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目標體系構建與實施路徑探析

2021-03-21 18:18鄒韻
教育教學論壇 2021年51期
關鍵詞:職業教育課程思政

鄒韻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對高職院校培養現代化的實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專業課程將成為思想政治教育最為關鍵的渠道之一。中國保險業發展迅速,逐漸成為高職金融專業學生的主要就業方向,“保險實務”作為專業必修課,尚未形成課程與思想政治融合的行之有效的實施方案。通過分析保險業在中國的發展現狀、屬性特征,結合“保險實務”課程的教學目標與內容,構建課程思政的三級目標體系,并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從家國情懷、愛崗敬業、個人素養三方面分別提出實施建議。

[關鍵詞] 課程思政;職業教育;保險實務課程;保險專業教育

[基金項目] 2018年度廣東省高職教育財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財經專業課程發展性評價模式改革研究”(CJ201830);2020年度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十三五”科研項目“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商業醫療保險發展研究”(2020SK10)

[作者簡介] 鄒 韻(1988—),女,湖北漢川人,碩士,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財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高職院校金融保險及相關學科研究。

[中圖分類號] G71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51-0167-04? ? [收稿日期] 2021-05-11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庇晒I,德行為先。教育乃國之大計,其理亦如此,需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之根本。在經濟與科技高速發展、信息爆炸的時代,高校學生面臨更多的社會挑戰和誘惑,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力度卻遠不及中小學校。2014年上海在高校探索實施課程思政并付諸實踐,為全國高校提供了良好的借鑒。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后,各地紛紛出臺措施,將課程思政改革作為重點工作[1]。然而,目前改革仍處在起步階段,尤其是針對高職院校的相關研究更為缺乏?!氨kU實務”是金融類專業的必修課程,我國保險行業的快速發展,逐步成為民生熱點話題,對高職人才的需求也日趨旺盛。

一、“保險實務”課程思政教育的現狀

(一)現行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標準

經過多方調研,了解到開設金融專業的高職院?;旧隙紝ⅰ氨kU實務”或相似課程作為必修的專業基礎課,一般要求學生在一年級時完成學習。對于設立了保險專業的高職院校,其人才培養方案中有多門與保險相關的課程,通常是將“保險學原理”和實務操作類課程進行細分,原理型課程安排在大一階段,實務類課程貫穿各個年級。

各院?!氨kU實務”課程標準的設置略有不同,并且隨著高職課程和教材改革的不斷深入,實務類課程組織結構呈現出項目化、任務式、模塊化的變化趨勢,并體現出工學結合、重視實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特點。綜合來看,“保險實務”課程以保險從業崗位的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為基礎,以學習性的工作任務為導向,以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為核心,按照保險業務流程組織教學過程,要求學生切實掌握保險學的基本知識,提高業務實操能力,形成職業能力和素養,為將來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課程內容可分為三大類,一是基礎知識類,包括風險與保險認知、保險合同、保險基本原則等;二是險種與產品,一般分為人身保險類和財產保險類,高職課程中更側重人身保險相關內容的教學,財產保險中以機動車保險為重點,這也和當下保險行業對高職人才的崗位需求相匹配;三是保險業經營與管理,包括業務流程、承保和理賠業務規范、保險市場、保險監管等。也有一些院校的課程將后兩類的內容融合在一起,形成項目式的結構劃分,在介紹險種知識的同時,融入該類產品的經營流程和管理規范,這樣的設置體現了知識的連貫性和循環性,更有利于進行完整的實操訓練。

(二)課程思政實施現狀分析

通過分析“保險實務”及相關課程的現行課程標準,能夠看到在“課程思政”理念提出之前,部分院校就已經將職業素養、職業道德、綜合素質等方面的培養納入課程目標,比如要求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做到遵紀守法、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勤勉盡責、開拓創新等,但這些要求基本上體現在總體的課程目標中,或者作為一種附帶性和拓展性的目標,沒有具體落實到每個教學項目中,無法與教學各環節較好融合。在具體的課程內容設置和教學計劃中,思想政治目標和內容較少,也沒有行之有效的實施方案,更不會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方面做出評價。由此看來,雖然很多高職院校和授課教師已經意識到思想政治內容在保險課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也沒有總結出較好的實踐方法加以應用和推廣,因此有必要作出進一步的研究,找到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效途徑,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高尚的職業情操和優秀的職業品質[2]。

二、構建“保險實務”課程思政的目標體系

(一)分級目標設置

1.總體目標?!氨kU實務”課程的授課對象以財經商貿類專業學生為主,他們將來的就業崗位與人民經濟生活和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保險業屬于第三產業,為社會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其經濟價值主要體現在資金補償和無形的配套服務中。鑒于此類課程的性質和培養對象的發展定位,將總體思想政治目標設定為:讓學生了解行業領域的國家戰略、行業發展方向、法律法規及政策導向,與時俱進,以現實問題為中心,培育學生經世濟民、誠信為本、客戶為先、德技兼修的職業素養[3]。

2.分項目標。高職院校以培養實用型的人才為主要目標,所授課程的目標設定也應與職業要求相適應,因此可以根據社會和行業對保險從業者的素質要求制定“保險實務”課程的思想政治目標。在總體目標的指導下,劃分出“三位一體”的二級目標:對國家培養家國情懷;對職業做到愛崗敬業[4];對自我提升個人素養。這三個方面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任一方面都不可能脫離另外兩方面而獨立存在,其中一個方面的養成和提高也會同時帶動另外兩方面的提升。

結合目前我國保險業的發展情況、職業本身的屬性特點,以及高職學生的學習需求和風格,對二級目標做進一步細分,形成三級課程思政目標體系,詳細內容如圖1所示。誠然,要成為優秀的保險職業人,需要具備眾多方面的優良特質,此處只總結最為關鍵和重要的項目。鑒于我國保險行業發展尚未達到成熟階段,社會公眾對行業存在模糊認識,因此在目標體系中需要特別突出“誠信為本”一項,將其作為課程思政的重點任務。

(二)思想政治目標與教學內容的匹配

在現有的“保險實務”授課計劃和教學方案中,每項教學內容都會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有的是總括性的目標,有的是較為細致的劃分出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還有的是列出素質目標。要切實開展課程思政改革,就必須將思想政治目標作為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并且根據教學內容設置恰當的對應目標,讓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有的放矢,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學的有機結合。

1.基礎知識模塊。讓學生建立對保險制度的基本認知,了解保險合同的主要構成和業務處理,掌握保險運作的基本原則。此部分對應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主要包括家國情懷、愛崗敬業中的職業規范,個人素養中的誠信為本、價值觀確立等。其中,保險的基本原則可作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項目。保險的四個原則包括最大誠信、保險利益、損失補償、近因原則,集中體現了保險的以誠實守信為根本要求、以合理合法的利益補償為準則、以參與各方的權益公平為保障、以科學運算和事實邏輯為根據等特點。四大原則貫穿保險運作的整個過程,在后續內容的教學中也多有運用,可作為思想政治的典型,反復浸潤,加深印象。

2.險種與產品模塊。此部分是課程的核心,占據的課時也最多,主要是要求學生了解各類保險產品的保障范圍、承保規則、賠款計算方法,進行產品解讀和保障方案設計等。高職院校注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通常會將此模塊作為實操訓練的重點,通過仿真實訓平臺、企業項目教學、模擬方案規劃等工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險種屬性,掌握業務流程。教學內容的“職業性”特征凸顯,與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塑造良好個人素養的思想政治目標尤為契合。

3.保險經營管理模塊。這一模塊涉及規范性的內容較多,既有保險公司內部運作的業務規范,又有行業和市場的監管規則,還包括國內外市場的發展狀況分析。這些內容不是教學的重點,有些高職保險教材中甚至很少提及,但這些恰恰是家國情懷、職業榮譽感、積極的人生態度、競爭意識等思想政治目標實施的優良土壤,在課程思政改革環境下,此部分內容應得到更多的重視。

三、“保險實務”課程思政建設路徑

(一)結合課程內容,開展家國情懷專題教育

學生們在學習“保險實務”課程之前,已經接受過國家歷史、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教育,本身具備了一定的家國情感和民族自信,但很多學生卻不知道我國保險業一路走來的艱難坎坷。保險和其他金融產品一樣,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舶來品”,在我國社會主義的土地上生根發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也形成了獨有的特色,但還遠未到開花結果的成熟階段。如果不了解保險的歷史,不清楚其由來和運作原理,就很難對其產生認同和信心。

保險設立的初衷并不是讓參與者獲得更多額外的收益,而是在其遭受經濟損失時給予及時和適當的補償,是行“解危救難、雪中送炭”之事,其本身具備了一定的群體公益性,成為社會保障的“穩定器”。讓學生明白這些道理至關重要,因此可以在課程前期開展專題教育,奠定基調,后續根據課程內容再適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層層遞進,通過擺事實、說故事、講道理等方法[5],既讓學生看清過去和現狀,更要引發思考,暢想保險未來的發展前景,認識到保險和國家的強盛繁榮、人民的安定生活緊密相連,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和社會責任感。

(二)轉換角色,在實踐中培養愛崗敬業的職業品德

職業性的思想政治目標,只有在職業型的實踐場景中才能實現,如果只把學生當作高塔中的知識接受者,灌輸蒼白的理念和枯燥的法規條文,是無法有效達成目標的。從具體分析來看,職業規范與道德要求需要先講解后踐行;工作責任心和服務意識主要是通過實踐培養,讓學生負責或參與工作項目。當學生親臨現場,進行保險事故查勘、災后施救等工作,或將保險賠償款親手交給客戶并得到客戶的肯定與感謝時,其職業榮譽感和使命感會自然而然地形成。

在教學實施上,一是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轉變身份角色,逐漸習慣以保險從業者的角度對待問題。二是要創造良好的實踐環境和資源,通過課堂模擬實訓、與企業協同育人、頂崗實習、組織實地調研、參加職業技能比賽[6]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接觸真實的項目,完成真實的工作任務,感受真切深刻的職業體驗。三是學會總結和調適。保險工作難免會遇到困難,遭受委屈,教師要幫助學生打好專業知識基礎,形成正確的心理預期。榜樣示范、個別輔導、撰寫周記和總結、組織交流分享會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四是完善課程考核方案,將思想政治目標的達成情況納入考核[7],可參照“保險實務”課程思政第三級目標中關于愛崗敬業的內容,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多維度的綜合評價。

(三)潤物無聲,理實結合,提升個人素養

個人素質的養成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可能憑一門課程就達到效果,需要經過長時間、多方位的訓練和陶冶。以誠信為例,雖然我們從小就接受了誠信教育,但很多學生并不清楚保險中所謂“最大誠信”的具體要求和在實際業務中的運用。保險合同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和保險本身的射幸性,使得保險對“誠實守信”的要求比其他金融活動更為嚴格,且貫通保險活動始終。同時,這項要求不僅針對保險從業者,還包括消費者在內的所有參與方。保險從業者若不守信,貪圖眼前利益而損害消費者的權益,只會作繭自縛,更嚴重的會影響整個行業的聲譽和健康發展。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由于我國保險業的野蠻擴張和部分代理人的虛假營銷,幾乎摧毀了民眾對保險業的信任,讓這個還未成長起來的行業在發展初期就異常艱難,保險人的不誠信行為對市場的負面影響一直延續至今,成為深刻的教訓。保險消費者若不誠實,即使得到了不應有的補償,不但會觸犯法規,得到懲罰,而且會使保險人提高風險費率,進而損害廣大潛在保險消費者的共同利益。學生只有了解到其中的利害,才會重視誠信品質的養成,才會認同并自愿遵循誠信為本的要求。

要塑造學生的高尚品德,提升個人綜合素質,教師的教法和做法極為重要。在說理時,做到抽絲剝繭、循循善誘,讓學生印象深刻、由衷認同[8];在實踐中,需要反復印證、及時提醒,達到以正確的思想引導行動的效果;在生活中,以身作則,言行一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學生自我修養和職業能力的提高,將大大有利于行業環境的凈化和長遠的發展,同時企業提供更多的優質就業崗位,改善學生的就業條件,促進對應專業的招生和教學,如此一來,形成“人才培養—行業發展—改善就業”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王學儉,石巖.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難點及應對策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2):50-58.

[2]張爽.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初探——以《保險銷售實務》課程為例[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7(1):7-9+16.

[3]鄭迎飛.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思考——以《投資學》課程為例[J].高教學刊,2019(4):141-143.

[4]廣小利.高職物流專業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的融合培養的必要性[J].中國市場,2016(49):185-186.

[5]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6]崔佳佳.職業教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路徑探究[J].職教通訊,2019(4):44-48.

[7]白云華.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思政建設路徑探索[J].才智,2019(26):192-193.

[8]王石,田洪芳.高職“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4):15-18.

3310501908290

猜你喜歡
職業教育課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醫學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討
學好質量管理,鍛造品質人生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淺談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