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流行音樂中京劇戲腔的運用對傳統戲曲的傳承與發展
——以歌曲《赤伶》《探窗》為例

2021-04-15 09:39劉思宇
黃河之聲 2021年24期
關鍵詞:副歌唱腔音色

劉思宇

京劇,自四大徽班進京起到如今,走過了230多年的風雨歷程,從《同光十三絕》到四大名旦,京劇在發展的過程中,博采眾長于各地方劇種而自成一家,并在民國時期達到一個高潮,走出國門,享譽世界。然而西方音樂文化的沖擊和現代工業化社會的進步,讓這個傳統又溫吞的國粹藝術漸漸不再適合現代多數人們的口味。因此,少量優質的京劇演出成為了與廣大人民群眾脫離的貴族藝術,而為了讓京劇被更多人們接受,一些京劇名家不得不走下戲臺通過各種方式宣傳京劇,推廣京劇,很多京劇愛好者和票友戲迷也加入到弘揚國粹的隊伍中。

而如今,戲腔成功與流行音樂融合并被廣泛傳播和推廣,就是這些復興京劇的使者們長期以來努力的成果和結晶。而筆者之所以在如今推廣的眾多戲腔作品中選擇了《赤伶》和《探窗》,不但是因為它們鮮明的戲曲旋律和古典的詞作風格,更是由于它們的翻唱者——上戲“416”女團,以不同派別行當的精彩演繹使得這些歌曲在保留京劇“范”和“韻”的同時,讓京劇這個“老古董”以戲腔這種以小見大的形式展現在世人面前。她們翻唱的《探窗》連續登上抖音、微博等熱搜榜,很多同齡人因為她們而愿意了解戲曲藝術,讓京劇的傳承與時代接軌,借助短視頻平臺、音頻平臺等,創新出新的演唱形式和觀看方式,讓京劇藝術重新回歸到大眾的視野。

一、旋律中的借鑒與融合

《赤伶》《探窗》這兩首作品都由具有流行音樂旋律特點的平鋪直敘的方式進入主歌,小節內音程變化較小,多為二度三度進行,給人以訴說感。兩首作品的首段音高整體偏低,音域主要在“5.”到“5”這八度之間,這樣的旋律特征給人以平靜內斂之感,同時也蘊含淡淡的悲傷。

京劇戲腔的融入都是在兩首作品的副歌部分直接進入高潮,旋律以大調性質排列,主要音階為宮調式音階,是京劇中極具特色的反二黃板式。反二黃從京劇的基本調性板式二黃演變而來,比二黃升高了4度或下降了五度,從而能在唱腔中表現出激烈、悲憤、悲痛等情緒。所以流行音樂中京劇戲腔反二黃板式的運用,即便采用流行音樂唱法也依然能夠感受到戲曲旋律中高低音落差大,起伏較強烈的特點。而京劇戲腔旋律的融合也使得歌曲在副歌部分給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效果,更好的傳達了歌曲中人物悲憤哀傷的情緒,使歌曲更具張力,也成為了這兩首作品中傳唱最廣、最受歡迎的部分。除此之外,這兩首作品在旋律設計上也借鑒了京劇戲腔的不同排列組合方式,使得副歌旋律更具戲曲風格。

例如《赤伶》副歌的第一句就和京劇《貴妃醉酒》選段中的部分樂句就有相似之處,如“臺下人走過不見舊顏色”和“乾坤分外明”兩句中,“臺下人走”和“乾坤”在音程設置上都是“3236”的旋律。無獨有偶,《探窗》中主歌的最后在與副歌銜接的最后一句,在旋律設計上也可以在京劇《霸王別姬》的《看大王》選段中找到淵源,如“在花天錦地”和“輕移步”兩句排除節奏不同之外,在旋律走向和音符的銜接變化上,都是“16535”。這樣的淵源和相似之處有很多,在此筆者不再一一列舉,但能夠充分說明,在流行音樂中運用京劇戲腔使得人們以這種以小見大的形式窺見了京劇魅力的萬分之一,也使得流行音樂的旋律別出心裁,更具魅力。

二、演唱者的傳承與發展

這兩首作品副歌部分的原唱都采用了京劇旦角唱腔的音色和演唱風格,但經由上戲“416”女團的翻唱使得戲腔的使用更加凸顯不同派別和行當的獨特韻味。例如《探窗》中主攻梅派青衣的朱佳音,她在演唱“她唱著,他鄉遇故知”這句時,主要采用腹式呼吸法,著力點主要在小腹而不在胸腔,氣息貫通,力度運用上較為含蓄。由于梅派唱腔具有高寬清亮、圓潤甜脆、純凈飽滿的音色特點,因此演唱時聲音位置主要保持在口咽腔的前面部位,共鳴位置較為統一。演唱該句時朱佳音采用蘭花指手勢雙手一上一下撫于胸前,端莊自然,能在細枝末節顯露出梅派青衣場常飾演的雍容大方、典雅清新的女子形象。

而楊淅作為主攻程派青衣的演員,在演唱“臺下人,金榜正題名”這句時,同為青衣行當,卻音色偏暗、幽咽婉轉、吞吐有致,與朱佳音的梅派唱腔有鮮明不同。尤其是楊淅在演唱《赤伶》中的“臺下人走過不見舊顏色”和“道無情道有情怎思量”這兩句時,雖然也是用丹田氣拖住聲音,但在潤腔時音量收放對比特別鮮明。在處理氣口時,呼吸的“吸”與“呼”之間所用到的力量較大,能夠較為鮮明的凸顯出程派抑揚頓挫、收放吞吐的唱法風格。因此楊淅的音色比起朱佳音會更加結實、寬厚、圓潤,上下貫通。由于程派青衣主張打開后口腔演唱,因此兩人同處于一個視頻中時,楊淅嘴形開得會比朱佳音大些,也使得音色上會顯得低沉、渾厚。又由于程派唱腔側重頭腔、口腔、胸腔,聲音位置比梅派靠后一些,運用了腦后音和噴口發音,并使用胸腔共鳴,使得她在演唱這幾句時平添了厚度和凝重感,更彰顯了程派青衣常塑造的哀怨堅貞、外柔內剛的中下層婦女形象。

程校晨和朱鹮同作為花旦行當,因此二人在演唱“他說著,洞房花燭時”和“一步一句是相思”等旋律時,唱法上在保持氣沉丹田、假聲比例較大的同時,咬字歸音更加俏皮輕盈,使得音色上比起青衣唱腔更加清新俏麗、柔媚流暢、委婉別致。同時二人在演唱過程中眼神的靈動和動作的細膩多變使得花旦形象極富生活氣息,具有很強表現力。

而邊靖婷老旦唱腔的出現,更使得翻唱的戲腔歌曲給人耳目一新之感。由于老旦唱腔與青衣的“小嗓”不同,主要采用“大嗓”演唱,念白唱腔均為真嗓,并多用胸腔以及口咽腔共鳴,因此在演唱“不曾認臺上舊相識”這句時,音色飽滿寬厚、聲情并茂,一開口就把聽者代入到了“臺上人”悲戚痛苦的角色中。同時,邊靖婷在演唱“臺上人唱著心碎離別歌”這句時,采用老旦的特色音“雌音”,展現出柔細、明亮、圓潤的音色,并運用老旦常用的用嗓技巧之一,即一口氣唱法,聲音飽滿,用嗓順暢,一氣呵成,余音繞梁。

上戲“416”女團對戲腔流行歌曲的翻唱,刷新了大眾對京劇旦角唱腔的普遍認知,并運用自身多年學習而獲得的唱腔音色,在保持京劇獨特韻味的同時進行創新和發展,使得不同派別行當的音色特點及潤腔風格能夠在流行音樂中得以詮釋和彰顯。他們將更多的流行音樂改為戲腔唱法,將傳統的殿堂藝術融入到百姓生活,在傳承經典唱腔的同時融合了通俗音樂,不僅讓京劇唱腔獲得新的生命力,也推動了流行音樂旋律風格和演唱方式的發展。

三、對京劇戲腔融合流行音樂的思考

其實,上戲“416”女團只是廣大弘揚京劇藝術隊伍中的一員,很多京劇藝術家在短視頻平臺等多個傳播載體和傳播渠道上展現京劇唱腔、戲服、扮相、趕場、手勢等多種多樣的京劇元素,在記錄生活的同時向廣大人民群眾普及京劇知識,她們把短視頻平臺、音頻平臺等作為傳播京劇藝術的陣地,讓更多人因此了解京劇,喜愛京劇。而帶有戲腔風格的流行歌曲之所以能夠成為宣傳京劇的成功案例,筆者將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方面,從詞作內容上來說,傳統京劇的篇幅較長,一整個故事的完整講述需要大概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觀眾才能從演員的唱詞和表演中了解故事的始終。但如果只唱選段,展示最精彩的部分,雖然時間大大縮短了,但又無法全面展示故事的動人之處,前后情節銜接不上,容易讓不太了解京劇的觀眾聽得一頭霧水,因此不太適合現代年輕人快節奏的生活,且很多人也沒有這樣的時間和耐心去細品一字多音的拖腔之美。而流行音樂中京劇戲腔的運用,使歌曲在歌詞創作上雖保留了部分戲曲唱詞的古典意蘊,但比起傳統京劇唱詞更通俗易懂,且在三五句之內就能夠把相對完整的凄美故事展現在人們的面前,讓人們在歌詞和旋律中想象出歌曲所描繪的場景,代入感更強。例如《探窗》中的戲腔部分:她唱著他鄉遇故知,一步一句是相思,臺下人金榜正題名,不曾認臺上舊相識。寥寥幾句就說出了一場薄情才子與癡情戲子青梅竹馬的愛情故事,再搭配上京劇戲腔婉轉幽咽,就讓聽者仿佛身臨其境的體驗了一場悲情的人生遭遇。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可以肯定的是,對于很多不太了解京劇的廣大群眾來說,這種精簡凝練又不失詩詞韻味的詞作和創新改良的演唱風格,更容易被大眾接受,提起興趣吊足胃口,讓人們愿意走進劇場大膽嘗試了解更多更純正的戲曲劇目,也使得傳統京劇藝術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對傳統劇目中蘊含的價值觀進行符合現代文明的揚棄和闡釋,使其更加契合現代社會的物質生產、制度結構、生活方式和價值理念,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另一方面,從演出形式和聽者的觀看形式上來說,傳統京劇劇目演出一般都是在劇院或是在村子里逢年過節搭臺唱戲,由于觀眾越來越少,再加上多媒體網絡和多種娛樂項目的沖擊,使得專業劇團也紛紛解散,觀看京劇成了老一輩人的念想,在青年群體里成為了小眾的代名詞。而短視頻平臺和直播平臺的崛起,使京劇在傳播方式上也進行不斷的創新,演出形式不再拘泥于戲臺,觀眾坐在家里甚至躺在床上就能夠感受京劇的博大精深,體驗戲曲的魅力與精華。借助網絡傳播平臺,專業演員們將京劇中的唱念做打拍攝并剪輯成2-3分鐘的短視頻,簡潔明了的讓觀看者了解視頻中所要表達和展示的內容,不僅適應了現代人們的快節奏,也將京劇中的精華不斷壓縮,使對京劇不太了解的人們立刻就能被吸引住,更博人眼球。同時,專業演員和戲迷票友們也可以在直播平臺上演唱選段或進行京劇教學,讓了解戲曲喜歡戲曲的人們有了學習的平臺和展示的機會,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使得傳統戲曲煥發新的生命力,實現更好的傳承發展。

結 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聯組會上指出,文藝工作者應“在正本清源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作為精神事業,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當然就是一個靈魂的創作”,而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提到的第一點意見就是堅持與時代同步伐。流行音樂中京劇戲腔的成功運用,不僅是將國粹經典的精華以符合大眾口味的形式保留下來,更是讓京劇藝術與時俱進,在妝面、服飾、唱腔、動作等各個方面進行改良,并大膽做出新的嘗試,使得傳統戲曲在守正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推動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在宣傳與推廣的過程中,我們吸取成功經驗,不斷摸索,堅持與時代同步,從而更好的弘揚傳統京劇藝術,讓“老古董”穿上新衣,以更加光彩奪目的形象面向大眾,迎來新的進步與發展?!?/p>

猜你喜歡
副歌唱腔音色
從音樂唱腔角度談越劇跨性別扮演藝術的歷史發展
計算機音樂編曲中音色的復合應用
計算機音樂編曲中音色的復合應用
“任派”唱腔——憶任哲中
副歌:致愛米莉·狄金森
Let Her Go
戲曲中唱腔與伴奏的關系
倪同芳唱腔集首發新聞發布會暨收徒儀式
音·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