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兒舞蹈教學中民族舞蹈的融入研究

2021-04-01 05:30徐祭紅
中國民族博覽 2021年2期
關鍵詞:少兒舞蹈民族風格民族舞蹈

【摘要】少兒舞蹈是少兒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是為了更好地激發少兒天性而設置的教學內容。但一直以來,少兒舞蹈教學內容過于死板,始終是傳統舞蹈教學,強調兒童身體機能的強化,而不注重少兒的天性培養,造成少兒舞蹈教學效果大大下降。為了充分提升少兒舞蹈教學效果,教學內容的多樣化成為核心研究內容,尤其是中國傳統民族舞蹈內容融合,能讓少兒舞蹈內容變得多姿多彩。但需要其不拘泥于形式,強調民族舞蹈靈活多變的特點,并融合知識教學內容,講究從根源學習舞蹈。本文將從少兒舞蹈教學中民族舞蹈融入存在的問題入手,全面展開少兒舞蹈教學中民族舞蹈的融入研究。

【關鍵詞】少兒舞蹈;民族舞蹈;舞蹈教學;民族風格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02-144-03

【本文著錄格式】徐祭紅.少兒舞蹈教學中民族舞蹈的融入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1,01(02):144-146.

引言

在幼兒教學中,講究幼兒的天性釋放,強調在其天性的作用下,引導他們更好地發展。在幼兒教育教學中,少兒舞蹈教學成為核心內容,各大少兒學校中都有相關的教學內容,其主要是為了更好地釋放少兒的舞蹈天賦,并發掘幼兒的天性,因為此類教學方式不同于一般的教學方式,其本身更多的是肢體類的動作,以及音樂等興趣內容的高度融入,是幼兒全面釋放個性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國的少兒舞蹈教學中,始終效果不佳,內容高度僵化,讓幼兒無法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為了更好地解決相應問題,目前最有效地辦法是融入民族舞蹈內容,此類更加具有特點的舞蹈教學內容,能激發兒童對舞蹈的興趣,加上各類舞蹈都有豐富的傳說內容,意味著內容的趣味性更足。

一、少兒舞蹈教學中民族舞蹈融入存在的問題

(一)存在抄襲模仿嚴重的情況

在少兒舞蹈教學中,講究教育教學內容簡單化,但簡單化并不意味著簡單的抄襲和模仿。尤其在民族舞蹈教學中,多數少兒舞蹈教師采用了僵化的模式進行教學。如佤族的舞蹈教學中,一味地強調甩頭的動作,雖然甩頭是佤族舞蹈的標志性動作,但并不是所有的佤族舞蹈中都將甩頭動作作為核心,其強調的是肢體的協調和特殊含義的表達。若一味將甩頭作為核心,只能是不倫不類。同樣,在其他民族舞蹈教學中,也是如此,如蒙古族舞蹈學習中,馬頭琴和賽馬舞是典型的教學內容,但是,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本不了解此類樂器和舞蹈的作用是什么。而實質上,賽馬舞是蒙古族兒童學習騎馬之前的準備過程,通過舞蹈的方式了解騎馬的動作,從而方便后續的馬術教學。漢族兒童不需要從小學習騎馬,所以學習的內容需要改良,不需要過于強調賽馬動作的標準性,講究的是賽馬動作的優美。教師沒有針對此類情況做出改良,可見其全部內容完全是理論上的照搬照抄,難以達到好的效果。

(二)過于追求民族風格的特異性

我國的兒童舞蹈教學面向的群體,主要是我國的漢族兒童,所以舞蹈內容以漢族舞蹈為核心。而為了增加舞蹈的趣味性,當前開始逐漸融入民族舞蹈內容,但很多教師是典型的漢族教師,對民族舞蹈理解不到位,認為民族舞蹈是落后的、原始的、野蠻的,此類理解本身是對少數民族的不尊重,更何況此類理解本身也是錯誤的。但因為此類解釋本身對兒童來說非常神秘,甚至帶有一部分傳說神話的色彩,能更好地吸引兒童學習此類內容。而很多教師依舊將此類不成熟、甚至是愚昧的內容傳承了下來。不少教師解釋,是為了增加課程的趣味性,但中華民族是一家,曲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內容,本身是錯誤行為,在兒童教學中不值得提倡,教師應該換一種方法來增強趣味性。

(三)對民族舞蹈理解的概念僵化

少兒舞蹈教學為了追求舞蹈的多元化和趣味性,一直都在力求內容上的創新。民族舞蹈的融入也是創新的一種做法,但是因為很多教師對民族舞蹈的不理解,在進行民族舞蹈教學的過程中,一直使用西方教學方法和西方舞蹈技巧作為核心內容,實質上已經曲解了民族舞蹈的內容。如很多教師習慣性地將藏族傳統的弦子舞進行改編,用弦子舞的幾個基礎技巧來融合西方音樂,從而改編為踢踏舞。如此形式的改編,讓民族傳統舞蹈的內容徹底發生了改變。也有把佤族的木鼓舞改編成現代舞的情況。大膽的探索本身并沒有錯誤,但不應該在不了解其本質的情況下就對內容進行大肆改編,讓其徹底喪失了民族特色,尤其是要杜絕“傳統技巧+現代舞曲+西方舞蹈技巧”的改編形式。

二、少兒舞蹈教學中民族舞蹈融入的核心要素

(一)跳什么

在少兒舞蹈教學中,充分融入民族舞蹈,其核心研究要遠遠比具體的實現方式重要。目前,很多民族舞蹈融入方式,實質上是有效地,但因為對民族舞蹈的研究不到位,因而導致融合效果不佳。其首要研究的內容是跳什么。所謂的跳什么,就是要充分知道,什么內容是民族舞蹈中的精髓。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民族舞蹈內容非常豐富,但不是所有的民族舞蹈內容都是其中的精粹,如滿族的薩滿祭司舞蹈就不適合兒童學習,其本身封建色彩異常濃厚,被人們俗稱為“跳大神”,如此的舞蹈如果是兒童學習,就會造成封建迷信思想的泛濫。但如佤族的木鼓舞等,是為了促進民族團結而出現的舞蹈,本身傳遞的精神是正能量,因而會讓少兒舞蹈教學內容效果更好。尤其是在佤族舞蹈中,講究的是人與人之間手拉手進行合作舞蹈,此種大范圍的舞蹈合作,會讓兒童認識到團結的重要性。同時,此類舞蹈本身不會過多強調技術內容,也能算作是舞蹈類的游戲內容,對兒童的快樂成長有著很大的好處。

(二)為什么跳

少兒舞蹈教學不是專門的技術教學,因為少兒舞蹈教師本身的專業能力不足以用來培養專業技術人才,而且少兒的年齡也不適合專業技術訓練,在身體骨骼還沒有健全的情況下,一味強調專業技術內容,反而對少兒的身體會造成傷害。所以,在少兒舞蹈教學中,要充分知道,為什么去跳舞。在民族舞蹈融合的情況下,也要知道為什么跳。就目前來看,我國的主要指導思想是讓兒童通過民族舞蹈了解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保證兒童能更加健康地成長。尤其是民族文化中所傳承下來的美學內容,更是少兒成長階段所不能或缺的??傮w來看,少兒舞蹈教學的難點就在于,如何引導兒童學習其中的文化內容,并保證文化內容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也充分解釋了為什么跳。如蒙古族的舞蹈中,就有賽馬舞等形式,能讓兒童更好地了解競爭的觀念,不斷強化自身,正確獲得自己的勝利成果,才是優秀的競爭價值觀,有益于兒童的身心健康,讓兒童能在很小的時候就明辨是非。

(三)何時跳

時間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其本質上是人們形容事情與事情之間間隔的單位,但隨著人們知識體系的不斷豐富,時間的含義也越來越豐富。在少兒民族舞蹈教學中,時間就有三個概念。一是歷史時間。民族舞蹈的出現是有歷史時間的,其最早出現的時間是何時、其表現的時間是哪些,在歷史上都相對固定。一般民族舞蹈都是祭祀或者重大節日用來表現心情的,這也意味著,在民族舞蹈中,歷史時間上的表演都有時間的重大意義,研究這些時間,有利于讓兒童了解民族舞蹈的意義和民族舞蹈的起源,并追溯其中的情感所在。二是現在時間。由于民族舞蹈通常比較古老,和現代有所區別,在現代表現中,如何尊重古代內容成為一個需要研究的課題。三是表現時間。舞蹈是一項表演內容,在少兒表現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傳統時間上的內容,不能以全新的方式替代傳統的內容。如很多時候,一些民族樂器的鼓都被架子鼓等取代,因為音色不同,或者材料不同等緣故,并不能很好地發揮效果。

(四)在哪兒跳

一直以來,我國的兒童舞蹈教學,都追求一切從簡,即單純地展開技術內容教學,不要求學生表演,或者說在非展示類表演的情況下,根本不需要少兒進行服裝的穿著,也不會進行布景布置。對少兒來說,其本身對舞蹈的疑惑會隨著技巧的強化而不斷加深,很多少兒不了解自己為什么要這么跳,跳的含義是什么。實質上,此類情況意味著兒童舞蹈教學內容的缺失。尤其是在民族舞蹈之中,想要讓少兒對民族舞蹈有所認同,首先要從服裝入手,合適的服裝能讓少兒了解到其中的特色,因而強化自身對相應內容的理解程度。除此之外,很多的民族舞蹈內容都有特殊的演出地點和演出形式,需要教師做好布景工作,創建一個良好的舞臺,讓少兒在舞臺上能更好地感受到教師教學的內容,才是有效地教學辦法。所以,民族舞蹈融入少兒舞蹈教學中,不能一味強調一切從簡,學??梢栽谫Y源上盡可能地節約,但在必要情況下,也需要進行舞美建設,同時要求少兒服裝整齊。

(五)誰來跳

在少兒舞蹈教學中,始終強調內容的獨立性,在某些情況下,意味著內容是固定不變的,在教育教學中,高、中、低年級學生學習內容都相對單一,根本無法釋放少兒的活力。在民族舞蹈中也存在此類問題,主要是對民族舞蹈的研究過于單一,內容無法實現高度的拓展,也讓內容相對桎梏,無法發揮強化少兒舞蹈教學的效果。探討誰來跳成為一個核心問題。其本質在于,任何藝術都是因人、因時、因地而宜的。即藝術沒有定式,教育教學內容需要活學活用,保證教學內容高度自由化,才能獲得相應的效果。教師在編排佤族木鼓舞時,可將少兒分為高、中、低不同年齡段,不同年齡段適合什么樣的舞蹈動作,包括動作幅度、節奏、音樂、場景都要做相應的調整安排,突出少兒舞蹈的活潑性、趣味性、新穎性。這種將學生進行分類的方法,符合我國強調的因材施教理念,也符合藝術教學的理念,雖然本質上也只是進行了分類,但是教學中所能起到的效果不可估量。

(六)怎么跳

民族舞蹈是每個民族根據自身特點而創造的藝術內容,在一定情況下代表了每一個民族的核心特色。但是,由于創造者大部分是成人,在實際創造過程中,需要詳細了解,怎樣將其教給少兒,怎么跳。首先,指明其主體——是少兒來跳,因而必須符合少兒的生理、心理特征。這樣才能保證少兒學會其中的內容,否則少兒學習困難重重。其次,所跳對象是民族舞蹈,必須突出民族特色。此是民族舞蹈教學的根本,如果教學其他內容,就不算是民族舞蹈教學了。少兒跳佤族木鼓舞要緊扣其舞蹈的主要特征——以圍圈、挽手、對稱舞蹈為主要動律,雙膝彈動,重拍向下,節奏感強。按照這些特征,教師完全可以制定出比較符合少兒的學習內容,相對于傳統內容而言,此類更加符合兒童特征的舞蹈教學內容。更加容易教學,效果也更好。同時,根據每一個少兒情況的不同,教師要關注的是其動作的標準性,即每一個少兒身體的極限或者是能完成的極限所在,而不必強求每一個少兒的動作都完全一致。

三、少兒舞蹈教學中民族舞蹈融入的具體步驟

(一)強調視聽結合

少兒舞蹈教學的難點在于少兒的心智還不夠成熟,很多內容不能仔細思考,因而,引起少兒學習的想法必然要從興趣入手。在民族舞蹈融合過程中,視聽成為一個核心思考的內容。在學習民族舞蹈之時可以通過對民族音樂的欣賞,引導其樂于欣賞和喜歡民族音樂,并且在民族音樂當中感受音樂美和舞蹈美。此類從聽覺入手的方法,能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讓少兒被美妙的音樂所陶醉,后續的教學也暢通無阻。同時,通過視聽結合,調動少兒的多種感官并且和肢體進行配合,使之更深刻地理解民族舞蹈的特點和學習方法,從中學習舞蹈技能。即舞蹈不是單純的手腳配合,還需要感官的協作,因而內容相對比較豐富。

(二)營造良好環境

為了充分強化民族舞蹈的效果,則需要盡可能地進行環境的塑造,從環境入手,給少兒一個良好的舞蹈體驗。其主要在于環境對少兒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在民族舞蹈教學中可以鼓勵少兒穿上民族服裝,尤其是符合民族舞蹈的服裝,而不是一般的民族特色便服。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孩子的新奇感,從而引發學習興趣。因為少兒首先看到全新的衣服,會感覺到很有趣,增加了一定的趣味性。同時,通過家長和孩子一起、教師和孩子一起的方式,既能夠有效地促進親子關系,幫助家長和孩子之間以及教師和孩子之間建立和諧友好的關系,又能夠通過舞蹈提高孩子的交流能力和提高學習民族舞蹈的樂趣和信心。因而,舞蹈不是少兒獨立完成的,也需要父母的幫助和教師的指導。

(三)做好教材選擇

為了更好地強化民族舞蹈的教學效果,則教材的選擇成為核心工作內容。第一,教材的內容必須要足夠貼近少兒生活,民族音樂要選擇較為簡單便于理解和學習性較強的藝術題材。針對少兒的民族舞蹈教育應該從感受入手,并充分結合少兒的特性和生活。例如,舞蹈曲目選擇不應該過多偏向于成人,而是要充分考慮少兒的特點,如《吉祥三寶》等。第二,選擇多種體裁,并且每一種都必須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各個民族的民族舞蹈各具特色,表現形式也多樣。選擇多民族的內容,有助于少兒理解什么是民族的內容。

(四)實現有效組織

在少兒舞蹈教學中,組織教學難度始終較大,一是少兒的天性頑皮不好組織,二是少兒的特質和成人不同,不好組織。在教學當中要有意地對少兒們的思維進行啟發和發散,使之在感受音樂舞蹈美的同時,陶冶藝術情操和促進創新思維的發展。其目的主要是保證少兒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做到全面發展,不是單純局限于技術一個方面,而是強調藝術的獨特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少兒舞蹈教育困境明顯,一方面無法有效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無法有效提升兒童的舞蹈能力,更多的是一種象征性的意義。在少兒舞蹈教育改革中,要盡可能地強調少兒舞蹈的多樣性,在融合民族舞蹈內容的過程中,不能一味考慮民族舞蹈的技巧,還要綜合考慮其藝術特點和民間故事傳承,從趣味性入手,講究本質上的內容融入,不拘泥于形式。也要求我國的兒童舞蹈教育在融合民族舞蹈的過程中,主要講究的并不是具體的辦法,而是核心理念和要素,要明白為什么做,做的意義有哪些,才能真正促使二者有效融合。

作者簡介:徐祭紅(1981-),女,漢族,安徽,大專,群眾文化館員,蚌埠市劇目創作室,主要研究方向為少兒舞蹈編排跟少兒花鼓燈的傳承發展。

猜你喜歡
少兒舞蹈民族風格民族舞蹈
少兒舞蹈編排中創新問題的探討
中國民族風格在小提琴音樂作品演奏教學法中的應用探討
淺談少兒舞蹈的創作
論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與民間舞蹈的教學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與熱點的對比分析
我國鋼琴音樂民族風格的自主創作淺析
淺談如何培養幼兒對民族舞蹈的學習興趣
淺談少兒舞蹈的編排與訓練
談中國鋼琴作品民族風格的曲折發展期
淺析我國影視動畫音樂中的民族風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