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以經濟管理專業為例

2021-04-09 07:44高世春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
營銷界 2021年12期
關鍵詞:校企培育院校

高世春(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

■引言

高職教育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校企雙方共同完成,這也是世界教育累積的經驗。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加快,以及各行業對于人才需求的逐漸提高,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得以完善與升級。具體來看,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能夠以多樣化教學方法與內容,將延伸性知識傳遞學生,為學生開展職業活動奠定良好基礎。隨著科學技術與信息技術的迭代升級,高職院校原有校企合作模式應用逐漸暴露出缺乏勞動工具、人才培養方向不明確等問題,不利于深化校企合作的深入發展。故此,深入探討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顯得尤為必要。

■我國高職院校校企的幾種合作模式

(一)訂單培育模式

訂單培育以企業人力需要為核心,根據對人力需要數量與職位技術要求,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育策略,組織開展相關教學與培訓工作,以“訂單”模式培育人才,使教學與生產有機協調、實習與就業融為一體。通常來說,該模式由學校根據企業人力知識、技能、素養等要求,確定符合人才培育的計劃。并且,具體理論教學工作集中在學校進行,實踐教學重點選擇在企業進行,通過審核促使學員順利被企業錄用。這一精準化模式,能夠針對性訓練學員相關職位技能,縮減學員匹配崗位職責的時間,充分發揮學員專長,為企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二)校企共同設立基地模式

這一模式通常是指學校和企業之間密切合作基礎上,根據兩者實際需要,由企業層面著重提供操作項目、設施設備、資金費用,學校層面提供教育教學場所,在校園內設立實際訓練基地,基于教育教學目標,校企之間共同實施相關合作工作。校企共同設立基地模式中,企業利用學校實訓場地當成廠房,以企業的具體生產操作項目當作練習內容,且學員積極參與實習業務,增加生產量,驅使企業在資金費用、設施設備、人力資源上的投入獲得重要反饋。

(三)校企共同建設園區模式

此模式是伴隨國家在經濟發達地區建設高新技術開發區而建立的,主要特點表現于,與品牌企業共同建立產業園區,為學生工學融合、學校與企業之間深入合作創建開放型監管平臺,并開展生產工作、研發企業商品、教師實際投身于企業之中增強鍛煉、教師科學研究等生產與學科研究為整體的生產型產業園區。例如,常州技術學院的“信息產業園區”,重點在國家政策扶持下,集資金、項目、優惠政策、設施設備、新型技術資源以及學校學科專業化與人力資源優勢,總共規劃了所占面積為155畝的信息產業園區”。超過6家大中小型企業紛紛入駐,具體采取“官員助力民生辦理、市場化運營”的運行模式,借助相關政府機構贊助、行業之間相互牽線搭橋、以學校帶頭、企業扮演主角身份,以此吸引越來越多的合作機構與企業,該模式屬于多樣化融合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之一。

■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面臨的主要困境—以經濟經管專業為例

(一)法律法規尚未健全

自從國家高等學校擴大招生規模以來,大學生就業擇業難的問題不斷攀升,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高職院校人才培育與社會實際人才需要相互脫節較為嚴重。為處理這些問題與矛盾,國家相關部門與政府機關均極力支持職業院校實施學校與企業合作模式。然而,實際問題是,學校與企業之間合作時面臨國家法律法規不健全等問題,導致雙方合作權力與義務劃分相對確定,一些利益難以獲得充足保障。這種法律法規的嚴重缺乏,直接制約了經濟管理專業學校與企業合作的有效性以及積極性。

(二)企業參加校企合作積極性較低

利潤是企業生死存亡的根本,利潤最大化是企業始終追求的內在驅動力。利潤主要來源于市場運行環節,企業的關注力將聚焦于市場之上,長期如此,企業監管層將盲目追求企業短期利益,而忽視企業長期戰略布局與穩步發展,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企業人力儲備以及培育工作。再加之,受到實習時間限制,大部分協作企業僅僅為人才提供簡單的實習場地,大多數實習生均處于敷衍狀態,盡管企業內部制定崗位為學員提供實習,也難以接觸企業實質性運行內容。此外,合作方企業對于接收應屆生的積極性較低,覺得接收這些學生將影響企業日常運營,造成經濟管理類應屆生到合作方企業就業擇業效率不高。

(三)校企合作面臨“兩張皮”局面

高職院校屬于事業單位領域,具備半公益屬性,主要還是以人才培育為主。面對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環境,企業通常對市場變化發起快速反應,并按照市場變動隨時調配使用人才需要。然而,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是根據人才培育策略而實施,不同學期均有詳盡的人才培育計劃與任務,如專業課程、學術論文、市場調研等過程,絕不放縱學員隨意到企業正式上班。若不合理協調企業運營與高校培育機制之間沖突問題,學校與企業合作便喪失基礎。

(四)校企合作層次不高

現階段,國家大部分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普遍處于單一實習與就業局面,屬于較低階段的協作,學校與企業合作的目的在于不斷滿足彼此之間的利益需求。

其一,從學校層面而言,學校與企業協作的根本是達成教學義務,處理實踐教育教學環境受限,技能型經濟管理教師嚴重缺乏問題。其二,從企業層面而言,學校與企業合作的真正原因是獲得更加優質又廉價的人力,解決企業急需人力時候人力資源不夠問題而導致成本走高的問題。

■完善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策略—以經濟管理專業為例

(一)增強政府推動功能

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完善的前提是有政府部門保障。第一,作為政府部門應出臺相關法規,即“學校與企業合作促進法規”。具體而言,職能方面,政府機構應準確定位職責,發揮主導與統籌協調的社會功能。輿論宣傳方面,政府應出臺精確的輿論傳播導向功能,極力發揚高職院校的公平與平等,勞動光榮的價值機制。第二,政府應規定踐行企業參與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經費保障策略,充分發揮政府政策導向功能。曾經,寧波市政府曾經對參與高職院校學員實習訓練示范基地的每個企業補貼200-250萬元獎勵,并具體制定企業接納高職院校學員實習與捐贈儀器設施的可適當減少稅收金額等政策。

(二)提升校企合作滿意程度

只有采取企業愿望與利益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完成,學員真正感知自身知識技能提升,才能保障學校與企業合作工作。首先,學校與企業之間應該積極對接。例如,學校與企業之間應有效對接理論與實踐、校園與工廠、教師與教師之間、學員與員工之間、培育標準與用人規則。其次,注重提高高職院校服務能力。人才培育應極大滿足企業用人需要,因此,高職院校應創造出符合企業發展的經濟管理研究成果,促使企業社會服務功能充分得到滿足,進而增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有效合作。

(三)格外注重企業利益

企業利益,主要涵蓋獲得人才需要,得到稅收優惠政策,培訓已有職工,合力處理生產技術與經營監管工作難題,日益提高企業社會影響力,以及企業穩定持續發展所需的精英管理人才。據此,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合作時,一方面讓企業肩負起社會責任,另一方面重視企業的合作愿望與相關收益,并為學校與企業之間合作提供保障?;诖?,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推動學校與企業合作的實踐,并從人才培育目標規定、教育教學布局、經濟管理專業課程安排、師資隊伍選拔、實踐教育教學等,多方位參加合作。

(四)制定篩選企業的標準

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過程中應規定篩選企業準則。具體而言,首先,將經濟規模、技術水平、監管能力作為篩選企業標準之一。其次,根據企業快速發展時期,規定實際人才需求量,輔助高職院校校企之間合作。再次,高職院校方面制定與企業匹配的經濟管理專業標準,增加企業安置實習生數量,減少實習風險。最后,將構建長期協作關系,作為篩選企業的標準,防止校企合作的短期性。

■結語

通過上述研究可知,現階段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整體發展趨勢良好,取得了顯著成效,帶動了很多應屆生就業。然而,在具體校企合作模式實施過程中,依然面臨著諸多困境,如法律法規尚未健全、企業參加校企合作積極性較低、校企合作面臨“兩張皮”局面。針對于此,本文研究發現,通過國家增強政府推動功能、提升校企合作滿意程度、格外注重企業利益、制定篩選企業的標準等四種方法,可有效推動高職院校校企之間合作。

猜你喜歡
校企培育院校
百萬擴招下高職校企合作演化穩定性分析
2020年部分在晉提前批招生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2020年在晉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類院校錄取統計表
立足“農”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風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電子商務課程教學模式
農學類專業校企協同育人的探索與實踐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晉招生錄取統計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簡章審核對照表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