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綜合性學習下滲透傳統文化元素

2021-05-27 18:22屈侃君
快樂學習報·教育周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綜合性學習小學階段傳統文化

屈侃君

摘? 要:小學階段作為一個人初步接受教育的關鍵性階段,承擔了許多職能。不僅僅是普遍認知中的單純的知識學習,還包括對于世界的初步認知、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因此,在此階段的學習中滲透傳統文化因素,有利于一點一滴的提升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綜合性學習區別于傳統的學習形式,更加靈活機動,在綜合性學習的基礎上融入傳統文化因素,是一種更加創新有效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小學階段;語文教學;傳統文化;綜合性學習

前言: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其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作為中國人,學習和保護先人留下來的光輝遺產是義不容辭的。為達成這一目的,教育這一手段是最主要的。在很久之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概念被提出,綜合性學習空間的開發和靈活的學習方式這兩種手段極大地提升了教學效果和教學體驗。將傳統文化的學習與綜合性學習的模式相結合,會迸發出新的火花。本文以"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實踐案例研究"為主題,探討怎樣從各項的語文綜合活動中去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綜合性學習概述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較為創新靈活的教育方式,與以往傳統的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及口語交際相比,它更注重在開放式的環境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親身體驗,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在實踐中更深刻的體驗與內化。這種理念認為,語文學習空間不局限于小小的教師之中,還可以延伸到外部環境中,例如校園、家庭甚至整個社會都有是可以開發利用的學習資源和條件,這都使得學生的學習更全面,眼界更寬廣。另外,靈活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可以因地、因時、因材的不同而自主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使學生自主活動過程中,能夠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驗、感悟和認識,汲取文化精華、學習優點長處,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

二、如何在綜合性學習中滲透傳統文化元素

(一)吸引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

為了達成學習的最大效果,學習傳統文化首先要引起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否則,若學生對于傳統文化十分抗拒,無論如何學習也不會領略傳統文化真正的魅力。只有讓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學習才會達到學習最好的效果。要吸引學生興趣,可以利用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小學生心理上發展不成熟,好奇心旺盛,它們對一些新奇有趣的事物更加感興趣,而對于冗長枯燥的知識講解感到厭煩。因此教師在融入傳統文化元素時,可以先利用一些有趣新奇的含有傳統文化元素小故事,手工藝品等勾起同學們的好奇心,然后再慢慢講解其歷史淵源和它背后的傳統文化知識。另外,還可以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學生掌握自主權,團隊合作,提高學習興趣。

例如,在五年級下學期的學習中,當學習到第二單元的《猴王出世》時,盡管這是一篇略讀文章,但是,這是一個引導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好時機?!逗锿醭鍪馈氛运拇竺弧段饔斡洝?,《西游記》描寫了一個奇詭絢麗的世界,各種精怪再加上師徒四人闖關的情節,十分受學生喜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這一點,向學生介紹中國古人的想象世界《山海經》,這樣不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相反,會使學生們熱情的投身到學習中。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自己感興趣的《山海經》中的內容,多人的討論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在基礎知識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以基礎知識教育為主,那么要滲透學習傳統文化,就需要從基礎知識的教育入手。首先是漢字的教學上,漢字作為唯一一種存活了上千年而沒有中斷的文字,可謂是源遠流長。教師在教學時,要從源頭的甲骨文講起。漢字的藝術恐怕講一學期也講不完,教師要詳略結合,將漢字發展脈絡講清楚,讓學生為之自豪。再就是成語,一個個成語背后,都是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承載著一段段歷史。學習成語時,教師講授成語意思時,不能僅滿足于表面,還要講述成語的來歷。這樣不僅能滲透傳統文化,還能是學生對于成語本身理解更加深刻,避免出現成語使用過程中的張冠李戴。

例如,在最初學習識字時,金、木、水、火、土的學習,就可以利用這幾個字講解漢字起源象形字,而后再用一些復雜的文字演變,向學生展示文化的神奇。在成語學習中,不拘泥于哪一篇具體文章,只要遇到了,教師就可以進行講解。例如"指鹿為馬"一詞,意思是指故意顛倒是非,它背后是一個試圖造反的丞相利用一頭鹿試探群臣的故事。教師的講解既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習效果,又無聲無息的使學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熏陶。

(三)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社會科技的發展為教育帶來了一種現代化教學方式,那就是多媒體教學。教師和學生利用網絡開辟了一種新的教學手段,新的教學手段使沉悶的教學氣氛得以改變。多媒體在傳統文化教學中能夠發揮巨大的作用。在課上,學生可以運用網絡搜集傳統文化素材素材與教師同學交流,學生與教師之間變得有話可說,而不是以往的教師對于學生的單方面輸出,交流性的課堂得以建立。教師還可以為學生發布一些拍視頻,簡單的配音等需要多媒體技術的任務。這些活動讓學生結合課堂所學知識,運用一定的技術手段開展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思政,用另一種方式完成自我教育,有了信息技術的進步才為傳統文化教育帶來了這種變化。

例如在課上,教師可以很好的利用互聯網素材,給學生發布一些了解某種傳統文化例如剪紙的任務,讓學生針對性的進行一些前期了解,然后有針對性的在課堂上進行討論。討論中,學生對于剪紙這項傳統技藝有了一些了解,會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對于這個過程中學生出現的觀念上的偏差,教師可以及時糾正。在課堂上學習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己設計并動手剪出一個共同的作品作為一個學業評價的小組作業,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一方面加深學生的印象??梢?,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傳統文化教育發揮了極大的積極作用。

(四)設計相關課外實踐活動

綜合性學習除了靈活的學習方式外,還有就是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外部空間,包括家庭、社會、網絡等。在生活中,傳統文化處處存在,只要用心感知,就能從生活中學習傳統文化。教師的作用就是進行引導,一個家庭中有家風,規矩。待人處事甚至是吃飯時都有講究,這些都是文化的傳承。教師可以與家長溝通,說服家長配合在家庭教育中較強傳統文化的教育。另外,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還可以利用各種節日。一個傳統節日從設立的由來、節日內涵、風俗等有許多可以講述的東西,舉辦各種節日活動也是對學生進行實踐教育的好方式。

例如,傳統節日元宵節,設立在每年正月十五,是春節過后的第一個節日。對于學生來說,這個節日過去后,就馬上要開學了。教師可以在開學后,開展有關元宵節的實踐活動,講述元宵節的由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看花燈,猜燈謎,用這樣娛樂的方式寓教于樂,做到,在快樂中學習。

結束語:只有一代代人不斷學習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國的文化根基才能不動搖。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是文明的傳承。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學習擔負著重要任務,在教育一線的教師要利用好綜合性學習模式,加強學生的傳統文化學習。

【注:本文系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劃小課題研究項目課題“語文綜合性學習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的實踐案例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DXKT24739)】

參考文獻:

[1]馬秀菊.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實踐意義[J].中國校外教育,2020(19):92-93.

[2]許國友.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中學語文,2020(6):87-88.

[3]陳敏錫.淺談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J].科學咨詢,2020(8):76-77.

[4]吳曉文.傳統節日文化走進語文教學之探索[J].華夏教師,2020(17):50-51.

[5]汪金枝,張婷.語文綜合性學習滲透鄉土文化的研究[J].湖南教育:D版,2019(2):20-22.

[6]魯亞平.在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滲透傳統文化[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3):138-138.

(作者單位:廣州市番禺區東湖洲小學,廣東? ?廣州? ?510000)

猜你喜歡
綜合性學習小學階段傳統文化
試論小學階段開展課外閱讀的指導策略
讓伏羲教育的陽光沐浴著孩子們健康成長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開展高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