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結構變遷分析

2021-05-04 11:45盧陽
公關世界 2021年6期
關鍵詞:社會結構歷史唯物主義矛盾

盧陽

摘要:廣泛意義上的社會結構是指經濟、政治、社會等領域的結構狀況,狹義的社會結構是指社會中的階層結構。近代以來,中國的社會矛盾不斷變化,導致新的社會階層接連出現,促使中國實現了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新民主主義社會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跨越式發展。按照馬克思主義觀點,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本文將從整體出發,探討近代以來我國社會內部矛盾的運動規律,剖析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的邏輯。

關鍵詞:歷史唯物主義 社會結構 矛盾

一、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矛盾及結構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40年進入近代以來,中國各種矛盾錯綜復雜。從國際上看,帝國主義國家與我國簽訂了多項不平等條約,致使我國國家利益受到嚴重損害,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之間形成了嚴重的矛盾。從國內看,封建主義壓迫廣大勞動人民,使社會生活壓力重重,廣大社會成員與清政府之間裂隙加大,隱藏著深刻矛盾。從根本上解決中國面對的多重矛盾,根本的解決辦法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這三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

隨著我國的社會性質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不僅舊的階級結構產生了變化,還有新的階級產生。近代中國誕生的工人階級是中國新生產力的代表。這一群勞苦大眾長久以來受到封建主義的壓迫,近代以來更受到帝國主義的資產階級的剝削,以極低的報酬出賣自身剩余價值,因此這一部分無產者沒有更多顧慮與負擔,反抗性最強,是近代中國最革命的階級。中國資產階級也是近代中國新生階級之一,他們投資新式企業,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發展。這一階級一部分是官僚買辦資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資本家,他們由買辦、商人、地主、官僚轉化而成。

(二)新民主主義社會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有三重重要的意義:第一是中國新的民主革命取得了基本勝利。第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終結。第三是在全國范圍內建立新的民主社會。在此期間,中國有五個經濟組成部分:第一,社會主義性質的國有經濟,第二個是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個體經濟,第三是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經濟,第四是國家資本主義的經濟經濟,第五是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土地制度改革完成后,我們黨明確指出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道路和社會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而解決之一矛盾,必然使中國社會向社會主義的轉變。

新民主主義社會時期,社會階級力量由以下幾方面構成。第一是工人階級,工人階級是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第二是小資產階級,他們是具有一定經濟基礎的階級。第三是農民階級,這一階級人數最為龐大,是當時決定我國發展的重要力量。第四是民族資產階級,這一階級人數較少,但掌握著大量生產資料,是新民主主義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1953年,新中國開始實施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對解放初期國內工業化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完善,并進一步擴大社會主義工業化發展。鼓勵發展農業,并開始發展集體所有制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贖買。到了1956年,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和社會主義性質的公私合營經濟占到了國民收入的絕大多數。

(三)社會主義社會

1956年底,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階段。1956年黨的八大對國內的主要矛盾進行了全新判定:在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方面人民期望與現實發展之間的矛盾以及人民期待建立先進工業國與農業國現實之間的矛盾。十一屆六中全會將落后的社會生產和人民不斷提升的物質文化需要之間的矛盾確定為當時所面臨的主要社會矛盾。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間的矛盾?!?/p>

截至2019年底,我國人口已超過14億,其中中產階層接近3億。中國在新時代的轉型期,將從以生產為主的社會發展到消費型社會,消費將在國民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F代社會的消費不僅表現為實際需求的滿足,更有符號化的物品,符號化的服務中所蘊含意義的消費,這種體現對生活質量更高追求是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也是促進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歷史自農耕社會以來,經歷了不同的社會形態。在奴隸制社會、封建社會中,農業生產是支撐經濟發展的主要形勢。進入近代,工業生產的比重不斷加大,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在消費社會的形成過程中,中產階層的日常消費將由滿足生存需要轉向注重提升生活品質,而農民階層和工人階層也將從日常生活用品消費向高品質生活消費逐步轉變。

二、歷史唯物主義關于社會矛盾及發展的論斷

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的社會歷史觀和認識、改造社會的一般方法論。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類歷史發展原因和動力是社會經濟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的發展。正是因為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產生了不同的社會階級。歷史的發展也是不同階級相互博弈相互影響的結果。歷史唯物主義對社會基本矛盾、改革、革命等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做出了重要論斷:

1.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

2.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3.社會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4.階級斗爭和社會革命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5.人民群眾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三、歷史唯物主義在近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中的反映

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的社會歷史觀和認識、改造社會的一般方法論,揭示了中國近代以來社會結構變遷的邏輯,而這也恰恰證明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真理性。

(一)經濟發展矛盾對清末社會結構發展的影響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清朝末期中國社會結構的發展印證了這一經典論斷。清朝末期,中國在政治、軍事、經濟、科技等領域發展已遠遠落后于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發展進程。據考證,道光時期國庫收入一年約4000萬兩,而第一次鴉片戰爭造成了大量白銀外流,致使清朝國庫空虛。嚴重的賦稅徭役大大增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壓力。此時,不少自耕農失去土地,向貧農或雇農轉化;一批官僚、買辦、地主、商人投資興辦新式工業,中國的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然經濟逐漸解體,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這也直接導致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中國逐漸開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二)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中國近代社會的體現

在近代歷史上,辛亥革命是具里程碑意義式的事件,它對帝國主義對我國的壓迫進行了強烈的反抗,同時結束了我國2000多年來的封建王朝統治,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但是從今天看來,辛亥革命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當時我國最主要的社會矛盾,我國仍舊處于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剝削之下,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并沒有完成。

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條是沒有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在革命的過程中,資產階級革命派雖然也曾經聯合新軍和會黨,但清政府被推翻后他們便把群眾拋棄了。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被稱為“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是因為經歷了君主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等均以失敗告終后,在黑暗中前行的中國人終于找到了一種新的制度選擇。代表著中國無產階級和其他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在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考驗后,終于依靠著最廣泛的革命基礎讓中國革命走出了嶄新的道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爭取獨立,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由此印證了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永遠是主人翁,社會上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由人民群眾創造,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三)改革是社會發展重要動力在新中國建設中的印證

我國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1955年末和1956年初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時期。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與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以其廣闊的規模、深刻的程度和飛快的速度展開,對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一首首壯麗的史詩,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都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經過70年的改革發展,我國實現了大踏步跨越式發展。今天,改革創新的精神成為時代精神的核心,它貫穿于改革開放的全部實踐,體現在時代精神的各個方面。

201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標志著中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的十九大進而確定現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并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行政體制改革、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進行部署。在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離不開改革,改革是破除社會發展障礙、激發社會發展的引擎,而由改革帶來的創新更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國家興旺發達的強大動力。

四、結論

歷史唯物主義提出,人類社會發展存在規律,即從原始社會逐步、分階段最終發展成為共產主義社會。這一論斷揭示了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的發展脈絡,也預示著我國的光明未來。當代中國,歷史唯物主義作為中國共產黨引領社會發展的基本遵循之一,成為主流意識形態活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方方面面,在指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思想,不僅一再證明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真理性,更豐富了歷史唯物主義。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王平.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蔣廷黻.中國近代史.北京:中華書局.

猜你喜歡
社會結構歷史唯物主義矛盾
矛盾的我
“矛盾多發”可怕嗎?
論哈貝馬斯的重建歷史唯物主義
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思考巴洛克音樂
比較的視野:反思功能主義傳播觀的三個預設
鄉村基層民主建設面臨哪些難題
社會結構三分法及其音樂觀:以中國傳統音樂為例
從《神圣家族》對生產概念的論述看這一時期唯物史觀的發展水平
鏡鑒與反思:美國競技體育發展中的政府治理及其困境
戀愛中能否一直讓著對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