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學習與信息技術整合下的課堂新模式

2021-06-06 04:36王偉莉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1年4期
關鍵詞:古詩教學模式創新現代信息技術

王偉莉

【摘 要】教師的教學改革必須在尊重、遵循孩子真實活動的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語文的古詩教學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是激發學生學習原動力的一個不錯的途徑。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古詩教學,教師會將詩詞處理得更“巧”, 學生對文本情感體悟會更“妙”,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古詩教學;模式創新

教師的教學應當加快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利用互聯網資源改革,并在尊重、遵循孩子真實活動的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古詩教學也應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讓學生對所學有興趣,結合被稱之為“和諧教學法”“愉快教學法”的教學嘗試,激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而語文課堂的古詩教學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是激發學生學習原動力的一個不錯的途徑。

組合、預設新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校教師和學生們在網絡云端相遇,教師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完成了趣味與知識點并存的教學。我幾乎整天都守在手機和電腦旁,制作修改課件,統計學生情況,批改學生作業,反復思考各種問題背后的解決策略,尋找最優的教學方式。

在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預設課堂、梳理文本時,感受最深的是因為視頻的應用,教師對詩詞處理會更“巧”,學生對文本情感體悟會更“妙”。

我設計了一堂高段古詩賞析活動課。這堂古詩賞析活動課是根據高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心理特點,在一定數量的古詩積累基礎上設計的。結合電腦繪畫、視頻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誦詩賞詩”“說詩”的興趣,活動緊扣“隨畫誦、情景演、聽樂品、隨屏說”四個環節,充分享受詩中的“詩情畫意”,陶治學生情操。目的是加強學生的語文實踐,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與創新,鍛煉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

在活動課的準備階段,先根據新大綱推薦篇目,積累、梳理。讓孩子們將自己喜歡的古詩利用三維畫面改編,或配畫,或編成小品、獨幕劇等形式,利用影像技術設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對部分特殊學生給予幫助、鼓勵。

組合新的賞析活動程序,悟“詩情畫意"

加強多媒體應用,設計古詩賞析背景、詩詞配畫等,開啟賞析活動程序第一步:闖關“古詩城”。電腦屏幕顯示“古詩城”背景圖(按“春”“夏”“秋”“冬”設城關卡)。三維動畫“大白鵝”宣布入關規則:古詩城的“春”“夏”“秋”“冬”四大關卡是大家入城的四個大門,而入關的“通行證”是背誦出一首與門上季節對應的詩詞。學生按四季不同誦吟詩詞,電腦字幕相繼顯示各“門”有代表性的佳詩。

再結合電腦三維圖進入賞析活動課的第二步:漫游“古詩城”?!按蟀坐f”以導游的身份,引導大家來到“古詩城”,站在孩子們繪制的三維圖城“畫廊”,按屏幕示意,猜猜這是誰的哪一首詩?評一評畫得是否恰當?并選用古箏樂曲《高山流水》為背景,通吟相應的詩:第一幅畫面相繼展現:“遠山”“白鷺”“桃花”“江水”“魚兒”及穿戴箬笠、蓑衣的釣魚人。第二幅畫面展現的是:“垂柳啼鶯”“高空白鷺”“山巒積雪”“小河輕舟”“草堂、門庭、閑階”等。第三幅畫面展現的是:“遠山”“萬嶺”“積雪”“江水”及“箬笠、蓑衣”的釣魚人。

提高學生操作技能,享受現代語文課堂,品析古詩文的奇妙

走入賞析古詩活動第三步:自主品味。請大家按詩句分別滑動鼠標著色,并介紹你的認識或觀點。學生經過著色添彩,加深了對詩句的理解,更好地品悟詩境,品味詩中的色彩美,賞析詩句語言的凝練及體悟詩人的情感?,F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更能激發孩子的自主探究心理。教師跟隨學生的需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逐句點撥、逐句突破,每一步都隨畫面想象梳理,走得都很扎實。也讓學生通過想象激活了思維、抒發了內心的感受、展示出個性色彩,這一做法既務實有效,又返樸歸真。重點是整堂課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尤其是隨著課件展示“哪些字詞讓你體會到作者喜悅的心情”“讀著這樣的詞語想到了什么?”牽一發而動全身,豐盈的畫面感打開了學生想象的空間?!洞阂瓜灿辍分?,古人曾把讀書時的品味揣摩喻為春雨潤花、清水溉稻、魚入水中、溪流濯足,因為唯有全身心浸染于語境之中,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課件畫面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加深了學生對人生的感悟。從不同角度,學生體會對春雨的喜愛。一起探究和相互啟發的賞析過程,一起走進古詩文本,和《春夜喜雨》“零距離”觸摸,帶著特有的品味方式感受古詩情境,讓孩子們一起接受古詩文的感染和熏陶,真正享受由語文所帶給他們的詩情畫意!

激發學生們內心的感受,為深悟詩情奠定基礎

帶學生們探究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時,先播放名曲《送別》,為學生很巧地創設了一種情境,鋪墊了一種調子,使學生很快進入“送別”的氛圍中,初步感知了古人送別時的深情。緊接著用課件展示黃鶴樓風采,學生在了解黃鶴樓與揚州地理位置的基礎上,為拉近作品與讀者的距離感,利用投影設計,不但有助于學生明確地了解地理位置,還有助于學生理解詩中“西辭”等的意思,為深悟詩情奠定了基礎,可謂設計的又一“巧”處。

在品析“碧空盡”“唯”等字詞和詩意時,用視頻加入飽滿的唱腔,意蘊滿滿的吟誦教學,學生唱讀古詩,體會古詩的平仄,教給學生詠誦的方法,讓學生在唱讀中體會體味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深情。

當“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絕句進入學生眼際、侵入聽者腦海,激起那火花一樣的思維,給人情感上以強烈的震撼感。文本、視頻、學生、教師四者融為一體,感覺“妙”“妙”“妙哉”。

俗話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引領學生精讀、品味,感受詩歌熏陶漸染,提高學生欣賞古詩詞的能力,激發學生們內心學習的原動力。以視頻唱讀的形式感染人、打動人,引起師生情感的共鳴,達到心靈與心靈交匯的境界,真可謂“滴水原本可藏?!卑?。

作者單位:浙江紹興市樹人小學中興校區

猜你喜歡
古詩教學模式創新現代信息技術
關于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研究
古詩教學如何激發情感體驗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古詩教學研究
金融支持精準扶貧模式創新研究
高中政治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整合的思考
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武術教學中的應用解析
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高校校園招聘模式創新探究
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創新
淺談現代化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