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課堂我做主

2021-06-09 11:39王曉星
學習與科普 2021年3期
關鍵詞:詩歌創作以學定教

王曉星

摘要:統編教材背景下的新課程改革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性與內驅力,本文將從以學定教轉變教師備課思路、“不拘一格的語文課”喚醒學生的審美思維、由詩歌學習激發創作熱情這三方面入手,呈現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習真正發生而做的嘗試。

關鍵詞:思維課堂;以學定教 ;預習問題前置;電影欣賞;詩歌創作

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闭Z文思維課堂其實就是喚醒的過程,用文本的靈魂、語文的靈魂去喚醒孩子的靈魂。在課堂上有多少學生,能夠面對問題激起沖鋒陷陣式的回答熱情,再或者當孩子們都踴躍得高高舉手迫切要求發言時,他們又有多少注意力在于同伴的回答上呢?所以,在語文課堂上,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來喚醒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

一、以學定教的語文課——轉變備課思路喚醒學生課堂學習的熱情

“學什么”“怎么學”“如何評價學會”是教師備課的核心任務,如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任務的設計中來,用問題驅動的形式,以學生初讀提出的各種疑問,來決定課堂的學習任務以及設置相應的學習活動。以學定教,通過轉變教師的備課思路,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的設計中來,以此激發學生課堂學習、語文學習的熱情。

以部編教材七年級上冊的安徒生的童話《皇帝的新裝》為例,對于《皇帝的新裝》學生更多的反應是早就讀過了,這么簡單的耳熟能詳的童話該教什么呢?對于熟悉的內容如何激發學生課堂上的學習熱情?在課前預習環節安排了一個閱讀思維小競賽,給學生30分鐘的時間細讀童話并回答兩個問題:①我讀出了什么?②我的疑問。

以學定教,根據學生的問題,來確定教什么,他們能讀懂的已知的不教,課堂任務的設置指向那些他們不明白的存在疑問的地方以及設置能夠指向高階思維的學習任務。

在收集學生的預習作業時,發現了不同班級的學生閱讀文本理解能力的差異,一個班級的學生讀出了以系列的問題,在此設定為A,另一個班級則提出了更多是關于主題理解方面的問題,在此設定為B。

A組問題如下:

①皇帝每一點鐘都要更衣,晚上睡覺會起來更衣嗎?

②皇帝沒穿衣服,不冷嗎?

③看不到布料,難道感覺不到嗎?

④為什么沒人想到過去摸一摸?

⑤為什么一個男的皇帝那么愛新衣服?愛新衣不是女人的天性嗎?

⑥一個皇帝既不關心軍隊,又不理朝政,百姓為何不抱怨?大臣為何不想謀權?敵國為何不入侵?

B組問題如下:

①安徒生為何要起名為《皇帝的新裝》?這名字有何深意?安徒生寫這樣的童話有什么深意?

②為什么只有小孩子說出真相后,其他人才敢跟著說?

③文章好像沒有結尾,故事不完整。

④最后結局會怎樣?皇帝有沒有因此感到慚愧?

⑤這位皇帝最后是否認同了那個孩子的話,懲罰了騙子?

對比兩個班級預習的差異,很明顯第一個班級的學生,提的問題表面上看很淺顯,但看得出他們是開始用理性思考的方式從現實的角度解讀童話,開始質疑童話中不合理的地方,卻忽略了童話這個文體的基本特點。另一個班級從主題的角度考慮童話的意義,很明顯兩個班級不能用同樣的方案來上課, 在研究了學生的問題以及和學生初步交流后,決定第一個班級進行了文體教學,教童話是怎么講故事的,第二個班級則從主題入手,深入解讀安徒生童話的現實意義。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對本班級同學的問題有極大的興趣,而對其他班級的問題有些興趣缺缺,其實學生在提出問題之前就已經有深入的思考,而在課堂討論環節,經過相互的激發,由已知到未知,有所發現有所突破產生成就感才是語文課堂學生積極思維的最大動力。

在其他課文的備課過程中,同樣需要通過這樣一些預習任務來驅動學生積極主動研讀文本,挖掘并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意識。如在《送東陽馬生序》的預習環節,學生提出了如下一些問題:

①作者求學時遇到那么多困難,為什么不選擇放棄,是什么讓他一直堅持?—— 張同學 葉同學 萬同學 楊同學 葛同學 張同學 余同學 吳同學

②為什么用第一人稱來寫自己?這樣寫贈序給人家,是否有自夸之嫌?——鮑同學

③為什么“同舍諸生”與“我”之間的差異那么大?為什么讀書會讓宋濂感到快樂? 這又是怎樣的快樂? ——周同學 程同學

④只要有熱愛學習的心與行動,無論身邊再如何,都能學好嗎?——張同學

⑤這樣勤學也只是學語文,除了提高修養,豐富一下精神世界也沒什么實際用處啊,(當時能謀官)。沒有科學、數學領域的學習也只能是在世界上處于落后。 ——汪同學

⑥為什么作者一定要在規定時間內送書,情有可原可以以后還???

⑦為什么老師生氣“我”一定要恭恭敬敬?作者對老師畢恭畢敬,不敢出言,有些畏懼,這么做是為什么呢? ——吳同學 高同學

⑧馬生是指怎樣一類人?馬生看到了會如何改變和思考?——王同學

⑨為什么作者要如此寫文章勸勉馬生? ——朱同學

⑩宋濂愛學愛書,在幼時或成年后,都是有人相助,借書也好,如果沒人相助,他又該如何去堅持自己的夢想?假如是我們在當時的環境下,會像作者一樣嗎?作者家貧嗜學,樂以忘憂,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言,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學習態度和從師尊師的方式?時代不同(發生什么變化),求學精神又有什么變化該如何堅守? ——孫同學 李同學 余同學 曹同學 丁同學

通過學生的問題,可以看到學生的關注度已經由對文言文意的理解、人物的評價走向學習文本的意義、文本的價值,同時會通過學習的內容來反思自己的學習生活,更好的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的特點。

二、不拘一格的語文課-----各類藝術樣式喚醒的審美思維

語文課應該是一扇扇窗戶,透過窗戶看到的應該是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天空!同樣,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假如帶給學生的語文課堂只是語文課文那薄薄的幾十篇課文,無疑,這樣的語文課堂是單薄蒼白的,各類藝術樣式審美的思維應該是相通,那么為何不能打開語文課堂的大門?讓戲劇、電影、美術、音樂走進來,共同喚醒學生的審美思維!

從七年級到九年級,每周可以安排半節課的時間播放各種電影短片,七年級可以安排在國際上獲獎的動畫短片,八九年級可以選擇各類帶有一定思辨性的短片。如在八年級可以播放英國電影公司拍攝的系列電影短片《十分鐘年華老去》中中國導演陳凱歌拍攝的《百花深處》,電影有些沉重,而且第一遍看會有部分同學覺得看不懂,回看第二遍、第三遍,學生在理解短片的意義的基礎上,發現了伏筆、懸念、對比、一波多折、前后呼應等等文學作品表現手法的意義與價值,在這方面電影與文學文本的閱讀有想通之處。學生小組討論后的課堂的發言著實令人驚訝,實錄如下:

①(高錫嬌同學代表小組發言)百花深處有人家。

當一切成為廢墟的時候,百花深處的人家只存在于馮先生的夢境中,周圍的人清醒了,就他沒有清醒。燈罩破碎的那一瞬,幾乎敲到了每個人心上,還有誰能笑得出聲?突然很想去周游歐洲,不為別的,只為去看看那些數十年數百年的老建筑......

②(王凱敏同學代表小組發言)馮先生是個瘋子,另幾個是搬運工, 同為社會底層求生存的小人物,他們或許更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影片的最后一個鏡頭,在我腦海里回閃了許多遍,那幾個搬運工呆呆得看著馮瘋子朝著大槐樹跳著叫著手中揮舞著鈴鐺,他們在想什么,從一開始的不屑嘲笑敷衍到……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是否同樣有這么個百花深處的胡同。

③(沈毓成同學代表小組發言)每個現代人都會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進步,除了這個瘋子,他是唯一一個沒有進步的人,所以別人都說他是瘋子。 這是一個“變態”的大時代,每個人都自以為是的活著,進步與變革是評價的標準,是的,你必須加快腳步,否則,你就是個異類,就是別人眼中的瘋子!

這樣的課堂,無疑是最受學生歡迎的,且不說在短片播放過程中孩子們專注的神情,還有他們發言時的激烈爭論,以及思考的深度,都超出了預料,還有孩子回去后還專門去找了其他14本同系列的短片來看,推薦給同學,推薦到下次的影評課播放,學生們一致覺得,在家一個人看沒人交流沒意思,在課堂上看,可以和同學老師交流,這收獲會更大。是的,這樣的課堂上,不需要老師一遍遍問還有沒有人要發言,取而代之的是搶著說,補充別人的話,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而教師變成了一個幫助者。

不僅僅是電影,音樂美術都能拿來當語文課堂的素材,周杰倫的歌在學生群里大熱時,我們會在課堂上討論方文山歌詞中的古典文學意象;廣告饕餮之夜的世界巡回展巡回到上海時,我們會在課堂上播放幾個經典的廣告來探討它的藝術價值與經濟效益是如何完美結合的;國際大學生華語辯論賽舉行之時,我們的課堂上則充滿了“我反對”“我支持”“我的觀點是”等等火藥味;學了余光中鄭愁予的詩作后,我們舉行了臺灣詩歌和大陸朦朧詩的PK朗誦會……

既然生活處處是語文,那么我們為什么充分不利用這些素材,來充實我們的語文課堂,來喚醒學生的課堂語文思維呢?

三、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詩人——由詩歌學習喚醒的創作思維

新版教材增加了詩歌的比重,九年級的教材中編排了詩歌單元。在學習詩歌單元時,每天,課堂上討論名家的詩歌;課后,在微博中創作“我們的詩歌”;自修課,對別人的詩歌進行點評或者加工再創作。學生們很好得驗證了一個觀點——“詩歌永遠處于未完成的狀態”,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詩人。

以下是七年級學生創作的短詩:

我拉開窗簾,兩三只麻雀驚得飛走了,電線上只剩下麻雀的余溫?!獜埻瑢W

同學評語:小小的麻雀,居然可以溫暖電線?你的文字,不經意間,總讓我們驚嘆!

我很小的時候,牙牙學語,從一個字飛到另一個字。

同學評語:兒時的牙牙學語,現在想來該是多么的辛苦,幾十遍的重復還會被人笑。一個“飛”字,讓我看到了那種迫切想觸摸世界的渴望。

那雨聲,吵地我還沒洗臉就清醒了。

同學評語:握手,我也是洗完臉才清醒的。

白云生病了,太陽沒有給我指路,雨水模糊了我雙眼?!椡瑢W

同學評語:這段時間的大風大雨,總令我們的上學放學路艱難無比,希望白云快點痊愈,太陽就有心情給我們指路。

在交流的時候,激發了別的孩子的思維,一時間,展開了白云為何會生病的討論,甚至還有學生說,烏云是白云玩耍時撞出的烏青,驚嘆于他們的想象力。

課堂的講評環節也很重要,要有時效性。每天會在課前用5到10分鐘,分享交流孩子們的作品,慢慢地看著他們在作品被朗讀后那種發自內心的喜悅,學生們已經發現寫作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更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因為每天語文課的開場就是展示孩子們的優秀作品,他們開始盼著上語文課,每節課從一開始學生就精神飽滿得進入狀態,課堂的點評又是相互的激發,有的呈現不是那么出彩,我們就一起修改,往往發現稍加改動就能賦予奇特的魅力,看著他們有所發現的驚嘆的神情,很好,他們已經發現了漢語的魅力。

孩子們的創作熱情,同時也引發了我們老師的創作欲望:

那里有一朵花

那里有一朵花

葉子如湖水般明亮

纖細的腳啊

顫巍巍地立在泥土間

撐起一朵安靜的花

那里有一朵花

一朵安靜的花

無意和滴落的清露耳語

不曾向穿行的風微笑

只是 安靜地在那里

那里有一朵花

安靜地斂了裙裾

不言 不語

只在夜色華濃里才看到花開的瓣顫

在霜降葉落時才聽到大地的聲音

那里有一朵花

一朵安靜的花

看到同組老師發表在博客上的作品后,突然靈光一現,如果讓我們的學生來讀這兩首詩,他們能讀出什么呢?在課堂上,學生侃侃而談,從結構到語言到情感,還有學生猜測詩人的創作情境,猜測詩人的身份等等,甚至還有學生被激起了創作欲,“我是窗簾上的一個洞”“我是窗臺上的一粒沙”等等,等到討論告一段落,我揭曉了謎底,被孩子們高度評價的詩歌作者就是坐在后面聽課的老師,一時間,在教室里的崇拜聲中,聽課老師落荒而逃。在課堂上聽別人談論自己的作品,或者以讀者的身份和作者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獲得的感悟思維遠遠超過了常規的學習。

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與內驅力,把課堂的話語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他們其實可以走得比我們想象中的的遠很多。

參考文獻:

[1]《寫給教育者的積極心理學》.任俊著.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杭州東城第二實驗學校

猜你喜歡
詩歌創作以學定教
戴望舒詩歌創作的獨特性略析
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以學定教的策略
偏愛這不息的變幻
小學數學以學定教的實踐
如何以學定教,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
淺論龔自珍詩歌中的愛國主義
卞之琳和穆旦受T.S.艾略特影響的比較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