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問題為導向的高中信息技術深度學習教學探究

2021-04-01 12:28彭麗歐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1年3期
關鍵詞:教學改進問題導向高中信息技術

彭麗歐

【摘 要】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核心直指新時代人才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深度學習教學改進成為促進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生根的有效途徑。本文從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教學實施角度,分析了“以問題的效能特征導向教學發生、以問題的概念航標導向教學設計,以問題的學習結果導向教學理解,以問題的使用技巧導向教學過程”問題導向教學,印證了單元學習的主題、目標、活動、評價等邏輯關系,以期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新課程實施深度學習的教學改進和發展創新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深度學習;高中信息技術;問題導向;教學改進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21)02、03-080-04

2019年12月,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提出了“實施深度學習、推動課堂革命”教學改革項目,并將其作為深化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抓手和落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及各學科課程標準的實踐途徑。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課改理念如何落實、核心素養如何培養、深度學習如何開展,這植根基于追求問題導向的深度學習教學改進,以及明晰問題導向和怎樣的問題才能實現導向。

深度學習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將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單元主題結構化,學生圍繞某個具體的挑戰性項目學習主題,個人和小組成員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全面提升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它是強調真實情境,基于項目、問題解決、高階思維的學習。

以問題的效能特征導向教學發生

學習過程是學生對原有經驗與知識內容產生矛盾點,以系列化問題為起點,通過問題解決進行認知與遷移的過程。在深度學習倡導的單元學習中,需要借助事實性問題去探索突破主題界限的問題,通過問題解決學會學習和思維提升。圍繞這些問題能夠促進學生對某一特定主題單元的內容理解,激發學生對知識間的聯系和遷移,這種問題就是深度學習的基本問題。問題可以超越任何特定的話題或技能,指向更通用、可遷移的理解層次,指向跨越單元和課程的大概念,如模塊學習的問題,可以是綜合性基本問題,也可以是更具體的問題,如單元或子單元學習主題的問題,這是專題性基本問題。

結合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結構的“2+6+2”模式,要深入厘清課程內容、單元學習與基本問題的關系,從基本問題理解事物的核心本質為出發點,根據學生原有學習經驗和認知水平特點,創設真實的且與學生有關聯的問題情景,進而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達到更系統、更深入的理解,讓深度學習在教學中發生。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基本理念中指出:培養以學習為中心的教與學關系,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提升信息素養,鼓勵學生在不同的問題情境中,運用計算思維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在高中信息技術深度學習教學實施中,要使教學常態且準確高效地發生,須做到正確認識深度學習的效能目標,把握基本問題,提示學科本質的核心內容,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遷移、探索,從而培養問題解決能力。

以問題的概念航標導向教學設計

1.基本問題的航標

基本問題要符合深度學習的結果,不僅是關于問題答案的學習,還有學習能力的提升。它指向學科的核心思想和探究活動,它是學習核心內容所需的東西,它能夠最大程度吸引不同的學習者。恰到好處的基本問題會在學生中引發激烈的討論,但同時能指向大概念和單元目標。深度學習教學設計正是要使基本問題能被學生所理解,能發人深省且具有挑戰性和優先性。

因此,基本問題必須具備六大航標:能真正引起學生對大概念和核心內容的相關探究;能激發學生對更多問題的深度思考、熱烈討論、持續探究和新的理解;能使學生考慮其他不同觀點,權衡證據,論證自己的想法和回答;能激勵學生對大概念、假設和過往的經驗教訓進行必要和持續的反思;能激發學生與先前所學知識和個人經歷的有意義聯系;能自然重現,為遷移到其他情境和學科創造問題解決的機會。

2.高中信息技術大概念航標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提出了數據、算法、信息系統、信息社會的學科大概念,鼓勵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整合知識學習,促進思維發展。學科大概念是學科本質的核心內容,學科的教學是基于大概念所發生的,以大概念產生基本問題,以基本問題促使學生深度學習。我們需要建立起學科大概念和學科核心素養之間的關聯來確定學科內容及結構。

3.深度學習教學設計分析

高中信息技術深度學習強調以項目式學習開展整體教學,最終以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目標。在真正的行為挑戰背景中被問及的問題才是基本問題,技巧是手段,目標是流暢、靈活、有效的表現,只有深入理解基本問題的導向性,圍繞與有效技能學習相關的學科大概念體系才能進行架構導向深度學習的單元學習活動教學設計。

在高中信息技術深度學習教學設計中,首先,要分析學科核心大概念到具體模塊核心概念體系,形成以大概念來架構知識內容結構的宏觀設計思維。其次,要明確問題導向的目的和意義,如“學什么、為什么要學、怎么學”等問題,以從“課標要求、學業要求、學業質量水平”來形成具體模塊的學科方法的設計要點。再次,要學會掌握策略和戰術,如從問題導向對應到具體模塊學習用到的技術工具與方法(表1)。最后,要學會巧妙地創設情境,從真實情境和學生需求出發,激發學習發生。在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中,要從問題概念航標出發,從關鍵概念、目的和意義、策略和戰術、使用情境等架構起“大項目”“大概念”“大綜合”等的單元活動教學設計過程。

以問題的學習結果導向教學理解

深度學習與淺層學習相對,學習結果的呈現不僅要表現在對主題單元內容知識點的理解上,更要能從中提升學科思維、手段、方法,激發知識間的聯系和遷移,進而運用到更多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去。深度學習的學習結果可以從理解的六個要素來進行呈現,分別為能解釋、能闡明、能應用、能洞察、能深入、能自知,從而以問題的學習結果導向教學理解的程度,實現深度學習的真正目的。

高中信息技術課從問題產生為學習開始,以問題解決為學習的終點,依據深度學習結果的理解六要素和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結果的課程目標,制定問題學習結果導向的問題鏈。

自知:我如何知道這個知識點?我所知道的有何局限性?我的盲點在哪里?我如何才能最好地展現我的觀點?我的觀點是如何形成的?在哪些方面,我有著怎樣的優勢和劣勢?

深入:站在不同的立場上看問題會是什么樣的?我們怎樣才能實現對問題的正確理解?這些問題試圖讓我們感受到或明白什么?

洞察:關于這個問題的不同觀點是什么?從不同的觀點,如何看待它?這些觀點有何異同點?有哪些優點和缺點?有何局限性?論據是什么?論據是否充分?是否可靠?

應用:我們如何以及何時應用(知識和過程)?如何在更大范圍內應用?我們怎樣來克服應用問題中的障礙、約束挑戰?

闡明:這個問題的意思是什么?揭示了什么?它與哪些問題相似?如何與我/我們相關?那又怎么樣?為什么很重要?

解釋:誰?什么?何時?如何?為什么?大概念/思想是什么?具體例子有哪些?特點/組成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我們如何驗證/確認/證明?問題與問題是如何聯系在一起的?

以問題的使用技巧導向教學過程

1.提出問題的技巧

在深度學習的單元教學過程中,應學會應用技巧設計出最佳的基本問題來架構整體單元學習活動的內容知識點。首先,通過問答形式來識別有用的專題性基本問題。如在“數據處理及應用”教學時,可以先提出“我們為什么要對數據進行處理、措施是什么、可以得出什么結論”等問題,進而到更具體的挑戰性問題“作為氣象專家如何通過氣象數據處理來提供天氣預報”,以問題導向深度學習的教學過程。

其次,在確定深度學習的專題性基本問題后,還需要考慮更為廣泛的問題,這些問題會以更富于啟發性和遷移性的方式來跨越整體的知識內容的學習,學會從專題性基本問題到綜合性基本問題的過渡,從而串起整個模塊內容甚至整個學科的學習脈絡和思維方法。如在“數據處理與應用”教學中,可以提出“可否舉另外關于數據處理應用的例子嗎、這與氣象數據有何關系和不同、如果不能正確預報數據可能會發生什么、你同意數據處理應用后產生的巨大價值嗎、為什么呢”等問題來拓展思維,這些更綜合的問題都是可沉思、可遷移的,能夠與先前知識建立聯系,這就上升到模塊或學科的大概念核心內容,導向整體模塊的深度學習教學過程。

2.使用問題的技巧

從問題導向來設計深度學習的教學過程中,基本問題可以是超越問題本身而提供更深刻的見解和視角,這也可以作為評價學習進步的指標,使我們專注于真正的質疑和持續性探究而不僅僅是追求問題的答案而已。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問題的使用技巧來幫助教學過程的實施。

學會圍繞問題來組織項目、課程、學習單元和課堂,使學習內容成為問題的答案。在選擇或設計與問題明確相關的評估任務時,要明確做到什么程度才是真正地對問題開展了探究。每個單元學習活動使用合理的問題數量,如2~5個問題,劃分內容與問題的優先順序,以便使學生專注于關鍵問題,并能自然地從一個過渡到另一個。

學會用“學生語言”來設計問題,使之富有吸引力和啟發性來促進學習的理解。確保學生都能理解問題并看到問題的價值,如通過調查或檢查來驗證。為每個問題設計具體的探究活動。

從探究的層面結合學生的年齡、經驗和其他教學任務,在課堂上提出基本問題,為解決問題分配足夠的時間,用問題的概念圖或思維導圖表示問題的關聯性。通過分享案例、自身體驗和直覺感受等方式幫助學生使問題個性化。為促進綜合性問題在更大范圍內的應用,學生要學會分享問題,使教學更可能具有跨學科的連貫性。

3.以問題使用技巧為導向的教學過程分析

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信息技術單元活動教學實施過程,要回歸于知識技能與基本問題的揭示和探究,使用問題來導向深度學習的教學過程,依據概念和知識形成的基本問題設置優先次序,將關鍵理解和深度學習的結果看作是聯系與推斷的結果,而不只是記憶和事實。從而能讓學生對內容真正地進行深刻質疑,持續地深度探究關鍵學科大概念體系,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高階思維與學科方法的提升。

深度學習是指向學生的學習,讓學習真實發生,同時也指向教師的教學,讓教學更有深度。實施深度學習,推動課堂革命,要從已有知識出發,帶領學生模擬簡約地經歷知識探索、發現、發展的典型過程,從而把握學科本質。

單元式學習既是學科課程實施的基本單位,也是知識結構化的重要表現??茖W探究是圍繞問題進行的,問題既是起點也是終點。問題是貫穿整個科學探究的核心要素,進而推動深度學習的教學進程發展。

參考文獻

李作林,劉長煥,陶業曦,施一寧,李淑江. 真實問題解決: 指向核心素養提升的教學策略——以人大附中通用技術課程建設為例[J]. 中國電化教育,2020(2).

葉冬連,胡國慶,葉鵬飛. 面向核心素養發展的課堂深度學習設計與實踐——基于知識深度模型的視角[J]. 現代教育技術,2019(12).

劉璐,賈雨婷,石秋香. 面向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信息技術教學策略研究[J]. 辦公自動化,2019 (12).

付曉麗. 基于問題的深度學習研究——以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為例[D]. 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7.

Grant Wiggins,Jay McTighe著.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第二版)[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劉月霞,郭華. 深度學習: 走向核心素養(理論普及讀本)[M]. 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2019.

作者單位:廣東廣州市番禺區象賢中學

猜你喜歡
教學改進問題導向高中信息技術
MOOC參與的安全實驗課程教學改進研究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問題導向式教學策略研究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
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分層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高中信息技術探究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微電子工藝原理》課程的教學改進
十八大以來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理念、思路與路徑
提升信息技術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小學數學教學探微
大學英語教學中PBL教學模式的實施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