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血漿D-二聚體和纖維蛋白原檢測在Ⅱ型糖尿病腎病患者中的臨床效果

2021-06-09 01:49李小珍陳揚金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1年32期
關鍵詞:微血管二聚體血漿

李小珍,陳揚金

(江門市江海區人民醫院,廣東 江門 529000)

0 引言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中常見的一種,具有腎小球濾過率降低、蛋白尿及水腫等臨床癥狀。糖尿病腎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因為機體內糖代謝障礙,往往會對機體其他器官造成損傷,部分甚至損傷腎臟器。如果及早實施相應的治療與護理,有助于患者臨床癥狀改善,避免糖尿病進一步加重,促進其生活質量的提高,而且對于生存時間的增加有利[1]。所以,需要及早診斷糖尿病腎病。D-二聚體可以將機體激發纖溶與血栓的形成反映出來,纖維蛋白原可以對機體凝血狀況進行檢測,了解患者凝血程度等。本次研究主要針對本院接收的Ⅱ型糖尿病腎病患者采取血漿D-二聚體與纖維蛋白原檢測的效果進行綜合分析,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將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接收的30例Ⅱ糖尿病腎病患者收入觀察組中,將同期30例健康體檢者收入對照組中;對照組中,男、女例數比是18:12;最小年齡56歲,最大年齡79歲,均值(67.84±1.23)歲;文化水平:小學6例,初中5例,高中7例,大專及大專以上12例;觀察組中,男、女例數比是16:14;最小年齡53歲,最大年齡78歲,均值(67.79±1.35)歲;最短患病時間1年,最長患病時間25年,平均患病時間(18.35±1.74)年;文化水平:小學7例,初中5例,高中8例,大專及大專以上10例;一般資料方面,兩組對比,未見明顯差異(P>0.05)。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2]:自愿簽署研究同意書;研究資料齊全、完整;溝通、理解、表達能力均正常;意識清晰;與糖尿病腎病診斷標準相符;排除標準[3]:合并器官功能不全,包括腎、心、肝等;具有精神疾病史或者心理障礙;合并惡性腫瘤;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婦女;存在血液系統疾病或者免疫系統疾病者;意識模糊;不愿參與本次研究或者中途選擇退出。

1.2 方法

在清晨空腹狀態下采集血液樣本,添加枸櫞酸抗凝,按照每分鐘4000r的速度實施10分鐘離心操作,提取上清液進行檢測。檢測儀器是全自動分析儀,利用該設備采用免疫層析法檢測D-二聚體水平。利用全自動血凝儀檢測纖維蛋白原,檢測法為磁珠法。

1.3 觀察指標

檢測兩組受檢者纖維蛋白原與D-二聚體水平,并記錄檢測準確性。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纖維蛋白原及D-二聚體水平

觀察組比對照組纖維蛋白原及D-二聚體水平更高,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纖維蛋白原及D-二聚體水平對比(±s)

表1 兩組纖維蛋白原及D-二聚體水平對比(±s)

分組 例數 纖維蛋白原(g/L) D-二聚體(mg/L)觀察組 30 8.90±1.27 1367.59±115.42對照組 30 2.13±0.82 237.87±21.68 t 24.529 52.689 P 0.000 0.000

2.2 纖維蛋白原及D-二聚體檢測狀況

較對照組,觀察組纖維蛋白原及D-二聚體檢測準確性更高,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2 兩組纖維蛋白原及D-二聚體檢測準確性比較[n(%)]

3 討論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見、多發并發癥之一,隨著糖尿病患病時間的增加,糖尿病腎病患病人數越來越多,并呈增加趨勢,現階段,該病只低于各種腎小球腎炎引起的終末期腎臟病[4]。糖尿病腎病的發生與高血糖性代謝異常、血流動力學異常、血管活性物質代謝異常及高血壓等存在緊密聯系,而導致腎臟受損的因素包括不同糖尿病患者個體與個體之間的調控差異和系膜細胞GLUTI表達等。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長時間維持高血糖則會對血管造成嚴重刺激,使得健康腎單位受損,進而導致腎臟纖維化,部分甚至引起尿毒癥。糖尿病腎病是全身常見的一種微血管病變,對于糖尿病腎病患者而言,許多伴有其他微血管病變,比如外周神經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5]。除此之外,長時間高血糖,葡萄糖則會與蛋白質及氨基酸等發生反應,進而產生糖基化終末產物,而且其屬于不可逆產物,同時與腎臟纖維化存在緊密聯系。糖尿病腎病具有腎小球濾過率降低、水腫及蛋白尿等臨床癥狀等。因為糖尿病患者自身伴有新陳代謝紊亂及復雜,隨著疾病的發展,則會發展成終末期腎臟病,相比于單一的腎臟疾病,糖尿病腎病治療難度更大,所以,及早診治對于糖尿病腎病疾病的治療尤為重要。

糖尿病腎病疾病發病期間,高凝狀態尤為重要。所以,凝血纖溶有關指標可以被視為早期糖尿病腎病檢測的主要指標。D-二聚體是一種交聯纖維蛋白特異性終末期產物,其可以將凝血酶及纖溶酶生成狀況等清楚的反映出來,同時也可以顯示纖溶高凝狀態及亢進狀態[6]。在發生血栓和生理性呈現高凝狀態時,D-二聚體水平均提高。纖溶蛋白原是一種凝血因子,其與肝臟合成存在緊密聯系,凝血酶經過分解后形成纖維蛋白單體,使得全血粘度和血漿黏度提高,最終形成血栓,其是導致糖尿病血漿成像高凝狀態的主要因素[7]。研究結果顯示,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方面,觀察組較對照組高,差異明顯(P<0.05);由此可見,纖維蛋白原及D-二聚體在Ⅱ型糖尿病腎病患者病情初步診斷中應用效果明顯,將以上兩項指標結合在一起,有助于診斷準確率提高,而且在臨床治療方法制定和評估后期康復治療效果具有顯著應用價值。

糖尿病腎病發病過程中,腎臟微血管病變屬于疾病。從炎癥學角度分析可知,糖尿病是低度炎癥性疾病。D-二聚體屬于交聯纖維蛋白相對平穩的特異性講解產物,與此同時,該項指標可以將凝血酶和纖溶酶等指標清楚的反映出來。D-二聚體水平提高說明機體伴有纖維蛋白的溶解及形成,進而提高繼發性纖溶活性,所以,其可以被視為纖溶高凝及亢進狀態的主要標志物[8]。與此同時,纖溶及凝血系統紊亂在誘發糖尿病微血管病變中具有重要作用。據有關資料顯示,早期糖尿病腎病發生及發展過程中,血漿D-二聚體水平異常提高,使得微結晶聚集在血管壁中,進而損傷了血管內膜[9]。除此之外,D-二聚體水平也加快了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速度,導致機體血液長時間呈現高凝狀態,使腎臟微血管狹窄或者閉塞,最終引起腎小球病變。纖維蛋白原屬于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其是血栓形成的主要物質。纖維蛋白原水平異常提高,導致血漿黏度增加,并呈現高凝狀態,導致腎小球微血管病變速度加快。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以上兩項指標均比對照組高[10]。結果顯示,纖維蛋白原及D-二聚體檢測準確性方面,對照組分別是66.67%與60.00%,觀察組分別是96.67%與90.00%,觀察組更高,與對照組存在明顯差異(P<0.05)。由此可見,利用血漿D-二聚體及纖維蛋白原對Ⅱ型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診斷,有助于診斷準確性提高,而且以上兩項指標可以將疾病患病程度清楚的顯示出來,從而更好的判斷疾病,進而為患者提供相應的治療方法,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

總而言之,Ⅱ型糖尿病腎病患者臨床診斷過程中,血漿D-二聚體及纖維蛋白原應用效果明顯,其可以將患者病情變化狀況清楚的反映出來,而且可以更好的判斷疾病,值得臨床進一步采納與推廣。

猜你喜歡
微血管二聚體血漿
糖尿病早期認知功能障礙與血漿P-tau217相關性研究進展
基于OCTA圖像分析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黃斑區微血管病變觀察
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降鈣素原、D-二聚體聯合SOFA評分對膿毒癥預后的評估價值
血漿置換加雙重血漿分子吸附對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細胞因子的影響
乙型肝炎病毒與肝細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關性
VIDAS 30熒光分析儀檢測血漿D-二聚體的性能驗證
缺血修飾白蛋白對微血管心絞痛的鑒別診斷價值研究
不孕癥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項及D二聚體變化與妊娠結局
D-二聚體及纖維蛋白原降解物水平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關動脈自發再通的相關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