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公司荒廢主業醉心炒股“餡餅”美夢可能會化為虧損“陷阱”

2021-05-30 10:48丁爽劉杰
證券市場紅周刊 2021年47期
關鍵詞:餡餅損益理財產品

丁爽 劉杰

近年來,上市公司“不務正業”投入巨資炒股致虧的情況屢屢發生,引發市場的廣泛關注,從云南白藥到海南海藥,皆存在此類情況;也有部分公司,主營業務持續下滑,炒股、投資理財卻大行其道,比如吉林敖東。那么,令上市公司趨之若鶩的炒股、理財,到底是“餡餅”還是“陷阱”呢?從監管機構的角度來看,相關政策并不鼓勵公司炒股,短期內雖能為公司業績增色,但從長期來看,卻存在很高的不確定性……

前不久“云南白藥炒股虧了15億”的話題一度沖上微博熱搜,也因此引發了投資者對云南白藥“不務正業”的質疑。事實上,在A股上市公司中,如云南白藥般“醉心”于炒股、理財的上市公司并不鮮見。

據Wind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有837家上市公司存在證券投資,其中雅戈爾、電魂網絡、中國鐵建、正虹科技和茂業商業持股數位于前列,均超過20只(如表1)。從投資規模來看,2020年全年,A股上市公司證券投資規模約1.44萬億元,而2021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投資規模也有0.97萬億元,較去年末雖有減少,但整體規模依然龐大。

表1投資證券、理財產品排名前十的公司

注:數據來源于Wind,投資證券數據截止2021年6月30日,投資理財數據截止2021年12月3日

另外,相比于風險較高的股票投資,A股上市公司使用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的情況更為普遍。據Wind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當前,共有1230家上市公司持有理財產品,諸如,江蘇國泰、順博合金、金龍汽車、吉比特、愛嬰室等持有理財產品個數已達上百個。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認購理財產品總規模高達1.16萬億元,其中,結構性存款、銀行理財產品、證券公司理財較受青睞,占理財總額比重分別為64.90%、16.12%、5.98%。

上市公司炒股、購買理財產品會為公司帶來額外的收益,但與此同時,其中的高風險性也有可能導致公司出現巨額虧損。據《紅周刊》記者統計,2021年前三季度,就有402家公司由于投資行為導致了非經常性損益的虧損,拖累了業績表現。因此,炒股、購買理財產品等投資行為帶給上市公司的不光是“餡餅”,也有可能成為上市公司業績巨虧的“陷阱”。

一邊舉債一邊炒股海南海藥深陷虧損泥淖

經營主業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然而,如果一家公司“不務正業”,沉迷于“炒股”,恐怕就不是什么好事了,畢竟股市本身就存在很高的風險,即使一時浮盈,為公司“扮靚”了業績,但“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一旦行情發生逆轉,股票虧損,無疑會反過來拖累公司的業績。且部分公司長期投入大額資金炒股,有可能會影響到企業自身的流動性,拖累主業的健康發展。更有甚者,在公司業績下滑期間,竟一邊在大幅舉債,另一邊卻在進行著大額的證券投資,比如海南海藥。

數據顯示,從2018年~2020年,海南海藥境內外股票的期末賬面價值分別為2.82億元、7.62億元和9.11億元,而其證券投資期間,還伴隨著主業的衰退?!都t周刊》記者根據歷年年報整理了其近幾年的業績變化情況(如表2)2016年,海南海藥的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雙雙出現下滑,2017年,收入雖有好轉,但利潤下滑進一步加速。而2018年,業績短暫出現回升,此后的2019年、2020年公司業績大幅回落,歸母凈利潤出現虧損,且虧損幅度越來越大。

表2海南海藥歷年業績表現

數據來源:公開財報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海南海藥就持有人民同泰、金明精機、冀中能源、東洋藥業、上海復旦、金陵藥業等股票,期內股票投資金額高達13.97億元。2018年~2020年,其交易性金融資產余額分別為0.54億元、15.45億元、16.91億元。而截至2020年末,海南海藥的交易性金融資產中包含中國抗體、人民同泰、金明精機等公司的股票、基金、理財產品等。

主營業務表現不佳,公司的股票、基金及其他理財產品卻不少,是因為公司資金很充裕嗎?然而真實情況似乎并非如此。

財報顯示,2018年~2020年,海南海藥的貨幣資金余額分別為26.31億元、20.84億元、12.56億元,而其短期借款、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合計余額分別為34.30億元、30.98億元、34.08億元,遠遠超過了貨幣資金余額,這是否意味著其存在借錢炒股的嫌疑呢?要知道的是,在上述周期內,其支付的利息費用就分別達3.31億元、3.39億元、2.36億元,其這幾年中的投資收益合計也沒有這么多。

據披露,2019年,海南海藥主要因證券投資形成的非經常性損益高達5.3億元,其中持有中國抗體的浮盈貢獻了4.76億元的收益。大額非損的存在大幅縮小了其歸母凈利潤的下滑幅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其歸母凈利潤凈虧損達6.27億元,同比減少達93967.27%。而加上炒股形成的浮盈后,其年內歸母凈虧損為1.59億元,同比下降233.09%。

2020年,海南海藥繼續加倉中國抗體,期內,該只股票為其貢獻了1.14億元的損益,而其證券投資形成的總體損益為1.31億元,對當期業績形成了一定支撐。然而,好景不長,2020年12月31日,中國抗體收盤價為4.60港元/股,而截至今年9月30日收盤,其股價已跌至2.93港元/股,每股跌幅達36.3%。

股價波動下,2021年前三季度,由于公司確認中國抗體制藥有限公司等股票的公允價值變動產生2.6億元的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海南海藥的歸母凈利潤被大幅拖累。其期內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其歸母凈利潤虧損為3.24億元,同比降低391.66%,但算上非經常性損益的虧損后,其歸母凈利潤虧損達4.97億元,同比下降2682.17%,其虧損的金額和下降幅度均大幅增加。

嘗到甜頭的吉林敖東難“常勝”

與海南海藥不同的是,吉林敖東的業績卻因證券投資增色不少。

吉林敖東原為老牌藥企,其旗下的安神補腦液曾經為人熟知,但近年來,其似乎已經沉迷證券投資,主業則有所荒廢。

藥品銷售是該公司營收的核心,但其各期財報顯示,2018年~2020年的三年內,公司中成藥及化學藥品合計貢獻的營收分別為31.7億元、28.97億元和28.23億元,呈現出逐年減少的趨勢。

主營產品銷售的減少,導致其營業收入也出現大幅下滑,其中2019年、2020年營業收入分別同比降低7.1%和27.09%。但與此同時,2018年~2020年,其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35 億元、14.04億元和17.09億元,反而出現了逐年增長的情況。

今年前三季度情況亦如此,吉林敖東實現營業收入15.98億元,同比減少1.09%,但歸母凈利潤為16.93億元,同比增加12.57%。三季報顯示,公司期內非經常性損益主要為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以及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取得的投資收益,該項目高達1.63億元。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則其歸母凈利潤為15.29億元,僅同比增長4.71%。

其歸母凈利潤能夠保持增長實則主要得益于吉林敖東對廣發證券的投資。在答投資者問時,吉林敖東曾表示,2015年至2020年期間,一直在增持廣發證券的股票。

以2021年上半年為例,截至中報,其持有廣發證券境內上市內資股(A股)股份12.52億股、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股份8712.46萬股,持股占廣發證券總股本的17.58%,為其第一大股東。而其期內對廣發證券投資形成的投資收益為10.63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僅為10.41億元。

事實上,吉林敖東并非“常勝將軍”,就在2020年,其非經常性損益中持有及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3128.28萬元,對其業績也產生了不良影響。因此,從目前情況來看,投入大量資金“炒股”雖然讓吉林敖東的業績增色不少,但難保后續不會重蹈海南海藥巨虧的覆轍。

理財“安全牌”難言安全

比起風險較大的股票投資,看似更為穩健的理財產品,有時也并非均是“安全牌”,上市公司投資理財產品“翻車”的事件并不少見。近期,德展健康以及上文提到的海南海藥等多家上市公司購買的信托理財產品就出現了逾期。

海南海藥于11月發布了信托逾期兌付公告,其于2019年12月購買了新華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華信托”)發行的“新華信托華晟系列-華穗19 號單一資金信托”(以下簡稱“華穗19號信托”),該信托產品到期日為2021年9月23日,但到期時,其未收到華穗19號信托2億元本金。

海南海藥購買信托產品同日,重慶金賽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金賽”)與新華信托簽署華穗19號單一資金信托貸款合同,融資2 億元,期限12個月。新華信托方表示,因重慶金賽未能按期支付本金導致逾期兌付。目前,海南海藥與前述二者對簿公堂,要求雙方及連帶擔保人自2021年9月25日起至信托本金清償之日止,按年利率12.6%的標準共同向其支付貸款利息。

海南海藥購買理財產品令業績更加好看,如上文所說,2018年~2020年間,其凈利潤出現大額虧損。但2019年、2020年,其靠理財投資等方式實現巨額收益,金額分別為4.68 億元、2.71億元,大量增加的非經常性損益掩蓋了經營上的巨額虧損,海南海藥從中嘗到了甜頭。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該筆信托理財實則為海南海藥埋下了“地雷”,公司能否收回本息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其需要依據企業會計準則及未來回收情況對潛在損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屆時恐會吞噬其大量凈利潤,可謂得不償失。

德展健康主業“荒廢”投資信托“踩雷”

事實上,海南海藥信托踩雷并非孤例,11月,德展健康接連發布信托產品逾期兌付相關公告,其于2020年,購買了由渤海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渤海信托”)發行的“渤海信托現金寶現金管理型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以下簡稱“現金寶”),金額為4.2億元,該筆信托于今年9月24日到期,但截至當前,尚余1.91億元本金和投資收益未兌付。

數億元資金逾期引發市場高度關注,隨后,涉事機構渤海信托在官網中對此事發聲,其表示,根據雙方信托文件約定,該期信托資金由委托人自行指定交易對手及投資用途,自行負責盡職調查并自愿承擔投資風險,受托人僅承擔事務管理責任,目前因底層借款人逾期還款,導致無法足額分配信托利益,但渤海信托未揭開底層借款人神秘面紗。

而市場中存在上市公司以購買信托計劃等作為“幌子”,將底層資產投向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關聯方等,形成“變相輸血”通道的案例。于是,深交所火速發來問詢函,要求德展健康披露逾期兌付的原因、信托產品底層資產、資金最終投向等,但其卻一再拖延,至今仍未回復。

據上文渤海信托所述,信托計劃的資金流向把控在德展健康手中,其作為知情方為何遲遲不做出說明,背后恐有難言之隱。

實際上,上述信托產品僅是德展健康理財投資的一部分,2019年、2020年、2021年9月,其交易性金融資產金額分別為20.92億元、11.01億元、7.96億元,而其大手筆投資理財產品還另有其他原因。

2019年、2020年,我國醫藥改革全面發力,“4+7”帶量采購政策推行,德展健康以仿制藥為主的業務模式遭受較大沖擊。據《紅周刊》記者統計,在申萬劃分的96 家化學制劑公司中,德展健康在前述期間的營收增速均處在“吊車尾”之列,譬如,2021年前三季度,其營收增速位列倒數第三位,反映出其業務所受沖擊要高于同行。

受此影響,2019年、2020年、2021年9月,德展健康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46.06%、-45.75%、-38.85%,出現持續滑坡的狀況,凈利潤的增速則分別為-63.92%、-18.49%、-55.09%,業績下滑相當厲害。在此情況之下,其或許是打算以投資理財等方式來挽救業績頹勢,數據顯示,其非經常性損益中因投資產生的收益金額分別為6074.64萬元、1.02億元、3521.35萬元,占各期凈利潤的比重約三成,投資理財明顯增厚了其業績。

然而,投資理財本身就具有較高的風險,德展健康一招不慎,踩雷“現金寶”,本身已經有了經驗教訓,不過這能引起企業多高的警惕則仍有待后續觀察。

除德展健康外,A股上市公司中,因購買理財導致業績重傷的案例并不少見,譬如,*ST華資就是前車之鑒。

2020年7月20日,*ST華資與新時代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時代信托”)續簽“新時代信托·恒新63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以下簡稱“恒新63號信托計劃”),展期1年,金額為1.2億元。然而,在*ST華資續簽產品三日前,新時代信托在官網發布消息表示,其被銀保監會實施接管,而據銀保監會公告顯示,新時代信托存在違法違規經營行為,觸發了《信托公司管理辦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的接管條件。

上述事件矛盾點在于,彼時,新時代信托已經釋放出信用危機的信號,但*ST 華資董事會卻全票通過此次續簽方案,并稱交易前董事會已對新時代信托的信用等級、資產狀況等進行盡職調查,認為風險可控。鑒于*ST華資與新時代信托均為“明天系”成員公司,故*ST華資在此案例中是否充當了“現金奶?!币彩侵档锰接懙膯栴}。

最終,新時代信托兌付情況與*ST華資預期背道而馳,2021年4月,*ST華資發布公告稱:新時代信托已欠付其一年的信托收益,且恒新63號信托計劃資金使用方北京千禧世豪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處于失聯狀態,其按工商注冊地址及新時代信托提供的地址、聯系人,幾經查詢均未找到。經綜合評估,*ST華資對該信托產品全額計提減值損失,導致當年公司巨虧1.25億元,公司也處于退市的邊緣。

監管機構不鼓勵上市公司“炒股”

按照目前A股4644家上市公司的總數計算,則今年上半年,有近五分之一的上市公司存在“炒股”行為,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上市公司購買了理財產品,顯然,炒股、購買理財產品等行為相當普遍。那么,監管機構對于上市公司這些行為持什么樣的態度呢?

對此,康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王萌對《紅周刊》記者表示,對于上市公司炒股的行為,交易所的規范運作指引中有明確規定,監管機構不鼓勵上市公司炒股行為,但并未禁止公司用自有資金炒股,只是在程序要求上較為嚴格。但上市公司炒股的風險和弊端都很明顯,按照交易所的披露口徑,股票投資本身就屬于風險投資類別,上市公司投資股票則需要承擔股票價格波動的風險,且公司未將資金用于主業,不符合證券市場資金使用的基本政策導向。

與此同時,對于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行為,監管機構在資金來源、投資產品選定、風險控制、信息披露等方面都有明確的規定。如《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2 號—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和使用的監管要求》中明確規定:“上市公司募集資金原則上應當用于主營業務。除金融類企業外,募集資金投資項目不得為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借予他人、委托理財等財務性投資,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于以買賣有價證券為主要業務的公司?!?/p>

監管指引同時指出,暫時閑置的募集資金可進行現金管理,投資的產品須符合以下條件:安全性高,滿足保本要求,產品發行主體能夠提供保本承諾;流動性好,不得影響募集資金投資計劃正常進行。投資產品不得質押,產品專用結算賬戶(如適用)不得存放非募集資金或用作其他用途,開立或注銷產品專用結算賬戶的,上市公司應當及時報交易所備案并公告。

雖有制度明確規定,但仍有公司不時犯規,比如一些公司質押募集資金所購買理財產品、使用募集資金購買非保本理財產品等。上述違規行為不但容易引發監管部門的監管,而且也容易為公司經營“埋雷”。

在A股市場上,很多上市公司“不務正業”,試圖通過炒股、理財等手段獲益來粉飾業績,然而往往事與愿違,公司業績因之“爆雷”,因此,將資金用于開拓創新、發展主業恐怕才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正途。

(本文提及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

猜你喜歡
餡餅損益理財產品
確認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需要轉出嗎?
“晟勢”掉餡餅 你敢接嗎?
餡餅里包了一塊天
餡餅里包了一塊天
不同生態基流對水利樞紐發電損益的影響
淺議未實現損益對每股收益計算的影響
接住天上掉的餡餅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行損益比較表
非保本理財產品
保本理財產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