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急管理體制改革下的消防工程人才培養方法研究

2021-03-21 15:18馬礪黃霄李莉張嬿妮王秋紅
教育教學論壇 2021年51期
關鍵詞:消防工程應急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馬礪 黃霄 李莉 張嬿妮 王秋紅

[摘 要] 為了正確防范和有效化解重特大安全風險,健全國家公共安全體系,整合了13個部門承擔公共安全職能的應急管理部應時而生。隨著近年來中國應急管理事業的深入發展,對消防工程人才的專業素養和創新實踐能力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強化高校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間的有效對接,消防工程人才培養應明確培養目標,并通過構建政產學研一體化的培養方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課堂教學和課程資源,強化校企合作,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多種途徑實現。

[關鍵詞] 應急管理;消防工程;人才培養模式

[基金項目] 2020年度陜西省教育廳教育改革項目“依托一流學科構建科產教深度融合的應急學科研究生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20201102)

[作者簡介] 馬 礪(1978—),男,四川隆昌人,工學博士,西安科技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等學校公安技術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消防安全科學與技術理論研究;黃 霄(1998—),女,陜西安康人,西安科技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級安全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滅火技術;李 莉(1972—),女,陜西寶雞人,碩士,西安科技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消防安全管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51-0009-04? ? [收稿日期] 2021-05-20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的正式成立,標志著新時代中國特色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已初步形成,應急管理體制改革在迎來重大發展機遇的同時,必然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根據中央改革部署,公安消防、武警森林兩支部隊的官兵集體轉制并劃歸應急管理部,組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同時消防救援職能由“單一災種”向“全災種”“大應急”轉變,這對消防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截至2021年5月,全國開辦消防工程專業的院校不足20所,其中,有4所院校擁有消防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有1所院校擁有消防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2]。消防工程專業作為高校培養消防救援高級專業人才的依托,肩負著重要的人才培養任務。打造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及時更新和確定消防工程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培養適應行業和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消防工程專業人才是當務之急。

西安科技大學消防工程專業依托安全科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學科而設立,于2008年正式申報批準,并于2009年開始正式招收第一屆本科生,是目前西北地區唯一有消防工程專業本科學歷的教育單位[3]。目前已畢業7屆本科生,培養消防工程領域人才超過400名。本文結合西安科技大學消防工程專業近三年的建設情況,從人才培養目標的建立、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三方面探索適應應急體制改革的消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人才培養需求

(一)培養目標

按照“以本為本、四個回歸”,推進“四新”建設,完善協同育人及實踐教學機制,專業始終適應國家應急管理對消防救援高級專業人才的要求,培養思想道德素質高、專業素質強的高素質人才。結合我國消防工程專業的發展情況,培養理論知識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應用能力強,能夠掌握消防科學理論、搶險救援指揮技術,熟悉國家安全生產與應急救援法律法規,能在政府或其他企事業單位專門從事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工程規劃設計、消防科學技術研究、應急救援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培養思路

在消防人才培養模式上,根據消防工程專業知識結構和綜合能力培養結構的要求,研究“通識教育+消防工程專業能力+應急救援”的消防人才培養模式,推進消防通識教育,加強前期基礎教育,重視后期專業知識及技能教育,還要注重實踐操作技能以加強自主創新等能力的培養。在師資隊伍的建設上,采用外引內培、多元融合等方式,既要彰顯教師來源渠道的多樣性,又要發揮企業兼職教師的特色;在教學內容方面,改進教學方法,及時更新教學資源,推進“三位一體”教材建設;在創新實踐方面,加強對校內科研平臺和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重視實踐教學。

在多方合作教育上,深化產教融合,實現創新發展。依據《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在立足于消防工程人才培養特色的基礎上,以消防管理、設計、應急救援的人才需求為導向,與應急管理部、陜西省消防總隊和消防協會,以及國內外知名消防單位,聯合建立“軍政產學研”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制定教科融合、學科融合、校企整合、軍學共建的人才培養方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同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形成一個政府、企業、學校、行業、社會各界協同合力推進教育工作的新格局[4]。

二、教學模式改革

(一)師資隊伍優化

教師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充當實施教學的主體,是高校進行人才培養的前提。優化師資隊伍對于保障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消防工程人才綜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為培養高素質的高級消防人才,需要打造國際化、高水平的教師隊伍。

1.采用外引內培的方式,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明確教師招聘、晉升過程中對學歷及留學經歷的要求,重點聘用具有海內外名校背景和留學經歷的人才。近年來,主要從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及密蘇里科技大學、蒙特利爾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集中引進一批高層次優秀青年教師,提升了教師隊伍的國際化水平。同時,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師培訓制度,積極組織引導青年教師到名校參加培訓,主要組織派出中青年優秀教師赴美國、德國等國家的高校開展為期一年的學術交流培訓工作,提升青年教師的專業能力,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

2.通過多元融合的途徑,為校內教師提供校外實踐鍛煉機會。校內教師大多從理論層面上了解了消防的法律法規,但是缺乏消防救援、應急事件處置的能力,所以消防工程專業每年派出青年教工到省消防總隊、省建筑設計院及省消防公司等單位掛職和進行工程訓練,掌握應急管理新理念與新技術。除此之外,從相關機構中聘請實踐能力強的專家作為兼職教師,開展學生實習實踐內容指導,彌補校內教師實踐經驗欠缺的不足,主要從中國人民警察大學、陜西消防總隊等單位引進高水平的專兼職教授,與校內教師合力充實教學團隊。

通過近三年的努力建設,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專業師資隊伍,50%的教師均具有出國訪問留學經歷。本專業教師中有12名教師入選陜西省消防專家庫,1名教師入選教育部高等學校公安技術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名教師入選全國消防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師隊伍中相繼涌現出國家百千萬人才、陜西省敬業奉獻道德模范、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全國青年五四獎章等省部級及以上優秀人才12人次。2018年我校的消防工程系榮獲陜西省師德建設先進集體。

(二)教學方式改進

在課程教學方法上,傳統教學方式由于重在試圖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書本知識而具有片面性,因此需要不斷改進以前以知識傳授為教學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積極探索以學生綜合能力素質培養為主的教學模式,推進啟發式教學,采用探究式、研究性教學等一系列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手段上,首先加強慕課、微課、新生研討課、網絡進階課等課程建設工作,將高校優勢科研資源以新生研討課、引導課程和前沿課程等形式轉化為優質教學資源,實現高校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同時,積極推動教學改革與開展教育研究,每年主持相關教改項目5項以上,通過不斷更新與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其次,實行高校師生雙向選擇的本科生全程導師制,教授全員參與教學,將科技前沿和創新訓練融入學科教學,使每個本科生都能參與項目實踐,從而不斷加強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實踐能力。除此之外,采用聯合培養方式,與省部共建消防工程專業,聯合陜西省應急管理廳,結合人才需求,開展聯合培養班等多種招生方式,擴大專業的影響力,提高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三)課程資源建設

課程資源在強化人才理論知識上起著基礎性的作用。根據消防工程專業相關產業和應用領域的新技術發展及新改革的要求,結合行業的最新標準,及時設計更新課程教學內容;積極推進消防教材、教學參考資料,以及消防教學課件“三位一體”的綜合立體化教材建設;編寫一部分新教材,近三年先后主編國家級“十三五”消防規劃課程教材《火災識別與聯動控制》等,引進、消化并推廣使用一些國際優秀教材,從而不斷完善消防課程體系建設。同時緊緊圍繞消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建設一批跨學科、跨方向的“整合課程”,并向全校廣大師生開放消防工程專業課程資源,鼓勵學生跨學科專業、跨方向自主選修課程;開展消防科學與技術研究及專業創新實踐訓練,并順利完成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除此之外,加強教學實驗(踐)、創新實踐類教學課程建設,整合和利用實驗(踐)類課程資源開設“創新創業基礎”等課程。設置多類型、多層次、交叉型的科研訓練、實習和實踐培訓項目,目前已開設12項創新實驗,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創新實踐能力培養

(一)建立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是高校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是高校教學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消防工程專業與工程實際聯系非常緊密,具有很強的工程性、技術性和實踐性,完善消防實踐教學體系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精神及實踐創新能力均具有重要意義[5]。結合現階段西安科技大學消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建立了“三三四”實踐教學體系(見圖1)?!叭摹睂嵺`教學體系即“通識實踐+專業實踐+綜合實踐”三個層次、“科學基礎+專業技能+創新技能”三個模塊,以及“實踐創業+科技競賽+科研訓練+基礎培養”四個平臺。圍繞這一體系建設了實驗課、實訓課、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創新實踐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八大類創新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四年的教學實踐環節由淺入深、不斷加強,培養學生樹立創新意識,推進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不斷提升。

(二)強化創新實踐環節

由于高校難以獨立完成對消防工程專業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需在充分利用校內實驗室和科研平臺的基礎上,與校外實訓企業加強合作,共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給學生提供完善的校內科研及校外工程實踐實訓平臺,才能完成培養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及自主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目標。

西安科技大學消防工程專業目前形成了學校、企業、科研機構為一體的專業創新創業實踐訓練體系,以強化學生的實習實訓。一方面,積極建設教學科研平臺。目前獲批“陜西省軍民共建火災物證鑒定實驗支撐平臺”“陜西省工業過程安全與應急救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層建筑消防救援與演練數值VR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等6個省部級特色平臺,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機會,通過在專業領域范圍內開展指揮技能訓練的方式,營造良好的實踐教學環境,提升學生對現場的認知度,增強其工程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建設校外多元實習基地。消防工程專業目前設有12個校外重點實習基地,同時依托“熱動力災害防治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拓展3~5個校外實習基地,重點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在與企業合作的過程中實現行業優勢資源共享,高??蔀樯鐣囵B急需的消防高級人才,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不斷推動創新性研究。企業在為學生提供各類實踐機會的同時,通過加強對學生的專業實踐指導,將行業前沿性研究內容引入校企合作研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進而可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產生經濟效益[6]。同時,本專業聘請消防領域高新技術企業負責人為本科生的“企業導師”,為學生講授先進的創業理念。

通過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教育,近三年獲國家獎學金和國家勵志獎學金的本專業學生有30余人次,校級獎勵104人次。學生參加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社會活動覆蓋率達到100%;在課外科技創新活動中共獲省級以上成果獎31項,其中國家級獎11項、省級獎20項。

四、結語

應急管理體制改革是新時代我國應急管理工作的一次戰略發展機遇,這對維護社會穩定、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及財產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魏捍東,楊千紅.新時代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新使命和新挑戰[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9,38(1):4-6.

[2]張恒,張國友,周梅,等.消防工程專業建設研究——以內蒙古農業大學為例[J].高教學刊,2018(23):84-87.

[3]西安科技大學成為應急管理部、陜西省人民政府首家共建高校[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20,40(1):10.

[4]孫穎妮.開放 融合 共建 共享——產教融合平臺對應急與安全人才培養作用探析[J].中國應急管理,2019(8):15-17.

[5]于水軍,楊岱霖,潘榮錕,等.新工科下消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30):216-218.

[6]秦瑋.淺析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的創新素質培養[J].中國教育學刊,2015(S1):155-156.

猜你喜歡
消防工程應急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民族地區旅游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研究
民族地區旅游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企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對策研究
煤化工項目消防工程的全壽命周期管理
論建筑消防工程的監督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