交流等研修課程一一落地。11 個示范區的教育行政領導、教研機構負責人、學科教研員、校長,教育幫扶地區代表,海淀教研員共計200 余人參加了現場會,全國教育同行線上同步學習??上驳氖?,三天的培訓超越了初始目標,取得豐碩產出,所有老師都被點燃、被喚醒,在參與式研修中理解成果內涵、找準推廣切入點、選定推廣項目、修訂完善三年推廣應用方案,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態度、昂揚的斗志、科學的方案迎接后續挑戰。

圖1:“C-G-S”雙主體精準教學行動計劃

項目跟進階段,個性化指導多地示范區成果推廣應用。本著“雙主體”推進原則,海淀進校啟動暨培訓會結束后,北京市房山區、重慶市北碚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廣東省東莞市、河北省石家莊市、云南省安寧市等地陸續開展了成果推廣應用啟動暨培訓工作。針對各地需求,海淀進校組織高校專家和學科專家團隊,與各地教研員協同攻堅,以主題報告、專題研討、論壇分享和工作坊研訓等方式持續性指導示范區工作。

影響成效

(一)加強了區、校兩級教研建設

示范區以學科教研課程和學科教研基地為切入點,形成區域教研共同體和校本教研共同體,針對課堂教學中的關鍵問題開展實踐研究,大大加強了區域教研和校本教研的建設,增強了區校兩級教研的活力。如新疆阿拉爾市示范區自工作啟動以來,形成線上線下融合、一月兩次反饋會的工作機制,開展了7 次區域教研活動、7 次名師工作室聯合教研活動以及多次校本教研活動。河北省石家莊市已掛牌29 個學科教研基地,實驗校以微項目為核心建設學科教研基地。北京市房山區確定12 個學科教研掛牌基地和10 個學科教研培育基地進行捆綁式發展,聚焦學科建設關鍵問題,以優質的基地建設帶動學校的特色發展。

(二)促進了示范區教師育人理念轉變

多措并舉,以主題培訓、線上線下融合的“組合式研修”指導教師更新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和評價觀,轉變育人理念,踐行課程育人、活動育人的學科育人路徑。如面向云南省安寧市組織“從‘講座’到‘課程’”的線上專題培訓,引導教師明確課程要素、理解課程方案,理清課程實施和評價的流程,建設本地學科教研課程。面向新疆阿拉爾市開展“基于標準的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研修活動,帶領教師理解單元教學的基本要素,基于學情設計學習活動。

(三)優化了基于大單元的課堂教學

基于成果,超越成果,海淀進校萃取區域優質教研經驗,將持續七年的“深度學習”教學改進項目的最新成果輸出給示范區。引領教師以學科大概念嫁接知識和素養的橋梁、以單元教學落實課程標準,指導教師寫好素養導向的學習目標,確定引領性學習主題,設計挑戰性學習任務,研制支持性學習資源、創設開放性學習環節,將課標理念更好地轉化到教學中,助力課堂提質增效。

(四)先行探索成果推廣應用工作的機制和模式

海淀進校團隊多次參加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和中國教育學會組織的成果推廣應用活動,提煉了典型的推廣應用工作機制和模式,面向全國分享階段性成果和經驗,包括“C-G-S”雙主體精準教學行動計劃、“金色成長”成果推廣應用的研修課程體系、“組合式研修”的跟進指導模式、“行政推動、教研主導”的推廣機制等,有效保障了推廣應用工作的有序、高效運行。

典型經驗

第一,“行政推動、教研主導”同向發力。各地將成果推廣應用工作納入當地教育“十四五”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規劃。建立區域教研為主導的“行政-教研-學?!币惑w化實踐共同體,形成合力,以“區域教研指導-教師精準教學-學生素養發展”的主體鏈條式驅動策略,整體推進。

第二,關注關鍵人物能力建設和成果關鍵要素。一方面要加強大教研團隊建設,緊抓行政領導、教研員、校長和骨干教師四類關鍵人物的素養發展,引領區域教師提升課程育人能力;另一方面解構成果,明確以研“學科教研課程”和建“學科教研基地”為兩大切入點,培養種子教師和種子團隊,先行先試,以點帶面,推動示范區成果的轉化落地。

圖2:“金色成長”成果推廣應用研修課程體系

第三,構建并實施“金色成長”成果推廣應用研修課程。堅持以課程的思路推進工作,明確指導區域育人質量整體提升的課程目標,將海淀教研成果轉化為研修課程體系,打造模塊化、系列化、可選擇的課程矩陣(見圖2)。

第四,以“組合式研修”分區域、個性化地跟進指導?;谑痉秴^個性化需求,組織主旨報告、專題培訓、工作坊研修、觀摩學習、課例研討、案例分享、匯報交流的“組合式研修”活動,提供精準指導,助力各地生長出符合本土實際的、貼近當地教師和學生成長的個性化支持系統。

第五,扎實開展以項目為載體、研究型實踐為路徑的本土創新。邊研究、邊實踐、邊改進,以課題和項目研究的方式梳理問題、突破難題、形成解決方案,探索海淀教研成果應用與落地的多樣化樣態,培育并固化適合當地發展需求的本土化成果。

第六,利用多重媒介全方位擴大成果推廣應用的影響。參與全國性的經驗交流活動,在各大平臺宣傳推廣,充分展示成果理念、關鍵舉措、運行機制和應用價值,提高成果推廣應用的知曉度、重視度、參與度,為示范區開展創造性本土應用提供參考。

工作展望

未來,海淀進校團隊將繼續聚焦成果核心價值,尋求新突破:第一,加強對示范區推廣工作進程和效果的驗收和評估;第二,以項目為載體持續指導示范區育人質量提升;第三,持續優化“金色成長”成果推廣應用的研修課程體系;第四,加強海淀教研成果轉化與迭代的再研究。面對復雜、艱辛、創新性極強的工作,我們一直在努力!

猜你喜歡
進校海淀提質
海淀職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提質和增量之間的“辯證”
“海淀青少年們,歡迎回家!”
停課不停學 海淀青少展風采
為城市提質而歌
淺談“進?!睉绾胃愫弥行W教師師德修養培訓
人民調解提質升級見成效
海淀 “一盤棋”統管區域衛生
新疆:醫保由“擴面”向“提質”轉變
"五老"進校講"雙百"英模人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