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調查與體育教育創新性研究

2021-04-13 16:03陳育亮
課程教育研究 2021年28期
關鍵詞:創新性體育教學高職院校

【摘要】調查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育經費三大向度闡述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結合體育教育創新性要求、高職辦學特色及體育教育特征提出相應解決對策,旨在豐富高職體育教學形式,提高教育成效。

【關鍵詞】高職院校? 體育教學? 創新性

【中圖分類號】G807.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8-0148-02

一、基本資料

本文選取本地2所高職院校為研究對象,分別從體育教學內容現狀、體育教學方法現狀與體育設施器材與經費問題進行調查與研究,受調查者包括體育教師(30名)、學生(500名)、教育部門領導(10名)。

二、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調查分析

(一)體育教學方法的調查研究

通過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方法的調查,方法構成與占比見表1。

通過表1可知,教師運用直觀法的比例最高,高達92%,運用其他方法與探究式學習的教師占比最低,分別為8%、10%。完整及分解法、預防及糾正錯誤法、競賽比拼三種方法比例基本持平。從整體分析,體育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多偏重身體練習,重點關注體育技術與技能,對學生主體性的關注程度較低。同時,占比較大的學習方法多偏重知識講解及技能塑造,無法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更無法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

為深入了解高職體育教學方法是否科學,本研究對學生滿意度進行調查,見表2。

通過表2可知,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非常滿意的學生共計146名,占比7.3%,滿意的學生共計632名,占比31.6%。一般、不滿意及非常不滿意的學生占比為61.1%,意味著學生對體育教學方法的認可度較差。在教改理念的持續深入下,需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迎合時代潮流及民生本體訴求,注重教法應用與創新。

(二)體育教學內容的調查研究

合理安排體育教學內容可提高體育教學成效,有助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運動能力、激發學生體育興趣。通過對本地5所高職院校的調查,其教學內容種類較多(詳見表3)。

通過表3可知,高職體育教學內容包括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網球、羽毛球、田徑、健美操、瑜伽、體操等項目,其中籃球課程開展頻率最高,瑜伽程尚未開設。學生感興趣的項目足球最高,而且多為男生,但是由于場地限制所以開展的范圍很小。羽毛球占比也很高,因為該項目上手容易。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以實踐型人才為主,根據學生所選專業差異,應加強學生體育鍛煉。在調查中得知,項目中包含游泳項目,但部分高職院校尚未配備游泳館,學校自身沒有能力建設游泳池,無法滿足學生需求。

(三)體育器材與經費的調查研究

體育經費及器材是開展體育活動的基礎保障。根據我國體育法,其中明確表示國家鼓勵社會組織自籌資金推動體育事業發展,并鼓勵個人及單位對體育事業進行捐贈與扶持,任何單位與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挪用體育資金。高職體育教學中,教學活動是否可順利開展取決于體育場館建設水平及器材配備情況,各項運動均離不開體育經費的支出。通過對本地5所高職院校的調查中發現,學校體育經費來源包括社會贊助、實際報批、年度預算、活動預算等,資金來源相對穩定,但無法有效應對各項體育設施建設支出。通過對體育經費投入調查中得知(見表4)。

通過表4可知,體育經費有結余僅占比5%,無法滿足體育教學所需占比超過50%,代表抽調的5所高職院校體育經費投入均無法滿足教學需求。

三、影響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主要因素

(一)教學方法因素

部分教師幾乎不采用現代教育方法,沿用的體育教育方法多偏重體育知識講解與技能傳授,教學方法發揮學生主體地位。例如,教師多采用語言法、完整與分解法、預防和糾正錯誤法、競賽法等,并未重視學生主動性培養,無法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少數教師雖然結合了多種教學方法,但與現代教育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滯后性。在學生對體育教學方法滿意程度的調查中得知,僅有38.9%的學生滿意,超過60%的學生不滿意現有教學方法。介此,高職體育教學方法尚有一定優化空間。

(二)教學內容因素

高職院校教學內容多以傳統球類項目為主,與學生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存在一定偏差,未迎合學生興趣愛好,不利于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在調查中發現,高職體育教學項目以足球、籃球、排球為主,學生喜歡的羽毛球課程占比較低。從整體分析,高職體育教學內容特色不足,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三)體育經費與器材因素

經調查發現,高職體育教學中體育設施與經費投入無法滿足學生需求,校園體育教學中存在場地器材無法滿足教學需求的情況。體育場、足球場、籃球場、游泳館等建設水平均未達到教學標準。羽毛球作為學生最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其場地建設水平無法滿足學生活動需求。同時體育器材的缺失導致學生間無法科學分配體育器材,器材人均應用時間較短,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此外,受雨雪、陽光暴曬、大風等影響,部分體育課程需在室內進行,如果體育場館建設水平較差,各類運動將無法順利進行。

四、高職院校體育教育創新性研究

(一)豐富教學方法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多類新型教學手段應運而生,體育教學方法得到一定的豐富與改善。從本質上講,教師選取的體育教學方法是否有效和學生理解程度與掌握水平呈正比,教學方法并非一成不變,教師需靈活運行多類教學方法,以此提高教續質量。例如,在體育教學中可結合計算機、視頻、VR等技術,讓學生直觀感受體育運動要領及動作方法。與此同時,為學生獨立探索預留充足空間,讓學生根據自身特點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體育教師需善于借鑒國內外新的教育思路與方法,構建與學校匹配的體育特色教學體系,從根本上避免“說教式”教育。為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學效果,應多開設課外活動課,讓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營造校園體育運動俱樂部,讓學生依照自身喜好選擇不同的體育項目進行訓練。

(二)結合高職教學特色,完善教學內容

首先,應加強體育理論知識教學:講解體育基礎理論知識及運動損傷防護技能,讓學生掌握鍛煉身體最為科學的方法;讓學生正確看待體育運動,從體育動機、體育意識等方面培養學生體育興趣;結合學生專業特點進行針對性體育知識講授,讓學生了解如何預防職業病,養成終身體育意識。其次,依照學生職業特點安排特色實踐內容。高職體育教育應面向學生未來就業需要,讓其適應社會發展情況。創新高職體育教育應依照學生職業特點合理安排。體育教師應在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上增設職業要素,讓學生通過體育訓練掌握職業特點,增強學生抗壓能力,做到興趣與職業規劃完美融合。

(三)加大體育經費投入,完善場地器材設施

體育經費投入決定著體育活動是否有效開展。目前,國內高職院校規模持續擴大,體育經費投入比例隨之擴大,導致原本緊缺的體育場館與器械變得更加緊張,學校與體育主管部門需加大體育經費投入,同時探求有效的解決措施。例如,在有限資源內發揮場地“無限”的作用,推行一地多用,如籃球場地可安置羽毛球器材,滿足學生個性需求。此外,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由企業輔助院校建設體育場館,院校負責為企業輸送高質量人才,實現資源互換,合理開發利用體育經費資源。

五、結束語

高職院校是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主要陣地,需關注學生綜合素養與身體素質的提高,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為日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本研究對本地5所高職院校進行調查與分析,匯總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解決措施,旨在推動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創新式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志敏.淺談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 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1):2.

[2]張昊.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環境現狀調查與研究[J]. 灌籃,2019(10):106-107.

作者簡介:

陳育亮(1980年-),男,福建龍巖人,教師,學士,主要從事體能訓練和體育與健康教學工作。

猜你喜歡
創新性體育教學高職院校
流動幾何的創新性
游戲融入教學建構靈動式體育課堂研究
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
體育教學中的競爭意識培養探究
獨立學院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分析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論媒介文化的混雜性與創新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