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例嬰幼兒腹瀉原因尿半乳糖試驗結果的分析

2021-06-06 04:18杜鴻
保健文匯 2021年11期
關鍵詞:半乳糖乳糖酶乳糖

文/杜鴻

腹瀉是嬰幼兒群體臨床常見的一種疾病,以大便次數增加、大便性狀改變等為主要特征,在月齡為6個月~2歲的嬰幼兒群體中有較高的發病率,主要發于不足1歲的嬰幼兒群體,發病率達到50%[1]。腹瀉的發生,會導致嬰幼兒身體水分、電解質、營養物質的加速流失,導致患兒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影響其正常的生長發育,甚至導致患兒死亡。母乳、牛乳是嬰幼兒主要的飲食,乳糖是這些飲食的主要成分,也是最主要的能量及營養來源。乳糖結構為雙糖,嬰幼兒攝取后,乳糖會進入小腸,然后在小腸黏膜上皮細胞刷狀緣停留,在半乳糖苷酶的作用下,乳糖和被水解,變為葡萄糖、半乳糖兩種單糖,然后被機體吸收利用,用于身體的生長發育。但是由于嬰幼兒年紀較小,肝臟尚未完全發育,因此其乳糖酶含量較少,甚至是缺乏,在其攝取乳糖后,無法水解乳糖并加以利用,進而導致小腸腔滲透壓升高,導致出現腹脹、腹瀉、精神不安、腸鳴等癥狀,即乳糖不耐受[2]。目前臨床針對乳糖不耐受的檢查方法較少,尿半乳糖試驗是目前常用的一種,對于嬰幼兒乳糖耐受情況可準確快速地反映?;诖?,本研究納入300例嬰幼兒,探討嬰幼兒腹瀉與尿半乳糖試驗結果的關系,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入研究的受試者為150位均經安順市人民醫院兒科臨床診斷為腹瀉,并在知情前提下在我院接受治療,患兒入院日期最早為2020年5月,最晚為2021年5月。將此150例患兒納為研究組,將同一時間段在安順市人民醫院接受常規體檢的健康嬰幼兒150例納為對照組。對照組內,男性與女性嬰幼兒數量相等,均為75人;1d≤年齡≤3歲,平均值(1.64±1.01)歲。研究組內,女性較男性嬰幼兒數量少2例,即76例男性,74例女性;1d≤年齡≤3歲,平均(1.55±1.03)歲。正式啟動研究前,已通知安順市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且獲得批準,并將相關情況詳細告知所有受試者家屬并獲其同意,兩組受試者之間的資料無差異性(P>0.05)。

1.2 方法

對兩組受試者均以半乳糖氧化酶方法進行尿半乳糖試驗,試驗所用試劑生產自北京中生金域診斷技術有限公司。首先測定并記錄兩組受試者的體質量,根據體重,按照每kg體質量10mL母乳或牛乳計算,在受試者將尿液排空之后,根據計算結果給予受試者相應劑量的母乳或牛乳,2~3h后,收集兩組受試者的尿液,將半乳糖測試條取出并將鋁箔袋撕去,取下密封帽,吸取尿液1.5mL并注入純化裝置,將密封帽蓋上,以平行角度對純化裝置進行20次的用力搖晃,將密封帽取下,連接注射器,將前幾滴尿液棄去,在試條上印有“樣品”字樣的孔內滴入2滴尿液,將2滴半乳糖標準液滴在試條上印有“標準”字樣的孔內,完成之后,在室溫條件下放置試條20min以進行反應,或是在37℃的條件下放置10min,然后觀察結果。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受試者乳糖不耐受的情況,分析嬰幼兒腹瀉與乳糖不耐受的關系。如果樣品孔顏色比標準孔的顏色深,或者樣品孔與標準孔顏色較一致則為乳糖耐受,如果樣品孔顏色比標準孔淺或是樣品孔不顯色,則為乳糖不耐受或是乳糖吸收不良。

1.4 統計學處理

各指標均利用SPSS20.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類以(±s)表述,以t檢驗;計數資料類以(%)表述,以x2(卡方)檢驗。以P表述統計學計算結果,P<0.05,則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受試者乳糖不耐受情況比較

對照組中,1例嬰幼兒尿半乳糖試驗結果為陽性,乳糖不耐受占比為0.67%;研究組中,63例嬰幼兒尿半乳糖試驗結果為陽性,乳糖不耐受占比為42.00%,研究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受試者乳糖不耐受情況比較

2.2 乳糖不耐授予患兒年齡關系的分析

63例尿半乳糖試驗陽性的研究組患兒與陰性研究組患兒年齡存在明顯差異(P<0.05),分析結果顯示,嬰幼兒年齡越小,其乳糖不耐受發生率越高。6個月齡后的嬰幼兒,發生乳糖不耐受的風險極低。針對月齡<6個月的患兒進行分析,從1~2月到3~6月的患兒,其年齡與乳糖不耐受的發生率呈負相關(r=-0.463)。詳見表2。

表2 乳糖不耐授予患兒年齡關系的分析[n(%)]

2.3 針對乳糖不耐受患兒的干預方法

去除患兒飲食中含有半乳糖成分的飲食,以豆奶、不含乳糖及半乳糖成分的奶制品代替母乳或牛乳,例如:由雀巢公司生產的嬰幼兒無乳糖配方奶粉。對于入院治療的患兒,還可將乳酸菌加入至牛乳或是新鮮的母乳中,發酵形成酸乳,促進乳糖的發酵分解,制成少乳糖含量的乳制品。

3 討論

對于嬰幼兒來說,乳制品是其主要的飲食,而其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乳糖,這也是嬰幼兒主要攝取的能量。嬰幼兒的身體各器官組織尚處于發育階段,肝臟功能尚未發育成熟,機體無法合成充足的乳糖酶進行乳糖的分解,因此嬰幼兒在進食乳制品后,乳糖不能得到充分水解,進而導致小腸腔內滲透壓升高,導致氣性腹瀉[3]。

本研究結果顯示,腹瀉患兒的尿半乳糖試驗陽性率明顯高于健康的嬰幼兒,這說明乳糖不耐受是導致嬰幼兒腹瀉的主要原因。其外,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隨著患兒年齡的減少,其發生乳糖不耐受的概率更高,尤其是6月齡之后,出現乳糖不耐受的風險更低,原因分析:嬰幼兒的各器官組織正屬于發育階段,隨著年齡的增加,其肝臟功能發育更完善,因此機體分泌乳糖酶的水平越高,對乳糖的分解能力越強,因此出現乳糖不耐受的風險更低。乳糖不耐受是嬰幼兒無法有效分解乳糖所導致的,不能被完全分解的乳糖被腸道內正常菌群分解為二氧化碳、水以及乳酸,乳酸會刺激腸壁,使腸道蠕動增加,進而引起大便次數增加,臨床表現出腹瀉的癥狀[4]。

乳糖酶分泌自小腸黏膜表面絨毛頂端,如果分泌量減少或是乳糖酶缺乏活性,就無法對乳汁內的乳糖進行有效的分解以及消化,未經消化的乳糖,部分可經大便排出,但仍有部分會留在結腸內,被結腸內的菌群分解為乳酸、二氧化碳、甲烷、氫氣等物質,這些物質會對腸壁造成刺激,促進腸道蠕動進而導致嬰幼兒出現腹瀉[5]。乳糖不耐受的典型患兒在剛出生時大多不會存在異常狀況,但幾日后,在哺乳時會出現吐奶、腹瀉、昏睡等情況,之后患兒會出現黃疸、脫水、肝脾腫大、低體重等情況,甚至會出現血液感染的情況,進而導致死亡。除此之外,乳糖吸收不良的嬰幼兒臨床大多不存在典型癥狀,因此易被忽略,所以對于疑似乳糖不耐受的嬰幼兒,需及時進行有效的檢測,做到早診斷、早治療[6]。本研究以尿半乳糖試驗對兩組嬰幼兒進行檢測,該檢測方法的原理是:嬰幼兒攝取乳糖后,機體內的乳糖酶將乳糖分解為半乳糖,半乳糖氧化酶作用于尿液中的半乳糖,被分解成為過氧化氫以及半乳糖己二醛糖,3,5-2氯-2羥基苯磺酸在4氨基安替比林與過氧化氫作用下,發生氧化作用,呈現出紅色,因此,半乳糖的濃度與顏色的深淺呈現出正比關系,該方法操作簡單、準確性高,有著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7]。

綜上所述,對于嬰幼兒腹瀉的原因來說,乳糖不耐受是主要的一個原因,尿半乳糖試驗可以有效篩查出乳糖不耐受的嬰幼兒,并為患兒喂養方法的調整及改善提供科學依據。

猜你喜歡
半乳糖乳糖酶乳糖
如何應對半乳糖血癥
寶寶乳糖不耐受怎么辦
寶寶乳糖不耐受怎么辦
寶寶乳糖不耐受還能繼續母乳喂嗎?
含輔酶Q10和洛伐他汀的紅曲膠囊對老年性骨質疏松大鼠腰椎骨丟失的改善作用
橘絡對D—半乳糖致亞急性衰老小鼠的抗氧化作用
舒化奶能緩解乳糖不耐?
舒化奶“終結”不了乳糖不耐癥
半乳糖凝集素—3在心力衰竭評估中的作用與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