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臺供應鏈的管理理論與方法前沿課題

2021-04-16 02:59余玉剛鄭圣明霍寶鋒張新雨
管理科學 2021年6期
關鍵詞:供應鏈研究

余玉剛,鄭圣明,霍寶鋒,洪 流,舒 嘉,張新雨

1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管理學院,合肥 230026

2 天津大學 管理與經濟學部,天津 300072

3 復旦大學 管理學院,上海 200433 4 復旦大學 大數據學院,上海 200433

5 電子科技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成都 611731

6 中國科學院 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190

引言

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轉型升級促使產業鏈重構成為新一輪全球經濟結構和發展的核心命脈,作為產業鏈的微觀狀態,供應鏈已成為國家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手段。美國于2017 年公布《美國國家安全戰略》[1]重點提及供應鏈,2020 年提出“未來制造”戰略項目。英國于2019 年發布《制造業和全球供應鏈發展趨勢及其對英國貨運的影響回顧》[2],為制造業構建全球供應鏈提供了指導。面對全球供應鏈的重構和全球經濟競爭的白熱化,中國正在加速布局現代供應鏈,全面提升全球供應鏈的競爭優勢[3]。為響應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商務部等8 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的通知》,力爭將現代供應鏈建設成為培育新增長點和形成新動能的重要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載體。這為積極應對美國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切斷技術供應和重要產業的原料供應提供了保障,也成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實現國家“六穩”工作的前提。2021 年3 月,國家發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實踐證明,現代供應鏈的創新和建設不僅是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重構國際產業鏈布局、實現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重要載體。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平臺化成為現代供應鏈的典型形態,平臺供應鏈則指明了中國企業未來發展方向,并對產業全球化產生重大影響。平臺產生的運營數據為供應鏈的智能決策、快速響應、資源整合和風險管控等提供了新的機會。同時,5G、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深入發展將推動平臺供應鏈的生態化演變,既為中國構建現代供應鏈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成為企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又是中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契機。鑒于世界各國都在積極部署產業鏈,現代供應鏈尤其是平臺供應鏈的建設和創新將成為中國在國際上爭取話語權的重要突破口,也是面向經濟的重要主戰場之一。與此同時,學界正在積極關注平臺供應鏈,供應鏈生態和平臺生態已成為供應鏈管理領域研究的新熱點?!禨cience》于2014 年、《Nature》于2019 年分別發文引領供應鏈和平臺生態的研究[4-5],2018 年《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發表“Towards a theory of ecosystems”[6],認為供應鏈生態的研究正在逐漸興起。

平臺供應鏈以客戶為中心、以平臺為載體,上下游企業的生產、物流、銷售等系統和數據可以實現集中式保密存儲和個性化分布式共享,充分發揮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技術優勢,通過供應鏈上下游之間跨組織的戰略、流程、信息的協同和共享,實現平臺供應鏈的智慧化決策、聚集性資源整合、智能化風險預測和控制。此外,通過平臺可以實現供應鏈內部資源與外部組織之間的動態交換和演化。因此,平臺供應鏈具有以下有別于傳統供應鏈的顯著特征:①端到端:供應鏈企業與客戶直連直通,且以客戶為中心實現跨層級互聯互通;供應鏈信息端到端共享,全鏈企業協同運作,消費數據可直接服務于生產,如銷售企業可以通過信息共享實現針對生產企業的反向定制。②數智化: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智能技術為平臺供應鏈智慧化決策提供支持,多主體之間的協同溝通實現智能C2B 商務,如產品反向定制、物流智能倉配和精準營銷等;平臺供應鏈中多主體行為各異,人工智能等支撐數據集成的風險防控。③復雜性:相對于傳統串聯供應鏈,全網絡跨層互聯互通構成指數級復雜網絡,全鏈數據多主體集成,互聯互動關系龐雜,且平臺資源開放共享,社會資源可自由進出。平臺供應鏈不同于傳統供應鏈的特征對現代供應鏈管理理論的建立提出了重大挑戰,實踐表明,供應鏈企業與客戶跨層級互聯互通的端到端特征導致供應鏈扁平化且傳統正三角的組織架構向倒三角模式轉變,指數級供應鏈網絡的復雜性特征使萬億字節(TB)級海量高維數據的信息提取和實時響應成為平臺供應鏈智能化運作的主要瓶頸,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平臺多主體協同的數智化特征帶來平臺供應鏈風險防控等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新特征及衍生的新問題形成了平臺供應鏈在理論、方法和實踐中的諸多瓶頸。

因此,平臺供應鏈領域研究的理論意義在于:①平臺供應鏈是一個全新的理論,關于平臺供應鏈的端到端直連、開放型生態的研究還處于萌芽階段,亟待理論和方法的關鍵突破。②平臺供應鏈是大數據環境下的復雜系統,亟待數據處理和分析方法論的重大突破,這將深度融合數據與信息科學、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并引發數據科學和計算機科學的變革和創新。③平臺供應鏈理論是從孤立的傳統供應鏈理論向整合的現代供應鏈理論的重大轉變。傳統供應鏈理論是將具有低維時間和空間特征的企業聯系在一起,而平臺供應鏈中的企業具有高度的時間和空間異質性,形成雙創空間。如何將跨層的大量企業通過產、通、銷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新的生態系統,以替代原有生態,這將是對傳統獨立理論的挑戰。平臺供應鏈領域研究的實踐意義在于:①平臺供應鏈實踐越來越多,但理論化支撐不足。例如,海爾的“人單合一”實踐已形成案例,走進哈佛課堂,但中國平臺型企業的最佳實踐在全球的影響力還嚴重不足,相關生態和評價的理論可極大推動平臺供應鏈的推廣和進一步實踐。②從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算法角度看,目前中國的平臺型企業應用正處在“可行解”階段,“最優解”仍處于未知和無知狀態,尚有極大的提升空間,亟待算法的支持(如算法改進、新算法提出)。③目前的企業實踐還處于試錯階段,尚未形成基于理論的知識產權體系。對平臺供應鏈的研究將形成一系列具有中國烙印的知識產權,包括中國標準、中國專利、軟件和服務構件等,必將為下一代供應鏈和產業鏈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1 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態勢

近年來,以平臺供應鏈(platform supply chain)為主題的研究成果在UTD24 列表期刊上發表論文17 篇,其中,相關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在《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上發表論文7 篇,在《MIS Quarterly》上發表論文3 篇,在《Operations Research》上發表論文2 篇,在《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上發表論文2 篇,在《Journal of Marketing》上發表論文1 篇,在《Management Science》上發表論文1 篇,在《Marketing Science》上發表論文1 篇,廣泛分布在信息系統、運營管理、戰略管理和市場營銷等方向。

總體而言,平臺供應鏈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上處于快速增長的萌芽階段。在Web of Science 核心數據庫搜索的結果表明,2019 年以平臺供應鏈為主題發表在SCI/SSCI 期刊上的論文279 篇,占以供應鏈(supply chain)為關鍵詞的供應鏈管理相關論文的比例為3.51%,該比例在2000 年時僅為1.8%。圖1 給出2010年至2019 年以平臺供應鏈為主題發表的論文數量和占比情況。上述信息也體現出,盡管目前平臺供應鏈的相關研究具有明顯的上升趨勢,但總體比重仍低于供應鏈相關主題論文總數的5%,尚處于萌芽階段。

圖1 SCI/SSCI 期刊發表平臺供應鏈相關研究的論文情況Figure 1 Research Papers Related to Platform Supply Chain Published in SCI / SSCI Journal

與此同時,平臺模式在全球范圍內的迅猛發展也為學者開展平臺供應鏈研究提供了充足的場景。STEINBERG[7]認為,平臺無處不在,包括社交媒體平臺(如Facebook、Twitter 和Weibo)、聊天平臺(如LINE、Messenger 和WhatsApp)、電子商務平臺(如Amazon、Alibaba、Rakuten 和Flikart)、流媒體平臺(如Netflix、Mubi、Niconico Vedio 和Youku)、智能手機平臺(如iOS 和Android)等;ZHU et al.[8]的研究也表明,2015 年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大多數為平臺企業,且在一個基于平臺的商業模式中,核心企業主要通過為其消費者和第三方實體提供連接服務從而創造價值。圍繞核心平臺的價值創造能力,學者們紛紛從互聯網平臺[9-10]、房屋租賃平臺[11]Airbnb、餐飲平臺[12]、區塊鏈技術[13]和企業社會責任[14]等角度對平臺供應鏈展開深入研究。

2 中國發展基礎和優勢

在當今全球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平臺化逐步成為現代供應鏈獲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從2018 年至今,商務部等8 部門發布了《關于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的通知》[5]《關于進一步做好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關于復制推廣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第一批典型經驗做法》等多項文件,強調“構建一批整合能力強、協同效率高的供應鏈平臺”,如流通與生產深度融合的供應鏈協同平臺、對接個性化需求與柔性化生產的智能制造供應鏈協同平臺,要“以平臺為重要載體完善供應鏈體系,加強與上下游企業實現系統和數據對接,充分發揮供應鏈平臺的資源集聚、供需對接和信息服務等功能,構建跨界融合的產業供應鏈生態”。平臺化模式正成為國家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跨界融合發展、推動產業升級的重點發力方向。2019 年,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互聯網平臺經濟是生產力新的組織方式,是經濟發展新動能”。平臺供應鏈融合了平臺經濟和供應鏈管理的優勢,供應鏈管理強調在供應、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實現跨組織的戰略、流程以及信息的協同和共享,最終滿足消費者需求;平臺經濟依托新興技術形成標準化、模塊化和開放化的平臺,基于網絡外部性和正向反饋作用獲取和創造價值。目前中國對現代供應鏈和平臺經濟的重視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為中國學者在平臺供應鏈管理理論的研究領域提供了眾多研究機會。

同時,近年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加大了對平臺供應鏈相關課題的資助。圖2 給出基金委管理科學部對平臺供應鏈課題的資助情況,在2010 年至2019 年共資助以“平臺供應鏈”為關鍵詞的研究66 項,各年度資助項目數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資助項目由2010 年的3 項上升至2019 年的20 項,參與高校包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8 項)、合肥工業大學(4 項)、中南財經政法大學(3 項)、浙江大學(2 項)、西南財經大學(2 項)、深圳大學(2 項)、上海大學(2 項)、華中師范大學(2 項)、華中科技大學(2 項)、河北工業大學(2 項)、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 項)和東南大學(2 項)等共44 所高校,共計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1 項、面上項目41 項、青年項目23 項、地區項目1 項。

圖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平臺供應鏈”課題的資助情況Figure 2 NSFC′s Support for the “Platform Supply Chain” Projects

在基金委等國家機構的大力資助下,平臺供應鏈相關研究在中國也得到長足發展。2004 年至2019 年,來自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東南大學等高校的研究人員在基金委管理學部認定的30 本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共17 篇,其中,《中國管理科學》6 篇、《管理世界》1 篇、《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 篇、《運籌與管理》2 篇、《工業工程與管理》4 篇、《系統工程》1 篇、《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1 篇、《管理科學》1 篇。上述研究成果中,12 篇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2 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并在2016 年呈現出雨后春筍般的增長態勢,2019 年發表量達到8 篇。圖3 給出2004 年至2019 年與平臺供應鏈相關的中文論文的發表數量變化情況,現有的平臺供應鏈相關研究成果為中國構建平臺供應鏈支撐體系奠定了扎實的理論基礎,并為相關部門制定政策建議和行業監管給出了理論指導。

圖3 與平臺供應鏈相關的中文論文發表情況Figure 3 Publication of Chinese Journal Articles Related to the Platform Supply Chain

3 主要研究方向和典型科學問題

在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全球產業鏈重構的大背景下,構建平臺供應鏈管理理論和體系,對于實現中國的現代供應鏈建設和創新,提升中國供應鏈在全球的競爭力,推動中國產業鏈轉型升級至關重要。這對平臺供應鏈管理的基礎理論建立、方法設計和模式創新提出了很高要求,主要體現在5 個方面:①平臺供應鏈的設計和治理是成員企業生存的基礎。平臺供應鏈的企業類型多樣、規模差距懸殊,端到端的扁平化供需網絡催生出倒三角組織結構,設計供應鏈企業之間平等的決策機制和合理有效的生態治理方案,是平臺供應鏈健康發展的前提。②快速有效的統計學習方法是平臺供應鏈高效運作的保證。平臺供應鏈復雜的端到端特征促使大量的平臺成員企業產生指數級增長的TB 級數據,梳理并快速識別海量數據中的管理信息,設計有針對性的統計學習和方法,將極大提高數據在供應鏈管理和治理中的作用。③商務智能是平臺供應鏈自動化、智能化的重要手段。將海量數據中提取的信息轉化為實時高效的智能決策是平臺供應鏈成員企業應對激烈競爭并生存的必要條件,智能算法的設計和改進將是平臺供應鏈發展的核心驅動力。④整合和價值創造是平臺供應鏈更新和迭代的必由之路。借助平臺成員各自的優勢進行人、財、物等資源的跨層整合將是平臺供應鏈迭代升級的重要途徑,針對平臺供應鏈生態成員之間的資源高效整合和調配以實現價值共創是平臺供應鏈在競爭中爭奪話語權的核心競爭力。⑤風險管理為平臺供應鏈保駕護航。風險和危機向來是機遇和發展途中的制約條件,如何快速的識別風險、消除風險以及針對系統性風險的快速響應是平臺供應鏈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因此,平臺供應鏈領域主要有5 個研究方向,具體見圖4。在這5 個研究方向中,研究方向1 平臺供應鏈的生態化設計和評價側重于平臺供應鏈生態特征和機理的研究,為研究方向2 平臺供應鏈的統計學習方法研究和研究方向3 平臺供應鏈的商務智能理論和方法研究提供機制支撐;研究方向2 和研究方向3 側重于平臺供應鏈中的方法構建,為研究方向4 面向價值創造的平臺供應鏈整合研究和研究方向5 基于智能仿真的平臺供應鏈風險管理研究提供了方法支撐;研究方向4 和研究方向5 側重于平臺供應鏈中的目標實現(供應鏈整合和風險管理)。

圖4 平臺供應鏈主要研究方向Figure 4 Main Research Directions of the Platform Supply Chain

3.1 研究方向1:平臺供應鏈的生態化設計和評價

數字經濟時代下,隨著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供應鏈的融合發展,平臺供應鏈呈現端到端、數智化和復雜性等新特征。這些特征使平臺供應鏈面臨新挑戰:端到端和數智化使平臺供應鏈的結構不斷裂變和重組,形成適用性強、共創程度高的生態結構;數智化和復雜性催生了平臺供應鏈的協同管理,極大程度地增強了平臺供應鏈協調性,提升了平臺供應鏈的合作效率和運作績效;復雜性則預示著平臺供應鏈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目標,亟須構建面向可持續發展的評價體系,以引導和促進平臺供應鏈的健康發展。因此,傳統供應鏈管理理論已不適用于平臺供應鏈發展,亟須突破的瓶頸包括:構建平臺供應鏈生態體系的理論和方法,實現平臺供應鏈協同管理的合作機制設計方法,引導平臺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的評價體系。

典型科學問題舉例:考慮生態內生性的平臺供應鏈生態特征和機理,基于信息流的平臺供應鏈全鏈條網絡分布式生態結構設計,考慮平臺供應鏈端到端和數智化特征的多利益主體生態化合作機制,經濟、環境、社會和多元化視角的平臺供應鏈評價和持續改進方法等。

3.2 研究方向2:平臺供應鏈的統計學習方法

現代供應鏈突破傳統空間限制,呈現出端到端、數智化和復雜性三大特征,這些特征使平臺供應鏈的數據分析變得更加困難,對相應統計學習方法的開發是個巨大的挑戰。平臺供應鏈的復雜性使其各個節點之間同時存在相互協調和競爭的關系,因此數據顯現出關聯性復雜的特點;企業與客戶關系的復雜性以及數智化決策的特點使數據維度高、數據量大;相關聯的海量客戶(端到端)和大量企業(復雜性)的數據在網絡上不斷更新,使數據呈現出實時性強的特點;由于平臺供應鏈過于復雜,任何節點和環境的微小變動都可能引起其他節點的變動,因此具有不確定程度高的特點。這些特征使傳統的供應鏈統計學習方法不再適用,需要開發新的方法,以突破在平臺供應鏈上使用傳統統計學習方法遇到的瓶頸。

典型科學問題舉例:大數據背景下平臺供應鏈網絡的統計模型構建,平臺供應鏈在各個環節的中斷點統計分析,平臺供應鏈供給和需求預測的統計學習理論和方法,基于分布式學習的平臺供應鏈數據分析等。

3.3 研究方向3:平臺供應鏈的商務智能理論和方法

平臺供應鏈中獨特的扁平化和部分去中心化的供應鏈網絡結構特征、平臺供應鏈面臨的外部經濟和商業環境、體系中顧客和第三方供應商群體類型和行為、多源的數據和多變的數據結構、極其豐富的商品種類造成的供應鏈復雜性特征、數智化帶來的決策實時性和決策閉環等諸多特征和需求,難以被傳統的預測和供應鏈管理決策模型所涵蓋。例如,傳統算法難以快速精確求解平臺供應鏈中動輒上千萬乃至過億變量的管理模型,經典的在線學習算法難以處理顧客針對平臺營銷策略的策略性選擇替代/囤貨行為和被動的消費欲望變化帶來的顧客特征遷移。而新興的深度神經網絡模型普遍缺乏解釋性,在復雜多變的經濟和商業環境中管理人員難以判斷模型的適用邊界,也難以形成決策的閉環迭代。此外,在應用中普遍存在預測部門與決策管理部門脫節的現象,決策偏見造成模型決策往往選擇預測誤差的極大點。針對平臺供應鏈的特征和管理痛點,研究平臺供應鏈的商務智能理論和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占據中國經濟重要地位的平臺供應鏈體系的整體運營效率和管理水平。

典型科學問題舉例:端到端供應鏈網絡的智能管理理論,復雜倉配問題實時求解理論和方法,考慮顧客特征與環境因子內生性的營銷和定價策略在線學習和優化,數據與決策模型的深度融合等。

3.4 研究方向4:面向價值創造的平臺供應鏈整合

在端到端、數智化和復雜性的特征下,平臺供應鏈的價值創造面臨一系列的瓶頸要素,分別體現為成本中心、需求升級和網絡效應。首先,平臺供應鏈發展和擴張的過程中需要極高的成本投入。例如,平臺供應鏈多主體、多流程之間溝通和協調需要搭建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支持,大量參與主體之間的復雜關系需要長期運營和維護,為了獲得客群和搶占市場需要大量投入補貼和廣告費用。其次,面對需求不斷迭代、升級的消費者群體,平臺供應鏈上的企業必須形成一致的目標、構建無縫的流程、保持密切的溝通,才能隨時響應,甚至是提前預知消費者的個性化偏好,實現柔性生產、高效流通和精準營銷。最后,平臺供應鏈實現價值創造的關鍵在于促進正向網絡效應。隨著平臺供應鏈的參與主體(如物流服務提供商、供應商和消費者)數量不斷擴大,需要有一套正向反饋機制促進不同參與主體融入價值創造環節,實現共生、共創、共贏、共享。整合是突破瓶頸要素、推動平臺供應鏈由成本中心向利潤中心轉變、不斷適應消費者需求升級、實現正向網絡效應的關鍵機制。

典型科學問題舉例:數據和知識管理及能力提升機制,面向可持續競爭優勢的平臺供應鏈物流整合機制,復雜運營網絡下平臺與供應商關系動態演變和治理機制,基于全流程消費者整合的價值創造機制等。

3.5 研究方向5:基于智能仿真的平臺供應鏈風險管理

平臺供應鏈依托平臺協調供給需求,協同業務運營,配合實體業務需求,結合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大數據支撐、網絡化共享、智能化協作的特點,是數字化和智慧化的創新供應鏈網絡。因此,與傳統供應鏈相比,平臺供應鏈:①依靠平臺進行全局優化,從而能夠有效地降低整個供應鏈網絡的成本,實現整體利益的最大化;②更具柔性,應對供給和需求的波動能力更強,從而能夠有效地提高供應鏈網絡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平臺在提高原有供應鏈網絡應對風險的能力的同時,也給平臺供應鏈上的企業乃至整個實體經濟帶來了新的風險。平臺供應鏈的場景特點決定了其風險管理的復雜性。首先,端到端的結構特征決定了平臺供應鏈網絡具有規模龐大、節點眾多、關系復雜的特點;其次,平臺供應鏈上風險問題復雜多樣化,不確定性強;最后,平臺供應鏈數智化要求高,其產生的實時數據量驚人,需要實時地監控和動態化的管理。

典型科學問題舉例:大規模平臺供應鏈仿真建模的理論和算法,數據驅動的平臺供應鏈不確定性量化,平臺供應鏈穩健性分析和關鍵節點安全庫存優化,基于實時信息的平臺供應鏈在線風險管理等。

4 結束語

平臺供應鏈不同于傳統供應鏈的特征對供應鏈管理理論和應用的研究提出了重大挑戰。本研究梳理平臺供應鏈的管理理論和方法研究的前沿課題,并且對平臺供應鏈的生態化設計和評價、平臺供應鏈的統計學習方法、平臺供應鏈的商務智能理論和方法、面向價值創造的平臺供應鏈整合、基于智能仿真的平臺供應鏈風險管理等5 個主要研究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進行總結。在這些前沿領域上的匯聚,有利于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平臺供應鏈管理方法論體系,對推動中國現代供應鏈管理的方法創新、實現中國現代供應鏈管理科學研究的歷史性跨越和轉折具有重要的探索和示范作用。

當前平臺供應鏈管理理論的發展正處于一個重要的歷史時間點,首要任務是以中國行業領軍企業的平臺供應鏈的創新商業模式和實踐為依托,凝練關鍵科學問題,實現從企業實戰到平臺供應鏈管理理論的升華。這不僅是中國現代供應鏈面向全球管理研究領域學術前沿的一項重大挑戰,也是中國學者對全球產業鏈管理科學發展的重大歷史責任和擔當,更是創新世界一流成果、創立中國理論、并領跑現代供應鏈和全球產業鏈的契機。

猜你喜歡
供應鏈研究
強化糧食供應鏈韌性
什么是《清明上河圖》,現在就帶你研究
海外并購績效及供應鏈整合案例研究
公司研究
基于供應鏈環境下樂山某超市供應商的選擇
基于供應鏈環境下樂山某超市供應商的選擇
改變集裝箱供應鏈商業模式
誰說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