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伍爾夫的女性寫作

2021-04-06 04:30趙若純
青年文學家 2021年5期
關鍵詞:伍爾夫

摘? 要:伍爾夫作為英國現代主義文學的代表,終身致力于女性寫作,堅持從女性視角關照世界,大膽探索兩性關系,她的“房間”理論、“雙性同體”理想為同時代和后世指明了女性寫作和女性文學批評理論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伍爾夫 ;女性寫作; 雙性同體

作者簡介:

趙若純(1974-),女,漢族,山東濟南人,副教授,研究生,單位:濟南職業學院,研究方向: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1)-05--02

弗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是20世紀英國最重要的女作家和文學理論批評家。她的小說創作實踐推動了現代小說的發展,她的文藝理論進一步鞏固了意識流小說的地位。20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在英國對伍爾夫的評價一直偏低,從70年代起,學者們卻突發了對她的興趣,對她的相貌、癖性、愛好、私生活甚至她的“發瘋”都有人進行專題研究。伍爾夫已經成為文學界的一位傳奇人物。伍爾夫一生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文學遺產,其中包括意識流小說《墻上的斑點》《雅各布的房間》《海浪》《歲月》《幕間》等,以及大量的文藝理論著述,當然還有代表著她獨特兩性觀的女性文學作品,如《一個人的房間》《到燈塔去》《達洛衛夫人》《奧蘭多》等。

《一個人的房間》發表于1923年,被稱為二十世紀女權主義思想的里程碑。

其文學貢獻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伍爾夫認為女性要實現獨立的條件是經濟的獨立和生存空間的獨立。在20世紀初期,男性在英國。而由于女性社會經濟中起主導作用,女性則長期在家擔任家庭主婦,因而社會地位低下。伍爾夫認為,要想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女性就必須走向社會,尋找工作機會,實現經濟獨立,在經濟獨立的基礎上,還可以爭取生存空間的獨立。比如具體到一位女性要成為獨立撰稿人,“女人要想寫小說,必須有錢,再加一間自己的房間?!盵1]

從伍爾夫的生活經歷來看,伍爾夫之所以能夠成為優秀的文學家和評論家,原因之一在于她擁有一個獨立創作的空間,這個空間還容納了與她志同道合的“布魯姆斯伯里團體”,這為伍爾夫發揮個人才能和兼收并蓄他人思想都建立了基礎。從精神空間的構建方面來看,伍爾夫認為女性首先要摒棄依附男性的傳統思想,強化女性主體意識?!芭灾黧w意識包括自主意識、使命意識、進取意識和自審意識?!盵3]強化女性的主體意識,最主要的是女性要享有和男性平等的教育權利。在父權統治下的社會中,女性因為受教育的機會缺失,在經濟上要依賴男性才能得以生存,所以沒有獨立的人格。伍爾夫的“房間”理論表明了她對女性的經濟地位、受教育機會和生存質量的關注。

其次,伍爾夫是第一位在女性文學中提出“雙性同體”這一概念的作家,并在她的生活和創作中真切地體現了這一思想。她在《一個人的房間》中就這樣寫道:“在我們之中每個人都有兩個力量支配一切,一個男性的力量,一個女性的力量。在男人的腦子里男性勝過女性,在女人的腦子里女性勝過男性。最正常、最適意的境況就是這兩個力量在一起和諧地生活,精神合作的時候……只有在這種融洽的時候,腦子才變得肥沃而能充分運用所有的官能。也許一個純男性的腦子和一個純女性的腦子都一樣地不能創作?!盵2]

在伍爾夫看來,女性解放是實現女性和男性的和諧發展,既不是男性壓制女性,也不是女性壓制男性,而是在承認性別差異的前提下,相互吸收對方的優點,縮小性別差異,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建立平等合作意識,共同實現自我價值。

《到燈塔去》(1927)這部作品更加完美地體現了伍爾夫“雙性同體”思想。小說以6歲的詹姆斯提出要到附近的小島看燈塔開篇,以若干年后終于到達燈塔收尾。全書分為三部分。在小說的第一部分“窗”中,詹姆斯看到遠方美麗的燈塔之光,萌發了到小島看燈塔的愿望。母親拉姆齊夫人答復:如果第二天天氣好,就帶他去。而拉姆齊先生卻令人掃興地斷言,明天天氣不好,去不成燈塔,由此展開了爭論和沖突。結果,還是由于天氣原因,沒有去成。這一時期的女畫家莉麗覺得世間“最糟的就是男人和女人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也是“極端虛偽的” ,對兩性關系的消極看法使她人到中年仍孑然一身。在第二部分“歲月流逝”中,拉姆齊夫人及長女先后離世,長子也犧牲在戰場上。10年后,莉麗重新審視兩性世界,內心不再偏激。在小說的第三部分“燈塔”中,拉姆齊先生帶領兒子詹姆斯和女兒凱姆最終實現了夙愿,到達了燈塔,這使詹姆斯對人生和真實有所領悟。來做客的莉麗想起拉姆齊太太,獲得了新的創作靈感,一舉完成了多年前一直不能完成的繪畫。

在《到燈塔去》中,伍爾夫賦予燈塔以豐富的生命意義,探討了生活的意義、人生的價值以及兩性關系等問題。伍爾夫試圖表明人生的真諦在于:男性和女性和諧共處、互相發展,構建一種男女兩性人格獨立、共同促進的理想生活。對于人生意義的探討,伍爾夫并非第一個,然而以往的哲學家、文學家大都把關注點放在男女兩性的對立爭斗上。以“男女交融匯合”的方式創造兩性的大同世界這一觀點,是伍爾夫在《到燈塔去》中率先提出的。作品還提出了男女的異質因素,

比如女性偏于形象思維,男性偏于抽象思維;男性比女性有更強的控制力和制品性;女性比男性更具同情心、更愿意表達情緒;男性比女性攻擊性更強、偏執性更強。即便男女雙方有如此多的不同,也應該發揮各自的優勢,互相幫助,“共同注視同一事物,比如燈塔”才能使他們團結一致,組成一個和諧的統一體,達到永恒的境地。

作品中的拉姆齊太太是一個兼具女性的陰柔之美和男性的陽剛之氣的“雙性精神”的人物。一方面,她容光煥發,處事周全,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和憐憫心。這些特質使她成為撫慰孩子、鼓勵丈夫的賢妻良母,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的殷勤主婦,她是溝通家人感情的紐帶。伍爾夫一反一般小說中女性依附于男性的固定模式,把她描繪成丈夫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拉姆齊先生時時需要妻子來肯定他的能力,他發現自己一分一秒都不能沒有她,有時甚至向妻子看上一眼就覺得信心倍增。每當丈夫事業受挫時,她的鼓勵和撫慰使丈夫重新獲得能量和勇氣。

雖然伍爾夫也強調女性和男性的差異,但她更渴望兩性心靈的和諧和平衡。在作者筆下,拉姆齊夫婦代表了截然不同厄生活理念。拉姆齊先生性格孤僻、處事刻板,拉姆齊太太則通情達理、善解人意,是家庭成員之間傳遞感情和穩固關系的紐帶。她不斷在生活中尋求與外界真理建立聯系的途徑。拉姆齊太太才能夠在海上閃爍的燈塔上看到了生活的光明和目標。在她眼里,燈塔的光芒象征著“生活的勝利”以及平靜、安寧和永恒。她相信人類可以超越自我,同時獲得一種與宇宙之間精神上的聯系?!帮@然,伍爾夫通過拉姆齊夫婦這兩個主要人物的性格與形象揭示了客觀現實與精神世界之間的矛盾與對立,并試圖為二者尋找一條和諧與統一的途徑?!盵4]

那么,伍爾夫為什么會形成“雙性同體”的兩性觀,筆者認為有以下原因:

一、女權運動發展的必然結果。20世紀女權運動過程中出現的某些失誤,使女性和男性處于對立狀態。如認為男性壓迫女性是最深重的壓迫,婦女的解放斗爭必須直接針對男人的統治,并將所有的女性成為“受害者”,把所有的男性稱為“壓迫者”,視男性為女性解放的對立物,認定男人就是女人的敵人。隨著女權運動的不斷深入、日趨成熟,越來越多的女權主義者開始反思男女兩性的準確關系究竟應該是什么樣的。她們最終認識到,女性解放是實現女性、男性、社會的和諧發展,女性解放與男性有密切關系。女性解放包括兩性和諧發展,即在承認性別差異的前提下,互相吸收對方的優點,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建立平等意識,使男性和女性都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共同實現自我價值。伍爾夫不是鼓吹極端女權主義的斗士,因而她能夠接受這種較為科學的兩性觀,認為最為理想的模式應該是“兩性融合”的,即超越性別。

二、對文學前輩的精神繼承。首先是19世紀初“湖畔派”詩人柯勒律治的影響。1832年柯勒律治在其《席間文談》中提出“偉大的思想應該是雙性同體的”。在《一個人的房間》最后一章中,伍爾夫贊同柯勒律治的觀點,相信作家創造性的心靈應該同時兼備男女兩性的特征。其次,英國女性文學史上的許多經典之作,其結局都體現出男女相處、共同發展的理念。比如簡·奧斯丁《傲慢與偏見》中的伊麗莎白和達西先生,兩人最后誤會消除,發現彼此志同道合、心心相印,于是走進幸?;橐?。在《簡·愛》中簡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男性力量和女性力量的結合,簡·愛身上既有女性的溫順善良,又有男性的勇敢堅定,換句話說女性氣質和男性品格同時呈現在她的人格結構中。這些文學前輩作品中滲透出的“兩性和諧發展”的精神實質對伍爾夫產生了一定影響。

三、作家的個人情感體驗。伍爾夫一生飽受疾病之苦,幸而有她的丈夫倫納德在旁信心照料。就連開始嘗試創作小說,也是在丈夫的鼓勵下進行的。難怪她給丈夫留下這樣的遺書:“ … …你已經給了我可能的最大的幸福。已經沒人能像你這樣了,從任何方面來說都是這樣 ……我想說的就是,我生命所有的幸福都歸功于你。你一直對我十分耐心,難以置信地好。我想說 ——所有人都知道這一點。如果有人原本能救我,那就是你了。所有的一切都已離開了我,除了你確實無疑的仁慈。我不能再繼續毀掉你的生活了。我相信,再沒有哪兩個人像我們在一起時這樣幸福?!?[5]正是她自己多年來與丈夫的互敬互愛、相濡以沫的美滿的兩性關系,使她意識到男性與女性之間應該和諧相處,共同發展。

總之,伍爾夫站在女性的立場上,通過自己的寫作鼓勵廣大女性恢復主體意識,自覺、自信、勇敢地進入與男性平等的社會角色,女性要充分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從而構建健全的兩性文化。伍爾夫猶如一位忠實的燈塔守望者,為同時代和后世指明了促進女性寫作和女性文學批評理論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弗吉尼亞·伍爾夫:《伍爾芙隨筆全集( 第二卷)》,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第488頁。

[2]弗吉尼亞·伍爾夫:《伍爾芙隨筆全集( 第二卷)》,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第406頁。

[3]張廣利:《后現代女權理論與女性發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01頁。

[4]李維屏:《英國女性小說史》,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272頁。

[5]昆汀·貝爾,蕭易譯:《伍爾夫傳》,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444頁。

猜你喜歡
伍爾夫
論弗吉尼亞·伍爾夫《倫敦風景》中的情景交融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為《小評論》連載的《尤利西斯》辯護:析伍爾夫名篇《現代小說》的創作背景和傳播路徑
她提醒了我們感覺的重要性
——弗吉尼亞·伍爾夫文學批評隨筆的閱讀經驗
與伍爾夫相遇
好一個“救命者”
弗吉尼亞·伍爾夫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接受——以凱伊、魯賓斯坦和萊因侯的研究為例
伍爾夫《黛洛維夫人》的意識流技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