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護士為主導多學科協作管理模式在急性胸痛患者救治 效果研究

2021-06-07 09:04麥秀金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1年34期
關鍵詞:胸痛急診科心電圖

麥秀金

(三亞中心醫院(海南省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海南 三亞 572000)

0 引言

急性胸痛是急診科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占急診就診人數的5%-20%[1],具有起病急、進展快、致殘率高、死亡率高、預后差的特點[2]。引起急性胸痛的原因很多,急診搶救容易產生誤診、漏診,導致患者心臟驟停、死亡。多學科協作(MDT)是一種新管理思路,是由個體轉為團隊[3],來自不同學科的醫護人員組成的醫護團隊。護理人員作為多學科協作(MDT)的重要成員,主要是評估患者基本信息及病情的參與者,充當患者與不同專業人員之間的協調者[4]。因此借助我院以快速鑒別并治療急性胸痛為目的的胸痛中心,建立以護士為主導的多學科協作(MDT)管理模式,并應用于急性胸痛患者中,旨在為患者縮短救治時間,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改善預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急診就診胸痛患者隨機數字表抽取160 例為對照組,2019 年7 月~12 月急診就診胸痛患者隨機數字表抽取160 例為觀察組。納入標準:①年齡>18 歲;②符合急性胸痛診治標準;③患者就診前24 小時內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臨床癥狀;④患者或家屬同意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外傷導致的胸部疼痛;②腫瘤累及胸部的疼痛;③有精神、智力障礙類疾??;④伴有腦、肺、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1.2 干預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急診常規護理模式

胸痛患者就診時按照胸痛分診流程快速分診,疑似急性冠脈綜合癥[5]患者,立即攜患者到搶救室告知醫生患者胸痛性質,10min 內完成首份心電圖[6]。急診科醫生評估患者并將心電圖上傳胸痛中心微信群。電話通知心內科醫生、介入室醫生查看心電圖后進一步識別并反饋給急診科醫生;電話通知心電圖室查看心電圖。疑似主動脈夾層、肺動脈栓塞以及急性胸痛患者需要行CT 或CTA 檢查時電話通知放射科,需行介入治療電話通知介入科。

1.2.2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以建立以護士為主導的多學科(MDT)協作管理模式進行干預,具體如下。

1.2.2.1 組建多學科團隊

設立MDT 胸痛小組,由五年以上具有急診預檢分診工作經驗的分診護士(護理師以上職稱)、急診科醫生、搶救室護士、心內科醫生、心內科CCU 護士、介入科醫生及護士、放射科、檢驗科、心電圖室醫生組成MDT。

1.2.2.2 以護士主導的多學科協助(MDT)管理模式方案

預檢分診臺設立一鍵式呼叫系統,分診護士初步判定為急性胸痛患者后立即啟動一鍵式呼叫系統呼叫,搶救室護士、急診科值班醫生、心內科、介入科、心電圖、檢驗科、放射科同時能在第一時間內接收到急診預檢分診護士呼叫信息,根據患者癥狀,做好急救準備。

護士明確分工,立即啟動胸痛中心時間管理表[7],記錄患者發病時間、到達大門時間和首次醫療接觸時間(FMC),分診護士將患者運送至胸痛單元。護士A 立即給予行12 或18 導聯心電圖并傳輸至心電圖室,手機拍照心電圖上傳至胸痛中心微信群,供介入科、心內科醫生查閱;護士B 負責給予氧吸入、采血標本、建立靜脈通道;護士C 給予心電監護、行床旁肌鈣蛋白測定;心內科醫生收到一鍵式呼叫后10 分鐘內到達急診科會診并與患者家屬溝通治療方案;心電圖室醫生在10 分鐘內出具心電圖報告。

1.3 評價指標

1.3.1 各個時間節點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快速準確分診評估時間、首份心電圖完成時間、肌鈣蛋白報告時間、門-球時間(D2B)、首次醫療接觸球囊-擴張時間(FMC2B)。

1.3.2 觀察兩組患者急診滯留時間、搶救成功率、平均住院時間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 統計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則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關鍵時間比較

分診評估時間、首份心電圖完成時間、肌鈣蛋白報告時間、首次醫療接觸球囊-擴張時間(FMC2B)、門球時間(D2B)等(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關鍵時間節點比較(,min)

表2 兩組患者關鍵時間節點比較(,min)

2.2 兩組患者比較

急診滯留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搶救成功率等。

表3 兩組患者比較急診滯留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搶救成功率(%)

表3 兩組患者比較急診滯留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搶救成功率(%)

3 討論

3.1 急性胸痛是急診臨床常見的高危疾病,早期要對患者病情做出快速、準確的診斷,幫助患者爭取最佳治療時間。

3.2 近年來,多學科協作(MDT)在醫學上已經成為國際重點推廣的管理模式,并逐步在國內各級醫院得到廣泛應用。多學科協作(MDT)管理模式應用于臨床工作中,是以患者為中心,通過多學科團隊的配合和討論,為患者制定最佳的多模式結合的治療方案,更快地解決患者的問題,使患者的診療更加規范、科學、合理化,從而優化急診搶救時間。

3.3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分診評估時間、首份心電圖完成時間、肌鈣蛋白報告時間、門-球時間(D2B)、首次醫療接觸球囊-擴張時間(FMC2B)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急診滯留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搶救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可見以護士為主導的多學科協作(MDT)管理模式可引導胸痛患者救治綠色通道的開啟,進而一鍵啟動導管室,縮短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時間,有助于提高搶救成功率,也可推動多學科交叉發展[8],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改善患者健康結局[9],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胸痛急診科心電圖
超聲技能提升對急診科住院醫師能力提高的影響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繞行急診科直達導管室的應用與探討
急診科護士分層培訓的實踐與探索
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的應用
胸痛中心成立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響
心電圖機檢定方法分析及簡化
《思考心電圖之176》
《思考心電圖之174》
急診科搶救腦出血患者的護理應用
有些胸痛會猝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