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維邊塞詩中的情感矛盾

2021-05-14 12:17謝茹夢
錦繡·上旬刊 2021年6期
關鍵詞:邊塞詩王維愛國主義

摘要:在邊塞詩中對戰爭主題的描寫是必不可少。唐朝昌盛時期的詩人在傳唱英雄、贊頌戰爭的同時,也毫不避諱的對戰爭表明了憎惡甚至憤恨的態度,揭示了因為戰爭隨之而來的各種交織沖突。王維在他的的邊塞詩中同樣存在這兩種相互矛盾的態度,這樣的二元對立將唐朝昌盛時期的詩人分為了厭戰派與主戰派,“老將”與“少年”之間的區別就體現了詩人在詩歌人物形象上的對比。詩人對國家事物的改變的一種思考是產生主戰派與厭戰派二元對立的主要社會原因,對于詩人本身角度而言,這更是彰顯人性化的一種特殊表現。

關鍵詞:王維;邊塞詩;反戰精神;愛國主義

一、盛唐邊塞詩中情感二元對立的生發

在邊塞詩中對戰爭主題的描寫是必不可少,邊塞詩的主要描寫內容之一就是邊塞戰爭。后代邊塞及戰爭題材的詩中常常描寫戰士們奮勇爭先的戰斗激情和身先士卒的愛國氣魄,這是從《小雅·六月》《秦風·無衣》《詩經》開始的,當時這就已經是邊塞詩的重要內容。在《幽風·東山》《小雅·采薇》等文章中詩人憑借“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宣泄對戰爭的哀愁無奈,守家的婦人擔憂遠方的親人和士兵們思念家鄉的感情,而這種方法則成為邊塞詩的另一主要內容。漢樂府民歌《戰城南》描寫人民有繁重的賦稅,卻“禾黍不獲”,士兵則“野死不葬”,非常直接的表達在生活潦倒的悲慘現實中百姓對戰爭的憎惡,同傳唱戰爭的詩篇一起,組成了邊塞詩戰爭兩大對立的主題內容。

被光芒籠罩下的盛唐,同樣少不了戰爭的存在。那時的詩歌不只有贊揚盛世的繁華或抨擊百姓官僚之間矛盾關系的激情熱血,也會有對戰爭的厭惡情緒在里面,而后世的詩論卻大多只關注歌頌贊美的部分,選擇性忽略了贊美以外的消極情緒。盛唐時期的邊塞詩人描寫戰爭摻雜了很多矛盾的情感,他們一邊對戰爭的勝利歡呼雀躍,贊揚祖國的強大,一邊又憐惜戰爭帶來的種種瘡痍;有詩人壯志難酬,空有一腔熱血卻無處施展,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心情;又有想報答祖國,從此征戰千里,但又不想與家人分離的痛苦;又有想去邊塞保衛國家卻又苦于邊塞生活的艱難;還有對戰士們征戰沙場,舍身為國的惋惜和統治者不體恤士兵,把戰士們的付出視為理所應當的痛恨等。這些矛盾的情緒相互對峙,在詩人心中產生了兩種不同的心態,構成了對立的局面。

二、王維邊塞詩中的“少年”與“老將”

王維作為邊塞詩人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邊塞詩特點在于,他總把“少年“和“老將”這兩類人物形象做對比,以此來表達他對國家的熱愛和反對戰爭的矛盾心理。盛唐氣象在王維的詩中表現出的就是青年朝氣蓬勃,青春洋溢的景象。通過對少年俠客的形象描寫,映射出想象中自己沙場征戰的氣概,這種寫法是王維常用的。如《少年行》組詩其二“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膘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边@首詩描寫了少年想報效祖國,戰死沙場,因而跟著軍隊征戰漁陽。他們不懼苦難,不畏生死,滿腔熱血,表達了他們的昂揚斗志和犧牲精神?!镀淙贰耙簧砟苷苾傻窕?,虜騎千重只似無。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边@首詩寫出了少年的勇往直前,武藝高超。盡管漫山遍野都是敵人的重重騎兵,但是在他眼中卻好象沒有什么東西一樣。他沖入千軍萬馬,如入無人之境?!捌弊直憩F了少年靈活自如,在戰場上神定氣閑、揮灑自如、意氣風發的形象。詩人把揮毫潑墨的紙筆當做戰場,用優美的詩句把充滿鮮血的戰爭刻畫的詩情畫意。王維借古喻今,寫出了盛唐的強大,表達了少年不畏強敵,舍身為國的豪情壯志。

少年俠客形象在傳統的邊塞詩中普遍存在,他們的原型都是出生于邊地的少年,如曹植《白馬篇》“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钡谑⑻浦?,邊塞詩普遍缺乏現實情況的融入,只抽象化地在詩中表述詩人的情懷。直到盛唐時期,將士們誓不畏死的精神感染了這些詩人,才有了生動形象賦予時代色彩的少年形象。老將同時也是少年的未來形象,在王維的《隴頭吟》中,他對這兩個形象做了比較,闡述了兩個形象不同的命運。

長安少年游俠客,夜上戍樓看太白。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關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身經大小百余戰,魔下偏裨萬戶侯。蘇武才為典屬國,節旎落盡海西頭。

希望能夠有所作為,在夜里努力鉆研兵法的長安少年,還有聽到笛聲哭泣的邊關老將,相互襯托,形成對比,巧妙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題:長安少年的遠大抱負,不就是當年老將欲為而難為之事嗎?而且老將現在所經歷的一切,可能也將是少年逃不過的相似命運。正如沈德潛“少年看太白星,欲以立邊功自命也,然老將百戰不侯,蘇武只邀薄賞,邊功豈易立哉?!痹娙擞矛F實的冷酷回應了少年的遠大抱負,在詩中產出了極大的落差感。

《老將行》這首詩里,王維將一名戰功顯赫、不怕艱苦卻被遺忘的老將形象塑造的淋漓盡致,回想當年自己也是一名驍勇善戰、意氣風發的少年將軍:“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射殺中山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钡搅四昙o老的時候,卻落得“路傍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痹诘缆芬贿呝u著瓜果,門前種著柳樹,古老的樹木、殘破的小巷一片凄涼,彰顯了老將軍晚年生活的悲涼。晚年生活即使窮困潦倒,但心中的遠大抱負卻絲毫不減當年“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穎力空使酒”、“愿得燕弓射天將”、“猶堪一戰取功勛”,巧妙的表達出了老將晚年時蒼涼卻不減雄壯的心理狀態。

三、“老”“少”對比下的情感矛盾

在少年和老將這兩種人物類型的勾畫中,隱隱蘊藏了詩人在戰爭背景下,反戰與愛國心理之間的矛盾問題。在盛唐的時代背景下,感時思報國的熱情蓋過了對于功名的追求,詩中的少年,不僅勇敢聰明,有著朝日初升的活力和對戰爭的熱忱,還有遠大的志向,甚至可以只圖報效朝廷不為封賞,有著崇高的思想品質。在對老將軍這一類型人物的勾畫中,詩人緊緊抓住將軍在老年后對自己功名無望的失落,表達出他們對自己畢生赫赫戰功卻無法得到相應賞賜的悲觀思想。詩人對少年一代忠心報國的品質提出贊揚,同時也對老一代將軍功名無望和對現實的不滿感同身受??偟膩碚f,這還是主戰和反戰心態之間的矛盾。

從詩歌審美上說,通過人物由少年到老年的縱向延展,從青鬢寫到白發蒼蒼,從馳騁沙場、鐵衣磨穿寫到棄置衰朽、晚境凄涼,作品的審美情感也由單一的肯定過渡到悲喜交融的復雜狀態,人物的美學內涵日趨豐盈飽滿。少年與老將的直接對照,給詩歌帶來錯落變化的美,形成沖突性和不平衡性的藝術力量。王維通過功高不賞、苦樂不均等社會批判思想的融入,表達對人生和歷史的感悟,打破了單純謳歌和欣賞的單一格局,豐富了詩歌的審美內涵。

參考文獻

[1] 崔玉梅. 盛唐邊塞詩中的戰爭與和平主題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學,2007.

[2] (唐)王維撰,陳鐵民校注. 王維集校注[M]. 北京:中華書局,1997.

[3] 林庚. 唐詩綜論[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

[4] 盛譽. 王維詩歌與“少年精神”[D]. 哈爾濱師范大學,2020.

作者簡介:謝茹夢(1993-),女,漢族,河南濮陽人,學生,文學碩士,海南大學,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猜你喜歡
邊塞詩王維愛國主義
“文章四友”邊塞詩淺析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來
走哪條路好
“新邊塞詩派”的崛起
探索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下的教學之路
愛國主義教育70年
群文閱讀在小學古詩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邊塞詩的魅力”教學為例
河西走廊斷想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
浩然正氣貫長虹 愛國主義譜新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