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自然的惠州市森林文化建設探討

2021-03-29 00:57朱俊丞呂振華
中南林業調查規劃 2021年4期
關鍵詞:羅浮山惠州森林

朱俊丞,呂振華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風景園林學院,長沙 410004)

生態文化是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而產生,并與新時代生態文明發展相適應的一種先進文化,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為核心,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論思考和實踐總結,是社會文化進步的產物和標志。生態文化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的必要前提,同時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1]。森林文化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起源、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和生態文化的重要內容,是人與自然、人與森林之間建立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共融(榮)的自然人文關系,以及由此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2-3]。森林作為森林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有著獨特的、極其重要的自然生態、歷史文化和科教審美等方面的價值[4]。森林文化是森林發揮社會效益的重要支撐,滿足人們對民族習俗、精神信仰、審美感知、游憩康養、科研教育及藝術創造等精神需求,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健康狀況、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5-6]。通過森林文化的挖掘、保護和傳承,增加了景區的地域風土人情、森林景觀的內涵和特色,可以讓民眾了解、認識森林文化,傳播森林文化精神[7]。

惠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有“嶺南名郡,粵東門戶”之稱,作為東江中下游的中心城市,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環境,處在客家文化、廣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交匯地帶,各種文化相互交融、兼收并蓄,特色鮮明、內涵豐富,富含深厚的生態意蘊。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人們對優質生態產品需求的增加,惠州森林文化在對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作用的同時,也對生態文明建設有著積極的意義。對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資源的生態文化進行研究,對于惠州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較強的現實價值,對惠州市打造珠江東岸新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地區和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也具有一定的理論參考意義。

1 森林文化基礎與現狀

1.1 豐富的山水資源構成森林文化的物質基礎

森林文化必然是建立在一定的地理環境和生態基礎之上,地理環境和生態基礎是森林文化建設的先決條件[8-9]?;葜菥硟人奶幙梢娦忝赖纳剿?,山川名勝、原始森林、名剎古塔、歷史古跡、文化遺產數不勝數。有“嶺南第一山”“嶺南文化名山”羅浮山、“北回歸線上的明珠”南昆山、群峰疊嶂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象頭山、粵東南第一高峰蓮花山,珠江水系三大支流之一東江及其支流西枝江貫穿全市。豐富的山水資源孕育了茂密的森林、美麗的濕地、古樹名木和動植物基因寶庫,構成了森林文化的物質基礎,積累了深厚的文化瑰寶,體現了自然美、生態美和文化美的有機統一。

1.2 多彩的歷史文化充實森林文化的內涵

惠州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包括惠州西湖西山頂上的泗洲塔、平湖北畔的元妙觀,文筆塔、古城墻,羅浮山沖虛古觀、酥醪觀,惠東平海古城、多祝鎮皇思揚村等。自晉代以來,先后有480多位名人在惠州留下了厚重的歷史印記,古跡、詩歌豐盈了惠州的歷史文化。北宋時期大文豪蘇軾被貶謫到惠州留下多處遺跡,并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佳作;明代 “三尚書”葉夢熊、楊起元、韓日纘;清末、民國時期孫中山、周恩來等在惠州開展過革命活動;近代史上涌現出廖仲愷、鄧演達、葉挺等一批民主志士、革命家和中國致公黨創始人陳炯明。因生態資源豐富,歷史底蘊深厚,惠州市被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森林城市,惠東縣平海古城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葜菸骱?、羅浮山是素雅幽深的山水為特征、以歷史文化為底蘊、以休閑和觀光為主要功能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1.3 中草藥與道教文化鑄就森林生態智慧

東晉道教理論家、化學家、藥物學家和醫學家葛洪,來到羅浮山修道煉丹、采藥濟世,把羅浮山開創為嶺南道教發祥地。葛洪的中醫養生文化,對后世影響深遠,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的靈感就源自于他的藥書《肘后備急方》。羅浮山是天然的中草藥寶庫,擁有維管植物1 540 種,其中藥用植物1 042種,在全國名山中首屈一指[10-11]。羅浮山文化,集中體現了生態文化“厚德載物,生生不息”的哲學理念及“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態智慧[12]。

1.4 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豐富了精神生活

惠州地處多種文化的交匯地帶,民間文化多姿多彩,廣東漢劇、漁歌、山歌、舞龍、舞獅、舞春牛、瑤族的舞火狗等文化活動盛行,12項民俗文化列入國家級或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羅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藝是依托當地中草藥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惠州的“李家拳”是中國武術中南拳的五大拳種之一,惠東的“平海漁歌”名揚神州,龍門的“農民畫”被譽為中國三大民間畫之一,“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的一朵奇葩”。

2 森林文化發展總體思路

深入挖掘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為物質基礎的南亞熱帶森林文化、古樹名木、東江文化、中草藥文化、道教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客家文化,開發森林游憩、文化體驗、物種保護、改善人居、提升形象等一系列特色生態文化產品與服務,展現惠州獨特的森林文化魅力;以古驛道、東江為脈絡,將生態風景和文化遺跡串珠成鏈,沿線建設國家森林步道、文化綠道,打造“T”和“Y”字型文化廊道;推進森林文化平臺建設,建設特色科普教育基地和集多樣化功能于一體的森林文化體驗中心;創新生態文明宣傳展示模式,豐富森林文化傳播形式;增加公共綠化空間,為公眾提供更多的休閑、教育和學習場所。

3 森林文化建設建議

3.1 創新融合地方特色的森林文化產品

1)發展區域特色文化。北部依托以南昆山為重點的北回歸線豐富的天然林植被,發展森林文化、鄉村民俗文化,加大古樹名木、珍稀瀕危物種種質資源和森林人文資源保護力度,保護森林文化遺產;中部以山水為脈絡,挖掘以東江沿線為軸心的商貿文化、惠州西湖為中心的濕地文化,以羅浮山風景名勝區為主體的中草藥、道教文化,在羅浮山、象頭山及周邊沿線發展醫藥康養的人文文化;東部以蓮花山脈為重點,傳承紅色文化,拓展白盆珠水庫的濕地文化和梁化林場的青梅文化;南部以巽寮灣、雙月灣、大亞灣為核心,發展環大亞灣海洋文化。

2)打造生態文化廊道,構建“T”型文化空間。加強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通過古驛道、步道等多元的線性載體,串聯沿線的古村落、文物古跡以及自然景觀資源等節點,構建線性文化空間。以廣惠古驛道為載體,以羅浮山道教文化和中草藥文化、古鎮客家文化為主線,利用羅浮山風景名勝區、旭日古村、九龍潭摩崖石刻、象頭山自然保護區、黃山洞自然保護區資源,開展戶外徒步、生態觀光、古鎮古村游覽、古城文化體驗旅游、道教文化主題旅游等活動;以潮惠古驛道為載體,以海防文化、海洋貿易文化、近現代民主革命文化為主線,以惠州歷史城區、鄧演達故居、葉挺將軍紀念園、練姑山烽火臺、范和古鎮、平政古村、平海古城為節點,以古城、古村、古寨、古道為特色,結合獨特的濱海人文自然景觀,開展濱海騎行、古道古寨游覽、海防遺跡教育、水上運動等活動。

3)打造“Y”型國家森林步道、文化綠道。沿東江古驛道、水道建設國家森林步道、綠道,將生態風景和文化遺跡串珠成鏈。以水為脈絡,以惠州歷史城區及惠州西湖、紅花湖、潼湖等城區濕地為軸心,以東江文化、商貿文化、東坡宦游文化、紅色文化、客家文化為特色,依托北部、東部豐沛的森林資源、中部的濕地資源,將東江古水道沿線的古城、古鎮、古碼頭等歷史文化與多樣化的森林景觀、濕地景觀相融合,構建3條子線的“Y”型線性生態文化空間。北線串聯南杭村古碼頭、蔗埔文筆塔、墨園古村、水東水驛、水東騎樓;西線串聯羅陽老街、蘇村、泊頭古碼頭,連接東莞石龍古鎮;東線串聯梁化林場、九龍峰森林公園、古田自然保護區、坪天嶂自然保護區、多祝鎮、蓮花山白盆珠自然保護區、高潭紅色小鎮、湘子橋古道等。以惠州密集水網為基礎,還原嶺南文化沿東江發展及傳播的歷史脈絡,打造東江人文風情線等嶺南文化體驗帶,構建人水和諧的水鄉特色文化。沿自然小徑、古驛道、森林步道、綠道欣賞具有國家代表性的自然美景和森林文化,結合林中漫步與森林康養體驗,在天然氧吧放松身心,親近自然。

3.2 推進森林文化平臺建設

1)建設特色科普教育基地。在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林場等建設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生態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在南昆山、蓮花山白盆珠自然保護區、古樹名木公園打造蜻蜓館、“活化石”桫欏等珍稀野生動植物生態科普宣教館;依托象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建立樹木學、生態學、森林保護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實習基地。對已建或在建的生態文化載體進行標準化建設,發揮各類宣傳教育平臺的生態文化傳播和教育體驗功能,為公眾提供更多的文化教育場所。

2)建設功能多樣化的森林文化體驗中心。充分發揮各類自然保護地自然資源豐富、生態景觀優美、人文景觀集中的優勢,完善和豐富自然博物館、動植物標本館、植物園、動物園、宣傳長廊等森林文化傳播平臺的功能,為人們提供豐富多樣的森林文化創意產品與體驗服務。將惠州植物園打造成為集生物多樣性異地保護、植物品種大觀園、科普宣教、生態休閑、文化體驗于一體,具備鮮明地方特色的“惠州名片”;羅浮山打造藥用植物種植、展示、中草藥文化感知與體驗于一體的中草藥博覽館;藍田瑤族鄉打造國家級森林小鎮游憩、山水田園風光觀賞、舞火龍等民間藝術展演、農耕文化展示于一體的“鄉村文化+”體驗中心;依托南昆山自然保護區豐富的森林資源和完善的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南昆山森林體驗中心,展示森林的形成、發展及人類與森林的關系等,滿足公眾對自然教育、景色觀賞和森林體驗的綜合需求。

3.3 強化傳承創新和宣傳實踐

加強生態文化傳播體系建設,利用網站、論壇、微博、微信等互聯網工具,建立公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信息網絡互動平臺,開展形式多樣、交流互動性強的宣傳教育活動。打造時效性強、內容全面的生態文化宣傳展示平臺。開展“世界濕地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世界地球日” “國際森林日”“愛鳥周”“野生動物宣傳月”等主題活動,組織群眾性生態科普活動。對古樹名木進行信息化動態管理,保護力度持續加強,形成完整的古樹名木保護管理體系。組織開展戶外徒步、樹木掛牌認領等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鼓勵創作以南亞熱帶闊葉林、野生動植物、嶺南花卉、濕地等特色林業文化為主題的攝影、繪畫、文學創作等文化作品。推出嶺南森林文化APP,創新生態文明宣傳展示模式,豐富森林文化傳播形式,繁榮生態文化交流,弘揚生態文明精神,提高全社會對生態保護建設的關注度。

3.4 開展自然生態文化教育

加強生態價值觀教育,建立長期有效的教育機制,培養公民生態意識。通過開放公共資源、綠化空間,增強公園綠地率,為公眾提供更多的休閑、教育和學習場所,增強文化傳播能力。在森林公園等森林旅游地大力推廣自然教育活動,強化森林旅游地傳播生態文明和自然教育的全民宣傳功能。

4 結語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依托優美自然風光、歷史文化遺存,打造旅游與康養休閑融合發展的生態旅游開發模式。依托惠州優越的自然環境、濃厚的山水特色、豐富絢爛的歷史文化,有序推進森林文化體系建設,通過重點突出的“點”打造,特色鮮明的“線”串聯,將歷史文化、生態文化和森林旅游文化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范疇,提升教育文化旅游開發價值,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猜你喜歡
羅浮山惠州森林
奔跑惠州
惠州一絕
羅浮山與嶺南道教
基于SWOT分析的羅浮山茶文化旅游發展戰略研究
博羅·羅浮山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中國衛生(2014年1期)2014-11-1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