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任務與優化策略

2021-04-09 07:54劉霞趙偉蔡冬梅新兗鎮人民政府
營銷界 2021年12期
關鍵詞:農業農村經濟

劉霞 趙偉 蔡冬梅(新兗鎮人民政府)

■鄉村振興戰略給農業經濟管理現階段的目標和任務

鄉村振興戰略是舉措新時期提出的全新舉措,極具時代特色,能夠支持和促進農業現代化取得進展。農村經濟管理在農村經濟發展當中是關鍵,對農村經濟管理進行改進和完善,有利于農業發展從原有的束縛當中走出來,促使農村經濟步入一個新的臺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于農業方面來說屬于一次全新的改進和完善,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鄉振興戰略為農業經濟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農業優先,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

將農業農村放在發展的關鍵位置,有利于促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F階段,我國城鎮和鄉村發展不均衡,問題突出。而鄉村振興意義重大,能減小城鎮和鄉村之間的差距,促進城市和農村發展上的平衡。要促使農業農村發展起來,就需要深刻認識城鎮和鄉村的關系,健全城鄉融合治理機制,考慮農村的資源配置問題,促使農村經濟取得更大發展。

(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進質量興農、品牌強農

農村要想持續健康發展,需要綠色發展理念的引導,從而讓生態環境和農民的生活都發生變化,這是現階段經濟發展的方向。綠色發展理念更重視生態環境,體現出來的是經濟發展必須重視生態保護。在具體的工作當中,要融合經濟社會本身的特點以及生態環境的特征,對原有的經營方式進行改進和完善,綠色理念必須貫徹到工作當中,改變生產的方式保護自然環境。堅持抓產業必須抓質量,抓質量必須樹品牌,堅定不移推進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提高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

(三)以創新創業促進農業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

創新創業在農村發展中需要長期進行,不可能短時間內一蹴而就。大力發展文化、科技、旅游、生態等鄉村特色產業,振興傳統工藝,高標準創建農村示范園區(基地),開展特色農場創建。培育一批家庭工廠、手工作坊、鄉村車間。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標準建設,規范服務行為和服務市場。堅持效益優先,促進農業競爭力不斷提升和農民收入穩定增長。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措施

(一)形成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

形成和健全農業經濟管理機制能夠有效地提升農業經濟管理能力,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機制能夠確保所有的農業工作得到更好貫徹。所以將鄉村振興作為目標,促進農業經濟取得進展,必須改進現階段的管理體系,促使其能夠對社會經濟體系建設起到促進作用,從而有利于新農村的建設?,F階段農業管理體系可以按照下面三點進一步完善。(1)生產管理上,大力調整種植養殖結構,利用科學合理的管理措施,把計算機等現代化技術融入到管理當中。與此同時,要了解市場,合理安排農業生產,避免農產品積壓。(2)加工管理上,可以將農產品由粗加工變為精加工,利用科學技術提升農產品價值。農產品加工需要重視環境保護,并且盡可能地拓展銷售途徑。(3)經營管理上,要促進農業企業進行創新,不能只局限于增加產量和擴大銷路,還需要將產品安全作為前提來拓寬銷路,還要創建自己的品牌,為產品增值,以品牌效應使農產品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實力。

(二)提高農業科技創新水平

提高農業科技水平,農業才能夠更好地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1)政府要重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在這方面給予更多的資金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過程當中要注意增加配套設施,從而使農業生產能夠戰勝自然災害。除此之外,農業經濟管理人員需要增加更多的現代化機械設備,來促進農業生產效率和水平的提升。(2)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農業生產架構。過去農業經濟管理主要放在農產品生產方面,重視產品質量以及產品帶來的經濟效益?,F在應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使農產品更具備地域特色。(3)要促進農業領域更具備創新,促使農業經濟管理取得更大發展。在農村構建一批現代化的產業園區、科技園區、田園綜合體等,在農業和農村用地的基礎上,納入更多的資金、科學技術和人力資源,結合農業生產、生活、生態內容,形成現代化的農業經營機制,從而促進鄉村經濟的全面振興。

(三)利用財政運行機制促進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

需要進一步健全財政資金引導體系,使財政資金能夠發揮更大的價值,形成適應市場發展的利益分配體系,并且給予平臺作為支撐。完善利益保障體系,促使其形成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的產業模式,支持經營單位和個人、服務單位和個人到農村基層,引領農業人口共同促進鄉村產業的融合。讓更多的具備經濟實力的單位和個人融入到鄉村農業產業當中,互利互惠、彼此合作。形成全新的鄉村振興金融體系,促進農村發展。在農村形成信貸資金供給機制,促使金融市場能夠從多個層次多個角度滿足農民的需求。健全農村資金回流體系,使更多的資金可以利用到農村建設上。政府可以與銀行聯手,在普惠金融體系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聚合更多力量共建普惠金融生態圈,以新理念、新技術、新金融,更好地助力普惠、服務三農。積極推廣“家庭親情貸”“便利貸”,解決農戶、個體工商戶資金周轉難題;加快發放“富民農戶貸”“富民生產貸”,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重點支持專業大戶、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

(四)以科學的管理措施促進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

目前我國鄉村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已經得到了全面覆蓋,不過城鎮和鄉村之間在多個方面還存在巨大的差距,不利于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要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縮小城市和農村之間的差距,提升農村教育水平、醫療水平和養老服務水平。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機制的構建,使農民的文化素養得到提升,讓更多的城市人才積極投入到農村建設當中,促進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進一步健全鄉村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針對農業生產提供各種配套服務。利用標桿企業起到帶頭作用,重視農業人口各方面的需要,使農民借助社會化服務提升抵抗自然災害的水平,使農產品價值提升、產量提升。形成要素保障機制,從原有的束縛農村發展的體系當中走出來。構建起農村土地流轉交易平臺,促進農業用地、農耕用地產權轉讓,農村土地金融市場、價格評估市場的建設。

(五)構建農業經濟管理團隊

近年來數量眾多的農村人口不斷地進入城市尋找工作,農村因此人才流失。而人才在促進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方面是必不可少的,鄉村振興必須依靠人才,鄉村建設因為不具備專業人才無法取得更大的進展。所以必須重視在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中培育更多的專業化人才,改進和完善鄉村人才培育體系,促進城鄉人才互動,拓寬對鄉村人才進行培養的渠道。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需要重視農民所處的關鍵性位置,農業現代化需要有文化和技術能力的農民。鄉村人才培養需要重視學歷提升以及職業技術培養,讓有發展前途的年輕人到高校學習,讓更多的農村人接受專業教育,在農村構建人才培訓基地,依照鄉村發展的具體狀況提供課程內容,聘請高校教師為農民帶來更多的科技知識和管理知識,利用課堂學習和網上學習相融合的形式來豐富農民的專業知識和文化知識。與此同時,構建起以創業為主的相關培訓機制,為創業單位和個人提供交流平臺,讓更多的有實力和潛力的人成為復合型人才。形成城鎮和鄉村醫療、教育、科學技術方面的互動體系,在固定的時間段、固定的工作崗位上互相輪換,并且針對那些下鄉發展的人員給予政策方面的支持,讓更多的城鎮和鄉村人才融入鄉村創新創業當中。

■結語

農業經濟管理能力不只是關系到“三農”問題,還關系著中國社會的安定和穩固,所以鄉村振興不能忽視農業經濟管理問題。政府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盡快形成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機制;逐步提高農業科學技術創新水平;進一步構建起專業化的團隊。按照市場需要,改變原有的農業發展模式,進一步促進農業產業發展,摸索出合理高效的管理模式。鄉村振興對經濟管理來說是機會也是挑戰,要敢于創新,要將科學技術和農業相融合,進一步提升中國農業經濟管理能力,促進農村持續穩定地向前發展。

猜你喜歡
農業農村經濟
國內農業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新農村 新一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