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美育滲透與融合研究

2021-04-02 15:24高倩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 2021年3期
關鍵詞:融合研究美育滲透古詩教學

高倩

[摘 要] 基于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能的要求,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加強古詩詞教學,重視學生文化知識的內化和美育的滲透,應當提升實際的教育教學效能,讓學生在美育中享受古詩詞文化,提升小學生對古詩的領悟能力、學習能力,讓學生深刻理解古詩中的美育價值,并提升學生的古詩理解能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美育滲透;融合研究

一、小學語文古詩美育教育滲透的必要性

(一)順應新課標教學實踐的現實需要

當下關于小學語文的古詩詞教學存在愈來愈嚴重的教學壓力,在新版教材中,古詩文有129篇,以低年級小學語文為例,在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前四本就有28首古詩詞,平均一學期要學習7首。新課程標準中關于古詩文的掌握要求越來越高,更需要加強古詩詞教學,讓學生的美育效能更高。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詞除了進行識字教育之外,更深刻的內涵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的培養要從美育的領悟開始,切實提升小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

(二)貼合小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要求

小學階段是學生系統學習古詩詞的初級階段,在該階段,學生的古詩詞理解和領悟能力不高,加強學生的美育,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并有效提升教學效能。小學階段是學生的認知發展從具體走向抽象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更重要的是,貼合學生的心理認知,提升學習效果。在記憶方面,小學階段主要是無意識記憶,情感認知方面正在不斷發展提升,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相比之于幼兒和青少年,情感體驗豐富,社會情感的比例也在不斷增加。但是還不夠穩定。同時也因為學生的情緒表現相對外露,控制情緒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新鮮有趣的東西很容易引起小學生強烈的情緒反應。如果能利用好,做好工作優化,必然能提升學生的古詩詞學習效果。

(三)促進小學生古詩詞學習目標的達成

新課標對古詩詞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也提出了特殊要求:語文課程是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拓展想象力,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美,讓語文成為一門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應用于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語言的運用本身就是一種生命活動,古詩詞教學回歸以“漢字的運用”為核心內容的生命課程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古詩詞的美育,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文化素養,有效提高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能力。

二、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美育缺失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相對傳統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往往還是延續著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教師主講、學生聽課、記憶為主,教學模式相對枯燥,長此以往會降低小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例如,一堂古詩詞課下來,往往最終的目的就是背誦,學生思維僵化,這樣就很難在學習中更好地掌握古詩詞、理解教學內涵。

(二)教學目標較為單一

當前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最典型的問題就是對古詩詞重視背誦但不重視理解,教學沒有充分激發學生的認知和思考意識,而是單純局限在為了保證考試不丟分的單一目標上。在古詩詞教學中,一些語文教師經常把作品的背景、詩歌的意義和表達技巧作為概念傳達給學生。過于概念化的教學方法會導致學生忽視詩歌的情感體驗,對詩歌的美感沒有深刻的體會。此外,由于教學任務和教學時間的限制,古詩詞教學甚至被簡化為翻譯課,缺乏人文色彩和精神熏陶,逐漸失去了特色。沒有古詩詞學習的幫助,小學生很難掌握鑒賞方法,發展思維,提高品位。

三、小學語文古詩詞美育的創新實踐

(一)做好古詩詞的內涵分析,合理制定教學目標

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有良好的把控,基于古詩的實際內涵做好標準制定,并制定明確、合理的生活化教學目標,需要提升工作的實效性,并最大限度上實現古詩詞內容的精準解讀。按照古詩詞的主旨大意,通過理性的目標,讓學生感知其中的深刻情感。以《古朗月行》為例,這首詩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在課本中節選了前四行。在古詩學習中,需要引導學生想象月亮的神奇和魅力,并引導學生學會“朗”“食”“盤”等字,同時這首詩也需要背誦,在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先列好大綱,需要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總目標,然后區分教學分目標,這樣一來就能有效提升古詩詞教學的層次性,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尊重個性化學習,鼓勵學生聯想發揮

教師應當鼓勵學生自主思考,提升教育教學實效性,基于此應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鼓勵學生發揮才智開展學習,詩人在創作中,在特定的時期有自己的創作背景。不同的人在閱讀時會有不同的看法??梢哉f,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就會抑制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成長。就古詩詞而言,只有借助注釋才能理解。因為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深深地隱藏在字里行間,這才是可理解的、無法表達的藝術美。教師需要鼓勵學生自主體驗和嘗試,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個性化的學習中。

在進行五年級第五冊第五課的《古詩三首》中《清平樂村居》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重點引導學生朗讀。先是劃分節拍讀,再讓學生自由朗讀直到能背誦,再競爭誰可以讀出情感,最后再根據畫面想象出這是怎樣的田園風光,你覺得受感染了嗎,詩人想表達什么情感。經過這段時間,學生可以體會和理解詩歌的意義,背誦和談論文字的意境,通過積極思考和精心表達,學生深刻理解了其中的美育價值。教師可以在教授這首詩時,讓學生自主分析這首詩講了什么、在詩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形式,表達出這種意境,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種田園景色,從而加深學生對田園詩的理解。

(三)提升吟誦閱讀頻率,通過閱讀感悟詩中情感

古詩教學需要多讀多想,以誦讀提升情感的感悟水平,通過閱讀的方式體會詩中的情感。因此需要積極開展多樣化的閱讀活動,鼓勵學生多閱讀多思考,并最大限度上提升學生對詩詞的領悟能力。七分詩三分讀,閱讀能有效激發古詩中的音律之美、意境之美,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多閱讀,并喚醒學生內心對古詩學習的向往,讓學生的古詩學習漸入佳境。教師可以多組織一些朗誦活動,小組朗誦競賽,通過這樣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所見》這首詩為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教師授課前,就讓學生對古詩有比較深刻的理解。讓學生更好地閱讀、讀出特點,教師引導學生背誦,起到組織者、合作者和推動者的作用,教學建立在促進學生學習的基礎上,根據教學過程進行閱讀指導,根據自己的理解刻畫這些場景和意境。

教師做好引導,鼓勵學生聲情并茂朗地讀并演繹,這樣多樣化的閱讀,能讓學生感知古詩文的美妙,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背誦興趣,促進了學生學習質量的有效提升。

(四)整合教學內容,做好復合化教學優化

教學過程需要不斷復習總結此前的內容,學習新課就是復習的過程,學習過程也會將過去的學習內容不斷升華、溫習,重視古詩詞內涵的升華,讓學生深刻領會古詩詞學習的價值。教師需要多創新思考,重視課程之間的聯系性,保證課程資源的創新和開發,例如,在教授古詩詞時,可以按照主題,讓學生回顧以前學習的古詩詞,如在教授《牧童》時,就可以讓學生回想《所見》《小兒垂釣》等已經學習過的古詩,讓他們回想這類古詩,發現其中的趣味,然后再引出新課程,讓學生在對照中深化理解,并最大程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一來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加深學生對于已經學習的古詩的理解;二是在溫習中能讓學生產生共鳴,升華學生對學習的理解,達成很好的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強學生的學習效能,鼓勵學生從學習中發掘美感,讓學生深刻感受古詩詞文化,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發揮,加強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加深理解,充分認識到中國古詩文化的妙處,切身體會古詩詞的美感,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秀芬.小學古詩教學中審美意識的培養——以五年級上冊《山居秋暝》的教學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0(22):62-63.

[2]彭美會.小學古詩情境教學現狀與策略研究[D].湖南理工學院,2020.

[3]申雪婷.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20.

(責任編輯:呂研)

猜你喜歡
融合研究美育滲透古詩教學
小學古詩詞教學的美育滲透策略
關于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研究
古詩教學如何激發情感體驗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古詩教學研究
淺析數學教學中的美育滲透
化工單元課程建設與畢業生就業能力融合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