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布洛赫的希望哲學

2021-05-04 11:45鄒靜
公關世界 2021年6期
關鍵詞:希望

鄒靜

摘要:恩斯特·布洛赫,20世紀歐洲偉大的哲學家、馬克思主義者,其學術成果頗豐。布洛赫的希望哲學以“尚未”為核心,從存在本身的形而上學層次,從人的存在本身出發去探討現存問題,面對當下物質主義、消費主義、虛無主義盛行而導致的精神危機局面,有助于喚醒人們內心的批判與超越精神,構筑屬人的精神家園。

關鍵詞:布洛赫 希望 尚未

恩斯特·布洛赫(1885-1977)是20世紀德國最富于創造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之一,其著作涵蓋了哲學、經濟、政治、文化宗教等各個領域,從主體性的人出發,構造了屬人的希望和夢想的圖像。同青年馬克思一樣,把解放全人類或人的自由與全面發展視作自己的哲學宗旨,主要主張人的自我拯救,即喚醒人的內在的烏托邦的沖動。在《希望的原理》一書中,闡明在人類精神之上預先設定一個更美好的生活夢,以超越不合理的現存世界。

一、希望哲學

(一)希望概念

希望,作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指引我們向前發展的方向,是心里想著的某種目的或出現的某種情況。人不能離開希望,藉由希望,人類獲得其特有的生存方式。在布洛赫看來,希望,不是在于接受確定的的對象和最終的結論,是面向希望本身,是基于人的內在沖動,并非簡單的追憶過去和憎惡現在,而是構筑基于預先推定,具有對于未來的指向性。是“現實東西的‘向何處去(Wohin),是現存東西的未來張力,只有通往未來的自身發展中其本質對象性的規定才不斷展示出來,而這種本質的規定性在尋求對應的新的主體即人本身”。由于希望是不斷發展和完善,同時又是基于人的本質的,與人類社會密不可分的,由此,在布洛赫看來,“人類離不開希望,失去了希望就失去了夢,努力和成功變得毫無意義,最終將走向滅亡?!?/p>

(二)希望概念的演變

希望的概念經歷著歷史的演變,基于不同的時代和語境有著不同的涵義和特征。赫西俄德在《工作與時日》對于希望有過這樣的描述,當潘多拉打開魔盒,釋放出人世間的苦痛和不幸,趁希望還未被放出之前蓋上了盒蓋,把它永遠封鎖在了盒內。希望藏在了人們心中最為隱秘的角落。曾存在于新約圣經中的信、望、愛中,而宗教中的希望往往被賦予著某種神秘的色彩,布洛赫的希望哲學中關于基督彌賽亞主義的救贖和宗教無神論的思想也時常被等同于宗教神學加以區分和比較。進入哲學化時代,希望逐漸轉變為某種理性的轉身,寄希望于理想國之中的哲學王的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轉換了對于世界的審視方式,‘眼睛于正面面對實在”,恰如在洞穴里第一個站起來的囚徒“從看陰影到看到客觀真實的的動物,抬頭看得見的星星,最終看到了太陽”。這里的太陽則代表著照亮世間萬物的希望,最高的“至善”。到近代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從人類學視角追問“我可以希望什么”,但希望是建立在“德性”與“幸?!苯Y合的基礎之上,需要靠“靈魂不朽”、“上帝存在”這兩個理性公社來擔保,希望屬于未來世界,在此岸世界永遠不可能成為現實?,F代哲學中,產生了各種文化思潮,在尼采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先河的影響下,人的情感和意志被放在高于理性的位置。 “人相對于其他,不是自然界的客體。人自身是一個小宇宙,是存在的中心,是太陽,一切為之環繞的,一切都在人之中”。人作為一種充滿努力,向往和面向未來的主體,希望由此轉變為人的生命中的某種動態要素, 被賦予新的涵義和特殊的使命,成為了20世紀哲學與文學的“核心范疇”、“根本原理”。生活在現實世界,個體的選擇和希望的構建是基于對存在自身的把握。希望不僅可以為個體指引前進的道路和方向,也是人類文明的共同愿景,作為對抗現代性危機的精神支柱,通過理想的維度對于現存的超越與批判,對于整個人類社會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二、布洛赫希望哲學的建構

(一)希望哲學的基本內涵

在《希望的原理》前言中,布洛赫向讀者拋出了這樣的幾個問題: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我們在等待什么?等待我們的將是什么?一連串的關于“我們”生存的問題,旨在能喚起個體對于自身存在的迷茫狀態的自覺,接著,布洛赫通過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少年、中年和老年進行分析,廣泛探討了“白日夢”的原因和特性,在此,形象地闡釋了隱藏于人的生命中的某種動態要素和貧困要素,人作為匱乏和貧困的存在,是一種充滿動力、向往和渴望的沖動存在,人的根本沖動是饑餓沖動。另外,布洛赫還從心理分析上將希望哲學區別于弗洛伊德和榮格的精神分析,作為指向未來而非回憶過去的“尚未被意識到的東西”,不僅是主體借以改變自身的匱乏以保存自身,更是主體借以創造美好生活、建筑“家鄉”的根本動力。由于希望最初始于人的沖動和期待情緒的產生,是人的生命形式的展開和未來所向。因此,希望是起源于人性本身的,是“人的本質的結構”。而布洛赫并不滿足于預先的設定,旨在訴諸于馬克思主義“具體烏托邦”的實踐,奔向馬克思的“自由王國”。

(二)希望哲學的本體論根基

在布洛赫那里,他從本體論的層面出發,對人的存在本身進行了追問,其思想的核心在于“尚未存在本體論”。早在1907年,年僅22歲的大學生布洛赫便寫下過一篇名為《論“尚未”范疇》的哲學論文,“尚未存在”作為希望哲學的本體論,闡述“尚未”作為一種目前還未存在,但將來會成為現實,布洛赫用過對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思想出發,將希望視作基本的哲學范疇,而希望中的未來指向即“尚未”,貫穿于對人、宇宙和烏托邦的美好期盼,使得希望富有了本體論內涵。其中,公式“S還不是P”,集中反映了布洛赫希望哲學的未來指向性和潛在性的特點?!吧形础奔ぐl人們超越自己,擁有走向美好未來的精神動力,激發存在的可能性和現實性,為實現更美好的家園做鋪墊。

(三)希望哲學的認識論原理

布洛赫希望哲學的認識論在于“無—尚未—全有”的認識過程,希望作為一種本質的意識,作用于主體內部,外化于主體面向未來的可能性期待,“尚未意識”構成了布洛赫希望哲學的認識論直接影響著希望主客觀世界的發展?!吧形匆庾R”旨在用面向未來、面向希望本身的角度看待問題,是一種創造性的觀點,不論是人和事物,都不是一個封閉既定的存在,都處在發展進步之中,其實質是朝著某種期待的目標逐步靠攏,某種逐步向目的靠攏,是希望主體,通過預先設定的意識去認識和實踐其客體,即“尚未被意識到的東西”,布洛赫用對于“尚未意識”加以了詳盡的闡釋,指出了“尚未意識”是基于“不再意識”進行的批判和超越,“不再意識”是指向過去的某種認識和理念,“尚未意識”,則是未來的維度,依據人的批判和超越性,喚起生活潛在的狀態,可以說是希望哲學的認識論原理。

三、希望哲學的實踐價值

(一)有助于喚醒人們內心的希望精神

二十一世紀,作為經濟飛速發展,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類受制于科學技術與金錢對人的奴役和支配,人的物化和異化致使人們對于自身存在及其意義的迷失,布洛赫以“尚未存在本體論”為基礎,在面對社會異化問題的時候,能夠從重視人自身存在意義出發,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提出的“存在先于本質”是一種新的形而上學,他強調人“首先是一個把自己推向未來的東西,并且感到自己在那樣做”。希望哲學追求的超越種種意識形態的束縛和羈絆,揭示人類奮斗的終極方向,構筑新的精神存在論,在實踐中向著“尚未”貼近。同存在主義一致的是,在對人的精神層面的關懷,面對困惑苦痛與掙扎,在可能性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未來的哲學。不同的是,存在主義在面對苦難時十分悲觀,海德格爾的“向死而生”,人生總是在朝向未來中展開自身、實現自身,而苦于陷入與自身相關的“焦慮”之中。布洛赫則不然,即使是在黑暗時代同樣持有“希望”圖像,在宗教中,也不能只能一味地等待彌賽亞主義和上帝的救贖,這無不展示了布洛赫希望哲學較之于存在主義相比的積極一面,作為樂觀的馬克思主義者布洛赫對于人的內心希望精神的喚醒有助于抵抗人類虛無沮喪的悲觀情緒。

(二)有助于人們更好地理解中國夢

“中國夢”是布洛赫的希望哲學應用到中國的產物,是“更美好生活的夢”在中國的外化,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富裕,“中國夢”就是一種指向未來領域的期待意識或者希望哲學。源于中國千千萬萬個體的“饑餓沖動”,是對于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的夢想與希望?!靶腋6际强繆^斗出來的”,即使是追求“尚未”的路上偶會遭遇失望,但不能因此而去否定希望,布洛赫作為一名樂觀的馬克思主義者為我們樹立了希望的方向,“中國夢”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奮斗目標與偉大夢想,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博大精深,中華大地人杰地靈,中華文化歷久彌新,中華兒女不斷地自我追求、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是要不斷地超越現存世界去面向未來的無限可能。

四、結語

本文通過探討希望的概念演化、布洛赫希望哲學的理論建構,以及布洛赫的希望哲學的價值意義,旨在從整體上把握希望哲學的內在涵義。通過“尚未”創造性地設定未來,進而完成人的自我救贖,指引我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金壽鐵.從宗教無神論到希望哲學--恩斯特·布洛赫研究[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8,(04):103-109.

[2]恩斯特·布洛赫..希望的原理[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

[3]田杰.“希望”是什么--讀恩斯特·布洛赫希望的原理[J].青年學報,2018.04.19

[4]和佳.布洛赫希望哲學思想研究[D].山西大學,2018.

[5]董震..尋找屬人的希望[D].吉林大學,2011.

[6]張雪嬌..布洛赫烏托邦思想及現實意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7.

[7]陳小偉..從抽象烏托邦到具體烏托邦:布洛赫希望哲學的文本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5.

[8]馬巴木.布洛赫“尚未”概念的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6.

猜你喜歡
希望
探索“五選四變”對中職教育改革的創新與實踐
淺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復興
試論中職教育要給學生以希望和自信
從《幸福蛋糕店》中淺談人性
戲曲藝術“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黑土評劇迎來希望的春天
霧霾背后的一點“希望”
“希望”促民族教育 文化育國家棟梁
韓四成國民寄“希望”于法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