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農科背景下本科通識課程思政教學探索

2021-03-21 18:18閆慧芳孫娟
教育教學論壇 2021年51期
關鍵詞:通識課程課程思政

閆慧芳 孫娟

[摘 要] 新農科背景下,農林高校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與課程體系探索是實現卓越農林人才培養的戰略舉措?!安蓊愔参镒R別與鑒賞”是一門注重理論知識科學性與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通識課程,在大學通識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課程思政是該課程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圍繞課程思政的必要性、課程思政目標、理論教學與考核評價,對課程思政設計規劃進行了初步探索,將思想政治元素有機融入授課內容和考核評價環節,旨在發揮通識課程多維度育人的功能,以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關鍵詞] 草類植物識別與鑒賞;通識課程;課程思政

[基金項目] 2020年度青島農業大學高層次人才科研基金項目(663-1120006);2019年度山東省教育廳一流學科建設項目(1619002)

[作者簡介] 閆慧芳(1987—),女,山東德州人,博士,青島農業大學草業學院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種子耐貯藏機制與引發技術研究;孫 娟(1976—),女,內蒙古赤峰人,博士,青島農業大學草業學院教授(通信作者),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牧草栽培與草地生態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51-0159-04? ? [收稿日期] 2021-08-29

一、引言

2019年6月,由教育部高教司指導、教育部新農科建設工作組主辦的新農科建設安吉研討會,在浙江省安吉縣余村召開,會后發布了《安吉共識——中國新農科建設宣言》,提出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新生態建設必須發展新農科,將扎根中國大地掀起高等農林教育的質量革命作為目標,開創農林教育新格局,打造人才培養新模式,構建農林教育質量新標準[1]。2020年6月,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進一步明確提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建設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必須抓好課程思政建設,不斷完善課程思政工作體系和教學體系[2]。在新農科背景下,農林高校人才培養必須堅持將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推進卓越農林人才輸出的生命線。高等農林教育要緊密圍繞國家和區域發展需求,立足于學校發展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結合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的特點,深入挖掘課程思政教育元素,將其潤物無聲地融入課程教學中。

通識教育是現代大學教育的重要內容,目標在于促進受教育者的精神成長、優化知識結構和提高專業技能外的綜合能力。通識教育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大學的組織建設和辦學水平,良好的通識教育還有利于提升受教育者的理性精神乃至國民整體素質[3]。目前,通識課程已成為高校本科課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大學通識教育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專業教育課程主要側重于專業知識的傳授,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而通識課程則具有授課內容范圍廣、選課學生多且專業背景豐富、授課知識潛在影響大等特點,使其具備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良好基礎,更容易將深藏于知識背后的道德與價值意義內化為學習者的個體修養。大學通識教育與課程思政存在更強的耦合關系和正向關聯,因此通識教育課程成為課程思政的核心載體[4]。教學實踐表明,開展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在內的通識課程體系建設對協調和平衡知識傳授與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潛移默化的課程思政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如何將課程思政元素嵌入課程目標設計、教學大綱修訂、教案課件編寫等方面,并貫穿于課堂授課與教學研討等環節,將直接影響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

“草類植物識別與鑒賞”是青島農業大學草業學院面向全校所有專業本科生開設的一門通識課程,主要介紹常見草類植物的生物學特性、識別特征及開發應用前景,是一門直接服務于生態文明建設和草牧業生產的素質教育課程。本課程以“立德樹人”為教育理念,以生態文明建設和草牧業健康持續發展為引領,充分挖掘思想政治元素,激勵學生深入思考知識背后的價值內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本文以大學通識課程“草類植物識別與鑒賞”為例,初步探索了課程思政的必要性、課程思政的目標和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對深入理解通識教育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實踐參考價值。

二、“草類植物識別與鑒賞”課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新農科建設要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提升生態成長力,助力美麗中國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他指出: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生態文明建設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是當今社會各領域發展所關注的重大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首次將“草”納入“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構建的主體產業范疇。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又提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此外,國家還啟動了“糧改飼”“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計劃”等系列工程。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草”在生態文明建設和草牧業健康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由于草學為小眾學科,受社會的關注度和認知度較低,導致學生對“草”了解不多,甚至存在理解片面等現象。因此,要深入挖掘“草”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結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將思想政治育人貫穿教學全過程,注重培養學生個人素養與家國情懷。

“草類植物識別與鑒賞”是一門介紹常見草類植物識別特征及開發應用前景的通識課程,主要包括新時代草產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七大類草(牧草及飼料作物、草坪草、觀賞草、能源草、水土保持植物、地被植物、雜草)中常見種類的生物學特性、識別特征及利用等教學內容。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學生能夠了解各類草的生物學特性、識別特征,以及在生態文明建設和草牧業發展中的意義,具備識別和鑒定常見草類植物的能力,為涉農高校培養具有“知農、愛農、強農、興農”情懷的新時代優秀青年大學生奠定基礎。該課程屬于通識教育課程,立足于培養學生興趣、拓寬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教學過程重視知識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參與性,使學生在有限的課時學習環節了解草類植物的基本類型和功能,提升對草類植物的鑒賞能力。

三、“草類植物識別與鑒賞”課程思政目標

根據“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和要求,通識課程的課程思政既要具備知識功能,又要具備價值引導功能,促使學生思想和素質的綜合提升。在新農科建設背景下,“草類植物識別與鑒賞”依據教學目標構建“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課程思政目標,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融入愛國主義、“三農”情懷等思想政治內容,增強學生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等理念的理解和認識,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培養高素質人才。該課程既培養了學生對草類植物認知的科學素養,又滿足了學生對識別草類植物的需要,從而讓學生感受草本植物世界的神奇,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培養學生對弘揚生態文明建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四、“草類植物識別與鑒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一)課堂教學部分的課程思政

根據“草類植物識別與鑒賞”的課程性質和內容特點,將思想政治元素挖掘的重點放在“以文化人”方面。中國草原面積近4億公頃,發展歷史悠久,具有豐富的植被生態類型和草原景觀類型,是世界上草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已形成獨特的草原文化和生態文明?!安蓊愔参镒R別與鑒賞”課堂教學部分以教師講授為主,輔以小組討論、頭腦風暴、案例分析、短視頻賞析等方法,充分挖掘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并與課程知識點融合。通過分析草類植物的生物學特征、生理學與生態學功能、開發利用等,為學生搭建深入了解草類植物的平臺,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認識各類草本植物在生態保護和畜牧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讓學生在欣賞“草本植物之美”的同時,自覺形成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

本課程以教學大綱為基本框架,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結合國家政策、產業發展需求和時代進步需要等背景,及時調整知識結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搜集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借助多媒體課件、短視頻等資料,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堂教學,提煉草與生態文明建設、草牧業健康發展密切相關的經典案例,把反映新時代通識課程的教育元素充實到教學內容中,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思想價值和德育修養。

(二)課程考核部分的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以構建“三全育人”格局為目標,圍繞家國情懷、文化素養、道德修養等內容優化課程體系,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然而,不同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顯性價值教育,通識課程將思想政治教育隱藏于知識點背后,因此深入挖掘通識課程的隱性教育功能,將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等根植于通識教育中,有目的、有規劃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學全過程。課程思政的學習效果評價應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多元化評價,課程考核內容由理論知識向人文素養、專業素質、社會責任感等多維度擴展,考核方式側重于過程性評價[5]。搭建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成效相輔相成的過程評價機制,在通識課程知識傳授的過程中,潤物無聲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引領。

合理的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可以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成效,使授課教師根據教學評價科學有效地調整授課內容和授課方式?!安蓊愔参镒R別與鑒賞”的課程思政教學采用多維考核評價體系(見圖1),包括知識能力考核和綜合素養考核。知識能力考核主要是對學生平時的學習態度、出勤情況、基礎理論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考核;綜合素養考核涉及課程思政學習效果評價,包含政治方向、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和知識拓展。

五、結語

在新農科背景下,地方涉農高校通識課程建設的重點是培養具有“知農、愛農、強農、興農”情懷和責任感的新時代本科人才?!安蓊愔参镒R別與鑒賞”課程根據“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求,以知識、能力、素質全面協同提高為目標,結合國家政策和時代發展需求優化整合教學內容,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充分發揮課程育人功能,提升教師的育人能力,為實現高等農林教育在知識傳授、技能培養和價值引導等多維度培養人才的目標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安吉共識——中國新農科建設宣言[EB/OL].(2019-07-02)[2021-07-25].http://www.moe.gov.cn/s78/A08/moe_745/201907/t20190702_388628.html.

[2]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6-21)[2021-07-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張亞群.培育完整的人——大學通識教育的性質、課程與影響[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22(3):53-59.

[4]董博.大學通識教育改革的“課程思政”進路研究[J].江蘇高教,2020(12):95-99.

[5]朱麗梅,金鳳,王耘,等.新農科背景下植物保護學課程思政教育改革實踐[J].現代農業科技,2020(24):245-246+248.

3039501908219

猜你喜歡
通識課程課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醫學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討
學好質量管理,鍛造品質人生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高職通識課程與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討
應用型通識課程的開發與建設
通專融合視野下高職教育集群型課程模式建構
高職院校通識課程教學實施研究
高校通識課程《美術鑒賞》雙語教學實踐與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